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背景:肝移植后受者体内绝大部分病毒负荷被清除,植入新肝后其复发性肝炎病原体从肝外进入肝内的途径及其复制规律目前尚无定论。目的:检测肝移植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cccDNA及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表达。方法: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从乙肝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37例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移植前后及移植后乙肝复发3个时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肝组织中cccDNA及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表达。结果与结论:肝移植前,单个核细胞cccDNA阳性12例,肝组织cccDNA阳性6例,检出率分别为32%和16%,单个核细胞、肝组织中cccDNA拷贝范围分别为(3.028~6.508)×104,(4.158~6.234)×104拷贝/mL。肝移植后,单个核细胞cccDNA阳性1例,无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阳性病例。6例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病例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ccDNA阳性4例,肝组织活检cccDNA阳性1例,6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均为阳性。提示乙肝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后乙肝复发途径可能是残留乙肝病毒在外周单个核细胞中以cccDNA为模板复制,然后再迁移到肝脏。  相似文献   

2.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cccDNA的定量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赖威  卢实春 《华西医学》2011,(3):351-354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在HBV相关肝病肝移植受体术后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和骨髓CD34<'+>细胞内的整合情况及其对乙肝疫苗接种的影响.方法 采集1999年6月-2005年11月25例HBV相关肝病肝移植受体的外周静脉血及其中23例的骨髓血,以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单克隆免疫磁珠分离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外周血HBVcccDNA与HBVDNA及HBVM的相关性检测分析,探讨乙肝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原位肝移植术后外周血HBVcccDNA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MEIA法、荧光PCR法、PCR-微流芯片法检测肝移植术后患者血清HBVM,HBVDNA,HBVcccDNA,白细胞中HBVcccDNA,部分患者进行动态监测,以3例非乙型肝炎、3例HBV携带者、3例急性乙肝(AHB)、51例慢性乙肝(CHB)、29例肝硬化(LC)、10例慢性重症肝炎(CSH)、9例原发性肝癌(PHC)为对照。结果34例乙肝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外周血白细胞中14例HBVcccDNA阳性、20例阴性,血清HBVDNA均阴性。对照组108例患者中44例白细胞HBVcccDNA阳性、68例血清HBVDNA阳性,其中37例HBVcccDNA阳性者HBVDNA亦阳性,7例HBVcccDNA阳性者HBVDNA阴性,该7例患者HBVcccDNA或HBVDNA动态检测发现,HBVcccDNA早于HBVDNA出现,晚于HBVDNA消失。对照组中17例HBV相关慢性肝病与12例肝移植患者血清、白细胞中HBVcccDNA对照检测阳性率比分别为10/17,6/17,1/12,5/12。肝移植患者白细胞中HBVcccDNA阳性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血清HBVDNA,HBVcccDN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乙肝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血清HBVDNA复制不活跃,外周血HBVcccDNA的存在可能为乙肝的复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约3.5亿人受该病毒感染影响。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HBV 不仅存在于肝细胞中,也可以存在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由于 PBMC 在机体免疫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HBV 在 PBMC 中的发现,以及 HBV 对PBMC 免疫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就慢性乙肝(CHB)患者中 PBMC 相关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ccc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在血清中的分布特点及与HBV感染状态的联系,探讨HBV cccDNA与患者病情的轻重、HBV的复制指标(HBeAg、HBV DNA)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PCR荧光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162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中HBV cccDNA定量、HBV DNA定量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16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cccDNA阳性率为48.15%(78/62)。HBV cccDNA阳性率在HBV DNA阳性患者中为60.94%(78/128),显著高于HBV DNA阴性者[0(0/34)](P〈0.01);HBeAg阳性患者HBV cccDNA检出率为61.70%(58/94),显著高于HBeAg阴性者29.04%(20/68)(P〈0.01);中、重度慢性乙肝患者HBV cccDNA检出率为58.97%,高于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5.45%)(P〈0.05)。重型肝炎患者HBV cccDNA阳性者存活率(37.5%)明显低于HBV cccDNA阴性者(78.26%)(P〈0.05)。结论HBV cccDNA仅存在于血清HBV DNA阳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中;HBV cccDNA检出率与外周血HBV复制指标(HBeAg、HBV DNA)有显著的相关性,并与肝细胞炎症相关,是乙型肝炎病毒在患者体内大量复制及肝细胞损伤的血清标志。  相似文献   

7.
