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育龄妇女死亡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县15-49岁育龄妇女(以下简称育龄妇女)死亡情况,研究这一人群的死亡特征,笔者对2004年元月1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育龄妇女死亡调查资料为素材.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虽然有许多文章评价火力发电厂对周围环境的危害,但是很少关于直接接触粉尘、高温、噪声、毒物等有害因素对电厂职工健康影响的报道,为了查明这些因素对电厂职工死率和肿瘤死亡率有没有影响,我们对某热电厂进行了10年回顾性队列调查研究,结果1624人组成的队列,10年提供15413.73人年,死亡52人,其中16人死于恶性肿瘤,队列全死因死记稍低于本市居民人口(SMR=0.78,95%可信限0.56-0.99  相似文献   

3.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性肾炎致DIC死亡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性肾炎致DIC死亡1例王芸芸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职工医院内科(43008I)关键词红斑狼疮,全身性,环磷酰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我科应用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死亡1例,报告于下。1病例报...  相似文献   

4.
妇女月经期间因精神病或心脏病发生死亡在临床上有较多的报道[1,2],但月经与死亡的关系研究在法医学方面尚未查见文献报告。本文分析23例月经期死亡案例,并结合复习有关文献,对月经期某些疾病发生和死亡原因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从我系1983...  相似文献   

5.
开远市华电集团公司绿水河电厂卫生院为厂职工卫生院随电厂位于边远山区,周边环境居住大量农民,自1993~2003年共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125例,死亡11例,现作11例死亡诊治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死亡病例,死亡原因填写质量状况,提高死因信息质量。资料与方法对我院2004年~2007年度全部住院死亡病例,死亡原因填写情况进行质量分析。结果894例中死亡原因填写存在缺陷的137例,占15.32%。结论根本死因应填写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中最早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造成致命损伤的那个事故或暴力情况。死亡原因填写应准确规范,才能提高死因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7.
死亡标准的伦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良铭 《医学与社会》2003,16(2):24-25,29
死亡标准问题是生命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中国国情,以立法的形式确定死亡标准势在必行,它将对医疗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1981-1988年四川省部份地区溺死、交通意外、中毒、小儿窒息、砸死、电击死烧死、爆炸死共8项意外死亡原因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意外死亡率为35.58/10^5,以溺死及交通意外为最多,占意外死亡总数的65.55%,随总人口的增多,意外死亡人数未见相应增加,但意外死亡率呈减少趋势。男性的溺死,交通意外、中毒、砸死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城市交通意外死亡率明显高于农村,但溺死、小儿窒息、砸死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旭日 《海南医学》2005,16(1):28-29
目的 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 对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7年间在我院住院的169例高血压病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69例高血压病死亡病例的前三位死亡原因分别是:急性脑血管病(占44.4%)、冠心病(占17.7%)、恶性肿瘤(占16.0%)。结论 对于高血压病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我们还应针对上述死亡原因,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关于死亡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登蔚 《医学教育》1990,(10):14-17
本文提出了在人民群众以及医学生、医务工作者中进行死亡教育的问题;前者是普及性教育,后者是专业性教育。作者建议,逐步创造条件,建立一门新学科——“死亡学”,并将它列入我国医学教育计划之中。如何看待、认识死亡是死亡学和死亡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作者就此提出了“死亡是医学和哲学的永恒主题”、“生与死的辩证观”、“死亡是一种美”等观点,并给予一些阐述,这对于创建死亡学学科和开展死亡教育或许不无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卢敏 《中华实用医学》2003,5(20):113-114
对本地区1995年—2001年新生儿死亡状况调查分析。结果显示:7年期间0—5岁儿童死亡60例,其中新生儿死亡31胎35例、占死亡儿58.3%,占同期出生儿(出生儿3286例)1.07%。主要死亡原因:疾病方面主要是新生儿窒息,占31.4%,新生儿畸形占22.9%,死产11.4%,多胎8.6%。社会因素:母亲无职业占91%,暂住户籍86%,住院分娩69%,院外分娩31%。同时提出了我们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监控和措施,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儿童生存质量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县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博罗县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评审制度和要求》,对我县近5年来11例孕产妇死亡病例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十二格法”进行评审分析。结果11例死亡孕产妇均为低文化低收入人群,在医疗保健机构分娩4例,在家分娩7例,在医疗保健机构死亡10例,在家死亡1例。可以避免死亡1例,占9.09%;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8例,占72.73%;不可避免死亡2例,占18.18%。结论今后妇幼保健工作重点应放在低收入低文化的广大农村及流动人口中;健全三级妇幼保健网,严格妇产科医务人员准人制;提高各级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和急救水平;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接生;加强各部门的协调,支持、保护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3.
交通伤救治包括院前救治和院内救治,交通伤死亡包括院前死亡和院内死亡两部分。我们对温州市道路交通伤的院内死亡有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认识交通伤救治特点,为提高院前救护水平和院内救治质量,降低死亡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死亡与安乐死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芳 《医学与社会》2006,19(10):21-22,32
死亡是生命之必然,不可超越。恪守着传统的伦理道德,挽留着医学无法逆转的生命是不道德的。安乐死并不是生与死的选择,而是临终者安乐死亡还是痛苦死亡方式的选择。尊重生命,包括尊重有尊严的死亡,才是符合人伦道德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994-1996年间我市七县五区的116例孕产妇死亡回顾性分析,3年间活产数153896次,孕产妇死亡116例,死亡经75.38/10万。孕产妇死亡原因中,直接产科死因占88.79%,主要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高征,羊水栓塞,心脏病,产褥感染。  相似文献   

