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从敬 《解剖与临床》2009,14(5):307-309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就诊时通常已属中晚期,90%患者已丧失手术机会。在临床工作中,肝肿瘤的介入治疗已成为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其基本原理是经导管进行肿瘤供血动脉的局部治疗,包括化疗药物灌注及栓塞,达到肿瘤组织坏死、缩小的目的。肝癌的血供是影响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关键因素,与其疗效直接相关。因此,充分研究肝癌组织血供特点,并且根据不同的血供类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对提高肝癌的介入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巨块型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89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碘油用量为20~50ml.再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发现肝外肿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插管化疗栓塞后,注入适量明胶海绵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中首次DSA造影发现11例存在肝外动脉供血;64例出现肝外供血动脉共计67支.术后甲胎球蛋白下降均>50%.术后4~6周复查CT,肿瘤最大直径缩小3.5~5.9cm.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3.8%、48.3%和28.5%.结论 巨块型原发性肝癌大剂量碘油栓塞联合肝外肿瘤供血动脉介入治疗,对于提高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介入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晚期肝癌的异常血液供应及对介入治疗的影响,旨在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资料143例,其中男性117例,女性26例;年龄11~80岁,平均年龄53.8岁。对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3例中,规则性供血111例,占77.62%;异常供血32例,占22.38%,其中变异性供血17例(占11.89%),寄生性供血15例(占10.49%)。32例中,29例成功进行超选择插管并给予化学治疗栓塞治疗,其中18例使用SP微导管插管;3例异常供血未能成功超选择插管,只进行单纯灌注化学治疗。结论中晚期肝癌的异常供血发生率较高,认识其变异特点,才能确保肝癌介入治疗的准确性和彻底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肝动脉树的X线解剖学类型.方法:对10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肝动脉DSA造影资料分析研究,根据供血动脉在瘤体内的分布情况以及X线解剖学形态进行分型;根据不同的解剖学类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结果:肿瘤组织内肝动脉树X线解剖学形态分为4种类型,即肝动脉瘘型、枯枝型(中血供)、柳枝型(少血供)、鸟巢型(多血供).4种不同解剖学类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显效率分别为31.3%、38.9%、44.8%、54.1%,总有效率为76%.结论:原发性肝癌的肝动脉供血主要表现为鸟巢型、柳枝型.根据不同解剖学类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术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血管密度与肝癌血管介入治疗的预后关系.方法:收集50例肝动脉造影资料,对其肝右叶肿瘤介入治疗前后进行观察.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其中43例肿瘤内外血管密度和肿瘤相对分布面积,进行X线解剖学测量.结果:介入治疗前肝动脉造影显示肝癌肿瘤区血管网增生/显著增生.介入治疗后肝癌癌肿区血管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以弥漫型癌肿减少更显著(P<0.01);肿瘤的相对面积缩小,弥漫型缩小的比率明显大于肿块型(P<0.05).结论:肝癌组织内血管密度值代表肝癌组织供血量的大小;对中晚期肝癌开展合理的介入治疗是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索拉菲尼治疗肝细胞癌的有效性与其CT或MRI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索拉菲尼治疗肝细胞癌病人的预后因素,探索影像学表现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自2009年4月~2010年12月,收集38例连续的接受索拉菲尼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根据肿瘤在CT或MRI上动脉期的表现,可分为动脉期富血供与贫血供两组。收集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时间。结果:38例接受索拉菲尼治疗的肝细胞癌病人中,中位年龄(53.3±11.1)岁,其中男性35人,占92.1%。17例动脉期富血供,21例富血供。中位生存时间10.7个月(95%CI:8.7~12.7),1年总体生存率41.0%。肿瘤富血供的中位生存时间及1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2个月(4~20个月)及52.9%,而贫血供的分别为7个月(1~16个月)及23.8%(P=0.002)。接受索拉菲尼治疗的BCLC B级的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及1年总体生存率均明显优于BCLC C级的患者,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动脉血供是影响接受索拉菲尼治疗的肝癌患者疗效的预测因素(HR,0.22;95%CI:0.07~0.67;P=0.008)。结论:肝癌动脉血供是索拉菲尼治疗肝癌患者疗效的预测因素,富血供的肝癌患者接受索拉菲尼治疗比贫血供的肝癌患者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7.
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微循环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20例老年肝癌患者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微循环的变化。方法 将导管经股动脉插入肿瘤区供血动脉进行药物灌注。结果 介入治疗后管襻模糊增,红细胞聚集、微血栓增多(P<0.05),血浆粘度增加。结论 化疗药物冲击治疗对肝细胞功能、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细胞的损害是介入治疗后微循环改变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介入治疗后改善肝癌患者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加快血流速度、降低血液粘度,不同程度延缓并控制肿癌转移,延长患者生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肝动脉灌注术是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插入肝癌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和灌注化疗药物,栓塞主要的肿瘤血管,阻断肿瘤血供,使肿瘤缺血坏死,并灌注化疗药物杀死肿瘤细胞[1]。肝动脉灌注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据文献报道,生存期可达12个月~3年,不失为一种较有效的保守治疗手段。我科自2011年12月~2014年2月为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灌注术,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选择性将药物注入肿瘤区域,治疗效果尚理想。 CT片示癌肿组只明显缩小,预后尚好,明显地延长了患者生存期,1例患者生存期已达5年。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晚期肝癌经股动脉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以下简称TAE)是在肝动脉造影技术的基础上,采用Seldinger技术,将导管选择性地送入肝左、右动脉,经造影明确肿瘤大小、范围,血供来源,进一步将导管插入病灶血管进行栓塞和化疗,控制晚期肿瘤生长速率,减少微小肿瘤的转移。对中晚期不能承受手术的患者,通过多次TAE治疗,多数患者可起到积极的姑息治疗,缓解症状,缩小晚期肿瘤和延长寿命的作用。少数可使肿  相似文献   

10.
