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产生醛固酮的肾上腺瘤术后持续高血压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Liu D  Zheng C  Chen Q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7):437-439
为了解产生醛固酮的肾上腺腺瘤(APA)术后部分患者持续高血压的病因,作者对53例产生醛固酮的肾上腺腺瘤术后患者进行了平均3.1年的随访。全部患者术后血钾正常,血压正常者37例,血压≥18.7/12.7kPa16例。将正常血压与持续高血压2组患者从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史,对安体舒通的降压反应、术前高血压值、高血压时间、血清钾值、24小时尿醛固酮值、PRA值以及手术方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50岁APA患者发生持续高血压机会与<40岁APA患者比值比3∶1;在持续高血压的平均年龄与正常血压平均年龄以及对安体舒通的降压反应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提示年龄愈大的APA患者以及对安体舒通降压反应不明显的患者除了醛固酮增高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外,尚有肾内小血管病变或肾间质病变等原因。作者建议对该类患者手术时行肾穿刺活检,以明确病因,有利术后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约占高血压人群的11.3%.醛固酮瘤(Aldostterone-producing Adenoma,APA)作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常见临床亚型,手术治疗可纠正98%以上患者低钾症状,高血压症状缓解率约为22.5%~77.3%,但仍有大部分患者术后仍需继续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目前有关醛固酮瘤术后持续性高血压的原因尚不清楚.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综述近年来APA的研究进展,总结影响APA术后血压恢复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肾上腺醛固酮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u XY  Kong CZ  Li ZH  Sun ZX  Li ZL  Bi JB  Gong DX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4):1701-1703
目的探讨多发性肾上腺醛固酮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1992年10月至2006年4月18例多发性肾上腺醛固酮瘤的临床资料和诊治方法。结果一侧肾上腺同时多发性醛固酮瘤4例,三维CT检查发现同侧肾上腺3枚肿瘤,行患侧肾上腺及肿瘤切除术,同时双侧肾上腺多发性醛固酮瘤6例,行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异时多发性肾上腺醛固酮瘤8例,包括一侧肾上腺醛固酮瘤行肿瘤切除术后患侧复发2例,行探查和残留肾上腺及肿瘤切除术;一侧肾上腺醛固酮瘤行患侧肾上腺及肿瘤切除术后对侧肾上腺醛固酮瘤6例,行肿瘤切除术。术后复查,未见肿瘤复发,肾上腺功能测定正常。结论单侧多发性肾上腺醛固酮瘤应行肾上腺及肿瘤切除术;双侧或异时性多发性肾上腺醛固酮瘤宜行肿瘤切除术,术中尽量保留正常肾上腺组织。三维CT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以应用于临床肿瘤直径较小的同时多发性醛固酮瘤以及异时同侧多发的醛固酮瘤。  相似文献   

4.
Liu DY  Zhang CY  Shao Y  Rui WB  Wu YX  Zhou Y  Yi F  Yang J  Wang WM  Hao CL  Chen N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0):587-589
目的 探讨影响肾上腺皮质醛固酮瘤(APA)术后血压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68例APA患者眼底视网膜血管彩色超声,尿微量蛋白、肾穿刺病理及APA腺瘤周围肾上腺组织不同病理变化与术后持续高血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34例单侧或双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力增高的APA患者术后持续高血压14例(41.2%),24例尿微量蛋白增高者术后持续高血压16例(66.7%)。行肾穿刺活检的15例患者均显示肾脏有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其中术后持续高血压者11例(73.3%)。病理学检查显示,APA腺瘤周肾上腺萎缩者45例,其中术后持续高血压者10例(22.2%);20例APA腺瘤周肾上腺正常和增生者20例,其中术后持续高血压者8例(40%)。结论肾脏病理变化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力增加与APA术后血压不能恢复正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28例醛固酮瘤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 955年 Coon报告第 1例醛固酮瘤 ( Aldos-terone- producing adenoma,APA)以来 ,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 ,仍有部分 APA患者长期遭误诊。我科1 993年 1 1月~ 1 999年 1 2月收治病程在 1 0年以上的 APA患者 2 8例 ,均误诊。为了进一步提高APA诊疗水平 ,现就其误诊原因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2 8例 ,男 7例 ,女 2 1例 ,年龄 30~ 64岁 ,平均 46.32岁 ,其中 40岁以下者 6例 ,40~ 49岁者1 3例 ,50~ 59岁者 7例 ,60岁以上者 2例。发病时年龄 1 4~ 48岁 ,平均 30 .52岁 ,其中 2 0岁以下 1例 ,2 0~ 2 9岁 1 1例 ,3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部分切除术与全切除术治疗肾上腺醛固酮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4 例醛固酮瘤临床资料.34 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全切除术,60 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6~60 个月,平均24.5 个月.结果 行肾上腺全切组手术时间(40.0±12.0)min,术中失血量(23.5±9.5)ml,拔引流管时间(2.5±1.2)d,肿瘤大小(20.0±5.0)mm,术后住院天数(6.5±2.0)d.行肾上腺部分切除组手术时间(48.0±13.0)min,术中失血量(25.5±10.0)ml,拔引流管时间(2.8±1.4)d;肿瘤大小(18.5±4.5)mm;术后住院天数(7.0±2.5)d.肾上腺全切除组和部分切除组的肿瘤大小、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拔引流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切除组手术时间短于部分切除组(P<0.05).全切组术和部分切除组术后有效率分别为100%(34/34)和96.7%(58/6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发肾上腺醛固酮瘤适合于肾上腺部分切除术,肿瘤多灶性是保留肾上腺组织手术治疗无效的主要原因.对于部分切除术治疗无效患者,再次行患侧肾上腺全切除或肿瘤切除均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肾上腺部分切除、肿瘤剜除以及肾上腺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确定治疗肾上腺单发良性功能性腺瘤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肾上腺单发良性功能性腺瘤患者手术后血压、血电解质、醛固酮浓度和局部肿瘤复发情况,其中15例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6例行部分肾上腺切除术,32例行肾上腺肿瘤剜除术。结果:手术后平均随访2.5年,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均可改善肾上腺单发良性功能性腺瘤的临床表现;3个月后,除3例仍有高血压外,三组的血电解质、醛固酮浓度、皮质醇浓度均恢复正常,无一例肿瘤复发,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肾上腺切除和部分肾上腺切除的手术时间显著大于肿瘤剜除术(P<0.05)。