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病辨证是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理论基础的。因此,本章主要内容是: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一、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为叶天士首创,以指导温病的辨证施治。下面将每一阶段证候表现、基本特征、病理分析、治疗原则等——归纳  相似文献   

2.
关于“卫气营血辨证”的表述,自有《温病学》教材以来就存在着与叶天士《温热论》原文相悖之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温病学》(以第五版、六版教材为例)指出:“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创立的。叶氏根据温病病机演变的规律性,病程发展的阶段性,以及自己的实践观察,结合《内经》及前辈医家有关营卫气血的论述,将其引申发挥,形成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卫气营血辨证对温病的病理变化及证候类型进行了高度概括,以指导温病的治疗。”继而分别论述了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概念和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3.
温病学说的理论体系是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核心的。叶天士根据温病发生、发展的特有规律,以“卫气营血”作为温病的辩证纲领。指出“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病变从表入里,由浅而深的发展过程,和“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需凉血散血”的治  相似文献   

4.
耗血动血与凉血散血对皮肤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耗血动血”与“凉血散血”是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在《温热论》中为后世医家提出的温病病因学和治疗学的理论核心。叶天士首创的“卫气营血”理论使温病学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温热论》对温病清晰地划分了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并明确地确立了治疗大法:“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相似文献   

5.
探讨“久病入络’’与“温邪入络”的关系,指出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中亦蕴含着“久病入络”的理论,温邪亦可入络,卫气营血各阶段皆可见络脉病变,故温邪入经是认识和治疗外感温热病的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温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人体“卫气营血”与“三焦脏腑”在温热病邪作用下的功能失调和实质损害,故清代温热大家叶天士提出“卫气营血”的辨证方法,吴鞠通又根据叶氏学说,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创立以三焦脏腑学说为经、卫气营血为纬的辨证论治纲要。温热病多发病急,传变快,变化多,大多数病例病情在卫分逗留时间短,很快由表入里进入气分,亦有不少病例不经过卫分,一开始就出现气分证候。  相似文献   

7.
关于卫气营血辨证学说的形成过程,一般认为:《内经》关于卫气营血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的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伤寒论》开始将卫气营血的病理引入外感热病的领域;叶天士则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卫气营血的病机传变而具体运用于温热病的辨证治疗,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的完整纲领。然而,笔者在复习文献中发现,在叶天士  相似文献   

8.
叶天士作为温病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创立卫气营血的辨治理论,针对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分别用“汗之”“清气”“透热转气”“旅血散血”的治则、并提出“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原则,但现代临床依叶法施治而乏效,暴露出叶氏治法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9.
叶天士系清代名医,温热大师。其所创的卫气营血论治体系“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高度概括了温病不同发展阶段的治疗大法。本文仅就叶氏《临证指南医案》,中对温病卫气营血不同阶段治疗用药上具有“透”“散”的特点浅析如下。 1 温邪在表,汗以散邪温邪在表,侵犯肺卫,叶氏多以“汗之”为手段,以达到解表散邪的目的。所用药物均属辛凉、微苦、味薄之类,如连翘、薄荷、牛蒡子辛凉质轻,合以香豉增其解表散邪之力,佐  相似文献   

10.
卫气营血病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气营血学说乃清代叶天士所创,是温病学派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通过探讨卫气营血之病位,进一步明确温病的发展过程,旨在为临床治疗热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叶天士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在防治温热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今天仍然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祝味菊的本体疗法和姜春华的截断疗法并非否定卫气营血辨证,而是对机械运用卫气营血辨证而影响疗效的纠偏,是对卫气营血辨证在临床应用方面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卫气营血”辨证、“温邪上受”和“逆传”等问题,历来温病学者多认为清代叶天士所创。近读明末袁班(体庵)所撰《证治心传》(史可法序,赵双湖评点,裘吉生《三三医书》辑),方知“卫气营血”辨证等用于温病,非叶氏首创,乃继袁氏而发挥。兹将笔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简述于后,以供同道参酌。  相似文献   

13.
李恩 《河北中医》1980,(4):23-25
温病学是研究四时温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临床科学,清代医学家叶天士首创“卫气营血”作为温病辨证的总纲,延续至今,仍有—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谈一点粗浅的体会,并试从病理和生化方面与卫气营血的联系,作一初步探讨。一、卫气营血的基本概念叶天士根据《灵枢·营卫生会篇》关于在卫、气、营、血生理功能方面的论述,引用于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分析,辨别其与伤寒体系辨证的区别,简评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体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叶天士故居并查阅相关史料,探索叶天士温病卫气营血理论形成的土壤,推测其行医年代可能诊治的传染病,为准确研究其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及该理论的临床适用证提供借鉴。经分析,叶天士提出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可能主要来自对伤寒、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性疾病传变规律的观察,故该辨证论治方法可能更适用于这些病症。  相似文献   

16.
自清代叶天士创立温病卫气营血的辨证纲领以来,对于“凉血化瘀”法的应用范围一直局限在“营血”阶段。笔者近10余年来在外感热病的治疗与研究中,根据临床疗效的反证和现代科学检测手段的佐证,认为外感热病“热壅血瘀”这一病理环节不仅表现在营血阶段,而且  相似文献   

17.
茆春阳  牛阳  杜燕  李亚荣 《河南中医》2019,39(5):657-660
清代叶天士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以卫气营血为纲,用于外感温热病的辨证论治。卫气营血辨证是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病理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气短、胸闷或胸痛,根据温病卫气营血理论,结合CAP临床证候特征,其发病特点与卫、气、营、血证有密切关系。CAP并发症涉及多个脏器病变,故血分证并不一定是该疾病最终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从而更有利于此类疾病的规范化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8.
田金娜  李建保 《中医研究》2010,23(12):49-50
外感热病是感受外邪,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一类急性外感疾病的总称,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感染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以“六经辨证”统治伤寒诸证,清代叶天士、吴鞠通等则力推温病学的构建,倡导“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治疗温病。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一种危害极大,病情严重,死亡率高的急性传染病,至今尚缺乏特效方法。我们近年来以中西医合方法治乙脑66例,轻型13例,普通型20例,重型33例。治愈者59例,治愈率为89.3%。本文仅谈谈中医辨证论治的体会。乙脑属祖国医学暑温范畴,以卫气营血辨证为纲领,但由于乙脑病情传变迅速,临床上很少见卫气营血症状单独出现,往往多见“卫气”或“气营”同病,“营血”症状  相似文献   

20.
清朝叶天士《温热论》乃温病学奠基之作 ,其创立卫气营血辨证而为后世医家所推崇。笔者主要从三方面讨论《温热论》中治未病的思想 ,以探讨其治未病的方法。1 逐邪务早 ,清除病源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的重点是辨势轻重 ,即辨津血耗伤程度。叶天士虽强调温病治疗的阶段性和层次性 ,但对险恶危急之证亦强调客邪早逐的原则 ,以消除疾病的根本原因。《温热论》中到处可见“急”字即说明这一点。如邪入营分而见斑疹隐隐 ,必须“急急透斑为要” ,故用清热凉血之剂 ,使营血热毒得解 ,斑疹外透而病易解除 ,否则邪陷于里 ,势必造成内闭外脱的险恶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