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蒺藜皂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核因子κB(NF-κB)炎症信号途径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潜在的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蒺藜皂苷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检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脑组织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PPAR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蒺藜皂苷治疗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明显减轻[(1.8±0.7)分、(1.3±0.5)分比(2.3±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NF-κB、TNF-α、IL-1β[(18.4±1.5)μg/mg、(916±128)pg/mg、(169±16)pg/mg]比较,蒺藜皂苷低剂量[(16.4±1.3)μg/mg、(257±110)pg/mg、(148±16)pg/mg]和高剂量组[(15.0±1.2)μg/mg、(665±72)pg/mg、(139±14)pg/mg]缺血脑组织NF-κB、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蒺藜皂苷可能通过激活PPARγ的表达,进而抑制NF-κB炎症信号途径,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从而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小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的受体γ2(mPPARγ2)基因在NIH3T3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并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方法从经荧光测序证实含正确mPPARγ2 cDNA序列的重组质粒pcDNA3/mPPARγ2中,双酶切下mPPARγ2全长cDNA序列,亚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GCEN中,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GCEN/mPPARγ2.用PA317细胞对pGCEN/mPPARγ2及pGCEN进行包装,并用G418进行PA317细胞抗性克隆筛选,收集病毒上清,感染靶细胞NIH3T3成纤维细胞.表达mPPARγ2的NIH3T3成纤维细胞在含PPARγ激活物5,8,11,14-二十碳四烯酸(ETYA)等分化介质中培养,可被诱导向脂肪细胞分化.结果构建了含mPPARγ2全长cDNA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GCEN/mPPARγ2,获得了较高pGCEN/mPPARγ2及pGCEN的逆转录病毒上清.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可介导mPPARγ2在NIHT3T3成纤维细胞胞核中表达.油红O染色证实,表达mPPARγ2的NIHT3T3成纤维细胞在分化介质中培养分化10天后,胞浆中明显积聚了较多的中性脂肪,其细胞形态也与体内成熟脂肪细胞相似,而且这些细胞表达脂肪细胞特异性标志基因如AP2和leptin.结论本研究在体外成功地建立了由PPARγ2诱导NIH3T3成纤维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的模型,为进一步研究PPARγ2诱导脂肪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3T3-L1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及脂联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50、500和5000 U/L HCG干预未分化脂肪细胞2、4和6 d,未用HCG干预为空白对照组,PT-PCR测定PPARγ mRNA的表达;用诱导分化液(1 μmol/L地塞米松+0.5 mmol/L 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10 ng/L胰岛素)诱导3T3-L1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后用5000 U/L HCG干预成熟脂肪细胞6、12和24 h,未用HCG干预为空白对照组,用RT-PCR测定PPARγ及脂联素mRAN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剂量HCG干预未分化3T3-L1脂肪细胞,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干预组未分化脂肪细胞PPARγ mRNA的表达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823、21.352和23.519,P均<0.001);不同剂量HCG干预组组间比较,5000 U/L剂量干预组PPARγ的表达量较50和500 U/L剂量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0和500 U/L剂量组比较,PPARγ mRNA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00 U/L HCG干预已分化3T3-L1脂肪细胞后,空白对照组、干预6、12和24 h组相比,脂肪细胞PPARγ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907,P<0.001),脂联素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66,P=0.976).结论:HCG可能促进313-L1脂肪细胞的分化,但对脂联素的分泌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表达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COX-2)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2个剂量的罗格列酮组[2 mg/(kg·d)和4 mg/(kg·d)],测定各组脑梗死体积和缺血侧皮层NF-κB和COX-2蛋白空间分布和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罗格列酮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且不同剂量组间脑梗死体积有显著差异(P<0.05);缺血侧皮层NF-κB和COX-2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且2个不同剂量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罗格列酮通过降低缺血侧皮层NF-κB和COX-2蛋白表达减小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体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增加3T3-L1脂肪细胞3T3-L1中脂联素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设立空白对照组、白藜芦醇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组及白藜芦醇+TNF-α组。用空白对照、白藜芦醇、肿瘤坏死因子(TNF-α)、或者二者联合处理3T3-L1脂肪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脂联素水平;实时定量PCR测定脂联素和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PPAR-γ-γ)mRNA水平;免疫蛋白电泳测定脂联素蛋白水平;用PPARPPAR-γ转录因子测定试剂盒测定PPARPPAR-γ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白藜芦醇组中增加PPARPPAR-γ及脂联素mRNA在3T3-L1脂肪细胞中的表达增加(P<0.05);TNF-α抑制组中脂联素mRNA在分化的3T3-L1脂肪细胞中的表达及释放减少(P<0.05);。