结论:虽然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均为肾上腺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剜除术既能缩短手术时间,又能保留同侧肿瘤外的肾上腺组织和功能,应为肾上腺单发良性功能性腺瘤的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腹腹腔镜肾上腺醛固酮瘤(APA)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06-2019-06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9例APA患者,均行经腹腹腔镜肾上腺APA切除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9例经腹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5~180 min,平均82.54 min。术中出血量30~100 mL,平均63.24 mL。未发生严重出血、感染、肾上腺危象、大血管及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2 d即可下床活动,1~3 d开始进食,留置肾周引流管3~5 d。应用激素替代治疗7~9 d,并逐步减量至停药。全部患者均获3~24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44例血钾及高醛固酮血症均恢复至正常。血压正常者43例,仅6例需口服药物控制血压。无1例肿瘤复发。结论经腹腹腔镜APA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以及疗效理想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9.
肾上腺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4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g C  Qiang W  Li L  Lin Y  Zhu J  Han S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2):937-939
目的提高肾上腺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 )的诊治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2001年2月收治的14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腺瘤型原醛症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资料. 结果腹膜后充气造影、B超和CT在肾上腺腺瘤型原醛症诊断中的特异性分别为39.0%、67.0%和95.3%,腹膜后充气造影与B超和CT诊断特异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23.89,P<0.01),B超与CT诊断特异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32.10,P<0.01).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血钾恢复正常,术后2个月内11 0例(73.8%)患者血压恢复正常. 结论 B超和CT检查是肾上腺腺瘤型原醛症定位诊断的主要方法,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影响疗效的因素,主要与患者年龄大、病史长、全身血管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侧肾上腺结节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几种诊断方法的阳性率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单侧肾上腺皮质结节增生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27例,男13例,女14例.以头痛头晕就诊22例,体检发现肾上腺占位就诊5例.27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患病时间中位时间2年(1个月~24年).所有患者均行肾上腺B超及薄层CT扫描,其中行肾上腺静脉采血(AVS)检查16例.结果 :B超、CT及AVS采血阳性率分别为66.7%、92.6%、93.8%.2例行开放,25例行经后腹腔镜患侧肾上腺切除术,术后随访20例,18例术后6个月内血压恢复正常;2例6个月后血压控制不理想,1例需2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降压.结论 单侧肾上腺皮质结节增生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一种可以通过手术治愈的疾病,需要反复检测血浆醛固酮及肾素等,CT及肾上腺静脉采血是其术前分型定侧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对22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行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以明确分型,从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22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诊断为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例,醛固酮腺瘤18例。提出行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时做好心理护理、检查前准备,选择正确的时间和体位;积极采取水化治疗,检查后加强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足背动脉的搏动,皮肤色泽、温度情况,提供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不适及并发症发生,保证检查顺利完成及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对22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行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以明确分型,从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22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诊断为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例,醛固酮腺瘤18例。提出行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时做好心理护理、检查前准备,选择正确的时间和体位;积极采取水化治疗,检查后加强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足背动脉的搏动,皮肤色泽、温度情况,提供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不适及并发症发生,保证检查顺利完成及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研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肾上腺皮质腺瘤和皮质增生两种亚型的超微病理结构.方法 对本院原醛症患者的病变标本应用透射电镜等技术进行超微病理研究.结果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两种亚型均有较多的线粒体增生以及线粒体呈长管状伴层状嵴的改变,但是此两种亚型的线粒体内外膜以及线粒体嵴的变化存在较多差异.结论 人体产生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及数目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血钾浓度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HA)是继发性高血压及恶性高血压常见的病因之一,其筛查、临床确诊、分型及定位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增强CT及非增强MR血管成像等可以清楚显示肾上腺形态、位置及占位病变,但影像学检查对于小腺瘤难以显示,双侧腺瘤分侧功能难以确定。肾上腺静脉采血(AVS)通过取双侧肾上腺静脉血,分析皮质醇校正的醛固酮比能明确优势侧,可以鉴别出外科可治疗的PHA亚型,是PHA分型及定位的金标准。本文就PHA的诊疗现状、AVS的采血流程、局限性及展望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患者术后影响高血压治愈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单侧原醛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肾上腺静脉采血明确诊断后行腹腔镜手术,56例行腹腔镜下肾上腺全切术,13例行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术。随访患者术后血压变化,随访时间6个月...  相似文献   

16.
