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除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以及创伤弧菌等可引致人类致病(急性腹泻、局灶感染或败血症)外,近年来国外相继报道霍利斯弧菌(V.hollisae)、拟态弧菌(V.mimicus)和河弧菌(V.fluvialis)等可引致人类发生急性腹泻,从而进一步证实弧菌属中的部份弧菌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致病菌,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前,已确认有十一种弧菌对人致病,引起胃肠炎及肠道外感染,其中海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检出率41.06%,食用生的或未经充分加热的海产品极易发生弧菌性食源感染性腹泻[1].弗尼斯弧菌是十一种致病性弧菌之一,以往称为河弧菌的产气型(生物Ⅱ型),它的致病性已被发现并得到验证.本次作者从引起食物中毒的海菠菜咸菜样品中检出弗尼斯弧菌,现将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河弧菌(Vibrio fluvialis)是近年新发现的能引起急性腹泻或食物中毒的病原性弧菌,因广泛分布于河流、港湾等水域中,故命名为河弧菌(又称F 群弧菌或 ER_6群弧菌),性状介于弧菌与气单胞菌。目前已有20余个港湾国家发现该菌,我国福建、浙江沿海和海口、上海、徐州、沈阳、新疆等已有病例报道。该菌引起急性腹泻或食物中毒已成为世界各国常见的新疾病。现将国内外有关该菌的资料简述如下。1.流行概况河弧菌最早由 Furmiss 等从巴  相似文献   

4.
吃蟹子放醋已成为人们传统的生活习惯。但是,奥秘何在呢?原来,副溶血性弧菌(又称致病性嗜盐菌)主要存在于海蟹、海虾、海蜇等海产品中,这些海产品的带菌率夏秋两季可高达80%。当人们吃了生食、半生食、未烧熟煮透或是生熟交叉污染的海产品时,往往会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感染而引起食物中毒,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绞痛,继之有腹泻,每  相似文献   

5.
非O∶1群霍乱弧菌与O∶1群霍乱弧菌在形态学和生化方面不易区别,但它对O∶1群弧菌抗血清不凝集,因此被称为非霍乱弧菌(NCV)或不凝集弧菌(NAG)。非O∶1群弧菌可引起胃肠道炎性疾病,从轻度水样泻到伴发热的血性腹泻。O∶1群弧菌很少引起胃肠外感染,而非O∶1群弧菌则可引起全身性感染,特别易侵袭有免疫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及时查清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2011年7月根据《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注解微生物部分和有关参考资料,对可疑食品进行致病性肠道杆菌、致病性弧菌、致病性球菌等的检测。[结果]在原料海蛏肉及患者腹泻便中,检出3株生物学性状相同的细菌,该菌的嗜盐性和生化试验结果均与文献书等资料描述相符,由此确认该菌为拟态弧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验结果确认这是1起由拟态弧菌感染海蛏肉所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腹泻患者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检出情况,探讨流行优势型,分析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携带,从而了解疾病发生的诱因,为控制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5-10月分离培养腹泻患者标本中的病原菌;质谱仪鉴定出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菌株毒力基因。结果 108份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培养分离副溶血性弧菌42株,检出率为38.89%(42/108)。PFGE分为12个型别,优势型为A1型,占59.52%(25/42)。tdh毒力基因阳性的副溶血性弧菌38株,阳性率为90.48%(38/42)。结论腹泻患者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PFGE分型方法准确性高、特异性高、重复性好、结果易判读,致病性的菌株带型集中。患者中分离得到的副溶血性弧菌大多为带毒株,具有致病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伊朗有些无腹泻症状的人在肠道找到不凝集弧菌,未用任何抗菌素治疗它又渐渐不见了。它能引起或轻或重的腹泻,并对适当抗菌素治疗起反应。由不凝集弧菌所引起的严重腹泻与 El—Tor 弧菌所引起的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09年广东省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和腹泻患者监测分离株的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分子特征.方法 对95株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和15株腹泻患者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r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PCR检测以及选取不同血清型副溶血弧菌81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从监测腹泻患者分离的15株副溶血弧菌,血清型以O3:K6(46.67%)和O4:K8(33.33%)为主;从11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的95株菌,血清型以O3:K6(44.21%)和O4:K8(28.42%)居多;7株食品分离株都不是O3:K6血清型;93株(84.54%)为tdh+ trh-菌株,13株(11.81%)为tdh-trh菌株,3株(3.65%)为tdh+ trh+菌株.81株副溶血弧菌的PFGE相似值为57.7%~100.0%,被分为36种不同的PFGE型别,PFGE001型和029型为2009年广东省副溶血弧菌优势PFGE型别.结论 2009年广东省引起感染性腹泻和食物中毒的副溶血弧菌以O3:K6和O4:K8型为主要血清型,多数菌株携带tdh基因,存在优势PFGE型别菌株不断引起各地区的散发和暴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宁波市近年副溶血性弧菌腹泻病例的流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本地副溶血性弧菌腹泻病例的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宁波市2015年-2017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描述副溶血性弧菌病例的流行特征,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中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为5.1%(701/13 686),阳性菌株以O3:K6血清型为主,占45.65%(326/701),夏秋季节高发。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发病时间、居住地、发病前进食可疑食品情况是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本地腹泻病例的重要致病因素。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提高监测质量、开展针对性宣教,对于控制本地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腹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空肠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jejuni)所致人的肠炎开始是Levy(1946年)报告的。当时将此菌记载为空肠弧菌(Vibriojejuni)。其后,在欧美也有类似空肠弧菌细菌所引起的散发的腹泻病。King(1957年)将这些细菌统称为关系弧菌(related vibrio)。可是,因为都是从腹泻患者的血液分离到细菌,粪便分离未成功,作为肠炎病原菌的意义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致病性弧菌所引起的腹泻和肠道外感染日益增多,麦契尼可夫弧菌(以下简称麦氏弧菌)是其中之一。为了调查麦氏弧菌在外环境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试图探讨其与肠道传染病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本地主要饮用水源做了5年的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水产品污染副溶血性弧菌情况和由其引起食源性腹泻的危险性。方法:监测本区内超市、菜市场及餐饮业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对引起食物中毒的可疑样品和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的粪便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鉴定;对部分所分离菌株进行毒力检测(神奈川试验和脲酶试验)、血清分型和rDNA(核糖核酸)指纹图谱分析,并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1)超市、菜市场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检出率35.0%,餐饮部门阳性率8.6%,总阳性率22.7%;(2)从2家餐饮单位的可疑食物中毒样品(水产品和凉拌菜)中分离出4株副溶血性弧菌;(3)检测303份腹泻病人的粪便,分离出腹泻病原菌76株,排在前三位的是副溶血性弧菌33株,占腹泻病原菌的43.42%,以6~10月份最多;各种沙门菌16株,占21.05%;第三是志贺氏菌13株,占17.11%。(4)对其中27株副溶血性弧菌检测其毒力基因tdh(神奈川试验)全部阳性t,rh基因(脲酶试验)有3株阳性(从食品中分离),其余全部阴性;27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别属于17个不同的血清型r,DNA指纹图谱分为22个核糖型。提示除由一起食物中毒病人粪便中分离的6株菌外,其余各菌株间同源污...  相似文献   

