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1988年3月~2003年3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0例(耳)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病人的临床资料。70例(耳)中,术前诊断为胆脂瘤型中耳炎37例,骨疡型中耳炎13例,此二者之中考虑胆固醇肉芽肿者13例;中耳乳突术后感染5例,分泌性中耳炎7例,特发性血鼓室8例,其中考虑可能为胆固醇肉芽肿者2例。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听力下降、耳闭塞感或伴耳鸣,亦可有耳溢液、头痛、头昏及其他症状。70例(耳)均接受手术治疗,依照术前检查,根据病变程度不同而选择不同术式。结果 65例(耳)干耳,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3例(耳)行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术后半年流脓,后改行乳突根治术,术后均干耳;2例(耳)行鼓室探查加鼓窦开放术,术后半年及1年又流脓伴听力下降,后改行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术后干耳。结论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病因主要有:含气腔通气受阻、引流障碍及含气腔出血。中耳胆固醇肉芽肿与特发性血鼓室、分泌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关系密切。术式的选择应根据病变范围和程度来决定,其原则是彻底清除病变,保持通畅引流。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对胆固醇肉芽肿性中耳乳突炎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固醇肉芽肿性中耳乳突炎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中均有长期或既往中耳炎病史,其中2例呈典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史,2例为特发性蓝色鼓膜改变,另2例则表现为似原发中耳占位病变。对6例患者均采用了手术治疗,包括鼓室探查及中耳置管、或联合鼓窦开放、单纯乳突切除或根治性乳突切除术,术后追踪1~7年无复发,其中5例术后听力有提高。久治不愈的分泌性中耳炎及蓝色鼓膜是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对该症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清除病变建立鼓室乳突的通气引流  相似文献   

3.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并发胆脂瘤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并发胆脂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并就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总结分析我院1988年3月-2000年5月经手术和病理诊断证实的63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中并发胆脂瘤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均有较长时间的病史,除不同的程度的听力下降外,皆有耳溢然,其中脓血性及血性耳溢液8例;均有鼓膜穿孔,其中松弛部穿孔10例。11例颞骨CT扫描者均报告为胆脂瘤型中耳炎。15例皆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胆固醇肉芽肿与胆脂瘤交错存在,胆固醇肉芽肿多好发于鼓窦、上鼓室及乳突腔,6例乳突气化良好者气房内有咖啡色粘液蓄积,并有闪烁发亮的点状胆固醇结晶。12例出现鼓窦扩大、上鼓室外侧壁破坏、听骨链侵蚀、鼓室天盖及面神经水平段暴露等骨质破坏。6例咽鼓管鼓口、15例鼓峡阻塞。所有病例术后均干耳,12例行鼓室成形术者11例术后听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与胆脂瘤的病理生理改变有共同之处,即均有通气受阻、引流障碍,二者可能为同一致病因素引起的两个不同且相互作用的病理过程。对慢性中耳炎患者出现不 明原因的血性耳溢液者应想到本病可能,应结合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提高术前诊断率。治疗应根据病变部位、范围和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术式,其原则是彻底清除病变、通畅引流。  相似文献   

