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贵新 《微创医学》2011,6(4):348-35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分叉病变较为常见,约占30%[1]。其处理是冠脉介入治疗的难题之一,因为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会导致斑块移位、分支血管开口弹性回缩等,甚至分支血管闭塞,从而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和影响介入治疗的效果。因此,冠脉分叉病变是最复杂的冠脉病变之一。单纯的球囊扩张成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支架实时精显技术(Clear stent live,CSL)在冠状动脉真分叉病变(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CBL)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将我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证实为真分叉病变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CSL组和CA...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中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生活作息的不规律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如今临床上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成为了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其中,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CBL)占所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5%~20%[1]。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发展和科学的不断的进步,使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治疗不仅仅局限于支架治疗,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n,DCB)已经作为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技术已经应用在了分叉病变治疗中,但是,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处理依旧充满了挑战,分叉病变的治疗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67例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术采用双支架技术治疗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疗效、随访结果.结果 经桡动脉行真性冠脉分叉病变PCI成功率100%,手术最后完成球囊对吻扩张的成功率88.06%,62例(92.54%)患者完成9~12个月随访,随访期严重的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4.48%,心肌梗死发生率1.49%,靶血管重建率4.48%,心源性死亡占0%.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PCI术治疗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安全、有效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金菲菲  王守力  韩雅玲 《吉林医学》2010,31(29):5133-5134
<正>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的日益成熟,介入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尤其是近年来对药物洗脱支架的广泛应用和大量临床实验结果的公布,心内科介入医生已逐渐拓宽手术适应证,左主干病变的介入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至今仍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中难以攻克的重大问题.本文结合分叉病变的解剖和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原因,进一步探讨PCI术中影响分支受累的因素,并对单支架治疗中不同分支的处理策略以及药物涂层球囊(DCB)的即刻和远期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长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3例冠状动脉长病变的介入治疗结果.结果冠状动脉长病变的PCI成功率95.3%.结论介入技术的提高、器械的合理选择、药物支架的应用等使冠状动脉长病变的PCI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重视改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卫峰 《上海医学》2003,26(3):163-164
目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 ,PCI)尤其是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最常用的方法。 2 0 0 2年我国约有 2万余例 (其中上海市约有 2 5 0 0余例 )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 ,较以往有大幅度增加。随着介入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和介入器材的改进 ,许多临床高危冠心病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合并心、肾或肺功能衰竭等 )或复杂冠状动脉病变 (慢性完全阻塞、开口或分叉处病变、长或钙化病变等 )均能得到理想的治疗。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通常在 95 %以上 ,且近期疗效一般也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评估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指导对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间共76例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约占全部冠脉造影的1/3,但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少于8%,仅占全部PCI病例的15%~30%.CTO病变行PCI的意义在于成功PCI可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并减少冠状动脉搭桥(CABG)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以及器械的改进,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1].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生活水平的提高,CAD患者的死亡人数也逐渐增加,截至2013年占全球死亡人数的33%[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CAD患者血运重建常用的两种方法.近年来,我国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技术发展迅速,2017年我国PCI病例数达75万例,CABG病例数达45万例[3].PCI最初被描述为稳定的单支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运重建选择[4],随着器械、技术、理念及药物治疗的进步,PCI逐渐被应用于更加复杂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使得CABG作为心肌血运重建的"金标准"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然而,在手术风险较低的更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PCI仅在有1支或2支血管病变且无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近端狭窄的患者中等同于CABG[5].近年相继展开的随机对照研究,主要集中于左主干或多支病变的血运重建策略,完全和部分血运重建优劣[6].这些研究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运重建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然而这两种方式孰优孰劣仍是争议不断.本文将基于近5年发表的几项重要研究,对左主干和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在两种血运重建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罹患冠心病患者不断增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越来越普及,然而随着PCI技术的逐步发展及被心血管科室的广泛应用,PCI术后并发症之一——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也越来越被重视,其发病机...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穿孔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少见的严重并发症.现报道1例直接支架术导致冠状动脉穿孔的病例.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穿孔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少见的严重并发症.现报道1例直接支架术导致冠状动脉穿孔的病例.  相似文献   

15.
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患者阿托伐他汀钙序贯治疗,通过冠状动脉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评价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情况。方法选择行PCI治疗患者56例,用电脑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给予PCI术后常规用药+阿托伐他汀钙序贯治疗(阿托伐他汀钙40mg每晚顿服,3个月,继之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晚顿服),对照组给予PCI术后常规用药+辛伐他汀治疗(辛伐他汀20mg每晚顿服)。所有患者均在PCI术后6~9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通过QCA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对照组冠状动脉病变较观察组有明显进展,2组冠状动脉病变进展分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序贯治疗可以延缓冠状动脉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亚玲 《实用医技杂志》2014,(11):1249-1250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从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以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为主要症状的心脏病[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当前治疗冠心病的最好方法,主要是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PCI在临床上应用的比较广泛,但是对于很多冠心病患者实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溶栓疗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等的建立和推广,使急性阻塞的冠状动脉多能及时再通,  相似文献   

18.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一直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难点,通常是指闭塞时间>3个月的冠状动脉病变,约占全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例的10%~15%.CTO病变手术成功取决很多因素,包括术者本身的介入技术水平、病变特点、器械等.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过程较为复杂,且容易产生边支丢失情况,还容易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心肌梗死事件,另外,介入治疗还增添了术后靶血管重建的几率.因而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一直是医疗事业中的一项难题.本文首先对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边支受累机制和治疗中实施的保护措施进行了详细综述,进而探讨球囊保护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拘禁球囊技术在处理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该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71例患者,分为两组:拘禁球囊边支血管保护组(A组,28例)、传统边支血管保护组(B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X射线曝光时间、介入耗材使用的数量和总费用、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对拘禁球囊技术可行性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复查造影边支血管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PCI相关指标(使用球囊数量、PCI手术时间、射线暴露量、使用导丝数量、造影剂用量、手术费用)的比较中拘禁球囊组要明显低于传统方法边支保护组(P<0.05).结论 在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中使用拘禁球囊技术,可缩短手术时间X射线照射时间、降低患者介入相关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