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目前研究认为胶原蛋白在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骨质的形成和吸收、骨基质矿化等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膝关节组织总胶原、Ⅰ型及Ⅱ型胶原蛋白含量变化。方法: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16周后,取膝关节软骨和交叉韧带,采用微量羟脯氨酸测定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膝关节软骨及前交叉韧带组织总胶原、Ⅰ型及Ⅱ型胶原蛋白含量。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膝关节模型大鼠膝关节软骨、前交叉韧带总胶原、Ⅰ型及Ⅱ型胶原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0.05),Ⅰ型/Ⅱ型胶原比值也显著降低(P〈0.05),提示骨质疏松可引起膝关节内组织总胶原、Ⅰ型及Ⅱ型胶原含量及其比值改变,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研究发现Ⅰ型及Ⅱ型胶原在结缔组织的增殖与分化、软骨的形成和吸收等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目的:探讨腰椎黄韧带退变与腰椎管狭窄症椎管形态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36例和外伤性腰椎骨折20例患者的黄韧带标本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Ⅰ型和Ⅱ型胶原;CT测量腰椎硬膜横截面积;黄韧带行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结论:实验组黄韧带厚度、Ⅰ型及Ⅱ型胶原含量高于对照组,腰椎硬膜横截面积和Ⅰ型/Ⅱ型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病理学显示实验组黄韧带弹性纤维排列紊乱,数量减少,胶原纤维增生。提示腰椎黄韧带Ⅰ型、Ⅱ型胶原含量及Ⅰ型/Ⅱ型比值发生改变,可能引起黄韧带厚度增加,导致椎管横截面积减小,参与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背景: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症是涉及Ⅰ型胶原数量及理化性质改变的一种复杂病理生理过程,但有关骨质疏松与Ⅰ,Ⅱ型胶原间的相关性,至今少有报道.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Ⅰ,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生物力学性能的相关性.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与一般性骨折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切除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分别于骨折损伤后1,2,4,5,8,12 周采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骨痂中Ⅰ,Ⅱ型胶原的蛋白表达,于损伤后4,8,12,16 周进行骨密度测定与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Ⅰ,Ⅱ型胶原的表达及骨密度值在损伤后各时间点与一般性骨折组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且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下降趋势更明显.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中Ⅰ,Ⅱ型胶原与最大转矩、弹性模量、最大扭转角均有相关性(P < 0.05).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Ⅰ,Ⅱ型胶原的分泌异常改变导致了其力学强度乃至骨折愈合质量的降低,影响骨折愈合,是再次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背景:通过比较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相对数量和Ⅰ/Ⅲ型胶原的比值可以一定程度上判断韧带的组织学性能。目的:观察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兔保持较低生理负荷和活动度时内侧副韧带组织学的变化。方法:24只成年雄性家兔双侧膝关节配对为自身对照,实验侧行后交叉韧带完全切断,对照侧只暴露后交叉韧带而不切断,造模后第8,16,24,40周随机处死6只实验兔。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天狼猩红染色检测Ⅰ型和Ⅲ型胶原的相对数量。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8,16,24周两组内侧副韧带胶原分布、排列无明显差别;40周时实验组胶原纤维较对照组稀疏。②天狼猩红染色结果:8,16,24周实验组内侧副韧带的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总和分别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40周时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内侧副韧带的Ⅰ/Ⅲ型胶原纤维的比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6,24,40周时实验组比值显著分别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兔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后短期内对内侧副韧带组织学特性无明显影响,随着时间延长,组织学特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
背景:通过比较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相对数量和Ⅰ/Ⅲ型胶原的比值可以一定程度上判断韧带的组织学性能。目的:观察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兔保持较低生理负荷和活动度时内侧副韧带组织学的变化。方法:24只成年雄性家兔双侧膝关节配对为自身对照,实验侧行后交叉韧带完全切断,对照侧只暴露后交叉韧带而不切断,造模后第8,16,24,40周随机处死6只实验兔。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天狼猩红染色检测Ⅰ型和Ⅲ型胶原的相对数量。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8,16,24周两组内侧副韧带胶原分布、排列无明显差别;40周时实验组胶原纤维较对照组稀疏。②天狼猩红染色结果:8,16,24周实验组内侧副韧带的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总和分别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40周时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内侧副韧带的Ⅰ/Ⅲ型胶原纤维的比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6,24,40周时实验组比值显著分别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兔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后短期内对内侧副韧带组织学特性无明显影响,随着时间延长,组织学特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6.
