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与静脉推注给药(MCI)在无痛人流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00例择期人流镇痛术孕妇随机分为丙泊酚 TCI 组和静脉推注给药 MCI 组,每组150例.两组患者常规面罩给氧,氧流量2 L/min,TCI 组丙泊酚输注血浆靶浓度为3~4μg/ml,术毕停止给药;MCI 组丙泊酚诱导量2~3 mg/kg,刮宫前酌情追加丙泊酚50 mg 麻醉维持,不同时点分别观察记录两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总药量、镇痛效果及诱导前后 SBP、DBP、MAP、HR、RR、SpO2、呼吸抑制或呼吸暂停变化.统计丙泊酚诱导量、追加量和总用量.记录诱导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手术时间、自动离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TCI 组诱导、苏醒时间均短于 MCI 组(P<0.05),总用药量 TCI 组大于 MCI 组;镇痛效果 TCI 组优于 MCI 组(P<0.05).两组 T1时点 MAP、HR、RR、SpO2均低于术前,MCI 组下降更明显(P<0.05);其他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自动离院时间时间TCI 组明显短于MCI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手术起效迅速,操作简便,可控性强,苏醒完全,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在无痛肠镜检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70例肠镜检查患者,年龄20~65岁,随机分成靶控输注组(TCI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4.0μg/mL)和对照组(丙泊酚1~1.5mg/kg静注),静注芬太尼1μg/kg,观察患者给药前、插镜时、停药时、睁眼时的HR、MAP、SpO2,起效时间、恢复时间、准确定向时间,丙泊酚总用药量,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和麻醉并发症.结果 TCI组插镜时、停药时、睁眼时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P<0.05),TCI组插镜时Sp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起效时间明显长于TCI组(P<0.05),恢复时间显著长于TCI组(P<0 01),准确定向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L组丙泊酚总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体动程度和次数对照组明显多于TCI组(P<0 01),TCI组的体动(偶见手动)明显少于对照组(上肢、下肢和臀部同时动);术中知晓、嗜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芬太尼用于肠镜检查能达到良好的镇静镇痛麻醉效果,缩短入镜时间,提高检查的成功率、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和麻醉安全性。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靶控输注组(TCI组)和手控输注组(MCI组),每组30例。TCI组使用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设定为5.0μg/ml。MCI组静脉缓慢推注丙泊酚2mg/kg。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循环变化,苏醒时间和丙泊酚的总用药量。最后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中的SBP、DBP、SpO2较肠镜检查前均有明显下降,但MCI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TCI组(P<0.05)。②MCI组中呼吸抑制(SPO2<90%)发生7例,TCI组无呼吸抑制发生。③MCI组的丙泊酚用量显著高于TCI组(P<0.05),MCI组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TCI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用于无痛肠镜检查可明显提高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抑制轻,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4.
陈昕  宋燕青  杨克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9):1189-1190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钬激光碎石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6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钬激光碎石患者,随机分为靶控输注(TCI)组,人工输注(MCI)组和对照组,记录两组丙泊酚的平均用量,意识消失的时间及恢复时间,同时记录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结果:患者意识消失所需要的时间TCI组显著低于MCI组(P<0.05),意识消失时所需的丙泊酚剂量TCI组大于MCI组。整个手术过程丙泊酚的平均用量TCI组略低于MCI组,意识恢复时间TCI组也比MCI组缩短(P<0.05)。TCI组与MCI组在MAP、HR、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流动力学维持平稳;但对照组MAP、HR在手术过程中波动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丙泊酚静脉麻醉明显优于腰椎联合麻醉;丙泊酚靶控输注(TCI)与人工丙泊酚输注(MCI)相比,诱导迅速,苏醒快,麻醉维持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5.
