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肠相关淋巴组织的组成部分Peyer's结是肠黏膜免疫系统的重要诱导部位,含有参与免疫应答的各种免疫细胞,如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等.目的:观察早期药膳饮食对烫伤大鼠肠道肠黏膜Peyer's结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4/2007-03在南昌大学一附属医院完成.材料: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成药膳喂养组(n=30)、肉汤喂养组(n=30)、常规喂养组(n=30)、正常对照组(n=10).药膳成分:党参20 g、白术25 g、茯苓25 g、炙甘草15 g、黄芪20 g、薏苡仁20 g、瘦猪肉200 g.方法:药膳喂养组、肉汤喂养组、常规喂养组实施背部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伤后早期分别给予药膳、肉汤和生理盐水,2 mL/次,2次,d.正常对照组实施37℃假伤.主要观察指标:伤后3,7,14 d检测大鼠肠黏膜Peyer's结T淋巴细胞及亚群.结果:伤后3,7 d,药膳喂养组、肉汤喂养组、常规喂养组Peyer's结淋巴细胞总数、CD3+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总数、CD4+百分比及总数、CD8+细胞的百分比及总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P<0.01),至14 d,药膳喂养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伤后3,7,14 d药膳喂养组CD3+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总数、CD4+百分比及总数较肉汤喂养组、常规喂养组明显升高(P<0.05).伤后3,7 d药膳喂养组Peyer's结CD8+细胞的百分比及总数较肉汤喂养组、常规喂养组明显F降(P<0.05).结论:早期药膳饮食有利于肠道Peyer's结淋巴细胞的增生,并改善Peyer's结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从而改善烫伤大鼠肠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植物药金边瑞香对小鼠肠道Peyer’s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损伤模型。观察植物药金边瑞香浸膏对小鼠肠道Peyer’s结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1/2005-08在赣南医学院分析实验室完成。44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金边瑞香组,金边瑞香+环磷酰胺组及环磷酰胺组4组,每组11只,给予正常组小鼠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每次0.02mL/g。连续7d;环磷酰胺组小鼠第7天1次腹腔注射100mg/kg环磷酰胺,其他同正常组;金边瑞香组用金边瑞香浸膏(浓度400g/L,由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提供,含生药量5g/mL,临用时用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批号:050310)灌胃,每天1次,每次0.02mL/g,连续7d;金边瑞香+环磷酰胺组,方法同金边瑞香组和环磷酰胺组。第8天麻醉下脱颈椎处死全部动物,立即小心取出全小肠,肉眼观察其形态并计数小肠Peyer’s结的数量、随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肠腔,用针头小心取出Peyer’s结按常规方法制备细胞悬液后计数细胞。观察正常组、金边瑞香组、金边瑞香+环磷酰胺组及环磷酰胺组4组小鼠Peyer’8结,计数Peyer’8结细胞总数,比较Peyer’8结的数量及细胞数。 结果:①正常组、金边瑞香组、金边瑞香+环磷酰胺组Peyer’s结的数目及结内细胞总数明显高于环磷酰胺组[(5.818&;#177;1.991)。(7.273&;#177;1.678),(6.364&;#177;1.690).(3.818&;#177;0.874):(4.223&;#177;1.197)&;#215;10^9L^-1。(6.658&;#177;3.758)&;#215;10^9L^-1,(6.884&;#177;1.807)&;#215;10^9L^-1。(1.451&;#177;1.024)&;#215;10^9L^-1,F=14.28,9.044,P〈0.05-0.0011。②金边瑞香+环磷酰胺组、金边瑞香组及正常组之间两两比较Peyer’s结的数目及结内细胞总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金边瑞香可对抗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肠道Peyer’s结的损伤,提示金边瑞香可能对肠道黏膜免疫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淋巴细胞凋亡在不同海拔高度大鼠烫伤延迟复苏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132只,分别在l 517 m和3 848 m海拔高度随机分为延迟复苏组(DFR,,n=30)、即时复苏组(IFR,n=30)、假伤组(SG,n=6).建立30%总体表面积(TBSA)Ⅱ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6、12、24、48和72 h各取6只大鼠开腹,取回肠组织肠肇Peyer结,采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免疫组化染色与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回肠Peyer结中淋巴细胞凋亡率及HIF-1α和CD3的阳性表达.结果 DFR组伤后各时间点Peyer结淋巴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同海拔高度IFR各组,随海拔高度上升凋亡率升高,伤后12 h凋亡率最高(P均<0.05).HIF-1α阳性表达位于Peyer结中淋巴细胞胞核内,IFR组和DFR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同海拔SG组,并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增强(P均<0.05).CD3表达位于Peyer结中T淋巴细胞胞膜上,IFR组和DFR组CD3表达强度低于同海拔SG组,并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减弱,伤后12 h表达降至最低(P均<0.05).结论 高原地区烫伤延迟复苏后HIF-1α表达增高可能是Peyer结T淋巴细胞凋亡率增加和细胞数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人参皂甙对烫伤脓毒症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对烫伤脓毒症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脓毒症组(24只)、人参皂甙组(24只)和对照组(18只)。将大鼠用沸水致背部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烫伤后12h腹腔注射内毒素(5mg/kg)予以“二次打击”,制成烫伤脓毒症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CD25^+T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细胞)的细胞数。结果:“二次打击”后大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CD25^+T细胞比例显著下降,CD8^+T细胞、CD4^+CD25^+Tr细胞比例显著升高;此过程随时间而加重,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用药后24h、72h占淋巴细胞百分比人参皂甙组CD8^+T细胞、CD4^+CD25^+Tr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脓毒症组(P均〈0.01),CD4^+T细胞、CD25^+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均〈0.01)。