3种不同组织来源的组织工程韧带种子细胞的体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体外比较和评价由韧带、滑膜和骨髓组织3种不同来源细胞作为组织工程韧带的种子细胞的功能特征.方法 分别从大鼠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膝关节滑膜(synovium)和股骨骨髓中分离出前交叉韧带成纤维细胞(ACL fibroblasts,AF)、滑膜成纤维细胞(synovial fibroblasts,SF)和骨髓间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在体外培养3、5和7 d,然后收集细胞,分离细胞总DNA和总RNA,通过细胞总DNA含量分析,评价细胞的增殖性能,利用总RNA,通过RT-PCR扩增Ⅰ、Ⅲ胶原目标基因,然后通过电泳比较细胞分泌表达Ⅰ、Ⅲ型胶原蛋白的mRNA的水平.结果 在取材方面BMSC显示出明显的分离操作简便性;在增殖性能方面,体外培养后3、5和7 d,细胞总DNA定量分析BMSCS均明显优于AF和SF(P<0.01);第5和第7 d,SF明显优于AF(P<0.05);在韧带功能评价方面,RT-PCR和电泳结果显示培养后的3种细胞在第7 d均表达Ⅰ、Ⅲ型胶原蛋白,BMSC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它2种来源的细胞.结论 BMSCs与AF和SF相比来源丰富且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增殖活性和分泌表达Ⅰ、Ⅲ型胶原蛋白细胞外基质等特性,符合韧带细胞的生物学活性特征,适用于组织工程韧带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7.
背景:纤维蛋白凝胶及脱钙骨基质都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降解性,因此可以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培养软骨种子细胞.这两种材料分别可以作为生长因子的载体缓慢释放生长因子,并达到持续发挥促软骨细胞生长的功能.目的:验证可注射性纤维蛋白凝胶,脱钙骨基质复合支架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实验为同体对照动物实验.16只兔切断双后肢前交叉韧带制备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兔一侧膝关节内注射复合支架材料与软骨细胞混悬液为实验组.另一侧膝关节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为对照组,12周后取关节软骨,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并根据Wakitani标准及Outerbridge分类重新制定标准进行评分,评价实验组与对照组软骨退变的程度.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关节软骨表面尚光滑,可见软骨陷窝,结构软骨退变较对照组轻;软骨细胞及Ⅱ型胶原较正常软骨组织轻度减少,关节囊组织无明显Ⅱ型胶原表达.实验组综合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可注射性纤维蛋白凝胶/脱钙骨基质复合支架为早期骨性关节炎及骨缺损修复提供了一种优良的复合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8.
背景: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4信号通路在骨关节炎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目的:探讨AMD3100体外阻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4信号通路后对培养的关节软骨组织Ⅱ型胶原、聚集蛋白聚糖mRNA表达及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骨关节炎软骨和创伤性截肢患者正常软骨分别分为3个小组即实验组,实验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将其置于含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AMD3100,含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MAB310,只含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培养液培养。结果与结论:实验组软骨组织内的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mRNA表达量、Ⅱ型胶原蛋白含量高于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可见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通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4信号通路诱导人关节软骨中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降解;AMD3100可阻断该信号通路及减少软骨中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降解,延缓关节软骨组织的退变;AMD3100不能使已退变的骨关节炎软骨内的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症是涉及Ⅰ型胶原数量及理化性质改变的一种复杂病理生理过程,但有关骨质疏松与Ⅰ,Ⅱ型胶原间的相关性,至今少有报道。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Ⅰ,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生物力学性能的相关性。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与一般性骨折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切除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分别于骨折损伤后1,2,4,5,8,12周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骨痂中Ⅰ,Ⅱ型胶原的蛋白表达,于损伤后4,8,12,16周进行骨密度测定与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Ⅰ,Ⅱ型胶原的表达及骨密度值在损伤后各时间点与一般性骨折组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下降趋势更明显。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中Ⅰ,Ⅱ型胶原与最大转矩、弹性模量、最大扭转角均有相关性(P〈0.05)。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Ⅰ,Ⅱ型胶原的分泌异常改变导致了其力学强度乃至骨折愈合质量的降低,影响骨折愈合,是再次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Ⅰ型胶原海绵吸附自体骨髓基质细胞对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取骨髓,体外扩增骨髓基质细胞,双膝关节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Ⅰ型胶原海绵复合物移植于膝关节软骨缺损;对照组仅单纯Ⅰ型胶原海绵移植。结果:实验组软骨缺损术后各阶段由透明软骨样组织,对照组由纤维软骨样组织填充。结论:Ⅰ型胶原海绵是适合吸附骨髓基质细胞的载体材料,Ⅰ型胶原海绵吸附骨髓基质细胞能修复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11.
