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儿过敏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过敏性咳嗽患儿89例为观察组,99例同期就诊、年龄相仿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A,以及儿童保健科正常体检小儿86例为对照组B。3组患儿均应用颗粒凝集法测定MP-IgM。观察组MP-IgM阳性者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结果:观察组MP-IgM阳性率为40.4%;对照组AMP-IgM阳性率为12.1%;对照组BMP-IgM阳性率为8.1%。36例过敏性咳嗽并MP感染的患儿在常规哮喘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口服,总有效率为83.3%。随访6~12个月,仅4例轻度咳嗽发作。结论:小儿过敏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过敏性咳嗽并MP感染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甲强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7年2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12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62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以甲强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呼吸道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过敏性紫癜消失时间、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发生率,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1.67%,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道临床症状消失时间(6.94±1.32)d、过敏性紫癜消失时间(4.56±1.68)d显著短于对照组呼吸道临床症状消失时间(9.24±1.28)d、过敏性紫癜消失时间(6.73±2.55)d(P<0.05)。结论甲强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儿童临床症状发生率和过敏性紫癜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单独阿奇霉素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18例于我院儿科住院的合并MP感染的HSP患儿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发热9例、咳嗽者10例、胃肠道症状10例、关节症状12例、肾脏症状6例.经系统治疗后仅1例遗留尿潜血,余均治愈.结论 MP感染与HSP有共同的免疫机制,可能引起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MP)是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MP感染发病率升高,诱发哮喘及肺外并发症增多,因而对MP做出早期诊断尤为重要[1]。我院对收治的20例患儿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2003年5月-2005年5月收治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8个月~14岁,病程1~6个月。17例患儿有过敏史。1·2临床表现20例患儿均以咳嗽为唯一症状,干咳11例,刺激性咳嗽7例,运动或吸冷空气后咳嗽加重14例。肺部听诊正常为18例,2例可闻及少量哮鸣音。1·3辅助检查血MP-IgM均阳性,血IgE均升高(ELA-S…  相似文献   

5.
唐莉莉 《中国医师杂志》2006,8(9):1214-1215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器官受损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方法采用血冷凝集试验及ELISA方法测MP-IgM,对证实为MP感染的7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儿均有肺外脏器受累,以消化、心血管、泌尿系统方法多见,均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3~4周痊愈。结论MP感染可引起大量肺外并发症,故对有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应考虑到MP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9例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MP)感染的婴幼儿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婴幼儿MP感染临床表现以高热、喘憋为主,肺部体征明显,可合并消化、循环、神经等系统损害。结论婴幼儿发热伴肺部症状常规治疗无效者应及时查MP-IgM以明确有无MP感染。  相似文献   

7.
王丽丽  王玥  王秀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0):2815-2816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探讨药物治疗方案。方法:对痰或气管吸出物检查PCR-MP-DNA阳性或血清MP-IgM阳性而诊断为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113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器官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13例中伴肺外多器官系统损害49例,发现除有咳嗽、发热、咳痰的表现外,还同时有心悸、气短、心音低钝,心率增快、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肝肿大、肝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皮疹、关节肿痛、活动受限、耳鸣、听觉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等中的1项或多项改变。结论:MP感染可致MP肺炎,同时可致肺外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疗效显著,红霉素仍为首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分析其临床特点与治疗,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 对96例HSP住院患儿进行MP抗体的检测,并对其治疗和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96例HSP患儿中49例伴发MP感染.经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MP是HSP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规范治疗,对改善患儿预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5月~2007年7月该院儿科收住的19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5例患者中,婴幼儿82例(42.1%);肺外器官受累68例(34.53%)。均经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好转。结论:支原体感染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肺外表现不容忽视,与年龄、季节有密切关系,肺外并发症较多。可通过MP-IgM检测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阿奇霉素疗效可靠,疗程短,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性脑炎(MP)的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MP感染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措施及转归。结果 21例患儿中5例出现抽搐、昏迷、尿储留,其中1例死亡,2例病程较长,经治疗后出院,14例病情较轻,治愈出院。结论小儿MP脑炎多发于学龄儿童,如果临床上用病毒或细菌感染不能解释一些症状、体征,并合并多系统改变时,应想到支原体脑炎的可能性,及时做血清MP-IgM及脑脊液中MP-IgM检查。同时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肺炎支原体诊断试剂盒在诊断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克茜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6):3725-3726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疾病种类及其分布,探讨Serodia-MycoⅡ(简称MycoⅡ)试剂盒检测MP-IgM的应用价值。方法: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MycoⅡ做微粒凝集试验,对疑诊MP感染的患儿尤其呼吸道MP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MP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结果:353例MP-IgM阳性者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诉的334例(94.62%),占同期住院呼吸道感染的20.07%。10例于起病早期MP-IgM阴性,1周后动态检测转阳性。呼吸道MP感染的疾病种类和构成比依次为急性支气管炎58.98%、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30.84%、支气管肺炎6.59%、支气管哮喘3.59%,上述病种占同期住院患儿同病种的比例分别为29.62%、14.39%、15.07%、8.76%。