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股骨颈骨折临床上还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股方肌骨瓣转移移植联合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法与AO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均为股骨颈骨折常用治疗方法,但两者均有优缺点.目的:探讨股方肌骨瓣转移移植联合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法与AO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60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开放复位股方肌骨瓣转移移植联合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法,对照组应用闭合复位AO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功能优良率、股骨头坏死率及远期塌陷率.结果与结论:①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率及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率及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用股方肌骨瓣转移移植联合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法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两枚或三枚AO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测试两枚或三枚AO加压螺纹钉内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并结合术后患者功能锻炼时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操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按Klemerman法模拟股骨颈中部骨折,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用两枚AO加压螺纹钉平行进入,对照组用三枚AO加压螺纹钉呈倒三角排列平行进入,进针角度尽量平行股骨颈,行骨折内固定.在股骨远端固定,模拟单足独立负重.给予骨折断端间扭转及轴向载荷,观察各种负荷变化下两组的扭转角度及骨折断端张开位移的变化.结果:两枚或三枚AO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均能到达牢固内固定的要求,其中三枚AO加压螺纹钉的生物力学性能更稳定.结论:采用两枚或三枚AO加压螺纹钉内固定股骨颈骨折时,两者的生物力学性能都能满足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需要,但是实验结果不支持股骨颈骨折多枚AO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后早期负重行走.而两枚AO加压螺纹钉在临床应用中操作简便,并且对股骨头血供影响小,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O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方法:分析36例闭合复位经皮AO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34例,所有随访病例均未出现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髋、膝关节僵硬及内固定断裂、滑动、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结论:闭合复位经皮AO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段,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安全实用、固定牢固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应用微创技术使用切口扩张器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C-臂X光机透视下,手法复位股骨颈骨折,使用切口扩张器建立内固定通道,在股骨颈轴线上下打入骨针作导针,引导旋入直径5mm双头加压空心螺钉3枚,治疗股骨颈骨折46例,术后随访1—3年,对其临床功能,X线片作总结分析,并与切开内固定方式作比较。结果功能正常或轻度受限者38例,占80.5%,骨折愈合40例,占87%,股骨头坏死5例占10.9%,手术时间可缩短20~30min,出血减少50~100ml。结论使用切口扩张器,空心双头加压螺纹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方法简单,创伤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c形臂x线透视下,手法复位股骨颈骨折后,经皮穿置,直径2mm骨圆针4~6根预固定,选用股骨颈轴线上下的三枚骨圆针作为导针、引导旋人直径5mm空心加压螺纹钉3枚,治疗股骨颈骨折85例,术后随访2~5年,对其临床功能、X线摄片、CT等总结分析。结果:功能正常或轻度受限者75例,约占88.2%,骨折愈合80例,占94.1%,股骨头坏死7例,占8.2%,骨折不愈合合并股骨头坏死者1例,术后2年2个月仍有良好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钛制空心螺纹钉经皮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1-02/2005-12平顶山煤业集团一矿医院骨科收治的闭合性新鲜骨折57例患者。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手法复位股骨颈骨折后,经皮穿刺置直径2.5mm骨圆针4~6根预固定,选用股骨颈轴线上下的3枚骨针作为导针,引导旋入直径为5mm钛制空心螺纹钉3枚(上海群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术后鼓励患者早期行肌肉的自主舒缩活动和关节的生理活动。疗效评定标准:优:骨折术后6个月完全愈合,患髋无疼痛,关节活动正常,术后半年能正常行走。良:骨折术后9个月延迟愈合或愈合欠佳。患髋稍痛,关节活动受限,术后10~12个月才能行走,恢复轻的工作。差:骨折未愈合,早期出现骨折端吸收、移位、疼痛、需持拐行走。结果:术后9个月随访55例,18个月随访51例,42个月随访57例。①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功能评定结果:优27例,良20例,差10例。②宿主反应:螺钉位置不当6例,骨折不愈合4例,股骨头坏死6例,骨折处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2例。57例未发生感染和排异反应。结论:闭合复位下AO钝钛中空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愈合率高,临床随访中未发现材料与宿主生物相容性的特殊反应。  相似文献   

7.
