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统计出引起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为临床提供用药依据。方法:对来自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就诊的158例烧伤患者进行细菌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敏感性最高的是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美洛培南,敏感率均达到90%以上;敏感率最低的是妥布霉素和复方新诺明,敏感率均低于10%以下。结论:治疗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烧伤患者创面感染时,应首选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美洛培南。  相似文献   

2.
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在肠杆菌科细菌中的产生情况及其对部分药物的敏感性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用双纸片确证试验检测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 的情况 ,用纸片扩散法对 8种抗生素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产ESBLS 的肠杆菌科细菌 4 7株 ,其中大肠埃希菌 2 5株、肺炎克雷伯菌 14株、阴沟肠杆菌 5株、催产克雷伯菌 1株、鼻硬结克雷伯菌 1株、液化沙雷菌 1株。在 8种抗生素的体外药敏试验中 ,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敏感率最高 (10 0 % ) ,其次为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 (89.4 % )、头孢西丁 (72 .4 % )和头孢替坦 (6 5 .9% )。结论 :产ESBLS 的肠杆菌科细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对于由产ESBLS 株引起的感染 ,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可作为首选治疗用药。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优于头霉菌素类药物和其他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海洋石油总医院2012年临床分离的724株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该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采用VITEK 2 compact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占55.0%,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碳青霉烯类是治疗首选;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s占35.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低于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低于3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高。结论该院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现象严重,必须加强病原菌耐药情况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调查我院2007~2008年主要非发酵菌铜绿假单孢菌265株,鲍曼不动杆菌231株,嗜麦芽窄食单孢菌82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非发酵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AUTO-MI-CROSCAN4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铜绿假单孢菌耐药率小于20%的抗菌素分别是亚胺培南(4.2%),左氧氟沙星(5.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5%),头孢他定(13.2%),头孢吡肟(13.6%),哌拉西林(14.3%),环丙沙星(16.2%),妥布霉素(17%),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17.2%),氨曲南(17.4%).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小于20%的抗菌素是亚胺培南(0.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3%),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4.8%),左氧氟沙星(5.2%).嗜麦芽窄食单孢菌耐药率小于30%的抗菌素分别是替卡西林克拉维钾(7.3%),左氧氟沙星(7.3%),复方新诺明(24.2%),但亚胺培南耐药率100%.结论:三种常见非发酵菌耐药率普遍较高,嗜麦芽窄食单孢菌耐药率相对明显增高,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及替卡西林克拉维钾是治疗3种常见非发酵菌感染的较理想抗菌药.  相似文献   

5.
104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耐药性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住院的104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者的临床表现、细菌的耐药性及其治疗.结果 患者多见于男性,以农民发病最多,临床表现均有畏寒或寒战、发热.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对抗菌药物具有多重耐药性,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唑啉耐药率为100%,阿米卡星95.2%,氨苄西林/舒巴坦79.8%,环丙沙星77.8%,左氧氟沙星70.2%,复方新诺明64.4%,头孢曲松70.2%,头孢他定2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8.3%,未发现对亚胺培南耐药.结论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临床表现无特殊性,误诊率高,确诊依靠细菌学检测.亚胺培南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敏感,应作为治疗类鼻疽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2008~2010年阴沟肠杆菌分离株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0年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到的阴沟肠杆菌进行标本分布和耐药性的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3年内共分离出阴沟肠杆菌655株,主要来源于痰?尿液?咽拭子等标本,病区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神经内科等临床科室;药敏结果显示,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头孢唑啉?头孢呋辛酯及头孢呋辛钠的耐药率均> 50%,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阴沟肠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且多为多重耐药,临床医生可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延缓阴沟肠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产ESBLs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WHONET5分析2006年6月~2007年6月临床分离的281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结果。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头孢唑啉、头孢替坦的耐药率分别为49.8%、49.8%、49.8%、61.0%、61.0%、53.1%和23.3%,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未发生耐药;痰、血、尿三类标本间耐药率无明显差异。检出产ESBLs细菌97株,检出率34.5%。结论:肺炎克雷伯菌除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未发生耐药外,对其他抗生素均已高度耐药;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株。  相似文献   

