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肝脏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最敏感的器官之一。黄酮类化合物落新妇甙可作为递氢体清除氧自由基,从而可能在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方面发挥作用。目的:观察落新妇甙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干预组和大剂量干预组。干预组小鼠于缺血前24h和1h分别给予10或40mg/kg的落新妇甙腹腔注射,然后建立70%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采集血液和肝脏组织样本。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ELISA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Westernblot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含量,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结果与结论:落新妇甙干预能有效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干预组肝组织丙二醛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明显上升(P〈0.01);干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较模型组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小、大剂量干预组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比较渐次降低,与半定量RT-PCR结果相符(小剂量干预组P〈0.05,大剂量干预组P〈0.01)。落新妇甙保护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显示出剂量-效应关系趋势。结果提示,落新妇甙干预能减轻小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和脂质过氧化损伤,有效改善肝功能和肝脏病理损害;机制可能在于其能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2.
N-乙酰半胱氨酸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作用。方法40例需肝门阻断行肝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切皮后采用静脉泵持续静脉输注NAC120mg/kg直至肝门阻断开放即刻泵完;肝门阻断开放后3h采用静脉泵持续静脉输注NAC10mg/(kg·h)直至术毕。对照组切皮后采用静脉泵持续静脉输注生理盐水60mL直至肝门阻断开放即刻泵完;肝门阻断开放后3h采用静脉泵持续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5mL直至术毕。2组病人分别于肝门阻断前(T0)、肝门阻断后30min(T1),肝门阻断开放后1(T2)、6(T2)、24(T4)h抽静脉血检测血浆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2组病人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T3、T4血浆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T2-T4血浆SOD活性均低于观察组(均P〈0.05)。结论术中肝门阻断前后静脉泵持续静脉输注NAC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亚砷酸钠预处理对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亚砷酸钠(SA)预处理对大鼠常温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estern blot分析SA预处理诱导大鼠肝脏合成热休克蛋白(HSP),复制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SA组缺血前18小时以6mg/kg静注SA,动态观察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乳本脱氢酶(LDH)、肝组织ATP及能荷(EC)、血浆内皮素(ET)和肝组织学变化及生存率。结果:SA预处理可诱导大鼠肝脏合成HSP  相似文献   

4.
虎杖甙对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虎杖甙(PD)对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兔IRI模型与经PD处理的兔IRI模型和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PD处理组动物血压降低的程度比IIRI组轻,平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再灌注后2.5小时,PD处理组动物红细胞压积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IIRI组;PD还可以防止小肠壁和粘膜重量减轻,使其中丙二醛含量升高程度降低。结论:PD可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时肠道的损害和血液浓缩,进而防止血压降低,延长动物的平均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ong,IP)对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供肝冷保存时间150min,无肝期14min左右。80只大鼠,配成40对,配对大鼠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实验组(IP组),每组20对。对照组获取供肝前仅以4℃肝素生理盐水灌注,后获取供肝并放入4℃生理盐水中保存;IP组获取供肝前先夹闭门静脉及肝动脉,使供肝缺血10 min,再松开血管夹,恢复供肝血供10min,然后以与对照组相同的方法灌注、获取及保存供肝。各组受体的一半(n=10)用于肝移植术后采集标本:另一半(n=10)用于观察肝移植术后生存期。结果IP组大鼠肝移植术后一周生存率、胆汁分泌量高于对照组,血清AST、ALT、LDH、肝组织细胞凋亡及TNF-α低于对照组。结论缺血预处理能降低移植肝组织中TNF-α水平,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移植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建立大鼠肾IRI模型,54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肾IRI组和HBO治疗组,每组18只。各组分别于再灌注后1,3,5 h(每个时间点6只)采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MDA)的水平及肾功能[肌酐(SCr)、尿素氮(BUN)];同时肾组织HE染色后光镜观察病理变化。 结果(1)肾IRI组血浆TNF-α、MDA和SCr、BUN的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肾IRI组相比,HBO治疗组血浆TNF-α、MDA和SCr、BUN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2)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肾小球、肾小管上皮细胞结构正常;肾IRI组随时间延长,肾小球毛细血管、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逐渐加重;HBO治疗后肾损伤的程度明显减轻,再灌注后1 h和3 h肾损伤减轻的程度明显优于再灌注后5 h。 结论TNF-α和MDA促进了肾IRI的发生发展。HBO通过减少TNF-α的生成和防止组织脂质过氧化,明显减轻了肾IRI,保护了肾功能。HBO早期干预更有利于防治肾IRI。  相似文献   

7.
