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变异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732例疑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测椎动脉管腔结构、血管走行、血流信号等变化。结果在可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检出椎动脉先天性发育异常589例,异常率为21.6%。其中椎动脉起源异常6例,椎动脉颈段入横突孔位置高240例,椎动脉发育不良520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椎动脉颅外段的管壁管腔结构、血管走行及椎动脉内的血流信号,从而为临床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椎动脉血流的诊断价值.方法 56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颅外段椎动脉的血管内径及血流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椎动脉管壁增厚不光滑,血管内径减小,收缩期峰值流速减低,阻力指数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客观评定颅外段椎动脉结构及血流状况,为伴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外段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63例CSA患者的颅外段椎动脉形态、走行、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63例CSA中38例椎动脉走行异常,25例一侧或双侧椎动脉狭窄;与对照组相比,CSA组椎动脉峰值流速明显减低(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椎动脉形态和血流参数变化,为临床评价CSA治疗效果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低频联合超声对椎动脉颅外段病变的诊断价值,并与CT血管造影术(CTA)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83例患者166支椎动脉行超声和CTA检查,结果进行Kappa检验检测其一致性。结果高低频联合超声检出正常椎动脉31支,单纯走行迂曲4支,有细小斑块68支,血管狭窄42支,完全闭塞21支,其中伴有走行迂曲64支;CTA检查示正常椎动脉23支,单纯走行迂曲3支,有细小斑块78支,血管狭窄46支,完全闭塞16支,其中伴有走行迂曲65支。Kappa检验示超声与CTA对椎动脉病变的检测一致性较好(K=0.754)。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诊断管腔轻度狭窄19支,中度狭窄11支,重度狭窄12支,闭塞21支;CTA诊断轻度狭窄22支,中度狭窄8支,重度狭窄16支,闭塞16支,正常1支。Kappa检验示超声与CTA对不同程度的椎动脉病变检测一致性较好(K=0.768)。结论高低频联合超声诊断椎动脉病变方法简便,准确性较高,可作为椎动脉病变的重要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
超声用于椎动脉发育异常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先天性发育异常的价值。方法 对77例临床可疑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用高频超声观测椎动脉管腔结构、血管走行、血流动力学等变化。结果 在可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中,椎动脉先天性发育异常率为31%,其中,一侧椎动脉先天性狭窄率为27%,3例为椎动脉穿人颈椎横突孔的位置异常,1例椎动脉颈段呈C型弯曲。结论 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椎动脉颈段及颈椎横突孔之间的椎骨段,由此能判断椎动脉颅外段是否存在先天性发育异常,可做为头晕病人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椎动脉走行、供血情况与眩晕症状的关系。对100例无原发病的眩晕患者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其椎动脉颅外段检测。结果表明椎动脉出现异常改变者72例,其中25~45岁者35例中有19例出现异常,46~65岁的65例中有53例出现异常。椎动脉单侧均匀狭窄20例,椎动脉于C4进入横突孔者11例13支血管,椎动脉内膜增厚、粗糙且血流参数提示供血不足者42例。说明对不明原因眩晕的患者常规做椎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有助于了解椎动脉供血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阐述对由经颅多普勒 (TCD)检测出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患者进一步做椎动脉颅外段的彩色多普勒检查 ,从而进一步得到其病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由 TCD检测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 30例患者做椎动脉颅外段的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 :由 TCD检测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患者 ,其颅外段多有如下改变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动脉狭窄占 4 1.38%、走行异常占 1.72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SSS)占 1.72 %、单纯动脉硬化占 31.0 3%、单纯速度减慢占 17.2 4 %、未见明显异常占 6 .90 %。结论 :TCD与彩色多普勒相互补充对椎动脉颅内段、颅外段全面检查 ,能够更准确地发现椎动脉的病变部位 ,分析病因 ,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超声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椎动脉变异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00例疑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颅外段椎动脉检查,利用二维图像及彩色血流观测椎动脉内径、走行及起点位置、血流速度等。结果本组300例中68例患者椎动脉颈段入横突孔位置异常;23例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其中2例合并颈段入横突孔位置异常;4例椎动脉起点异常,其中2例仅伴颈段入横突孔位置异常;2例双支左椎动脉,且双支椎动脉中有1支左椎动脉发育不良,1支左椎动脉起点伴颈段入横突孔位置异常。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很好的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变异,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述对由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出的椎动脉血液速度减慢的患者进一步做椎动脉颅外段的彩色多普勒检查,从而进一步得到其病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由TCD检测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30例患者做椎动脉颅外段的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由TCD检测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患者,其颅外段多有如下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动脉狭窄占41.38%,走行异常占1.72%,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占1.72%,单纯动脉硬化占31.03%,单纯速度减慢17.24%,未见明显异常占6.90%,结论:TCD与彩色多普勒相互补充对椎动脉颅内段,颅外段全面检查,能够更准确地发现椎动脉的病变部位,分析病因,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doplarultrasound,CDU检查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配对研究方)法,用5~12MHz脉冲多普勒探头检测左、右椎动脉的二维图像,观察椎动脉的走行及管壁情况,管腔内有无异常回声、管腔有无外来压迫,测量各段椎动脉内径。