无痛人流术中丙泊酚靶控输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志龙  周振苇  黄猛 《广东医学》2007,28(1):120-121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在无痛人流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门诊ASAⅠ~Ⅱ级的人工流产患者160例,根据麻醉用药方法不同按手术顺序间隔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人工控制输注组,B组为靶控输注组,每组各80例.分别统计两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自行行走时间、生命体征变化、呼吸抑制情况、术中出血量及麻醉效果.结果 B组麻醉效果优良率达95.0%,与A组的85.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麻醉诱导后平均动脉压下降30%以上者A组有13例,占16.3%;B组4例,占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自行行走时间、呼吸抑制情况及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丙泊酚靶控输注在无病人流术中使用更方便,麻醉深度易调控,减少操作盲目性,提高麻醉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持续靶控输注(TCI)和人工控制恒速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和维持对血流动力学、麻醉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ASA I~Ⅱ级,随机分为靶控(T)组和人工控制输注(R)组,每组20例.T组靶控输注丙泊酚,靶浓度设定为4μg/ml,诱导和维持连续输注;R组泵注1%丙泊酚,负荷剂量1.8mg/kg,再以6mg/kg-1·h-1连续输注.记录术前至术毕不同时点的血压、心率和BIS值,并观察患者术后的麻醉恢复情况.结果 与基础值对比,诱导后行气管插管,两组的HR波动较明显(p<0.05).T组MAP变化趋势较R组平稳.T组苏醒时间与R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PONV发生率与R组比较更低(p<0.05).结论 靶控榆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人工控制输注方式有心血管反应小、苏醒即时等优点,更适合于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丙泊酚及联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人流)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寻找人流术合理的静脉麻醉方法。方法:80例ASAⅠ级接受无痛人流术者随机分为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单纯靶控输注丙泊酚,B组先以瑞芬太尼血浆浓度2μg/L输注3 min后,开始输注丙泊酚。丙泊酚初始靶浓度为2.0 mg/kg,稳定1 min后每次递增0.5~1 mg/kg直至意识消失。术中调整丙泊酚靶浓度值,维持麻醉完善,手术结束后停药。结果:麻醉效果B组优于A组(P<0.005)。B组诱导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1),B组丙泊酚总剂量明显少于A组(P<0.01)。苏醒期躁动、兴奋多语A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麻醉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扩宫时最低,术毕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两组受术者满意度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医师满意度VAS评分B组高于A组(P<0.01)。结论:在无痛人流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诱导时间短,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减少,效果优于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是一种安全、合理的静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与恒速输注在人工流产术中静脉麻醉的优缺点.方法:80例孕妇分为两组,TCL组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组,靶浓度设定为6ug/ml.DV组丙泊酚恒速静脉输注,输注速度为5mg/kg/h.两组均在扩宫无反应时停止给药.术中根据体动情况酌情追加20-30mg丙泊酚.分别观察两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药量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结果:TCL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小于DV组,丙泊酚总用量TCL组明显少于DV组,TCL组麻醉效果优于DV组.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在无痛人流中应用优于恒速输注组,麻醉效果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胃肿瘤内镜黏膜下剥除术的麻醉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胃肿瘤内镜黏膜下剥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30~75岁,体重45~86 kg,随机分为两组(n=30):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组(D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组(F组)。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后行丙泊酚靶控输注,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后行丙泊酚行靶控输注。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T1)、麻醉诱导后(T2)、胃镜置入后(T3)、行内镜下黏膜剥除术(T4),胃镜退出体外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 O2),心率(HR),术中镇静评分,丙泊酚总用量,术中体动次数,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术后留观时间。结果:D组在麻醉诱导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样饱和度下降小于F组;D组在术中体动次数、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留观时间少于F组;F组丙泊酚所需量明显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可以维持循环稳定,减少术中体动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节约了丙泊酚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人椎体成形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椎体成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丙泊酚靶控组(T组)和丙泊酚微泵注射组(P组)。两组均先以芬太尼1μg/kg缓慢静注,T组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诱导和维持,P组静注丙泊酚1~2 mg/kg诱导后以4~6 mg·kg-1·h-1泵注维持。记录患者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后第5 min、第10 min、苏醒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中体动反应。结果 T组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诱导前后生命体征波动幅度均低于P组(P<0.05),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也较低。结论在老年患者椎体成形术麻醉,丙泊酚靶控输注比微泵注射效果更确切,循环和呼吸抑制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2种方式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完成妇科腹腔镜手术时的药物效应和药物用量.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靶控输注组(Ⅰ组)和持续输注组(Ⅱ组).Ⅰ组丙泊酚的诱导靶浓度为4 μg/mL,Ⅱ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患者意识消失后两组均静脉注射芬太尼4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行气管插管,诱导完成后根据中潜伏期指数(AAI)值调整丙泊酚的泵速,维持AAI值在20左右(15~25).观察两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AAI值下降到30的时间、诱导开始15 min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下降百分比、丙泊酚用量以及停药至AAI值恢复到40的时间.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意识消失时间和AAI值下降到30的时间缩短(P<0.01),诱导开始15 min内的MAP和HR平均下降百分比增大(P<0.05),而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和停药至AAI值恢复到40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控输注丙泊酚不会明显增加药物用量和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2.