结论:小儿呼吸道MP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发生率较高,以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多见;MycoⅡ试剂盒检测血清MP-IgM简便快捷,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对于高度疑诊MP感染的患儿可动态检测MP-IgM,抽血检测时间最好在起病1周后,必要时可提前至起病4~6天,以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08例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5年11月-2008年11月医院收治的108例MP感染患儿,观察其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的发病率、病情变化和体征等,采集患儿手指末梢血,进行血清分离,再对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单份血清效价≥1∶32者为阳性;同时做CT、血常规、X线辅助检查。结果 108例MP感染患儿中MP-IgM阳性48例,阳性检出率为44.4%;春、夏、秋、冬四季MP-IgM的阳性率分别为53.3%、35.3%、34.8%、47.4%;春冬季发生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不同年龄MP-IgM的阳性率有所不同,<1岁患儿的MP-IgM阳性率37.5%,1~3岁患儿为45.5%,4~7岁患儿为45.0%,8~12岁患儿为46.7%;MP对罗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57.41%,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最低,为0。结论患儿MP感染随着季节和年龄的差异,病情发生发展及发病率不同,冬春季节发病率高,病情发展快,且病情较重,应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肺炎支原体感染(MP)的关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96例为观察组,96例同期就诊、年龄相仿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应用间接血球凝集法测定两组患儿MP-IgM,观察组MP-IgM阳性者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MP-IgM阳性40例,阳性率为41.7%;对照组MP-IgM阳性14例,阳性率为14.6%。40例CVA并MP感染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总有效率92.5%(37例)。随访6~24个月,仅1例轻度咳嗽发作。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CVA并MP感染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7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资料。70例均做血、尿、大便常规、血清MP-IgM检测及胸部X线照片检查。治疗上使用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给药,每日1次,5天1个疗程,停3天后,再用5天的序贯疗法。结果:7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全部治愈。结论:临床对于疑似患者及使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无效者,应及时行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查。阿奇霉素可作为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姚宇枫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4):3748-3749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2010年2月~2011年2月对该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儿进行了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测定,并分析了MP感染与慢性咳嗽患儿年龄、X线胸片改变的关系。结果:观察组78例慢性咳嗽患儿中经MP-IgM抗体的测定为阳性的患儿有42例,占53.85%;对照组患儿中MP-IgM抗体检测阳性者5例,占8.33%,观察组的MP-IgM抗体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4.98,P=0.000)。1~3岁患儿的MP-IgM抗体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儿(P<0.05)。80.77%患儿的双肺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以支气管炎所占比例最高。63例X线胸片改变的患儿中有42例MP-IgM抗体检测为阳性,21例MP-IgM抗体检测为阴性,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MP-IgM阴性率(χ2=8.29,P=0.009)。所有患儿均完成了1~3个月的治疗和随访,其中80.95%的患儿(34/42)1周内咳嗽明显减少,95.24%的患儿(40/42)1个月内咳嗽消失。结论:MP感染与小儿慢性咳嗽关系密切,在对慢性咳嗽患儿寻找病因时,应常规进行MP-IgM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脏器受损的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方法:对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2011年收治的有肺外并发症的82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有肺外并发症的MP感染患儿,其中累及神经系统18例、血液系统8例、心血管系统9例、泌尿系统21例、消化系统5例、皮肤肌肉损害8例、多个系统损害12例,并发川崎病1例。结论:MP感染可引起多系统损害,肺外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靠MP-IgM抗体的检查,治疗上应综合分析病情,有效处理[1-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并提高其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收治的5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双肺X片絮状阴影多,MP-IgM检查特异性高,所有患者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均有良好效果。结论肺炎支原体可引起重症肺炎,应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8.
黄田辉  房太勇 《中国校医》2012,26(12):931-932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特点,以提高临床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病历资料。结果 17例(44.7%)于发病前1~7 d有明确诱因;7例(18.4%)以消化道症状首发,可早于皮损2~21 d出现;38例均出现腹痛;14例(36.8%)腹泻,14例(36.8%)呕吐,10例(26.3%)排黑便,4例(10.5%)排血便,4例(10.5%)呕血。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缺乏早期特异性临床表现,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结合其临床、辅助检查及内镜特点,及时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以消化系统为首发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认识和诊疗水平进行提高。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自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期间以消化症状为首发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两年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占就诊总病人的4.62%(1000/21600),具有消化症状的MP患儿占MP感染总人数的30.2%(302/1000),其中以消化系统为首发表现的MP占26.49%(80/302)。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3岁以下的患儿出现呕吐、腹泻,3岁以上的出现单纯纳差、呕吐等。结论由于在儿科门诊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比例较高,经常伴有消化系统的症状,所以在注意不能误诊,减小误诊率,检测MP-IgM有利于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陈雪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521-1522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1~10月住院的支气管哮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0例及无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50例,检测外周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对比两组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并对比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与支原体抗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40例哮喘患儿中,有21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52.5%;而50例对照组患儿中有14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2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支原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论: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