闫香芹  楚秀菊 《护理研究》2007,21(16):1454-1455
[目的]研究新生儿单个核细胞(PBMC)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时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检测所有HBV感染产妇的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中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77例阳性者中有42例采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疗法,为联合组;35例只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为乙肝疫苗组。所有婴儿1岁时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结果]婴儿1岁时,联合组的HBsAb阳转率(80.95%)明显高于单独应用乙肝疫苗组(57.14%,χ2=5.16,P<0.05)。[结论]对HBV感染产妇所生的新生儿PBMC感染HBV后,及早采取护理干预,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可以取得较好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8.
闫香芹  楚秀菊 《护理研究》2007,21(6):1454-1455
[目的]研究新生儿单个核细胞(PBMC)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时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检测所有HBV感染产妇的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中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77例阳性者中有42例采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疗法,为联合组;35例只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为乙肝疫苗组。所有婴儿1岁时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结果]婴儿1岁时,联合组的HBsAb阳转率(80.95%)明显高于单独应用乙肝疫苗组(57.14%,X^2=5、16,P〈0.05)。[结论]对HBV感染产妇所生的新生儿PBMC感染HBV后,及早采取护理干预,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可以取得较好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9.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HBV-DNA,阳性率为63.8%。其中,急肝患者阳性率为78.6%;慢迁肝患者为56.3%;慢活肝患者为57.1%。PBMC中HBV-DNA与血清HBV-DNA和e抗原有一致性。但HBeAg阴性者中也有部分患者患者的PBMC中有HBV-DNA存在。  相似文献   

10.
FQ-PCR技术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单个核细胞中的HBV-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患者外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DNA的存在及其与血清HBV-DNA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55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HBV-DNA。结果HBeAg( )组血清与PBMC中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96%(24/25)和100%(25/25);HBV-DNA含量(以均值±标准差,拷贝/ml表示)分别为7.16±0.83和4.56±0.78,两者存在相关性(r=0.445,P<0.05),HBeAg(-)组血清与PBMC中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6.7%(14/30)和56.7%(17/30),HBV-DNA含量分别为5.81±1.07和4.09±1.14,两者存在相关性(r=0.549,P<0.05)。结论HBV可存在于感染者PBMC中,PBMC中HBV的存在与HBV病毒的传播和病情进展有一定相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和PBMC中HBV-DNA的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和药物治疗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背景:肝移植后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并有可能影响机体对乙肝病毒的清除.目的:分析乙肝相关肝移植患者后不同浓度他克莫司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HBVDNA含量的影响.方法:纳入乙肝相关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受者23例,根据移植后12周清晨空腹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分为高浓度组(≥10 μg/L)9 例和低浓度组(<10 μg/L)14例,同时用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结合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的HBV DNA.结果与结论: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的HBV DNA含量与CD8+CD152+呈正相关,与CD8+CD28+呈负相关.高血药浓度他克莫司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的HBV DNA高于低浓度组,其改变与反映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CD8+CD152+和CD8+CD28+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肝移植后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并有可能影响机体对乙肝病毒的清除。目的:分析乙肝相关肝移植患者后不同浓度他克莫司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HBVDNA含量的影响。方法:纳入乙肝相关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受者23例,根据移植后12周清晨空腹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分为高浓度组(≥10μg/L)9例和低浓度组(〈10μg/L)14例,同时用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结合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的HBVDNA。结果与结论: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的HBVDNA含量与CD8+CD152+呈正相关,与CD8+CD28+呈负相关。高血药浓度他克莫司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的HBVDNA高于低浓度组,其改变与反映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CD8+CD152+和CD8+CD28+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硬化(HBV-LC)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和自然杀伤T细胞(NKT)功能相关分子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 收集代偿期HBV-LC患者(HBV-CLC)、失代偿期HBV-LC患者(HBV-DLC)和同期体检健康者(HC)各25例作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NK和NKT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14.