背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药栀子可能具有活化软骨细胞的功能,而京尼平苷是栀子中重要成分之一。目的:观察京尼平苷对体外培养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分别应用25,50及100 mmol/L京尼平苷干预,并设置正常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京尼平苷对各组细胞Ⅱ型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5,50及100 mmol/L京尼平苷干预可以明显促进Ⅱ型胶原mRNA及蛋白的表达(P 〈0.01)。结果证实,京尼平苷可以促进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对肺纤维化大鼠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及对照组三组.模型组用博莱霉素5 mg/kg气管内注射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治疗组予以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 50μg/kg每周2次腹腔注射,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造模后第28 d处死大鼠,用半定量RT-PCR测定Ⅰ型和Ⅲ型胶原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均有所下降,较之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提示模型组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增加,治疗组较之模型组有不同程度改善.结果 肺纤维化大鼠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增加,应用内皮素受体桔抗剂治疗可抑制上述胶原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都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目的:观察Ⅰ/Ⅲ型胶原膜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双膝股骨滑车直径3.8 mm、深2 mm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分为2组:实验组缺损区植入Ⅰ/Ⅲ型胶原膜-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对照组缺损区植入单纯Ⅰ/Ⅲ型胶原膜.结果与结论:膝关节股骨标本组织学染色显示,实验组植入8周时为类透明软骨修复,12周时接近于正常软骨;对照组植入8周时以纤维样组织修复为主,12周时为纤维软骨修复.实验组植入后8,12周组织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表明运用Ⅰ/Ⅲ型胶原膜-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Ⅰ型胶原蛋白与骨关节炎间的关系尚未被完全揭示,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模式亦未知,缺乏相关的研究来探讨上述问题。目的:观察软骨退变过程中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模式,为进一步研究Ⅰ型胶原蛋白与骨关节炎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10只新西兰大白兔,用手术刀片在兔左下肢股骨滑车凹造一约5 mm长的纵向软骨损伤制备软骨损伤模型。造模后2,6周分别处死5只动物,取软骨损伤部位后制作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损伤周围Ⅰ、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番红O-快绿染色检测损伤周围软骨的退变情况。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示:造模后2周后即可在软骨损伤周围检测到少量Ⅰ型胶原蛋白,6周后软骨损伤周围的Ⅰ型胶原蛋白有所增加,Ⅱ型胶原蛋白则未见明显改变。番红O-快绿染色示:2,6周软骨损伤周围均未见明显退变。结果表明,Ⅰ型胶原蛋白在骨关节炎早期即有表达,在软骨退变过程中表达逐渐增加,提示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牛膝联合超声波治疗对膝骨关节炎(OA)模型兔膝关节软骨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Ⅱ型胶原蛋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防治OA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牛膝组、超声波组及观察组。参照Hulth造模法将模型组、牛膝组、超声波组及观察组实验兔制成膝关节OA动物模型。于造模1周后牛膝组、超声波组分别给予牛膝、超声波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牛膝及超声波联合治疗。于治疗4周后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各组实验兔软骨组织中IGF-1和Ⅱ型胶原含量,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比较各组间差异。 结果 牛膝组、超声波组及观察组软骨组织中IGF-1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5);超声波组IGF-1表达与牛膝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F-1表达较牛膝组、超声波组均明显增强(P<0.05)。牛膝组、超声波组及观察组软骨组织中Ⅱ型胶原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5);超声波组Ⅱ型胶原表达与牛膝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型胶原表达较牛膝组、超声波组均明显增强(P<0.05)。 结论 中药牛膝联合超声波治疗能显著提高OA实验兔软骨组织中IGF-1及Ⅱ型胶原蛋白表达,该联合疗法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洛伐他汀对兔关节炎关节软骨基质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洛伐他汀对兔关节炎关节软骨基质的保护作用.方法:以 30只6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行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术.手术后将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立即给予关节腔内注射0.5 mg/mL洛伐他汀0.2 mL/kg,每周1次, 连续6周; 对照组则关节腔内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术后6周处死动物,在解剖镜下观察股骨内髁关节软骨的大体形态学改变并评分,同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关节软骨Ⅱ型胶原、蛋白聚糖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 MMP-13) mRNA的表达.结果: 解剖镜下实验组软骨退变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实验组MMP-13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实验组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结论: 在骨关节炎早期关节腔内注射洛伐他汀能够保护关节软骨基质,减轻关节软骨结构及功能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背景:膝关节外伤可引起膝关节不稳定,其运动轨迹发生改变,继而可致关节软骨损伤,关节软骨中的主要成分软骨细胞、胶原纤维及蛋白多糖早期将发生变化.目的:比较研究两种家兔不稳定膝动物模型软骨退变进程中软骨细胞、胶原纤维、蛋白多糖变化,探讨早期不稳定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取大耳白兔50只,随机分为3组前交叉韧带切除组、内侧副韧带+半月板切除组分别切除右后肢前交叉韧带、右后肢内侧副韧带和半月板,正常对照组不干预,分别在建模1,2,3,4和5周后分批于膝股骨内髁软骨取材,进行软骨组织大体和组织学观察、软骨损伤程度Markin评分;测定软骨组织蛋白多糖及软骨基质中胶原纤维含量.结果与结论:不同时期的不稳定膝关节软骨有程度不一的软骨细胞凋亡.除前交叉韧带切除组第1周外,各时间点两手术组Mankin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以术后5周组最为显著.前交叉韧带切除组术后3,4周软骨细胞变性,蛋白多糖丢失,术后第5周软骨退变更加显著,内侧副韧带+半月板切除组变化较前交叉韧带切除组严重.前交叉韧带切除组3,4,5周及内侧副韧带+半月板切除组2,3,4,5周软骨胶原纤维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膝骨关节不稳定,早期关节软骨退变的程度与软骨细胞数目的减少、胶原纤维网的破坏和蛋白多糖的丢失有关,软骨退变过程中存在软骨修复.  相似文献   

18.