高氧液对缺血再灌注家兔多脏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观察高氧液向人体组织细胞直接供氧,改善肌体的缺血缺氧状态,探讨高氧液对缺血再灌注家兔多脏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家兔36只,采用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3组,检测多脏器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醇(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及血浆酸性磷酸酶(ACP)、镁离子(Mg^2 )浓度等,小肠组织作电镜观察。结果 再灌注90min后,高氧液治疗组肝、肾、肺、肠等组织器官中的MDA和TNF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则高于对照组,血ACP、Mg^2 浓度高氧液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电镜观察,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高氧液组不明显。结论 高氧液对家兔缺血再灌注多脏器细胞的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硫酸镁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5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机能学实验室完成.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实验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及治疗组(硫酸镁组),每组10只.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固定后,颈部气管切开插管,胸骨正中切开,尾静脉注射1 mg/kg肝素90 min后,实验组和治疗组在吸气末用无创伤血管夹阻断左肺门30 min,放开后再灌注60 min,制备大鼠原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治疗组于左肺门阻断前5 min及再灌注前5 min分别由尾静脉注入50 g/L硫酸镁溶液20 mg/kg,正常组手术方法同实验组和治疗组,但不阻断左肺门.各组在实验前后及灌注前后分别测定肺动脉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注射硫酸镁后测定血浆及肺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含量,并计算肺组织湿干比值,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实验组比较,肺湿干重比显著降低(t=5.548,P<0.01),肺动脉氧分压及氧饱和度显著升高(t=3.132,7.150,P<0.01);血清及肺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增高(t=3.81,3.791,P<0.01),丙二醛含量降低(t=13.35,3.32,P<0.01).与正常组比较肺湿干重比显著升高(t=8.632,P<0.01),动脉氧分压及氧饱和度显著降低(t=18.044,10.715,P<0.01),血清及肺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t=4.93,11.33,P<0.01),丙二醛含量增高(t=15.61,3.13,P<0.01).实验组肺组织病理显示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有明显点块状出血坏死灶,间质明显水肿,治疗组仅见少量点状出血点及轻度炎性细胞浸润.结论:镁制剂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减少脂质过氧化及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的不同途径。 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7在安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实验室完成。取SD大鼠1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5组,每组32只.①缺血前30min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lmL生理盐水,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腹腔注射相应浓度的葡萄籽原花青素液1mL,6h后重复给药一次;假手术组不给药。②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不栓塞动脉。各组随机取8只大鼠在再灌注12h断头处死测脑组织含水量;其余大鼠在再灌注24h断头处死取脑,分别检测脑梗死体积比、缺血侧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 结果:1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体积比:葡萄籽原花青素100,200mg/kg组显著低于模型组(0.3077&;#177;0.0206,0.2972&;#177;0.0248.0.4594&;#177;0.0399,P〈0.01)。②脑含水量: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均低于模型组[(79.97&;#177;0.76)%,(79.63&;#177;0.92)%,(79.67&;#177;0.51)%.(81.41&;#177;1.28)%,P〈0.01]。③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均高于模型组[(64.35&;#177;2.29),(64.52&;#177;2.20),(64.43&;#177;2.38).(39.72&;#177;6.94)NU/mg,P〈0.01]。④丙二醛含量: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均低于模型组[(1.15&;#177;0.07),(1.11&;#177;0.16),(1.01&;#177;0.13).(1.42&;#177;0.23)μmol/g,P〈0.011。 结论:①葡萄籽原花青素≥100mg/kg时可使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小,发挥有效的脑保护作用。②≥50mg/kg时即能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减轻脑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及异丙酚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择HIRI实验兔及肝癌手术患者,观察血浆TNF含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肝形态学的变化及异丙酚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HIRI期间,TNF和ALT明显升高(P均<0.01),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实验兔r=0.912,P<0.01;患者r=0.535,P<0.01),肝形态学发生异常变化;使用异丙酚后,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显著减轻,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1)。结论TNF是HIRI的重要发病因素,异丙酚可通过降低TNF减轻HIRI。  相似文献   

11.