结论:烫伤和内毒素“二次打击”后外周血中CD4^+CD25^+Tr细胞表达增强,人参皂甙可有效抑制其表达,显著改善烫伤脓毒症时细胞免疫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病毒复制程度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36例乙肝病毒感染者、6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HBVDNA。结果:84例慢性HBV携带者(ASC)、5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显著降低(P〈O.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0.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慢性HBV携带者相比,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降低(P〈o.05)。随着病情发展,从健康对照组、慢性HBV携带者到慢性乙型肝炎,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呈逐渐下降趋势,CD8+T细胞百分比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慢性HBV携带者HBVDNA阳性组与HBVDNA阴性组相比,CD3+T淋巴细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01),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下降(P〈0.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结论:HBV感染可导致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HBADNA复制增加进一步加重乙肝病毒感染者T细胞亚群的紊乱,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的动态变化可及时提示临床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加强临床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主要探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骨髓采集物记忆T细胞上黏附分子表达的调节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稳态骨髓(SS—BM)和rhG—CSF预激的骨髓(G—BM)中CD4^+、CD8^+T细胞百分比及其记忆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9d、CD54、CD62L和CD11a的表达。结果显示:rhG—CSF应用后骨髓采集物中CD4^+、CD8^+T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比例明显降低(P〈0.001),记忆T细胞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CD49d在CD4^+和CD8^+T细胞的表达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但在记忆T细胞的表达百分比没有明显的变化;CD54在CD4^+及其记忆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而在CD8^+记忆T细胞的表达百分比没有明显变化;CD62L在CD4^+、CD8^+及其记忆T细胞的表达百分比显著下降(P〈0.01);CD11a在CD4^+及其记忆T细胞的表达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而在CD8^+及其记忆T细胞的表达百分比没有明显变化。结论:rhG—CSF部分下调骨髓中CD4^+、CD8^+以及相应的记忆T细胞上黏附分子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休克期大面积切痂对严重烫伤大鼠T淋巴细胞表达CD2s的变化情况,以了解其对烧伤免疫的影响。方法:对比观察正常大鼠,严重烫伤大鼠休克期大面积切痂和常规治疗组伤后第1、5、9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CD25和脾脏T淋巴细胞活化后CD25的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严重烫伤大鼠伤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25的表达及脾脏T淋巴细胞经活化后CD25的表达较正常组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2)休克期切痂组与常规治疗组相同时相点比较CD25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或P〈0.05)。结论:(1)严重烫伤大鼠免疫状况发生了明显改变;(2)休克期大面积切痂可以促进烫伤大鼠外周血和脾脏经活化后T淋巴细胞CD25表达的恢复,改善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损伤模型,观察植物药金边瑞香浸膏对小鼠肠道Peyer’s结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1/2005-08在赣南医学院分析实验室完成。44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金边瑞香组、金边瑞香 环磷酰胺组及环磷酰胺组4组,每组11只,给予正常组小鼠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每次0.02mL/g,连续7d;环磷酰胺组小鼠第7天1次腹腔注射100mg/kg环磷酰胺,其他同正常组;金边瑞香组用金边瑞香浸膏(浓度400g/L,由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提供,含生药量5g/mL,临用时用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批号:050310)灌胃,每天1次,每次0.02mL/g,连续7d;金边瑞香 环磷酰胺组,方法同金边瑞香组和环磷酰胺组。第8天麻醉下脱颈椎处死全部动物,立即小心取出全小肠,肉眼观察其形态并计数小肠Peyer’s结的数量、随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肠腔,用针头小心取出Peyer’s结按常规方法制备细胞悬液后计数细胞。观察正常组、金边瑞香组、金边瑞香 环磷酰胺组及环磷酰胺组4组小鼠Peyer’s结,计数Peyer’s结细胞总数,比较Peyer’s结的数量及细胞数。结果:①正常组、金边瑞香组、金边瑞香 环磷酰胺组Peyer’s结的数目及结内细胞总数明显高于环磷酰胺组[(5.818±1.991),(7.273±1.678),(6.364±1.690),(3.818±0.874);(4.223±1.197)×109L-1,(6.658±3.758)×109L-1,(6.884±1.807)×109L-1,(1.451±1.024)×109L-1,F=14.28,9.044,P<0.05~0.001]。②金边瑞香 环磷酰胺组、金边瑞香组及正常组之间两两比较Peyer’s结的数目及结内细胞总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边瑞香可对抗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肠道Peyer’s结的损伤,提示金边瑞香可能对肠道黏膜免疫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胸腺五肽对严重烧伤病人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胸腺五肽(Thymopentin,TP-5)对烧伤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方法对烧伤患者进行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检测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病人伤后第2、5、10、17、22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治疗组病人从伤后第2天起接受TP-5治疗,1mg/d,肌肉注射,疗程20d;对照组不给予TP-5。