影响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的病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的病理因素分析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的介入导管手术已经公认为是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的安全、有效的首选常规治疗方法。本文从病理角度分析了影响介入疗效的因素:(1)与肝癌的病理细胞学类型有关;(2)与肝癌的血供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和探讨动脉灌注与栓塞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价值。方法 26例中晚期大肠癌,按Seldinger法进行血管造影了解肿瘤血供后,超选择性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进行灌注与栓塞治疗。结果 灌注栓塞术后病人症状改善。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不完全梗阻症状消失,近期疗效明显。结论 采用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是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对已有肝转移的病例;同时行转移瘤的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肺癌组织内血管密度的X线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肺癌组织内肿瘤微血管密度。方法:对100例肺癌支气管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进行肿瘤组织内支气管动脉的分支血管密度相对分布面积和相对平均灰度进行研究。结果:肺癌表现为血管结构异常和肿瘤血管染色;本组测得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中位值为60,MVD≥60%为多血供(N=19)、MVD为30%-60%为中血供(N=63)、MVD≤30%,为少血供(N=18)。肺癌组织内血管密度的X线解剖学资料有10种征像。结论:肺癌组织内血管密度值代表肺癌组织的供血范围局限,应考虑其它动脉参与肿瘤供血和介人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肝癌介入治疗病人的螺旋CT增强扫描图像,并同介入治疗时的DSA图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67例中有53例癌灶由腹腔干供血,14例由肠系膜上动脉供血;肝动-静脉漏(Avs)7例,肝动-门脉漏(APVS)5例,门脉主干癌栓7例,门脉分支癌栓21例。结论:肝癌介入治疗前螺旋CT增强扫描具有重要的价值,能为介入治疗提供众多有用的信息,指导介入治疗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探讨彩色多普勒及三维能量血流成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2例原发肝癌肿瘤血供特征进行了检测 ,2 3例进行了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结果 :彩色能量多普勒 (CDE)显示肿瘤血流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 (CDFI) ,三维能量血流成像 (3DCPA)能显示立体血流分布图 ,与肝动脉造影有相同的血流分布特征和意义。结论 彩色多普勒及三维能量血流成像能直观地表现肝癌肿瘤血流分布状态 ,且灵敏度高 ,重复性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动脉斑块、恢复动脉供血的主要技术。本介绍动脉斑块介入治疗应用的各种血管成形术和腔内成像的方法、特点和临床应用,并根据作几年来对介入治疗的研究,对它们做出比较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动脉斑块、恢复动脉供血的主要技术。本文介绍动脉斑块介入治疗应用的各种血管成形术和腔内成像的方法、特点和临床应用,并根据作者几年来对介入治疗的研究,对它们做出比较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食管相关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我国高发肿瘤之一的食管癌,其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都需要对食管的解剖结构有详细了解,特别是食管的动脉和神经的来源、分布等,而相关方面的综合性文献甚少,遂就对食管的血供和神经支配加以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对CT数据处理、分析,研究巨块型肝癌肝动脉的分布规律。方法:收集93例正常人(正常组)和93例巨块型肝癌患者(肝癌组)CT数据,利用IPS软件三维重建,研究正常组与肝癌组肝动脉的差异以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肝癌组肝固有动脉、肝固有动脉左支、肝固有动脉右支和肝中动脉起始处血管平均直径均比正常组相应部位血管管径增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肝固有动脉右支血管分支多于正常组动脉血管分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块型肝癌位于肝左叶者,与正常组对比有76.9%膈动脉分支包绕/嵌入肝癌肿瘤,可认为其为肝癌供血的新生血管;巨块型肝癌位于肝右叶和肝中部者,新生血管呈球状包绕肝癌。结论:巨块型肝癌肝动脉的变化规律可从血管直径、分支及新生血管位置研究,为临床精准介入治疗提供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背景:液体海藻酸钙凝胶是最近出现的一种新型栓塞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经微导管输送,不易形成异位栓塞等特点,在动静脉畸形和动脉瘤动物实验中效果良好。目的:为了寻找更安全有效的肝癌栓塞材料,创新性使用液体海藻酸钙凝胶肝动脉栓塞兔VX2肝种植瘤。方法:采用改良开腹接种法建立VX2肝种植瘤模型。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直视下细针穿刺肝动脉造影,对照组仅行肝动脉造影,实验组造影后使用液体海藻酸钙凝胶栓塞治疗。于栓塞治疗前、治疗后7d行肝脏CT扫描,多平面重建测量肿瘤大小。栓塞治疗7d后取肿瘤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评估海藻酸钙凝胶栓塞对肿瘤和正常肝组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使用液体海藻酸钙凝胶栓塞后造影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中断,闭塞。实验组兔肝肿瘤生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肿瘤坏死以轻度坏死为主;实验组肿瘤坏死以重度坏死为主,肝可见多发灶状坏死。两组间坏死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甲苯胺蓝染色可见肝动脉分支、叶间小动脉,入肝微动脉完全闭塞,肝窦内有少量海藻酸钙凝胶。结果说明海藻酸钙凝胶可在肝肿瘤血管门部至入肝微动脉间形成广泛栓塞,阻断肿瘤的血供,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简称DSA,是计算机与常规X线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检查方法,它能清晰地显示肝区供血血管及肿瘤供血的情况,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制定治疗措施提供依据。DSA技术在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radiography)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肝动脉DSA造影作为介入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像质量直接关系到诊断的正确与否,并影响到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