8.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耐药分析及治疗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耐药情况,希望对临床用药提供帮助.方法 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K-B法药敏纸片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数及百分比3年中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维持在5.0%左右;鲍曼不动杆菌病区分布:主要在ICU32.3%、呼吸科26.6%、神经外科16.1%;鲍曼不动杆菌对19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析3年中我院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在2%左右.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有很强的耐药性,给治疗带来许多困难,在临床中如确诊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我们建议:①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②哌拉西林/他唑巴坦;③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④三代头孢+氨基糖苷类;⑤多粘菌素E;⑥美洛培南+舒巴坦;⑦粘菌素+亚胺培南+利福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发生率和耐药情况。方法对儿科住院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306株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提供的GNS-448卡,由VITEK-32自动判读检测ESBLs。结果30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67株产ESBLs,阳性率为21.89%。ESBLs阳性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氨曲南、头孢呋辛酯、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唑林耐药程度最为严重,耐药率为100%;其次为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为82.97%;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霉素、左旋氧氟沙星高度敏感,敏感率为92.54%~100%。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严重。应重视ESBLs的检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控制产ESBLs细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方法比较我院近两年细菌室分离的44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12种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细菌室共分离出211株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敏感性最高,敏感株占78.71%,其次为亚胺培南,敏感株占68.84%,再次为环丙沙星,敏感株占66.84%,头孢他啶占63.51%,头孢吡肟占59.80%,氨曲南占59.3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占58.46%,哌拉西林占50.97%;2005年1月至2005年11月我院细菌室共分离出230株铜绿假单胞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敏感性最高,敏感株占81.74%,其次为阿米卡星,敏感株占81.72%,再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株占69.23%,头孢吡肟占69.06%,氨曲南占66.83%,亚胺培南占66.38%,头孢他啶占65.65%,哌拉西林占57.7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以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及哌拉西林敏感,传统敏感药物如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及头孢他啶敏感率有逐年下降趋势,但仍保持60%以上敏感性,另外阿米卡星及环丙沙星仍保持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陈宇辉  郭红荔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38-1239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合并类鼻疽伯克霍尔菌感染的特点和耐药性。方法收集2002年01月~2008年12月糖尿病合并类鼻疽伯克霍尔菌感染者40例,采用微量肉汤法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这些病例以败血症多见占72.5%,其次为肺部感染,肝脓肿,脾脓肿,左腹股沟脓肿和尿路感染。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100%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2.1%敏感、头孢他啶59.4%敏感及头孢噻肟钠47.3%敏感、复方新诺明42.4%敏感等。结论糖尿病患者合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容易发生败血症,建议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作为治疗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首选用药。该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苏林光  蔡笃运 《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661-1661,1702
目的 检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VITEK-32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测定50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对氨苄西林、替卡西林、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100%,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棒酸、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超过5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15.8%和18%,没有发现对亚胺培南耐药。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抗菌作用较强,应作为治疗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16S rRNA编码序列为靶基因,建立特异引物PCR鉴定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方法并优化。方法以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标准菌株K96243的16S rRNA编码序列为靶序列,通过Primer Premier 5软件搜索特异的引物,以该菌为模板,优化特异引物PCR的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和反应循环数等条件。得到最优PCR反应条件后,将该方法用于检测临床分离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菌株和常见细菌感染病原体(大肠杆菌、痢疾志贺菌、伤寒沙门菌、幽门螺旋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和乙型链球菌),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特异性。结果共设计3对引物,分别扩增16S rRNA编码序列283~672、760~1 061、771~1 193片段,优化后PCR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4 min,94℃变性40 s,54.5℃退火20 s,72℃延伸40 s,24个循环,最后延伸1 min;特异性分析发现此方法能将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与其他常见感染病原菌进行有效地鉴别诊断。