彩色多普勒观察椎动脉的血流情况,注意观察血流状态和流向等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79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椎动脉狭窄(内径<3.0mm)者45例,其中6例为双侧狭窄,另外39例为单侧狭窄。起始段明显扭曲呈C形、S形者16例,双侧者3例,右侧者7例,左侧者9例,椎间段椎动脉呈C形扭曲者9例,皆为单侧,右侧者5例,左侧者4例。15例椎动脉管腔内无明显血流信号显示,皆为单侧,其中4例对侧椎动脉明显狭窄。血流动力学参数显示45例患者中有31条椎动脉的脉冲多普勒频谱三峰波消失呈圆钝形,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减低。结论CDU检测能够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提供迅速的二维及血流动力学客观依据,有症状的患者应常规进行CDU检查。检查时应联合应用线阵探头及凸阵探头,以免出现假性闭塞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在检测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检测35例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颈动脉,记录斑块数量、位置、大小、表面形态、内部结构及内部回声等。观察颈动脉血流充盈情况,与常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能量多普勒血流成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四种模式之间对异常内膜的检出率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6,P<0.05),且二维超声组异常内膜检出率高于能量多普勒血流成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P<0.05),实时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组异常内膜检出率高于能量多普勒血流成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7,P<0.05)。四种模式之间对颈动脉低回声斑块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P>0.05),但实时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对低回声斑块的检出率最高(24.13%)。12条正常颈动脉的二维灰阶血流成像声像图显示动脉壁结构层次分明,内膜纤细光滑,血管内血流回声均匀一致。29条颈动脉斑块的二维灰阶血流成像则表现动脉壁不光滑,10例硬斑和12例混合斑及7例软斑均表现为内膜粗糙不平或有斑块突入管腔,二维灰阶血流成像在斑块处呈"蚕蚀"现象。颈动脉分叉处血流呈旋涡状,回声强弱不均。结论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以高帧频和高空间分辨力在显示血管解剖结构的同时,实时显示动脉分叉和狭窄的病损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提供直观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椎动脉血流量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临床拟诊为后循环缺血的患者58例(研究组)和无后循环缺血症状患者50例(对照组),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测量椎动脉内径及血流量。后循环缺血患者并做头颅CTA检查。结果研究组椎动脉内径及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椎动脉内径及血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伴有颈动脉硬化斑块者44例(77.5%),对照组伴有颈动脉硬化斑块者21例(42%),两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较准确测量椎动脉内径及血流量,可作为后循环缺血无创伤性的检查手段,具有直接、准确、方便,可重复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 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当归补血汤加味外治,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当归补血汤加味内服,观察临床疗效、再次住院率,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经颅脑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其脑血管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峰值血流速度(V 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 d)、平均血流速度(Vm)与治疗前相比速度上升,血流量增加,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再次住院率(20.0%)低于对照组(55.2%)(P〈0.05)。结论:中药益气活血通络法是有效和安全的,能够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和鉴别甲状腺肿块疾病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甲状腺肿块患者94例,予二维超声作对照组,予彩色的多普勒超声作研究组,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病理结果、诊断符合率,研究组血流分布及血流动力相关指标.结果:病理确诊良性甲状腺肿块64例,恶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32例;且研究组甲状腺瘤、结节性的甲状腺肿、乳头状的腺癌、滤泡状的腺癌及总符合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同时研究组结节性的甲状腺肿的内部与周边血流均不丰富,甲状腺癌内部与周边血流较丰富;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血流动力相关Vmax与RI指标,分别与甲状腺癌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甲状腺肿块者予彩色的多普勒超声,分辨率高且诊断率高,同时二维与彩色的多普勒超声结合,能有效提升甲状腺肿块准确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及评定价值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及评定价值,按临床诊断标准收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80例,对照组为年龄相近的健康人51例,采用MT-1000型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基底动脉、椎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血流频谱图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疾病组椎-基底动脉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且搏动指数值增高(P〈0.05)。