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不同中医证候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候心力衰竭患者心理问题的异同,以指导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18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以问卷方式进行心理调查,同时在中医心血管病专家的指导下对心衰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诊断,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心力衰竭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②不同中医证候心力衰竭患者心理问题表现不同;③以“实证”为主要证候与以“虚证”为主要证候的心力衰竭患者在强迫症状、焦虑、敌对、偏执方面的表现有差异。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应重视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并根据不同中医证候诊断,应用中西医心理护理知识给予相应干预,以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求心力衰竭患者年龄、性别及心功能分级与其心理因子之间存在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应用中西医心理护理知识进行干预。方法应用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18名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以问卷方式进行心理调查,同时,在中医心血管病专家的指导下对心衰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心力衰竭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心理问题存在差异。结论临床护理人员重视对心力衰竭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并根据患者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心功能分级,应用中西医心理护理知识进行相应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尽快恢复并保持良好心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探讨NT-pro-BNP与老年急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8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TOAST分型标准分为心源性卒中组和非心源性卒中组,每组4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老年人(对照组)30例.分别于入院48 h,治疗第14、90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各组入院48 h和第14天的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48 h及入院第14天血浆NT-pro-BN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心源性卒中组血浆NT-pro-BNP水平较非心源性卒中组明显增高(P<0.05);心源性卒中组及非心源性卒中组入院第14天血浆NT-pro-BNP水平较48 h的NT-pro-BNP明显降低(均P<0.05).心源性卒中组及非心源性卒中组入院第14、90天的NIHSS评分均较入院48 h明显下降,尤以入院第90天降低更明显(P<0.05或P<0.01).NIHSS评分≤6分组入院时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低于NIHSS>6分组(P<0.0l).好转组入院时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 BNP水平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升高可作为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一个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为制订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35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面对维度得分(18.45±3.30)分低于国内常模(P<0.01);回避维度和屈服维度分别为(15.01±3.16)分、(9.65±3.57)分,均高于常模(P<0.01)。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对方式与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类型等因素有关。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应正确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应对方式,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以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现况及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为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早就诊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14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治的临床资料,描述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现况,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147例患者中119例发生院前延迟(81.0%);28例正常入院(19.0%),其中静脉溶栓治疗仅4例,溶栓率为14.3%(4/28);既往脑卒中风险程度不同的患者急诊就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1),既往脑卒中风险程度分级越高的患者,接受过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知识宣教的可能性越高(字2趋势=7.597,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独居、发病时居住于合肥市外或其他地区、通过私人交通工具转运、首发症状为其他症状以及既往未曾接受过相关知识宣教的患者更有可能发生院前延迟(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时居住地类型(OR=7.289,95%CI:2.146~24.756,P<0.01)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OR=5.109,95%CI:1.868~13.970,P<0.01)是影响患者及时就诊的主要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现况极不理想,院前延迟普遍,强化脑卒中知识宣传力度,提高患者就诊及时性,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2006年6月至2008年10月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24例,根据有无行早期心理干预分为早期心理干预组(干预组)108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16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神经功能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价(BI)等临床指标。【结果】干预组神经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院前急救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于我中心行院前急救的神志清醒患者726例,按其急救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心理问题缓解程度、SCL-90评分、依从性、满意率、投诉率等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心理问题缓解有效率92.84%、SCL-90评分(19.12±3.28)分、患者依从性93.66%、满意度92.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77.41%、(14.05 ±4.11)分、84.85%、79.8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投诉率0.55%明显低于对照组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院前急救患者中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患者心理问题,减少不良情绪产生,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及投诉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观察心理干预后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的改善情况。