对三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进行分析,116例新鲜股骨颈骨折分别采用三翼钉、单一空心加压螺钉、三枚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时行治疗,对手术及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早期并发症以及骨折不愈合和头坏死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三枚加压螺纹钉骨折不愈合和头坏死发生率为7%,功能优良率为93%,单一空心加压螺钉和三翼钉的骨折不愈合和头坏死的发生率为20%、36%,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0%、73%。此外,三枚加压螺纹钉内固定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另外两组。认为三枚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安全、创伤小、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C型臂引导下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小儿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股骨颈骨折11例的临床资料.对3例骨折移位不明显者采用原位1枚空心钉固定;对8例明显移位成角者采用2枚空心钉固定3例,采用1枚空心钉 克氏针固定5例.结果:全部病例骨折处愈合良好,无1例发生股骨头髓板早闭及髋内翻,仅1例股骨头轻度坏死.结论:空心钉固定治疗小儿股骨颈骨折疗效好,操作方法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年龄及骨折分型,分别采用切开C臂机下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7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1例)和全髋关节置换术(33例)。结果随访1~5年,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组优良率61.84%,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为65.85%,全髋关节置换组为84.8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单纯股骨颈骨折平行置钉中三枚空心螺钉三点固定与非三点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5例良好复位的单纯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其中三枚平行空心钉三点固定内固定组31例,三枚平行空心钉非三点固定内固定组24例。比较两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及愈合后坏死并发症发生率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55例单纯股骨颈骨折随访12~42月。三枚空心钉平行三点内固定组无内固定失败病例,4例(1290%)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Harris评分优良率8873%;三枚空心钉非三点内固定组2例(833%)内固定失败,2例(833%)股骨颈骨折愈合后股骨头坏死;Harris评分优良率8646%;55例总体失败率1455%。两种治疗方法内固定失败及股骨颈骨折愈合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及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三枚平行空心钉三点固定与非三点固定获得相似的临床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两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物的物理参数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3枚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已经成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标准操作技术,但其并发症较多,改进内置物的设计是减少并发症的途径之一。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内固定物,即自锁空心加压防旋转刀片,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目的:比较两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物-自锁空心加压防旋转刀片与AO7.3mm空心钉的物理参数。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实验,于2008-04/07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8对尸体骨来源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解剖学教研室,自锁空心加压防旋转刀片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学院加工车间制作。 方法:将8对尸体骨标本随机分为自锁空心加压防旋转刀片固定组和7.3mm空心钉固定组,于股骨颈最窄处截骨,制作经颈型股骨颈骨折模型,测定每个标本的骨折断面面积以及股骨头的体积。然后直视下复位骨折,按照预先设计的操作步骤分别应用自锁空心加压防旋刀片和AO7.3mm空心钉进行固定;在固定完毕后的X射线片上测定内固定物在股骨头内的深度,计算体积。 主要观察指标:内置物截面积/骨折断面面积以及内置物体积/股骨头体积。 结果:两组骨折断面面积、内置物截面积,骨折断面面积、股骨头体积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空心钉组内置物体积、内置物体积与股骨头体积的比值大于自锁空心加压防旋刀片组(P〈0.05)。 结论:与AO7.3mm空心钉相比,自锁空心加压防旋刀片固定股骨颈骨折,减小了内置物所占股骨头空间,减少了内置物的数量,明显简化了操作难度,创伤小,有可能替代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成为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首选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早期急诊切开复位空心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有效减少骨折不愈,股骨头缺血坏死。方法:30例股骨颈骨折分别采用髋关节外侧切口和髋关节前外侧切口,直视下复位,导针固定后,摄股骨颈正侧位X线片,复位满意后行三枚空心双头加压螺钉固定。结果:29例解剖复位,1例侧位位置差。结论:经随访27例股骨颈骨折均获愈合,1例后期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股骨颈骨折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2000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30例老年糖尿病发生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AO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1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6例及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结果 30例患者术后随访1~2年,平均18个月.术后1、3、6、9、12、18个月X线摄片复查,其中AO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12例中,优良为1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共18例,优良为17例.30例总体优良率93.3%(28/30).结论 老年糖尿病发生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完善术前准备、实施良好的手术方式和积极的术后康复治疗,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背景:自加压空心螺纹钉应用于股骨颈骨折修复以来,出现退钉或穿钉的现象并不少见,哪些因素影响加压空心螺纹钉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的稳定性尚无定论。