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HBV cccDNA的定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肝活检组织中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待检肝组织标本共21份,来源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脏手术患者,包括19份慢性HBV感染,其中HBeAg(+)标本10份,HBeAg(-)标本9份,4份非HBV感染为阴性对照组,取HBVDNA阳性的患者外周血作为rcDNA组。检测方法的主要步骤为肝组织经蛋白酶K和细胞裂解缓冲液消化后,用液相抽提法提取核酸,将提取的核酸溶液分为2等份。1份用特异性降解单链DNA的核酸酶加以消化,纯化后使用跨缺口引物和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另1等份则用以定量检测肝细胞看家基因(β-Globin)作为样本细胞参数。检测结果的特异性主要通过PCR反应产物的序列分析及rcDNA组结果的对照进行证实,HBeAg(+)组和HBeAg(-)组cccDNA水平的差异通过两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显示扩增产物的碱基数为350bp左右,DNA测序分析提示产物与目的片段的序列符合率为99%以上,且以rcDNA为对照的结果均为阴性,排除最有可能造成假阳性的rcDNA对结果的干扰。本方法对10mg HBeAg(+)肝组织标本的cccDNA的检测阳性率为100%。血清HBeAg(+)的肝组织样本的平均HBV cccDNA水平高于HBeAb(+)的肝组织标本(P〈0.05)。结论通过上述三种途径证实了本文所建立方法的特异性。应用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和β-Globin作为样本细胞参数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肝细胞内HBV cccDN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且成本较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与肝组织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11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内HBV-DNA定量,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结果119例乙型肝炎患者PBMC内HBV-DNA检出率为71.4%,轻度、中度、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8.1%、69.4%、84.6%;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内HBV-DNA检出率与肝组织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s=0.912,P<0.05)。结论PBMC中HBV-DNA阳性率随肝损害加重而升高。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患者由于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过多种广谱抗生素,使得肝移植比任何其他腹部手术更易发生感染,国内以肝移植后发生乙肝再感染为主.随着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行肝移植后长期存活数目的增加,移植学家们把研究的重点延伸到如何优化肝移植后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治疗方案以降低因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导致再感染和减少长期用药、降低治疗费用上来.文章分析了肝移植术后乙肝再感染的因素,介绍了肝移植后用于防治乙肝再感染的药物种类及临床应用,展望了肝移植后药物防治乙肝再感染的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乙型肝硬化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复合辅酶、异甘草酸镁等一般综合治疗及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变化及Child-Pugh评分变化,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变化与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后第4周,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血清ALT、AST、ALB、PTA均有明显改善(P<0.05),TBIL改善无显著差异。4周后治疗组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乏力改善20例(76.9%)、食欲改善16例(61.5%)、腹水减少或完全消失22例(84.6%),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近期安全有效,患者肝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受体病肝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的检出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成人肝移植受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态,探讨监测肝移植受体术后丙型肝炎复发的意义。方法:收集本移植中心器官移植受体摘除肝脏标本52例,采用Tordji-22和NS32种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所有病例术前血清抗HCV检测均阴性。52例肝移植受体肝脏组织中20例(38.46%)肝细胞内有不同程度的HCV抗原存在。上述2种单克隆抗体的灵敏度及阳性表达方式略有不同,Tordji-22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NS3以肝细胞胞质细颗粒状阳性为主。原发性肝癌肝移植组中HCV阳性细胞主要为癌旁肝细胞,少数癌细胞胞质也呈弱阳性。结论:在接受肝移植的慢性终末期肝病或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相当病例受体肝脏有HCV感染。由于肝移植后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药物可促进HCV病毒在移植肝的肝细胞内复制,导致丙型肝炎复发,明确肝移植受体肝脏HCV感染状态,对肝移植后病情监测、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