方法随机选择年龄在40-80岁的70例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5级评分法,按照DavisJM的划分,对其入院时以及接受4周心理干预后分别进行评分。结果70例脑卒中偏瘫患中,年龄在40~55岁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另一年龄组(P〈0.01)。经过4周心理干预,中度以上的抑郁发病率由入院时的48.5%降为22.9%(与心理干预前相比,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所致,其中年龄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及时采取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针灸理疗与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5例)及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基础治疗及护理,康复组在内科基础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早期针灸理疗,并增加早期康复锻炼和心理护理,两组患者均治疗28 d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康复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早期针灸理疗与护理干预,能促进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益气通络汤对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清氧化应激影响。方法:选取沈阳市沈河区第二人民医院2018.2月-2021.6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胶囊联合益气通络汤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丁苯酞胶囊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清氧化应激、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肢体功能、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DA、NO、SOD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DA均降低,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O、SOD均升高,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肢体功能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肢体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升高,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丁苯酞胶囊联合益气通络汤应用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清氧化应激水平,降低NIHSS评分,提高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并且减少不良反应,本研究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 (galectin-3,gal-3)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5例为患者组,同期健康体检中心无脑卒中病史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gal-3,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计算脑梗死体积大小,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结果 对照组血清gal-3水平为5.18±1.56 μg/L,患者组为14.57±3.3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17,P<0.01);不同梗死体积gal-3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86,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体积与血清gal-3水平正相关(r3=0.927,P<0.01);不同神经缺损程度gal-3水平随神经缺损程度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53,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神经缺损程度与血清gal-3水平正相关(r3=0.872,P<0.01).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gal-3水平显著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脑梗死体积相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应用烟酸复方片(MK-0524A)治疗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对94例应用MK-0524A治疗的脑卒中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况调查。结果94例应用MK-0524A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的SCL-90量表的评定结果总分(131.53±13.829)分,高于中国常模(129.96±38.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2,P〈0.01),躯体化、抑郁、敌对、恐怖及焦虑5项因子得分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患者的年龄、职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P〈n05)。结论脑卒中患者不仅有生理疾患,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隋绪问题,应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多加关注,必要时实施心理护理及干预,促进患者的躯体及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张皓  魏敬  倪敏  金海 《临床荟萃》2018,33(2):125
目的 研究血糖变异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连续性入住我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后进行TOAST 分型;根据患者血糖水平的标准差,分为血糖变异组(血糖水平的标准差≥1.4 mmol/L)和对照组(血糖水平的标准差<1.4 mmol/L),血糖变异组83例,对照组92例,其中男性78例(44.6%),平均年龄为(72.2±13.2)岁。患者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发病后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判定预后情况。比较血糖变异组和对照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血糖变异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天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83例(47.4%)的患者存在血糖变异。血糖变异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74.7±12.7岁 vs 70.0±13.3岁,P=0.019)、糖尿病史(28例 vs 14例,P=0.007)、既往卒中史(16例 vs 6例,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糖变异组和对照组的TOAST亚型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血糖变异(OR=3.235,95%CI=1.185 8.130,P=0.022)、高龄(OR=1.114,95%CI=1.061 1.169,P<0.001)和入院时NIHSS评分高(OR=2.214,95%CI=1.713 