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上腺肿瘤的外科治疗取决于术前肾上腺肿瘤的定性诊断和准确定位。外科治疗最常见的肾上腺肿瘤是肾上腺醛固酮瘤 (Aldosterone producingadenoma,APA )、腺瘤型皮质醇症、嗜铬细胞瘤 (Pheochromocytoma,Pheo)以及肾上腺偶发瘤。我科自 1 95 7年 8月~ 2 0 0 2年 7月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 1 35 2例 ,其中APA 5 4 9例 ,腺瘤型皮质醇症 1 0 4例 ,Pheo 342例 ,肾上腺偶发瘤 2 1 3例。1 肾上腺肿瘤的诊断随着内分泌检测手段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 ,目前对肾上腺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水平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上腺全切除术与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9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47例行腹腔镜肾上腺全切除术,32例行部分切除术.分析患者高血压、低血钾的恢复情况.结果:本组79例均经后腹腔途径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2~115min,平均(43±5)min,术中出血15~...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选择术前诊断原发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的醛固酮肾素比值(ARR)的最佳切点,并探讨醛固酮肾素比值在诊断原醛症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从2004年1月到2007年6月在同济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肾上腺肿瘤病例133例分为总原醛症组、醛固酮瘤组、肾上腺增生组和非原醛组,用ROC工作曲线选择醛固酮肾素比值的最佳切点。结果总原醛症组和醛固酮瘤组的醛固酮肾素比值的最佳切点为40,而肾上腺增生组的最佳切点为20,醛固酮肾素比值与肾素活性(r=-0.615,P〈0.01)和血管紧张素Ⅱ(r=-0.527,P〈0.01)有负相关性。结论运用醛固酮肾素比值来诊断原醛有很大价值,但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附507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507例PA的诊治资料。结果产生醛固酮的肾上腺腺瘤(APA)患者血钾为(2.35±0.53)mmol/L,血和24h尿醛固酮分别为(1027.67±531.84)pmol/L、(69.25±43.77)mmol/L,立位血浆醛固酮增加值为(-17.17±483.37)pmol/L。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血钾为(2.94±0.55)mmol/L,血和24h尿醛固酮分别为(781.14±310.24)pmol/L、(37.12±9.99)mmol/L,立位血浆醛固酮增加值为(170.36±303.59)pmol/L。B超和CT对APA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9%和93.1%,IHA主要显示双侧肾上腺增大或小结节变化。肾上腺皮质癌(APC)的特点是皮质醇和去氢异雄酮明显增高,且瘤体直径>5cm。结论APA血和尿醛固酮明显高于IHA,APA血钾明显低于IHA,体位试验、B超和CT能帮助确诊APA。单发APA合并肾上腺萎缩应行肾上腺部分切除,多发APA或合并肾上腺增生者应行患侧肾上腺全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HA)患者单侧肾上腺切除前后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变化,评估分析单侧肾上腺切除后对侧肾上腺皮质储备功能。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3年2月接受单侧肾上腺切除手术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手术前后早晨空腹血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素(ACTH)水平、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兴奋1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进行了有效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42例患者均无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手术前后基础皮质醇水平无明显差异。然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后基础ACTH水平明显提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兴奋1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皮质醇峰值水平明显下降。术后皮质醇峰值水平约为术前82.7%(76.0%~91.4%)。结论不伴有皮质醇增多症或亚临床型皮质醇增多症的PHA患者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后血皮质醇水平可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但肾上腺皮质储备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储备功能不低于术前80%,足以使患者术后不会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