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肠湿热证管状腺瘤与P53、bFGF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内瘤变(IN)患者60例,按中医辨证分为研究组(大肠湿热证组)、对照组(脾胃虚弱证组)各30例,并设立正常对照组20例(来源于本院体检中心)。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组肠黏膜组织中P53及bFGF的表达水平,比较分析3组P53、bFGF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管状腺瘤P53、bFGF的表达在性别、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低、高级别IN程度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成正相关。P53、bFGF在大肠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湿热证组中P53、bFGF表达与脾胃虚弱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肠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大肠湿热证P53表达高于脾胃虚弱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瘤变程度大肠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中bFGF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湿热证组和脾胃虚弱证组中P53、bFGF在HGIN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管状腺瘤HGIN中P53表达与大肠湿热证可能存在相关。P53、bFGF在大肠管状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且HGIN中表达明显升高,提示P53及bFGF在腺瘤恶变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REG)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病理组织学及热休克蛋白60(HSP60)、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关系,以期指导中西医结合防治REG。[方法]选择131例REG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湿热证32例(Hp阳性19例,阴性13例),脾胃气虚证52例(Hp阳性者34例,阴性18例),脾虚湿热证47例(Hp阳性者33例,阴性14例)。所有受试者均行胃镜检查,取胃窦部活检标本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染色法检测Hp;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SP60,其中63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SP70。并设正常对照(正常)组18例。[结果]REG脾虚湿热证组的萎缩、肠化生(IM)程度均高于脾胃湿热证及脾胃气虚证组(P0.05),而后2组之间比较以及3组中Hp阳性者与阴性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HSP60表达均较正常组增加(P0.01),而3组之间比较均P0.05;脾胃湿热证及脾虚湿热证组中Hp阳性者的HSP60表达均高于Hp阴性者(P0.05),而脾胃气虚组中的Hp阳性与Hp阴性者比较P0.05。3组的HSP70表达均较正常组增加(P0.01);而3组的HSP70阳性表达情况分别比较均P0.05;脾胃湿热证组中Hp阴性的HSP70表达高于Hp阳性者(P0.05),而脾胃气虚证组与脾虚湿热证组中Hp阳性者与阴性者HSP70表达比较均P0.05。REG Hp阳性者胃黏膜HSP60的表达明显高于Hp阴性(P0.01);REG Hp阳性者胃黏膜HSP70的表达与Hp阴性者比较P0.05。[结论]REG脾虚湿热证患者胃黏膜萎缩、IM程度均高于脾胃气虚证及脾胃湿热证。REG3组胃黏膜HSP60及HSP70的表达均较正常组增强。Hp感染可诱导胃黏膜HSP60的高表达。HSP60表达既与Hp感染有关,又与湿热之邪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湿"证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及对胃黏膜屏障中胃黏液蛋白MUCA5AC、MUC6、MUC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湿证)和对照组(健康体检人群),每组各80例,研究与HP感染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索2组胃黏膜中MUCA5AC、MUC6、MUC1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湿证组中HP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证与HP感染呈正相关(r=0.681,P<0.01)。观察组胃黏膜中MUCA5AC、MUC6、MUC1因子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邪能降低胃黏膜屏障中黏液蛋白的表达,破坏胃黏膜屏障,可能是HP感染或复发的关键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背景: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胃黏膜病变过程中早期分子标记是近年胃癌研究的重点。目的:探讨三叶因子2(TFF2)、闭合蛋白18(CLDN18)和黏蛋白5AC(MUC5AC)在不同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胃镜活检和手术标本71例,其中正常胃黏膜组织20例,肠化生组织20例,异型增生组织11例,胃癌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FF2、CLDN18和MUC5A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FF2、CLDN18和MUC5AC蛋白均为阳性表达,表达率为100%,而肠化生、异型增生以及胃癌组织中,三种蛋白阳性表达率依次逐渐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FF2、CLDN18和MUC5AC蛋白表达水平与胃黏膜组织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是潜在的预测胃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清热除湿中药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快速诱导缓解和改善症状的有效性。