结论成功建立并优化一种快速鉴定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方法,通过此方法能有效的从单个菌落中和基因组水平鉴定临床分离的8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类鼻疽骨、关节及骨髓感染的临床特征,为类鼻疽骨、关节及骨髓感染的诊治提供参考,减少漏诊和误诊,提高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类鼻疽骨、关节及骨髓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采用Etest法检测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21例患者中男19人,女2人,年龄范围35~80岁,8人职业为农民,11人在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总结乐东地区类鼻疽病的临床和微生物学特征,为临床类鼻疽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病例查询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9月就诊于乐东县人民医院的类鼻疽病患者,采用生化反应鉴定疑似菌种,对生化鉴定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菌种,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方法复核鉴定结果;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致病菌和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14例类鼻疽患者均有糖尿病史,患者在6—9月发病占71.43%;男性占78.57%;50~65岁占71.43%;农民占78.57%;临床表现以败血症为主,占92.86%。细菌培养48 h后菌落由湿润、凸起变干燥、扁平,镜下呈中央淡染、两端浓染的特征。生化鉴定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菌株经全基因测序复核结果均一致。药敏试验显示致病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复方磺胺甲噁唑全敏感;14例患者治愈或好转10例,死亡4例,病死率28.57%。结论 类鼻疽高发于台风季节,男性糖尿病农民为高危人群,且易发展为败血症而死亡,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应提高对类鼻疽病认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BP)经鼻感染BALB/c小鼠动物模型,为后续类鼻疽菌的毒力研究和急性类鼻疽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经鼻主动吸入的感染途径,通过大体解剖、组织病理和组织匀浆计数菌落等方法观察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小鼠的病理生理反应、脏器病理损伤和细菌定植情况,分析急性类鼻疽感染小鼠模型的生物学特征,并比较致病性类鼻疽临床株与非致病性类鼻疽泰国株(伯克霍尔德菌)感染BALB/c小鼠的不同表现。结果 急性类鼻疽菌经鼻感染模型中,BALB/c小鼠死亡多集中在感染后第3到第5天,3×105~3×106CFU可作为急性类鼻疽BALB/c小鼠病死模型的合适攻毒剂量,而半数致死量约在3×104~3×105CFU。大体解剖和组织HE染色均可见肺脏、脾脏和肝脏组织中形成脓肿或坏死病灶,其中在脾脏最明显,并与攻毒剂量呈正相关。类鼻疽菌感染的小鼠血液、肺脏、脾脏及肝脏中均发现类鼻疽菌定植,且定植量与组织特异性有关,血液中分离到的活菌浓度...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类鼻疽病例及临床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类鼻疽在海南人群中的危害,探讨其药敏及治疗。方法:在海南省某医院进行了一年的病例研究。结果:共发现10例人类鼻疽病例,其中6例为败血型,4例为局部脓肿。发病群体为农民,无性别特征,且集中于9~12月间。所分离的菌株对庆大霉素、头孢唑啉、托普霉素、心环素等高度耐药。对其它头孢抱菌素类和青霉素类有一定的而药率。敏感性最好的抗菌素是亚胺培南、氨苄青霉素/舒巴托、羧噻吩青霉素/克拉维酸。结论:类鼻疽疫区人群中类鼻疽的危害性不可忽视,在海南疫区,对败血症和局部感染性病例应予以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合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疗策略和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糖尿病合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和转归。结果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常表现为急性暴发性败血症和常伴组织器官脓肿形成及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病情凶险,误诊率和死亡率高且可选用的有效抗生素较少,易复发,治疗周期长。结论早期诊断,尽旱足量应用敏感抗生素,有脓肿者宜配合外科治疗,以及使用胰岛素积极控制好血糖和加强支持疗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Melioidosis is caused by an infection by 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 Osteomyelitis is a recognised manifestation of melioidosis but 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 is a relatively rare aetiological agent in musculoskeletal infections. We report a 32-year-old diabetic man with septicaemia due to melioidotic infection of the spleen, liver and distal femur. The osteomyelitis relapsed despite being treated with the standard radical debridement and insertion of gentamycinimpregnated polymethylmetacrylate (PMMA) beads, followed by an optimal antibiotic therapy. The PMMA-gentamycin beads were then removed. The bone defect was debrided and packed with calcium hydroxyapatite blocks filled with ceftazidime powder. The osteomyelitis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and the patient remained free of infection four years postoperatively. Computed tomography demonstrated successful incorporation of the calcium hydroxyapatite into host bone.  相似文献   

20.
Melioidosis is endemic in Malaysia. Emerging resistance with new and current antimicrobial agents has underscored the need to look further for new antimicrobial ag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melioidosis. Hence, we evaluated the in-vitro susceptibility of fifty locally isolated strains of 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 the causative agent of melioidosis to cefoperazone-sulbactam combination using the method of NCCLS. All the fifty strains tested were susceptible in-vitro to cefoperazone-sulbactam. The MIC90 of the organism for cefoperazone-sulbactam was 4 mg/L. The results of our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cefoperazone-sulbactam may be useful in the treatment of melioid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