背景:关节软骨损伤修复面临的难题主要表现在再生软骨的结构及生理功能距正常软骨相差较远,无法满足正常生理需要,目前修复方法很多,但效果均不理想.目的:探讨纳米β-磷酸三钙/Ⅰ、Ⅱ型胶原层状支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修复犬膝关节骨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12月龄杂种犬10只,随枫分为实验组、缺损对照组,无菌条件下自髂后嵴处抽取骨髓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消化、收集,调整细胞浓度为2×109L-1,与纳米β磷酸三钙/Ⅰ、Ⅱ型胶原共培养24 h,即制成纳米β-磷酸三钙/Ⅰ、Ⅱ型胶原层状支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两组犬均制备右膝关节骨软骨缺损,实验组于缺损处植入支架-细胞复合物,缺损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与结论:第12周,实验组缺损内充填以白色半透明组织,表面光滑,触之较软,稍高出周围软骨面,软骨细胞分布较均一,排列无方向性;第24周,实验组缺损内充填白色半透明新生软骨组织,色泽与正常软骨相似,质韧,表面平整,与正常软骨界限消失,表面细胞平行于关节面,深层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呈团状,基质异染广泛,与周围正常软骨连接良好.缺损对照组缺损未修复,底部为白色纤维组织.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较理想的种子细胞,在新生软骨形成的同时,纳米β-磷酸三钙/Ⅰ、Ⅱ型胶原层状支架逐渐降解吸收,是组织工程修复关节软骨缺损适宜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9.
背景:在软骨组织工程化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现不同类型的胶原材料影响软骨细胞的分化与表达,胶原材料的来源、结构及性质的稳定性决定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可靠性.目的:表征Ⅰ型、Ⅱ型和Ⅲ型胶原的结构,阐明用于软骨组织修复的不同类型的胶原材料的结构特点,指导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取.方法:取来自新生小牛皮的Ⅰ型胶原、来自成猪关节软骨的Ⅱ型胶原及来自新生小牛皮的Ⅲ型胶原,分别将3种胶原材料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示差扫描量热法、SDS-PAGE和苦味酸-天狼腥红染色分析,比较结构上的差异.结果与结论:新生小牛皮Ⅰ型和Ⅲ型胶原与成猪关节软骨Ⅱ型胶原具有相似的官能团,热变性温度分别是104.2℃、99.7℃和92.5℃.SDS-PAGE分析Ⅰ型胶原中Ⅲ型胶原的百分含量为(11.29±0.91)%.苦味酸-天狼腥红染色显示Ⅰ型为红色和橙色的紧密排列的粗纤维,有很强的双折光:Ⅱ型胶原为红色的疏松的网状纤维;Ⅲ型胶原为绿色的疏松的细纤维.3种胶原的官能团结构和重要特征十分相似,但其高级结构有较大的差异,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对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和制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不同参数低强度超声波对SD大鼠皮肤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只SD大鼠,采用参数为:频率1 MHz,声强0.1、0.4、0.7、1.0 W/cm2,超声波对SD大鼠背部进行辐照,采用组织切片和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辐照后30 d各辐照组和未辐照组皮肤组织Ⅰ、Ⅲ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 辐照后30 d,组织学观察真皮增厚,胶原排列致密、有序.免疫组化染色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1)不同参数超声波辐射大鼠皮肤均能促进胶原蛋白表达的增加;(2)1.0 W/cm2 组超声波刺激大鼠皮肤胶原蛋白合成的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