4.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并发胆脂瘤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并发胆脂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并就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总结分析我院1988年3月~2000月5月经手术和病理诊断证实的63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中并发胆脂瘤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均有较长时间的病史,除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外,皆有耳溢液,其中脓血性及血性耳溢液8例;均有鼓膜穿孔,其中松驰部穿孔10例.11例颞骨CT扫描者均报告为胆脂瘤型中耳炎.15例皆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胆固醇肉芽肿与胆脂瘤交错存在,胆固醇肉芽肿多好发于鼓窦、上鼓室及乳突腔,6例乳突气化良好者气房内有咖啡色粘液蓄积,并有闪烁发亮的点状胆固醇结晶.12例出现鼓窦扩大、上鼓室外侧壁破坏、听骨链侵蚀、鼓室天盖及面神经水平段暴露等骨质破坏.6例咽鼓管鼓口、15例鼓峡阻塞.所有病例术后均干耳,12例行鼓室成形术者11例术后听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与胆脂瘤的病理生理改变有共同之处,即均有通气受阻、引流障碍,二者可能为同一致病因素引起的两个不同且相互作用的病理过程.对慢性中耳炎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血性耳溢液者应想到本病可能,应结合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提高术前诊断率.治疗应根据病变部位、范围和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术式,其原则是彻底清除病变、通畅引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4例(15耳)经手术并病理证实的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行完壁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探查加中耳置管术6耳;完壁式乳突根治加听骨链重建6耳;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3耳。结果1耳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后仍间断溢液;1耳中耳置管术后2周通气管脱落,中耳积液复发,需通气管重新置入半年病情缓解后取出。所有病例术后随访0.5~3年,14耳术后语频听力提高15dBHL以上,1耳术后听力无改变。结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应及早手术治疗。根据病变的程度、部位及范围,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原则是彻底清除病变,建立咽鼓管、鼓室、鼓窦、乳突的通气系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诊治原则及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4年8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8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病变程度选择不同术式。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2例因咽鼓管功能障碍,需长期留置鼓膜置管;1例鼻咽癌复发转移至中耳乳突内,转肿瘤科进一步治疗;其余患者术后均干耳,无复发,纯音听阈也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病因主要有含气腔通气受阻、引流障碍、含气腔出血及骨髓裸露。中耳乳突手术彻底去除病变, 建立乳突-鼓室-咽鼓管良好的通气系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发病原因、诊断和接受中耳乳突手术治疗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8月~2004年4月接受中耳乳突手术治疗和经病理证实的18例(19耳)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完壁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探查加中耳置管术7耳,完壁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探查加听骨链成形加中耳置管术2耳,完壁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探查术3耳,完壁式乳突根治加鼓膜成形术2耳,开放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4耳,单纯乳突切除术1耳。结果:置管者术后1~3个月拔除中耳通气管,鼓膜愈合良好;未置中耳通气管者,1~2个月鼓膜颜色正常。术后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纯音测听达到应用水平(语频气导平均听阈30dB以内)15耳(79%)。所有患者随访0.5~2年,除1耳因咽鼓管不通,长期留置中耳通气管外,其余患者无复发。结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病因为中耳炎症引起含气腔通气受阻,引流障碍及含气腔出血。确诊有赖于病理诊断。中耳乳突手术彻底去除病变,建立乳突鼓室咽鼓管良好的通气系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胆固醇肉芽肿性中耳乳突炎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探讨对胆固醇肉芽肿性中耳乳突炎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固醇肉芽肿性中耳乳突炎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中均长期或既往中耳炎病史,其中2例呈典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史,2例为特发性蓝芭鼓膜改变,另2例则表现为似原发中耳占位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固醇肉芽肿的发病机制 ,临床及影像学的诊断与鉴别。方法 :对 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继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胆固醇肉芽肿可与多种中耳疾病同时存在 ,MRI检查 T1 W与 T2 W皆为高信号。结论 :胆固醇肉芽肿的发病机制为中耳的其它疾病如胆脂瘤、硬化灶等导致的通气受阻 ,仅凭 CT及临床体征不能区别胆固醇肉芽肿与胆脂瘤 ,MRI对本病诊断有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常存在于各种慢性中耳疾病中,如胆脂瘤型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和特发性蓝鼓膜等。本文对我院2004年3月—2007年10月的住院病例经手术和病理诊断证实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并发胆脂瘤的14例病人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本病的发病原因及诊断,并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CG)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C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听力下降43/43例,耳闷感29/43例,咖啡样耳漏12/43例,耳鸣26/43例。蓝鼓膜为典型体征36/43例。颞骨高分辨CT(HRCT)主要表现为中耳乳突软组织阴影,可伴有听骨链破坏(17/43),手术中发现(13/43)与术前符合率76.47%(13/17)。结果手术方法选择完璧式乳突切除+鼓室探查+鼓室置管术31例,完璧式乳突切除+鼓室探查+听骨链重建术11例,单纯鼓室置管术1例。术后随访0.5~3.0年,无复发。术后1~2个月鼓膜颜色恢复正常,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骨气导间距平均减少(25.0±3.5)dB。结论CG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闷感、耳鸣、咖啡样耳漏和蓝鼓膜。HRCT对中耳胆固醇肉芽肿诊断及手术有重要参考价值。诊断明确应采取手术治疗,清除病变,建立鼓室及乳突的通气、引流,并重建听力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们对颞骨胆脂瘤和各种中耳疾病的活组织作了组织学和生化研究以探索胆固醇和胆脂瘤的关系及其来源。所用材料为25例颞骨连续切片(其中22例上鼓室胆脂瘤,2例胆固醇肉芽肿,1例鼓膜内陷袋);52例上鼓室胆脂瘤和鼓膜内陷袋胆脂瘤手术标本;8例胆固醇肉芽肿手术标本;5例慢性单纯型中耳炎或渗出性中耳炎手术所获小黄色标本。用HE和PAS染色作组织学研究。8例中耳渗出液、5例内陷袋耳粘膜、4例中耳粘膜和静脉血、5例胆固醇肉芽肿手术标本作生化研究确定胆固醇和胆固醇酯量。结果:组织学观察表明有上鼓室胆脂瘤的颞  相似文献   