与TNF-α组相比较,白藜芦醇+修复TNF-α组抑制的分化3T3-L1脂肪细胞中脂联素mRNA的表达及分泌有所增加(P<0.05);白藜芦醇拮抗阻止TNF-α对分化3T3-L1脂肪细胞中PPARPPAR-γmRNA表达及活性的抑制(P<0.05)。结论?白藜芦醇能够通过调节PPARPPAR-γ的转录活性继而拮抗修复TNF-α诱导下调3T3-L1脂肪细胞中脂联素的表达及分泌。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沙利度胺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周期及其对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研)、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沙利度胺在结肠癌治疗上新的作用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组化SP法检测PPARγ、NF—κB蛋白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显示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各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沙利度胺浓度的增大,PPARγ蛋白表达显著增加,NF—κB则明显降低。结论沙利度胺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与PPARγ蛋白表达增加、NF—κB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增加脂肪细胞3T3-L1中脂联素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 设立空白对照组、白藜芦醇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组及白藜芦醇+TNF-α组.用白藜芦醇、TNF-α或者二者联合处理3T3-L1脂肪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脂联素水平;实时定量PCR测定脂联素和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γ)mRNA水平;用PPAR-γ转录因子试剂盒测定PPAR-γ活性.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白藜芦醇组中PPAR-γ及脂联素mRNA在3T3-L1脂肪细胞中的表达增加(P<0.05);TNF-α组中脂联素mRNA表达及释放减少(P<0.05).与TNF-α组比较,白藜芦醇+TNF-α组中脂联素mRNA的表达及分泌增加(P<0.05);白藜芦醇拮抗TNF-α对分化3T3-L1脂肪细胞中PPAR-γ mRNA表达及活性抑制(P<0.05).结论 白藜芦醇能够通过调节PPAR-γ的转录活性继而拮抗TNF-α诱导下调3T3-L1脂肪细胞中脂联素的表达及分泌.  相似文献   

8.
马增翼  许刚  于文光  田克立 《重庆医学》2016,(11):1473-1476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急性胰腺炎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72只健康雄性昆明小鼠分为3组,急性胰腺炎组(AP组)、罗格列酮预处理组(AP‐ROS组)和生理盐水组(N S组),每组24只。分别于建模后6 h、12 h和24 h处死小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淀粉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 L T )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水平。运用RT‐PCR方法检测肝脏组织NF‐κB和PPARγmRNA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肝脏组织PPARγ和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小鼠血清淀粉酶、ALT 和AST水平在相对应的各时间点AP组比NS组明显升高(P<0.01),AP‐ROS组较AP组明显降低(P<0.01)。AP组肝脏组织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在造模后6 h和12 h均低于NS组(P<0.05);AP‐ROS组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AP组和NS组(P<0.01)。AP组肝脏组织NF‐κB mRNA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与AP‐ROS组和NS组相比较均升高(P<0.01)。结论 NF‐κB与小鼠急性胰腺炎肝损伤有明显关系,PPARγ在肝损伤中的表达受到抑制;罗格列酮在AP早期能增强PPARγ表达,抑制NF‐κB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TZDs)新型衍生物CMHX003在3T3-L1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部分激动活性及促进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方法测定HEK293细胞中对照组、CHMX003(1 μmol/L)、CHMX003(10 μmol/L)和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si)(10 μmol/L)对PPARγ的激动活性。采用经典鸡尾酒诱导法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诱导过程中分别加入CHMX003(1 μmol/L)、CHMX003(10 μmol/L)和Rosi(10 μmol/L)处理,诱导分化第7天,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分化情况,real-time PCR检测细胞脂联素和脂肪酸结合蛋白(aP2)基因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脂联素水平。结果:CMHX003对PPARγ的激动活性低于Rosi(2.46±0.08,3.31±0.15,F=132.19,P=0.008);CMHX003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及细胞内脂质沉积的作用较Rosi弱;而增强脂联素基因表达(59.41±3.01,107.91±16.49,χ2=9.031,P=0.112)及增加脂联素分泌水平(74.61±16.94,140.07±30.67,χ2=9.051,P=0.135)的作用和Rosi相似,且较少增强aP2基因的表达(3.07±1.86,75.95±26.04, χ2=8.868,P=0.049)。结论:新型TZDs 衍生物CMHX003具有PPARγ部分激动活性,有望成为安全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单核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THP-1人单核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吡格列酮组和GW9662组。对照组仅加入细胞培养液;实验组用胰腺炎相关性腹水(PAAF)刺激细胞;吡格列酮组在PAAF作用前加入终浓度为20μmol/L的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进行干预;GW9662组:在吡格列酮干预前30 min,先行加入PPARγ拮抗剂GW9662,最后加入PAAF。