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得气的描述主要强调医者和患者的主观感受,得气与否大多依靠医者经验把握,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不便于针刺疗效机制的阐述和相关研究的开展。笔者提出"针刺得气的脑中枢效应与脑默认模式网络密切相关"的假说,运用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观察以内关穴为中心,本经配穴、同名经配穴、表里经配穴、非穴配穴等不同穴位配伍情况下,针刺得气后脑功能区的激活情况,分析针刺得气激活脑区和脑默认模式网络的关联、激活脑区和与腧穴疗效相关脑区的关联,探索针刺得气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为针刺得气客观化研究提供思路,为科学阐述针刺疗效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近10年关于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相关文献,观察并总结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穴位配伍方法。结果发现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穴位配伍方法运用了针灸配穴众多方法中的几种,主要是本经配穴、辨证配穴、按部位配穴为主。各种配穴方法的使用在临床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而何者更优尚不明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针刺合谷与太冲fMRI脑功能成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2,自引:7,他引:42  
目的:探讨针刺不同穴位对脑组织fMRI功能成像的影响.方法:将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针刺合谷组、太冲组、合谷配伍太冲组各7人,分别观察fMRI脑功能成像.结果:针刺合谷穴诱导额叶和枕叶脑组织血流量和血流容积的增加;针刺太冲穴仅诱导颞叶脑组织血流量和血流容积的增加;针刺合谷配太冲穴诱导额叶和颞叶脑组织血流量和血流容积的增加.结论:针刺不同穴位激发不同脑区的脑组织变化,而两个穴位配伍并不是两个穴位引起脑组织fMRI功能改变作用的叠加,而是引起脑组织fMRI功能重新分布.  相似文献   

4.
脑功能成像技术在穴位特异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 SJ  Zhao XF  Wang S 《中国针灸》2010,30(12):997-1001
探讨脑功能成像技术在穴位特异性研究中的作用.检索利用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穴位激活脑区方面的相关文献,对比分析其研究.结果发现:①针刺可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流低灌注状态,这可能是针刺治疗效应机制;②针刺治疗具有选择性调节作用,其效应与人体的状态和脑功能区的状态有关;③脑功能成像技术可以明确区分针刺的治疗作用和安慰作用;④穴位在激活脑区方面有一定的特异性,但不同实验所得结果不完全相同.脑功能成像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经穴特异性,但诸多干扰因素影响实验的准确性,为了使实验设计更严谨,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今后的实验设计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太冲穴及其不同配穴对人脑功能成像的影响,探讨穴位配伍效应的相关机制。方法40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右太冲组、双太冲组、右太冲配右内关组、右太冲配右光明组4组,每组10例。在手法捻针刺激相应穴位基础上,两组均按照组块设计方案刺激与静留针交替进行,同时针刺过程中fMRI扫描两组静息态脑功能图像,所获得数据通过Matlab软件SPM12模块分析效应脑区。结果右太冲组针刺后主要为对侧脑区耗氧量增高,激活左侧腹内前额叶(内侧前额叶/前扣带回)、左侧颞中回、右侧颞下回、左侧额中回、左侧脑干。双太冲组主要激活了左侧小脑、右侧丘脑、后扣带回、左侧枕叶梭状回、左侧楔叶。右太冲配右光明组主要激活了右侧小脑、右侧枕叶梭状回、右侧舌回、右侧额中回。右太冲配右内关组激活了右侧枕中回、右侧楔叶。右太冲组及双太冲组未见到脑功能活动显著抑制的区域;右太冲配右光明组脑功能活动被抑制的主要区域为双侧颞下回;右太冲配右内关组脑功能活动被抑制的脑区在左侧小脑、右侧缘上回、左侧额下回、左侧枕叶梭状回。结论针刺太冲单穴及其不同配穴的脑功能效应有显著差异,太冲配穴会广泛影响与视觉有关的枕叶,另外小脑可能参与了针刺信号在大脑中的整合作用,并且与配穴的规律有关。  相似文献   

6.
从脑功能成像看针刺作用的中枢机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曾燕  梁勋厂 《中国针灸》2004,24(2):143-146
目的:了解针刺负荷脑功能成像的研究进展,探讨针刺疗效的中枢机制.方法:收集、整理及分析了近10年来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脑电图和诱发电位(EEG and EPs)、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三种技术探测针刺穴位时,所引发脑内多个功能区域血流和代谢变化的相关研究的近40篇文献.结果:目前用脑功能成像技术所研究的穴位并不多,从已经研究的几个穴位来看,主要兴奋痛觉调制通路、运动相关功能区、视觉皮层及其它脑区.结论:针刺穴位对多个特异脑区的激活与多系统的治疗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7.
检索10年来有针刺穴位的PET脑成像研究文献,对其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分析现对穴位PET脑成像研究主要是针刺状态下不同的观察对象其脑葡萄糖代谢的变化,研究结果为从分子、基因水平研究针刺原理提供了可能性,对探讨针刺穴位对机体的影响以及涉及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调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深入研究穴位作用的中枢作用机制提供可视性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赵天平  吴焕淦 《中医药学刊》2006,24(7):1238-1239
检索10年来有针刺穴位的PET脑成像研究文献,对其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分析现对穴位PET脑成像研究主要是针刺状态下不同的观察对象其脑葡萄糖代谢的变化,研究结果为从分子、基因水平研究针刺原理提供了可能性,对探讨针刺穴位对机体的影响以及涉及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调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深入研究穴位作用的中枢作用机制提供可视性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刺内关穴对机体不同功能状态下fMRI脑功能成像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付平  贾建平  朱江  黄建军 《中国针灸》2005,25(11):784-786
目的:观察机体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针刺同一穴位时fMRI脑功能成像的变化,探讨内关穴的作用机制.方法:对老年健康人(正常组)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组)进行电针刺激内关穴,同时运用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两组被试者脑部的fMRI功能像数据,通过SPM99进行统计分析,获取正常组和AD组脑内不同区域的功能活动图像.结果:正常组两侧额叶及颞叶均被不同程度激活,AD组表现在额叶、颞叶和扣带回、小脑等部位不同程度的激活,其他脑区无明显激活.结论:针刺内关穴对正常组和AD组的脑功能活动激活区域表现不同,说明针刺内关穴对机体不同功能状态下fMRI脑功能成像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0.
针灸经络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刺疗效已经被世界认同,并成为替代医学的主力,但针刺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出现为针刺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人们利用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人体生理活动及病理状态下脑功能反映区的变化,进一步揭示了人脑复杂功能活动。本文综述了近10年的文献研究,分析了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在针刺脑效应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发现在针刺治疗研究中,fMRI观察证实了穴位与脑结构的相对特异性联系,观察证实了不同针刺方法对脑活动的效应,以及病理状态下静息态fMRI在针刺腧穴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同时FMRI还发现针刺激活多个脑功能区构成的网络系统产生生理效应,从而为针刺作用的机制提供循证学证据,为传统针灸学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