靶控输注是以药代-药效动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计算机控制药物注射泵,以血浆或效应室药物靶浓度为调控目标从而控制麻醉深度。近年靶控输注开始应用于镇痛治疗,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该文通过总结近年国内外的研究,对靶控镇痛的优点、特点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异丙酚手控和靶控输注在经阴道取卵术中应用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异丙酚手控输注(HI)和靶控输注(TCI)用于经阴道取卵术的麻醉效果,用药剂量及对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行阴道B超引导下穿刺取卵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HI组和TCI组。HI组设定初始剂量为2.5mg/kg,30~45s内推完,术中根据患者的体动反应追加药量0.5~1.0mg/kg。TCI组设定初始血浆靶浓度为4μg/ml,扩宫口及穿刺时改为5.5~6.0μg/ml,取卵时改为3.5~4.5μg/ml。两组均在给药之前推注芬太尼1μg/kg,手术结束时停止给药。记录两组患者意识消失的时间、苏醒时间、用药量以及麻醉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TCI组意识消失的时间明显长于HI组(P〈0.05),但苏醒时间明显短于HI组(P〈0.05)。两组用药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HI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下降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TCI组(P〈0.05)。结论对于经阴道取卵术而言,TCI法较HI法具有更好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全麻患者苏醒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腰椎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R组手术结束后持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4 ng/ml)直至气管拔管时停药;C组手术结束时即停止输注瑞芬太尼。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1 min(T3)、拔管后3 min(T4)及拔管后5 min(T5)的血压、心率,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躁动呛咳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拔管后不良记忆的患者例数。结果:与R组比较,C组T2、T3、T4、T5时间点血压均明显升高,心率均显著增快(P<0.01);2组患者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躁动呛咳等心血管不良事件中C组明显增加(P<0.01),拔管后有不良记忆例数C组明显多于R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4 ng/ml靶控输注能安全有效地减轻全麻患者苏醒期心血管反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高辉 《中原医刊》2007,34(14):6-7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在围拔管期镇静的疗效。方法120例术毕苏醒的成年人,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0例。Ⅰ组:为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组,采用Graseby3500输注泵TCI模式,于拔管前5min将血浆靶浓度设为0.5-2μg/ml,至拔管时停药;Ⅱ组:为丙泊酚单次注射组,于拔管前5min单次静注0.6~1mg/kg后拔管;Ⅲ组:为对照组,符合拔管指征即予拔管。记录拔管前5min、拔管时、拔管后2min、完全清醒送病房时等各时点的呼吸(R)、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率变异(HRV)、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以及镇静深度。结果三组拔管前5min、完全清醒等各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Ⅰ组BIS69.04±3.9.Ⅱ组BIS65.24±5.6,Ⅱ组BIS85.44±6.1,Ⅰ组与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管后2min:Ⅰ组BIS72.14±4.0,Ⅱ组BIS64.34±6.6,Ⅲ组BIS73.44±5.3,Ⅱ组较Ⅰ组和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和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丙泊酚的Ⅰ组和Ⅱ组,拔管时Ramsay镇静评分优于Ⅲ组。三组拔管时HR较拔管前5min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SBP、DBPⅢ组增高明显,Ⅰ组和Ⅱ组的SBP、DBP增高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增高的趋势;使用丙泊酚的Ⅰ组和Ⅱ组的各时点心率变异的LF、HF、LF/HF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应用于围拔管期的镇静,可减轻心血管反应,控制更为方便和精确,可整体提高镇静质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柴伟  于代华  高昌俊  杨永慧  孙绪德 《医学争鸣》2002,23(15):1398-1400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及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苏醒时间及相应的效应室浓度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15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全静脉麻醉 .