[方法]按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将5个临床中心的80例UC患者采用口服美沙拉嗪基础治疗联合清热除湿中药灌肠治疗(试验组)或者阳性对照药物柳氮磺吡啶栓纳肛治疗(对照组),疗程4周,比较2组患者快速诱导缓解率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试验组缓解率为50.0%,对照组缓解率为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腹痛症状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血便、腹泻、腹胀症状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大肠湿热证证候临床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除湿中药灌肠方联合美沙拉嗪口服能够使UC快速诱导缓解,能够有效改善症状,尤其对腹痛症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REG)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以期更好的协助指导中西医结合防治REG。[方法]选择REG中医辨证符合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虚湿热证的患者63例,并设正常对照(正常)组18例,所有受试者均行胃镜检查,取胃窦部活检标本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染色法检测Hp及p53、PCNA。[结果]REG组各证型的p53、PCNA表达均较正常组增加(均P0.01);各证型的p53、PCNA阳性表达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证型Hp阳性与Hp阴性者p53、PCNA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EG胃黏膜处于高增殖状态。REG中医各证型间与Hp感染及p53、PCNA表达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中MUC1,MUC2,MUC5AC及TFF1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PMN手术切除标本9例中MUC1,MUC2,MUC5AC及TFF1的表达,分析不同组织学类型及不同性质IPMN之间黏液蛋白及TFF1表达的差异.结果:MUC1表达率为44.4%,MUC2为66.7%,MUC5AC和TFF1为100%.胃型IPMN黏液蛋白表达模式主要为MUC1-,MUC2-,MUC5AC .肠型IPMN为MUC1-,MUC2 ,MUC5AC .嗜酸性细胞型IPMN为MUC1 ,MUC2 ,MUC5AC .IPMN相关管状癌MUC1阳性,胶质癌MUC2阳性.MUC5AC和TFF1共同表达,在浸润癌中表达下降.胃型IPMN常与其他类型IPMN同时出现并且不同上皮之间出现移行过渡,提示胃型可能是其他类型IPMN的前期病变.结论:不同组织学亚型的IPMN具有不同的黏液蛋白表达模式.MUC1表达提示侵袭性生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脾胃湿热证不同亚型(热重于湿、湿重于热、湿热并重型)患者三叶因子1(TFF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p阴性CSG患者脾胃湿热证27例(其中热重于湿、湿重于热、湿热并重型各9例)及正常人10例(正常组)胃黏膜TFF1I、CAM-1蛋白表达。[结果]TFF1蛋白表达:热重于湿组湿热并重组湿重于热组,但组间无明显差别;与炎症程度呈负相关(P0.01)。ICAM-1蛋白表达:湿热并重热重于湿湿重于热,但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脾胃湿热证各亚型TFF1蛋白表达与炎症程度呈负相关,提示TFF1在脾胃湿热证中可能是胃黏膜局部"正气抗邪"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否为大肠息肉、大肠癌的危险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06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医科、内窥镜科、消化内科、普外科收入患者,其中大肠息肉组患者30例,大肠癌组患者30例,同时选取肠镜检查无明显异常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行13 C呼气试验检测Hp,并对大肠息肉、大肠癌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结果]大肠息肉组(50.0%)、大肠癌组(46.7%)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0.0%)。大肠息肉组与对照组比较(χ2=6.99,P0.01),大肠癌组与对照组比较(χ2=5.65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大肠息肉组与大肠癌组比较(χ2=0.6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p阳性的大肠息肉患者中,脾肾阳虚证明显高于其他证型(χ2=24.2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Hp阳性的大肠癌患者中,阴阳两虚证明显高于其他证型(χ2=8.2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p感染可能是大肠息肉、大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大肠息肉、大肠癌分别与中医脾肾阳虚证及阴阳两虚证密切相关,根除Hp并结合温阳散结、养阴益气治疗可能是防治大肠息肉、大肠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大鼠湿热证模型,研究清热化湿法(复合治法)对该湿热证模型大鼠胃窦生长抑素受体mRNA(SSR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肥甘饮食、高温高湿及外加感染鼠伤寒杆菌等复合因素模拟建立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湿热模型组、清热化湿法组、清热解毒法组、宣气化湿法组、莫沙比利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胃窦组织中SSR1mRNA的特异性表达水平.[结果]湿热模型组胃窦组织中SSR1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清热化湿法组、清热解毒法组、宣气化湿法组、阳性对照组SSR1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0.05).清热化湿法组降低SSR1mRNA优于清热解毒法组及莫沙比利组(均P<0.05).清热化湿法组与宣气化湿法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湿法可降低湿热证模型大鼠胃窦SSR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