13.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或称胆固醇肉芽肿性中耳乳突炎 ,是发生于鼓室、鼓窦或乳突的一种含有胆固醇结晶和多核巨细胞的肉芽肿。 1992 2 0 0 0年我院共收治 11例 12耳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 ,全部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本文对其病因、诊断、临床特点和治疗等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例 ( 12耳 )患者 ,男 2例 ,女 9例 ;年龄 10 5 0岁 ,平均 2 6.4岁。病程 15d2 0年 ,平均 2年 10个月 ,<1年者 7例。 4例于 10 2 0年前有化脓性中耳炎病史 ,均干耳 10年以上 ;5例 ( 5耳 )无明显诱因 ;2例有分泌性中耳炎病史 ,其中 1例鼓膜置管后感染 ,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隐匿性中耳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通过回顾分析8例隐匿性中耳炎患者资料,分析发病特点及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8例隐匿性中耳炎均曾被误诊,经CT检查和手术探查证实诊断,4例中耳乳突腔内有大量肉芽组织及胆固醇结晶,4例为胆脂瘤。听小骨均不同程度破坏。经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对于鼓膜完整的隐匿性中耳炎患者行颞骨CT能得到疾病的正确诊断,一旦确诊需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5.
隐匿性中耳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隐匿性中耳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隐匿性中耳炎的诊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2005年12月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的15例隐匿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因及临床特点.结果 所有病例无明显耳漏病史,鼓膜和外耳道局部无明显阳性体征发现,3例急性发作时有鼓膜充血,1例伴鼓膜穿孔及脓液搏动.听力损失多为传导性聋.颞骨CT扫描示病变主要集中在上鼓室和鼓窦,4例病变充满乳突气房及鼓室、鼓窦.主要症状为听力渐进性下降、头闷痛、耳闷堵塞感及耳鸣等.术中探查中耳气房内有肉芽组织10例,其中4例伴有积液及胆固醇肉芽肿;另2例为胆脂瘤病变.手术主要是清除病变,解除引流通道的阻塞并一期行鼓室成形术.术后随访6个月~5年,病变无复发,听力平均提高16.3 dB.结论 应提高对隐匿性中耳炎的认识,对不明原因的听力下降及局部胀痛不适者应行纯音听力测试、声导抗检查及高分辨率颞骨CT扫描.高分辨率颞骨CT扫描可作为诊断隐匿性中耳炎的主要手段,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9-2013年诊治的16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手术方式,其中4例患者采用鼓室探查及鼓膜置管术,9例采用完壁式乳突切除、后鼓室开放、鼓膜切开置管及鼓窦口通风引流术,3例采用开放式乳突切除及听骨链重建术。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其中2例行单纯鼓膜置管术患者术后半年复发,再次采用完壁式乳突切除加后鼓室切开及鼓膜置管术,同时置入鼓窦口通风引流管,观察1年未复发。其他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均无复发。结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依据临床特点和CT诊断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重建通气引流通道。其中完壁式乳突切除、后鼓室切开、鼓膜置管术及鼓窦口通风引流对保存患者听力、防止病变复发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 ( MECG)常并存于各种慢性中耳疾病中 ,尤其常与胆脂瘤型中耳炎及骨疡型中耳炎共存。其病因通常认为与含气腔通气受阻、腔内出血及引流障碍等因素有关。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形成是否与炎症因素有关 ,其作用机制如何 ,均尚不清楚。细胞间粘附分子 - 1 (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ICAM- 1 )在许多炎症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本文检测 ICAM- 1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中的表达与分布 ,借以探讨其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选择近 3年来我科行中耳乳突手术…  相似文献   

18.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守琴  程继龙 《耳鼻咽喉》1996,3(3):135-137
本文就35例经病理证实为中耳乳突胆固醇肉芽肿的病例资料,对本病的发生,诊断,侵犯部位及治疗和术后复发之原因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主要病因是咽鼓管通道受阻,好发部位主要是鼓窦入口和鼓窦、上鼓室、乳突气房及鼓室窦。  相似文献   

19.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35例经病理证实为中耳乳突胆固醇肉芽肿的病例资料,对本病的发生、诊断、侵犯部位及治疗和术后复发之原因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主要病因是咽鼓管通气受阻,好发部位主要是鼓窦入口和鼓窦、上鼓室、乳突气房及鼓室窦.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血鼓室是中耳的一种独立性疾病,较少见。其特点是鼓膜呈兰色和缓慢进行性传导性听力减退。其发生原因多数学者认为先有咽鼓管病变形成渗出性中耳炎,渗出液内富含胆固醇结晶,在鼓室粘膜的炎症灶处形成胆固醇肉芽肿,这种出血性肉芽肿很易由中耳负压引起出血,其中的含铁血黄素使渗液染成褐色。著者观察了12例兰色鼓膜的渗出性中耳炎,占同期所见渗出性中耳炎10%左右;两性发病相近;年龄5—65岁,说明血管年龄的改变在发病上不起主要作用,而咽鼓管功能失常是特发性血鼓室的发生基础。本组患者中有腺样体病变者4例、上呼吸道变态反应3例、鼻中隔高度偏曲1例、咽鼓管隆突肥厚1例、复发性咽鼓管卡他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