16.
围产儿死亡545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及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12年来围产儿死亡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年间围产儿死亡95例,占16.88‰,死胎64.84%,死产26.37%,新生儿死亡8.79%。围产儿死亡原因依次为早产、胎儿畸形、缺氧综合征、脐带因素、胎位异常、胎盘因素及妊娠并发症。新生儿死亡主要因早产、呼吸窘迫综合症(RDS)所致。结论 加强围产期监护,预防为主,提高产科质量,达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蚌埠医学院职工40年来的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回顾调查,统计分析各种原因顺位、时间趋势及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死亡原因前三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及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前三位排列为肺瘤、肝癌及胃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影响职工健康的主要疾病,有关部门及个人都应对肿瘤防治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住院儿童死亡原因,死亡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成都市儿童医院1985-1994年住院25078例儿 死亡病例作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总病死率为0.65%,0-岁组病死率最高(1.14%),占各年龄组死亡的81.71%,农村住院儿童病死率(1.48%)明显高于城市(0.41%);10年间病死率呈下降趋势,新生儿疾病占死因首位,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依次列二、三位;新生儿死亡疾病谱中居前三倍的分别是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窒息。结论:通过10年死亡总结分析,明确住院和童死亡原因特点,为儿童疾病的医疗和预防保健部门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有益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艾滋病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本次资料选自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艾滋病死亡患者60例,对其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死亡病例中,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56例(93.33%),死于其他疾病患者2例(3.33%),死于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2例(3.33%),死于脑出血1例(1.67%)。结论:在临床中分析艾滋病患者死亡原因,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肝硬化患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56例老年肝硬化死亡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死亡的38例中青年肝硬化患进行对比,比较两组在死亡原因、并发症、肾功能、血糖的变化的异同。结果 老年肝硬化患的主要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次是重症感染及肝肾综合征;与中青年肝硬化死亡患相比,更易出现感染,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且肾损害及糖代谢紊乱的发生率也较中青年肝硬化死亡患明显增高。结论 多脏器功能衰竭是老年肝硬化患的主要死亡原因。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纠正代谢紊乱,对改善老年肝硬化患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