结果烧伤后第2天二组病人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无显著性差异(P〉0.05);烧伤5、10、17、22天后二组病人T淋巴细胞总数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CD8’细胞显著高于治疗组(P〈0.01),对照组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治疗组(P〈0.01);治疗组NK细胞在烧伤5、10、17、22天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五肽可作为一种良好的免疫调节剂明显提高和改善严重烧伤患T淋巴细胞及NK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或开腹胆囊切除术的肝硬化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分析两组间术后记录的最高体温以及术前1 d、术后1 d、3 d和5 d白细胞总数、PCT以及CD4+、CD8+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间有无差别。结果两组术前白细胞总数、PCT、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以及CD4+/CD8+比值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15、1.60、1.06、1.47、0.63,P均>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间白细胞总数和CD4+/CD8+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87、1.51,P均>0.05);两组患者间PCT、CD4+T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34、4.99、4.08,P均<0.05)。术后第3天,腹腔镜组白细胞总数以及PCT均明显低于开腹组,CD4+T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以及CD4+/CD8+比值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63、2.89、4.53、3.02、6.13,P均<0.05)。术后第5天,腹腔镜组白细胞总数、PCT均低于开腹组,CD4+T淋巴细胞以及CD4+/CD8+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60、3.77、1.99、6.08,P均<0.05),两组间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肝硬化患者术后免疫炎症功能的影响较开腹手术小,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恶性肿瘤患者及4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CDl6^+/56^+-NK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和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和CD4^+CD25^+曲调节性T细胞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CD4^+CD25^+曲调节性T细胞增多可能是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受抑的重要原因之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肿瘤患者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肠内营养与肠外(静脉)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免疫功能、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针对我院2009-2011年间92例确诊胃肠道恶性肿瘤并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42例(肠外营养组),在术前1d及术后3d和7d抽取静脉血,检测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状况,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发热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体重均有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升高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的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8+细胞、CD4+/CD8+比值降低,但是观察组的回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具优越性,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能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相关疾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住院和门诊患者257例,根据 HBV感染相关疾病类型分为乙肝携带者(ASC)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肝硬化(LC)组、原发性肝癌(PHC)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CD3+、CD4+、CD8+ T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以及CD4+/CD8+比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SC、CHB、LC组患者CD3+、CD4+、CD8+ T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以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HC组患者CD4+ T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CD4+/CD8+比值均降低,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HBV慢性感染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2-12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7天内的急性期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即梗死组)48例和同期住院健康体检者(即对照组)30例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分别记录梗死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病灶体积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 ①梗死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中度组,中度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梗死组不同梗死病灶体积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灶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中灶组,中灶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小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梗死组患者均经颈动脉血管超声证实有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三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组(A亚组)、颈动脉斑块组(B亚组)、颈动脉狭窄组(C亚组),三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均较对照组降低.其中,C亚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B亚组,B亚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A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在脑缺血急性期明显降低,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灶体积、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胸腺五肽 (Thymopentin,TP-5)对特重烧伤病人 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治疗组 (15例 )和对照组 (15例 )病人伤后 2、 5、 8、 15、 22d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组病人从伤后第 2天起接受 TP-5治疗, 1mg/d,肌注,疗程 20d。结果烧伤后第 2天二组病人 T淋巴细胞无显著差异;烧伤后 5、 8、 15、 22d二组病人 T淋巴细胞总数无显著差异,对照组 CD8+细胞显著高于治疗组,其 CD4+ /CD8+比值显著低于治疗组。结论胸腺五肽能明显提高和改善严重烧伤病人 T淋巴细胞功能,可作为一种良好的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16.