疾病组经颅多普勒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评价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1例TIA患者行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彩超和头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统计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随访1年,观察卒中的再发率。结果121例患者中,单纯颅内动脉、单纯颅外动脉及颅内外动脉混合狭窄分别为52.1%(63/121)、15.90%(16/121)、25.6%(31/121),颅内动脉狭窄高于颅外动脉(75.7%、24.3%)。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内段。随访1年后,颅内外动脉混合狭窄者卒中再发率高于单纯颅内、外动脉狭窄者。结论TIA患者以颅内动脉狭窄多见,不同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可能是TIA患者卒中复发的血管性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经颅超声造影在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造影在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59例患者超声造影前、后分别经颅超声探查颅内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内段,比较造影前、后颅内动脉的显示率,总结经颅超声造影在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血流特点,并与MRA或DSA结果对比。结果造影增强经颅彩色多普勒(CE-TCCS)对于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显示率较常规经颅彩色多普勒(TCCS)明显提高,其中对于MCA(M2段)、ACA(A1、A2段)、PCA(P1、P2段)的显示率与TC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例椎-基底动脉造影前显示率为71.3%(15/21),造影后显示率为100%;CE-TCCS检出3例MCA闭塞,15例MCA狭窄,3例ACA狭窄,2例PCA狭窄;4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7例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3例和狭窄8例,患者同侧颅内动脉血流灌注减少,血流速度减低。2例MCA狭窄支架置入术后,CE-TCCS显示血流通畅,速度在正常范围,所有结果均经MRA、DSA证实。结论经颅超声造影可以提高颅内动脉的显示率;有助于判断颅内动脉狭窄,也可用于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血管重构及斑块声学特征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结合评价颈动脉颅外、颅内段血管重构,以及斑块声学特征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163例中老年患者,检测颈动脉颅外段,根据重构指数分为正性重构(A组)51例、负性重构(B组)62例、无重构(C组)50例。观察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斑块类型及声学特征,计算斑块面积(PA)、血管总面积(TVA)、管腔有效面积(LA);并同时行TCD颅内段动脉检测。结果脑梗死发生率的大小依次为A组、B组和c组,各组间比较均P〈0.05;A组不稳定斑块、大脑中动脉血流异常发生比高于B组和C组,均P〈0.05,斑块部位TVA与PA呈正相关(r=0.66,P〈0.05);B组斑块部位LA与PA呈负相关(r=-0.48,P〈0.05);斑块回声类型不同,其脑梗死发生率有一定差异,依次表现为低回声脂质斑块大于中等水平回声纤维斑块、混合回声斑块和强回声斑块,均P〈0.05。结论颈动脉血管重构类型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对血管斑块特征的检测分析,对预测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高低频超声联合使用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检测结果,探讨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在椎动脉起始段病变检测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院经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42例,均常规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Kappa检验评价联合应用高低频率超声检查与DSA对VA起始段狭窄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病变显示管腔迂曲,伴有动脉硬化可见血管内膜增厚,回声增强,有小的斑块形成;彩色多普勒表现为椎动脉内血流变细;频谱多普勒显示狭窄近段血流速度增高,远段流速减低。椎动脉闭塞表现为无彩色血流显示。联合应用高低频率超声检查诊断为椎动脉起始段轻度狭窄25例(59.5%),中重度狭窄14例(33.3%),闭塞3例(7.1%),其中3例轻度狭窄患者、1例中重度狭窄患者为应用低频凸阵探头后发现。血管造影诊断为椎动脉起始段轻度狭窄26例,中重度狭窄14例,闭塞2例。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与血管造影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检测一致性较好(κ=0.77>0.75)。结论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可作为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重要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0.
谢汝林  梁文琪 《临床医学》2010,30(4):9-11,F000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2型糖尿病(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05例2型DM患者与57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观察其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部位、管腔闭塞部位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①下肢动脉动脉病变的发生率,2型DM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2型DM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型DM组所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弥漫性或多节段性,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多为血管分叉处局灶性病变;③有下肢症状组动脉狭窄和闭塞检出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P0.01);④病程较长组动脉狭窄及闭塞检出率明显高于病程较短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2型DM下肢动脉病变早期诊断、预防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