设定诱导时效应室目标浓度为 4 mg· L- 1 ,复合咪唑安定 2 mg,芬太尼 2 μg· kg- 1 ,维库溴铵 0 .1mg· kg- 1气管插管 ,术中维持异丙酚浓度为 2mg· L- 1 ,记录诱导前、诱导后 2 min、插管即刻、插管后 2min、切皮及气腹时心率 (HR)、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平均动脉压 (MAP)及停药后苏醒时间 ,苏醒时相应的效应室浓度 .结果 插管即刻 HR,SBP,DBP及 MAP均与诱导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 ,气腹后 DBP,MAP也较诱导前有明显升高 (P<0 .0 5 ) ,平均苏醒时间为 (8.6± 2 .7) min,相应效应室浓度为 (1.4 8± 0 .2 4 ) mg· L- 1 .结论 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时和维持期血流动力学相对较为稳定 ,术后苏醒较为迅速  相似文献   

18.
异丙酚及氯胺酮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异丙酚复合不同镇痛剂量氯胺酮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对血流动力学、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 80例 ,分别采用异丙酚 (P组 ,n =16)及复合氯胺酮血药浓度 0 2 0mg/L(PK1组 ,n =16) ,0 40mg/L(PK2 组 ,n =16) ,0 60mg/L(PK3 组 ,n =16)和 0 80mg/L(PK4组 ,n =16)全静脉麻醉 ,采用微机控制Graseby 3 5 0 0输液泵靶控输注异丙酚或氯胺酮 ,连接Aspect-A10 0 0型脑电监护仪监测脑电变化 ,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 单用异丙酚患者随着异丙酚血药浓度升高脑电双频指数 (BIS)值降低 ,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5 ) ,氯胺酮血药浓度从 0 2 0mg/L增至 0 80mg/L ,BIS值无明显变化 (P >0 0 5 )。与P组相比 ,PK1,PK2 ,PK3 ,PK4组异丙酚用量减少约 15 %~ 40 % ,PK4组停药至睁眼时间明显延长 ,其余各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术中P ,PK1组收缩压、舒张压升高 ,PK2 ,PK3 ,PK4组无明显改变。术后无躁动、不良回忆等并发症。结论 异丙酚复合镇痛剂量的氯胺酮 (0 40~ 0 60mg/L)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异丙酚用量、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对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剂量及时间的影响。方法:4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4组,丙泊酚初始靶控输注剂量设为1.5 mg/L,每4 min增加0.5 mg/L,待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为1分时,Ⅰ组输注生理盐水,为对照组;Ⅱ、Ⅲ、Ⅳ组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剂量分别为0.1、0.2和0.4μg·kg-1·min-1;在MOAA/S为0分时给予阿曲库铵0.6 mg/kg,3 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瑞芬太尼输注时间及插管时丙泊酚的总量。同时观察诱导期间低血压、心动过缓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Ⅰ组丙泊酚用量均高于Ⅱ组、Ⅲ组和Ⅳ组(P0.05~P0.01),Ⅱ组用量高于Ⅲ组和Ⅳ组(P0.01和P0.05),Ⅲ组和Ⅳ组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瑞芬太尼输注时间与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Ⅲ组和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与Ⅲ组、Ⅳ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组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可以缩短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诱导的时间,减少丙泊酚用量;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0.2μg·kg-1·min-1持续静脉输注即可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52例,均按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SA)Ⅰ~Ⅱ级,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患者意识丧失后给予靶控输注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并观察其肌肉松弛效果、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气管插管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抑制达到100%时,完成气管插管;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所有患者未见皮肤潮红和支气管痉挛的症状。结论靶控输注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不但可以提供满意的插管条件,肌肉松弛恢复时间也快,且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