14.
20 0 1年 5月 18日 ,龙口市卫生防疫站从一起食物中毒的病人腹泻物和剩余食物海蛛中分离出同一种细菌 ,经鉴定为弗尼斯弧菌。1 标本来源范某 (男性 )、林某 (男性 )、魏某 (女性 ) ,2 0 0 1年 5月 17日 18:0 0在龙口市东关村食用由外地商贩出售的熟海蛛 ,进食后 6~ 8h ,相继出现腹痛、腹泻、低热。腹泻 10余次 ,粪便开始呈水样 ,后期略带脓血。现场以无菌操作采取 3例病人大便各 1份 ,剩余海蛛 1份 ,并采集魏某未食海蛛的家人的正常大便 1份。2 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2 1 培养基与试剂 分离培养基由山东省卫生防疫站提供 ;生化微量鉴定…  相似文献   

15.
1998年7月13日,我们从德州市立医院一起疑似霍乱的疫情报告病人及两名随行人员粪便中分离出副溶血性弧菌,确诊病人为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所致。 病人及两名随行人员均为外地人,从外地就餐(食用海鲜),途经德州时腹泻加重,水样便,无腹痛,住院治疗,初诊为疑似霍乱。接到疫情报告后,我们对病人及两名随行人员(轻微腹泻)进行粪便霍乱弧菌检验,最后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  相似文献   

16.
创伤弧菌(VV)是革兰氏阴性嗜温、嗜盐、嗜碱型致病性弧菌。进食被创伤弧菌污染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食源性疾病。若食用被创伤弧菌污染的海产品,就有腹泻的可能。在浙江省,近年来也发现了由创伤弧菌导致的散发病例的报道[1,2]。我们于2010年5月-2010年10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市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及发生原因。方法 收集上海市2003—2017年发生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信息,分析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事件的特点。结果 2003—2017年,上海市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有112起,病例2837例,分别占总数的42.59%和41.67%;5—10月为流行高峰;发病症状以腹泻(92.48%)和腹痛(87.85%)为主;引起事件的可疑食品以混合食品为主(32.14%);主要发生场所为宾馆饭店(30.36%),引发事件的主要原因为交叉污染(30.36%)。结论 上海市发生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8.
F群弧菌是近年来国内外从腹泻病人或疑似霍乱病人粪便中分离出的一群类弧菌的细菌,也称EF_6弧菌,1978年Lee及Furniss等命名为河弧菌。我市于1983年在某煤矿工人村因自来水受污染引起的一起腹泻暴发中曾检出F群弧菌。同年在市内腹泻病监测中,也发现由F群弧菌引起的散发病例,检出率为6.27%。1984年又在肠道门诊检索到由F群弧菌引起的腹泻病例,还发现一起家庭内续发感染,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自然界弧菌种别甚多,有的进入人体后可引起严重疾患,有的在自然界里自由繁殖对人类无害。据Baumman等报告,目前已定名的弧菌有20种,其中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和一种新发现的河弧菌(V.fluvialis)可引起人类腹泻。在新发现的致泻弧菌中,河弧菌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种。作者等近几年来在腹泻病因调查中,对福建沿海南部和东部的龙海,福安和宁德县进行了河弧菌调查,结果发现三地区均有河弧菌病的存在。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宁波市感染性腹泻病原菌中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特点和耐药性状况,为预防和控制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学试验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群;利用PCR扩增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耐热溶血毒素基因(tdh)和耐热溶血毒素相关基因(trh);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抗生素敏感性。结果宁波地区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副溶血性弧菌的89.19%是O3血清群,tdh基因携带率达到89.19%,trh基因全部阴性,对除氨苄西林外的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结论宁波地区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群主要是O3群,且携带tdh基因,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