2.863,P<0.001)是缺血性卒中患者90天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糖变异、高龄和入院高的NIHSS评分与缺血性卒中患者90天预后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心综合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灶体积进行分型,将本组504例患者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大灶脑梗死2组,比较这2组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按照症状体征演进过程进行分型,将本组215例大灶脑梗死患者分为非进展性大灶梗死和进展性大灶梗死2组,比较这2组患者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根据脑缺血灶的解剖部位将患者分4组:脑干、皮层各叶、基底节区及小脑,比较各组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类型与脑心综合征发生率具有相关性,大灶脑梗死的脑心综合征发生率(76.74%)高于腔隙性脑梗死(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展性大灶脑梗死的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87.72%)高于非进展性大灶脑梗死(7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病灶位于脑干的脑心综合征发生率(73.53%)高于缺血病灶位于大脑皮层各叶(48.99%)、基底节区(22.22%)及小脑(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心综合征与脑梗死类型和部位相关,脑心综合征提示脑梗死进展或累及脑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合并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发生脑心综合征(CCS)的差异性,为临床监测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急性脑卒中合并OSAHS患者471例,其中缺血性卒中伴轻度OSAHS组85例,缺血性卒中伴中度OSAHS组74例,缺血性卒中伴重度OSAHS组68例,出血性卒中伴轻度OSAHS组69例,出血性卒中伴中度OSAHS组83例,出血性卒中伴重度OSAHS组92例。观察各组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的变化。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合并不同程度OSAHS患者发生CCS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2,P=0.012),其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性脑卒中合并不同程度OSAHS患者发生CCS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41,P=0.005),其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性卒中合并轻度OSAHS与出血性卒中合并轻度OSAHS患者发生CCS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2,P=0.010)。缺血性卒中合并中度OSAHS与出血性卒中合并中度OSAHS患者发生CCS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48,P=0.005)。缺血性卒中合并重度OSAHS与出血性卒中合并重度OSAHS患者发生CCS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31,P=0.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合并OSAHS的患者,随着OSAHS程度的加重,CCS的发生率增加,且出血性卒中合并OSAHS的患者较缺血性卒中合并OSAHS的患者更易导致C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特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并应用中医、心理干预措施,促进舰员心理健康。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31名舰员进行问卷调查,尔后运用中医与心理学方法对特勤人员进行干预。并对中医、心理干预前后特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特勤人员的工作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其工作对特勤人员的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从事10年以上特勤工作和10年以下特勤人员在心理健康的所有方面和总体上,c检验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特勤工作对特勤人员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年限无关。干预前后特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对比分析表明,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和各个因素的差异均达到了十分显著水平(P〈0.01)。结论在中医与心理干预下,特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神经突起生长导向因子-1(Netrin-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以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情况分为恶化组(32例)和未恶化组(15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探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24例)和存活组(166例),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NIHSS评分、Netrin-1及NSE水平,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恶化组与未恶化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卒中史、收缩压、舒张压、NIHSS评分、Netrin-1、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血压、年龄、舒张压、NIHSS评分、Netrin-1、NSE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NIHSS评分、Netrin-1及NSE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AUC值分别为0.978、0.993、0.989。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NIHSS评分、Netrin-1及NSE水平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NSE、年龄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Netrin-1浓度和NSE是反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预后的有效指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8.
背景以往对脑卒中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的躯体症状重视,而对伴有的心理症状容易忽视.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中心理社会因素及病后心理状态.设计以患者和健康人为研究对象,观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科.对象2001-01/2003-12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住院脑卒中患者55例和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方法经CT/MR证实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对照组在起病1个月内接受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对象的SCL-90评分.结果显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对照组差(P<0.01),存在着明显的身心反应.进行亚组分析时发现,病灶大小及部位与脑卒中后精神障碍轻重程度有关;左侧大脑半球病变易发生精神障碍.结论心理干预在急性脑血管病防治中是必要的,认识脑卒中对精神活动的不良影响,有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急性脑卒中事件登记数据库研究,掌握目前我国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转运与院中处理的现况,针对可干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选取2008-02-2008-08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时间在14d内的所有脑卒中患者,采用专家制订的标准卒中登记表,分别对其入院前、住院期间等信息进行登记。结果:急性脑卒中以缺血性卒中为主,占86.03%,男女比为3.24∶1,老年人易发,以清醒时发病为主,发病6h内来院就诊为80例(占29.93%),求救急救车仅24例(占10.48%),缺血性卒中发现时间高于出血性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症状仍以肌力下降常见(占48.91%),且急诊或门诊干预欠佳。住院期间时对各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筛查完成情况较低,治疗仍然以中药及神经保护治疗为主,患者出院时症状改善率为82.10%,但出院指导率偏低,如降压指导仅为53.21%,抗栓指导也只有72.80%。结论:急性脑卒中救治存在延迟现象,应同时加强公众急救意识教育和临床医生规范治疗的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