阿拓莫兰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阿拓莫兰对家兔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阿拓莫兰保护组,制备家兔肝I/R损伤模型,观察阿拓莫兰对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肝组织黄嘌呤氧化酶(X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肝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肝I/R损伤期间,ALT,AST,XO活性及MDA含量均明显或高(P<0.05),SOD和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5),肝细胞形态学发生异常变化,使用阿拓莫兰后,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显著减轻,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阿拓莫兰通过清除氧自由基(OFR),对I/R损伤肝脏有积极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异丙酚对围术期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围术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HIRI)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 18例肝癌手术患者 ,观察肝门阻断前后及再灌注后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黄嘌呤氧化酶 (XO)活性、脂质过氧化物 (L PO)浓度和丙氨酸转氨酶 (AL T)值 ;对再灌注 2 5 min时的肝组织进行电镜下肝细胞形态学变化的观察 ,以评价异丙酚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HIRI期间 ,SOD活性显著下降 (P<0 .0 1) ,XO活性、L PO浓度及 AL T值明显升高 (P均 <0 .0 1) ;肝组织超微结构发生异常改变。使用异丙酚后 ,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显著减轻 ,其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5或 P<0 .0 1)。结论 异丙酚可通过降低氧自由基水平、拮抗脂质过氧化反应 ,对围术期 HIRI起积极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三氯化钆能抑制枯否细胞的活化,降低其吞噬活性,并减少枯否细胞激活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释放,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目的:观察三氯化钆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供、受体均采用雄性SD大鼠,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采用改良连续缝合进行肝上下腔静脉重建的Kamada’s"两袖套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①假手术组:不行肝移植,游离肝脏、结扎静脉后关腹,不处理及用药。②生理盐水组:热缺血时间0-5min,供肝冷保存时间为2h,移植前连续3d经尾静脉向受鼠注射生理盐水,移植后再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次。③三氯化钆组:热缺血时间为0-5min,冷保存时间为2h,移植前连续3d经尾静脉向受鼠注射0.5%三氯化钆,移植后再经尾静脉注射0.5%三氯化钆1次。24h后处死大鼠进行相应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比较,三氯化钆组、生理盐水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谷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明显升高(P〈0.05);三氯化钆组各指标较生理盐水组有所减轻(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生理盐水组、三氯化钆组病变范围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三氯化钆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及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淤血、空泡变性及坏死Suzuki’s评分均较低(P〈0.05)。提示三氯化钆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封闭枯否细胞吞噬并抑制细胞因子的释放实现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小鼠分成假手术组、IR组、长春西汀低剂量干预组和长春西汀高剂量干预组,采用双侧肾蒂夹闭45min的方法建立小鼠肾IR损伤模型,HE染色后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再灌注24h后各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水平,观察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出现肾小管管腔扩张,刷状缘消失,管腔内有管型等病理改变,血清中SCr、BUN、TNF-α、IL-1β和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SOD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水平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相比,长春西汀10mg/kg和20mg/kg干预可呈剂量依赖性改善肾组织病理损伤,SCr、BUN、TNF-α、IL-1β、IL-6和MDA水平减少,使肾组织SOD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可通过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来减轻肾IR损伤。  相似文献   

15.
川芎嗪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近年来研究发现,川芎嗪有清除氧自由基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涉及各种脏器,但对川芎嗪在皮瓣移植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报道甚少.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腹部皮瓣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途径.方法:纳入24只健康SD大鼠,制备腹蹙浅动脉为蒂的轴型缺血再灌注皮瓣.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川芎嗪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皮瓣无缺血再灌注过程:模型对照组于造模前30 min给予生理盐水4 mL/kg:川芎嗪组造模后再灌注即刻给予川芎嗪4 mL/kg腹腔注射.模型对照组及川芎嗪组在皮瓣形成即刻、缺血8 h、再灌注1 h,假手术组在皮瓣形成即刻、术后8,9 h,取皮瓣中远处组织,测定组织匀浆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结论:缺血8 h、再灌注1 h,模型对照组皮瓣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0.01),川芎嗪组皮瓣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0.01).再灌注1 h,模型对照组皮瓣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川芎嗪组皮瓣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川芎嗪组皮瓣超微组织结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轻.提示川芎嗪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活化、黏附,减轻组织炎症反应.保护内皮细胞,拮抗自由基的脂质过氧化,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肝缺血/再灌注(I/R)后对远隔器官肾脏的损伤作用,探讨异丙酚的抗肾脏损伤作用。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I/R组、异丙酚保护组。肝缺血60 min再灌注2 h、4 h后,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及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基础值比较,I/R组血中BUN、Cr水平显著增加,4 h组高于2 h组(P<0. 05),而异丙酚组则低于I/R组。结论异丙酚能减少肝I/R对肾脏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为扩展其临床新用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建立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缺血再灌注1 h后血清和小肠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观察小肠黏膜病理变化。结果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血清及小肠组织中反映氧化损伤程度的MDA明显升高,抗氧化酶SOD则明显减少,小肠黏膜损伤,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后能显著改善上述改变。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对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肠黏膜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依达拉奉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古松钢  许建衡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0):1117-1119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为扩展其临床新用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建立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缺血再灌注1h后血清和小肠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观察小肠黏膜病理变化。结果: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血清及小肠组织中反映氧化损伤程度的MDA明显升高,抗氧化酶SOD则明显减少,小肠黏膜损伤,应用依达拉奉后能显著改善上述改变。结论:依达拉奉对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肠黏膜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27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参附治疗组(C组)。分别在缺血前10min,缺血45min,再灌注45min取血检测肝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0(IL-10)、一氧化氮(NO)及肝组织标本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C组与B组相比,再灌注45min肝酶指标、血浆MDA浓度、TNF-α浓度降低;血浆SOD活力、血浆IL-10浓度、血浆NO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38~3.76,P均<0.05);病理检查提示C组肝脏变性坏死明显较B组减轻。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增强兔血浆SOD活力,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肝脏Kupffer细胞产生TNF-α,促进内源性IL-10的释放;促进肝脏合成释放NO,对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