分组处理6 h后收集各组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促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mRNA的表达;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PAAF刺激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吡格列酮组和GW9662组细胞TNF-α和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PARγ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组比较,吡格列酮组TNF-α和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PARγ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吡格列酮组比较,GW9662组TNF-α和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PARγ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各组PPARγ的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相似,但吡格列酮组与对照组、GW9662组与吡格列酮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可通过上调PPARγ表达,减少PPAF刺激所致的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抑制单核细胞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益气养阴活血与解毒活血中药对心肌梗死后大鼠早期心室重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结扎Wistar雄性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只穿刺,不结扎)、模型组、培哚普利组、益气养阴活血组、解毒活血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另设正常组10只给予等量水.4周后麻醉处死大鼠,检测左室重量指数(LVMI),测定动物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含量,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RT-PCR)方法检测大鼠缺血心肌核因子κB(NF-κB) mRNA和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益气养阴活血组、解毒活血组大鼠的左心室重量和LVMI均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解毒活血组能明显降低血清IL-6(P<0.05);益气养阴活血组和解毒活血组均能使心肌组织的PPAR-γ和NF-κBp65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解毒活血中药对PPAR-γ mRNA降低作用大于益气养阴活血中药(P<0.05).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与解毒活血中药组分通过不同途径减轻大鼠AMI后组织炎症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大鼠AMI后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2.
何斌  何庆 《西部医学》2007,19(5):956-958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一类依赖配体活化的转录因子,属于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PPARγ及配体具有抗炎特性,通过抑制NF-KB和AP-1信号通路,抑制COX-2的表达和转录因子Egr-1活化,在肺损伤中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PPARγ和COX-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PPARγ和COX-2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73例乳腺癌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病理特征等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73例乳腺癌患者标本中PPARγ和COX-2的表达。结果 73例乳腺癌组织中PPARγ和COX-2的阳性高表达率分别为49.3%和58.9%,且两者呈负相关(r=-0.276,P<0.05)。PPARγ的阳性表达与ER和PR的表达相关,COX-2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 PPARγ和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两者呈负相关,针对两者的联合分子靶向治疗可能为乳腺癌综合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核因子-κK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①止常对照组;②LPS刺激组;③罗格列酮(ROSI)预处理组;④选择性拮抗剂2-氯-5-硝基苯胺(GW9662)预处理组.在每组操作结束后4h取血用于PBMC的分离.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BMC内NF-κB p65的表达活性,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在正常组大鼠PBMC内NF-κB p65表达较少.LPS刺激组NF-κB p65表达显著增加,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ROSI组NF-κB p65表达减少,与LPS刺激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GW9662组NF-κB p65表达与LPS刺激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罗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活性而对MODS大鼠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和吡格列酮对代谢综合征(MS)大鼠心肌NF-κB、PPAR-α和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和MS模型组(B组),构建MS模型后将B组余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B1组)、麝香保心丸组(B2组,麝香保心丸13.5 mg·kg-1·d-1)、吡格列酮组(B3组,吡格列酮1.5 mg·kg-1·d-1)、麝香保心丸+吡格列酮组(B4组,麝香保心丸13.5 mg·kg-1·d-1+吡格列酮1.5 mg·kg-1·d-1)。比较不同药物干预对大鼠收缩压、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以及大鼠心肌组织NF-κB、PPAR-α和PPAR-γ表达的影响。结果:造模后B组大鼠收缩压、血脂、血糖及FINS较A组升高(P<0.05,P<0.01)。药物干预后,B2、B3、B4组收缩压、血脂、血糖及FINS较B1组改善(P<0.05,P<0.01),且B4组改善情况较B2、B3组更明显(P<0.05)。与B1组相比,B2、B3、B4组大鼠心肌组织NF-κB表达下调,PPAR-α、PPAR-γ表达增加(P<0.05),这种调控在B4组更明显(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和吡格列酮均可调控MS大鼠心肌NF-κB、PPAR-α和PPAR-γ的表达,改善MS大鼠心肌重构,两者合用时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刘厂辉  曾艳辉  唐海林  阳辉  钟警 《医学争鸣》2008,29(20):1825-1828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表达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脂肪细胞早期分化中的调控作用及对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新西兰大白兔MSC,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EGFP-N1-PPARγ表达载体转入MSC中,G418筛选.成脂诱导剂诱导向脂肪细胞分化,RT-PCR检测PPARγ,ADRP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DRP蛋白表达,细胞形态学、油红O染色法行脂肪细胞计数和定量.