背景:CD4^+CD25^+调节性T细胞功能降低、数量下降已被公认为是哮喘患者免疫失调的重要表现。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上调CD4^+D25^+调节性T细胞,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并已在许多免疫性疾病方面成功应用。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哮喘小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气道炎症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9/2008—05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SPF级BALB/c小鼠34只,其中3-4周龄雄鼠4只,用于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6周龄雌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10只,组。方法: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以500mg/L卵白蛋白溶液0.2mL腹腔注射致敏,以50g/L卵白蛋白溶液雾化吸入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卵白蛋白溶液,细胞移植组在诱导哮喘的第10天经尾静脉注入体外分离培养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并检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炎症细胞总数,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结合病理切片分析气道炎症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降低(t=7.742,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该比例明显升高(t=-7.455,P〈0.05)。3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两两比较,模型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总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细胞移植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总数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小鼠气道无明显炎症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NK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fSLE忡的作用。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对29例活动期、24例非活动期SLE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中的CD3+、CD4+、CD8+、CD3-CD16+CD56+(NK)及CD19+(B)淋巴细胞进行检测。结果活动期组与非活动期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及NK细胞明显降低(P〈0.05),B淋巴细胞明显增高(P〈0.05),CD3+T和CD8+T淋巴细胞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活动期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淋巴细胞各亚群、NK细胞及B淋巴细胞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对判断病情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休克期大面积切痂对烫伤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休克期大面积切痂对严重烫伤大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索能改善严重烧伤后免疫紊乱的方法。方法:观察严重烫伤大鼠休克期大面积切痂和常规治疗组伤后第1、5、9天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严重烫伤大鼠伤后外周血中CD^+ 4下降,CD^+ 8升高,CD^+4/CD^+8下降;(2)休克期大面积切痂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外周血中CD^+ 4升高,CD^+ 8下降,CD^+ 4/CD^+ 8升高。结论:严重烫伤大鼠免疫状况发生了明显改变,休克期大面积切痂可以改变烫伤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从而改善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高弼虎  张秀梅 《临床荟萃》2011,26(5):388-390,394,F0003
目的了解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致肿瘤易感性。方法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碱性磷酸酶染色(SAP)法检测对照组、尿毒症未透析组及尿毒症透析组患者透析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CD4+、CD8+百分比的变化。结果尿毒症未透析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比CD3+(58.90±2.10)%、CD4+(34.70±1.70)%、CD8+(24.80±1.3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D3+(68.17±4.70)%、CD4+(41.82±3.15)%、CD8+(28.90±2.10)%(P〈0.05);尿毒症透析组,透析前(1.00±0.10),透析后(1.03±0.16)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45±0.18)(P〈0.05)。尿毒症血透组患者透析后与透析前比较,CD3+、CD4+、CD8+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未透析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血液透析过程未能有效地改善尿毒症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增加了血液透析患者肿瘤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 T 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8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与30例健康女性(健康对照组)外周血 CD3^+、CD4^+、CD8^+ T 细胞百分比及 CD4^+/CD8^+比值。结果放疗后乳腺癌组患者CD3^+、CD4^+ T 细胞百分比、CD4^+/CD8^+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癌组放疗前与放疗后的 CD3^+、CD4^+ T 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放射治疗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已经紊乱的免疫功能进一步恶化,监测 T 细胞亚群对乳腺癌患者的放疗时机选择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