  目的:探讨加压空心螺纹钉置入修复成人股骨颈骨折后内固定失效的原因,以提高加压空心螺纹钉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的稳定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行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修复的9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相关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选取可能影响内固定失效的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骨折 Garden 分型、术前骨牵引、手术时机、Garden对线指数、置钉标准、置钉形状、部分负重时间、内固定后并发症等10个危险因素,并对以上因素进行统计、分组及赋值,采用单因素χ2分析剔除无关因素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与结论:92例患者获18-7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根据Harris评定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优28例,良25例,可17例,差22例,优良率为58%。影像学结果显示,根据骨折是否移位将Garden分型分为两组,GardenⅠ型22例和GardenⅡ型29例为无移位组,GardenⅢ型25例和GardenⅣ型16例为移位组,其内固定失效率分别为12%和39%;Garden对线指数正常组和异常组内固定失效率分别为16%和59%;置钉标准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内固定失效率分别为19%和70%;内固定后无并发症与内固定后有并发症组内固定失效率分别为14%和55%。以上因素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选取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骨折Garden分型、Garden对线指数、置钉标准和内固定后并发症为加压空心螺纹钉置入修复成人股骨颈骨折后内固定失效(退钉或穿钉)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2003~2011年51例有移位的头下、头颈型股骨颈骨折行3枚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股方肌骨瓣移植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6年,骨折愈合49例,骨折不愈合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该术式能提高有移位的头下、头颈型股骨颈骨折的愈合率,减少发生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背景: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年轻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较好,但有关金属植入物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较少见报道.目的:比较采用不同金属植入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998-01/2008-12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237例,年龄60~96岁.采用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32例,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23例,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41例,双极股骨头置换11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0例.比较各组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空心加压螺钉、解剖钢板、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均高明显于双极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治疗(P<0.01);空心螺钉组、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优良率明显低于双极股骨头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治疗(P<0.001,P<0.01).结果提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应首选人工关节置换(双极股骨头置换或全髋置换),对Garden型可选用空心螺钉固定,转子间骨折Jensen-EvansⅠ~Ⅱ型可选用动力髋螺钉及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置入内固定;Jensen-EvansⅡ~Ⅲ型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关节置换是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空心钉内固定加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大转子骨瓣对青壮年头下型、经颈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Moore切口,股骨颈骨折行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大转子骨瓣移植于股骨颈骨折处30例。【结果】随诊30例,时间3~5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6.6%,股骨颈骨折愈合率96.6%,股骨头缺血坏死率6.7%。【结论】空心钉内固定加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大转子骨瓣移植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其骨折愈合率高,坏死率低。  相似文献   

18.
李建炜  李志丹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0):1064-1066
目的:评价应用带旋股外动脉升支髂骨瓣移位及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青壮年外伤性股骨颈骨折行切开复位,经粗隆下行2枚加压螺钉固定股骨头颈部,切取带旋股外动脉升支髂骨瓣3cm×4cm,移位至备好的头颈骨槽内。结果:术后15例均获得8个月至4年的随访,骨折均在1年内愈合。无骨不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髋关节活动良好,但有1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结论:采用带旋股外动脉升支髂骨瓣移位及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可提高骨折的愈合率,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股骨近端髓内钉与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2000-2005年在我院采用空心加压螺纹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68例股骨近端骨折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37例用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以下简称螺钉组),31例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以下简称髓内钉组)。结果:螺钉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0.5±12.5)min,平均失血量为(20±5.7)mL,骨折迟缓愈合2例,不愈合1例,髋关节功能评定(Harris标准)恢复优良者19例,占51.4%;髓内钉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0.0±18.3)min,平均失血量为(110±35.6)mL,无骨折迟缓愈合或不愈合病例,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者25例,占80.7%。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髋关节功能康复优良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势,而髓内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平乐手法复位结合全螺纹空心钉应用于骨质疏松Garden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骨质疏松Garden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均采用平乐手法复位,根据固定方法不同分为3组,其中20例患者以全螺纹空心钉固定为试验1组,20例患者选择单头半螺纹空心钉结合全螺纹空心钉固定为试验2组,另20例患者选择单头空心钉固定为对照组,比较3组术后不同时期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折不愈合发生率.结果:术后2个月、术后4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术后18个月3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1组Harris评分最高;3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1组骨折愈合时间最短、未出现骨折不愈合情况;3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全螺纹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Garden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股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