结果:未分化的MSC中PPARγ,ADRPmRNA不表达,经pEGFP-N1-PPARγ转染后,调控成脂肪细胞方向分化的转录因子和早期标志PPARγmRNA(0.87±0.08 vs 0.28±0.01,P<0.01),ADRPmRNA(0.52±0.03 vs 0.21±0.02,P<0.01)表达增强;MSC向成脂肪细胞方向分化,成脂率及脂质量提高,分别为(78.5±4.2)% vs (51.4±3.0)%和(0.46±0.05) vs (0.21±0.02),P<0.05;分化成脂的细胞ADRP蛋白表达呈阳性,转染组较空转染组表达增强.结论:PPARγ在MSC向脂肪细胞分化的早期中起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并促进ADR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PARγ基因过表达可增强MSC向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缩短分化进程,提高分化效率,可能与增强ADR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对前脂肪3T3-L1细胞脂质稳态、分泌功能的影响,阐明雷帕霉素引起高脂血症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前脂肪细胞3T3-L1细胞株,分成对照组、雷帕霉素50、100、200 nmol/L组.用油红O染色(定性)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3T3-L1细胞内胆固醇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析瘦素、脂联素的分泌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3T3-L1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油红O染色显示雷帕霉素组脂肪细胞脂滴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对照组、雷帕霉素50、100、200 nmol/L组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含量分别为(12.89±0.16)、(9.84±0.45)、(9.39 ±0.46)和(8.61 ±0.34) mg/ml,与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能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内胆固醇的蓄积(P<0.05).对照组、雷帕霉素50、100、200 nmol/L组瘦素分泌量分别为(19.02±0.52)、(16.98±0.01)、(15.62±0.01)和(13.84±0.66)ng/ml,与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能减少成熟后3T3-LI脂肪细胞瘦素的分泌水平(P<0.05).雷帕霉素50、100及200 nmol/L组PPARγ mRNA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94%、62%和4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PARγ蛋白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80%、74%和6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雷帕霉素100 nmol/L、PPARγ阻断剂GW9662 10 μmol/L、PPARγ增敏剂曲格列酮10 μmol/L分别处理细胞96 h,检测PPARγmRNA的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0.60±0.14)、(0.67 ±0.03)和(1.30±0.14)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PARγ蛋白表达与mRNA的表达变化趋势相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100 nmol/L、PPARγ阻断剂GW9662 10 μmol/L、PPARγ增敏剂曲格列酮10 μmol/L分别处理细胞96 h,ELISA检测各处理组瘦素表达量分别为(19.02 ±0.52)、(15.62 ±0.10)、(14.45±1.01)和(18.07 ±0.66) ng/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帕霉素通过下调PPARγ的表达减少脂肪细胞内的脂质蓄积,并且抑制其瘦素分泌,这为临床上雷帕霉素引起的高脂血症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多柔比星诱导的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正常对照组(CON,n=10),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2)扩张型心肌病组(DCM,n=10),多柔比星2.0 mg.kg-1腹腔注射,每周1次,共8周;(3)扩张型心肌病 罗格列酮组(DCM RSG,n=10),罗格列酮3.0 mg.kg-1.d-1灌胃治疗,共12周。第15周检测心肌相关炎症因子浓度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浓度;检测心功能。结果:DCM组与CON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 dp/dtm ax,-dp/dtm ax,TAOC显著降低(P<0.05)。心肌中TNF-,αIL-1,βIL-6,MDA及胶原容积百分数(CVF)明显升高(P<0.05),罗格列酮治疗后LVEF,TAOC有所改善(P<0.05),TNF-,αIL-1,βIL-6,MDA,CVF有所降低(P<0.05)。结论: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可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大鼠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提高心肌抗氧化能力、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19.
1990年ISSEMANN等发现了四种新的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其中一种因能被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而被命名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s,PPARs),人类的PPARs有3种亚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高效表达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1(hPPARγ1)的真核表达载体,为hPPARγ1受体功能和基于hPPARγ1受体靶点的药物筛选提供分子研究平台。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HepG2细胞总RNA克隆hPPARγ1全长基因,与经XhoI、SmaI相同双酶切的pIRES2-EGFP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hPPARγ1-IRES2-EGFP,经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中hPPARγ1基因的完整性和忠实性;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质粒转染的293细胞GFP报告基因表达强度,并对转染细胞hPPARγ1的表达进行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经酶切和测序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并在转染的293细胞中获得hPPARγ1的高效表达。结论:成功构建phPPARγ1-IRES2-EGFP重组质粒,为基于hPPARγ1受体靶点的药物筛选平台的建立及受体功能研究提供了高效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