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亦称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见于多种疾病,如感染、炎症、肿瘤、手术、贫血等。在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恶性肿瘤伴发的血小板增多达17%~53%。2004—2008年,我科共收治30例恶性肿瘤继发的血小板增多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徐功立  王倩 《山东医药》2005,45(16):71-72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又称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药物所致血小板减少症一般可分为直接破坏血小板型、骨髓抑制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现对其临床相关内容简述如下。1直接破坏血小板型1.1致病药物及发病机制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患者10%~20%应用肝素后1~4天发生型HIT,即轻型HIT,血小板计数一般不低于100×109/L。应用肝素后至少5天出现血小板计数降至50×109/L以下,用灵敏的14C血清素释放试验测定肝素依赖性的抗血小板抗体阳性,称为型HIT。此型多发生在应用肝素治疗后5~10(平均7~8)天。一般足…  相似文献   

3.
胃恶性间质瘤合并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恶性间质瘤患者1例,临床表现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手术后血小板数量恢复正常,血小板增多症可能是反应肿瘤负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张××,男、31岁,已婚,1988年6月6日住院,住院号17857。患者自幼即出现贫血、黄疸,反复发作.16年前(15岁时)确诊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行脾切除术.术后贫血、黄疸消失,恢复正常工作.一年前开始牙龈渗血.一月前因左小腿外伤,查血象白细胞200×10~9/L收住院诊治. 家族中其父、姐、子均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已行脾切除术. 查体:皮肤巩膜无出血点及黄染,轻度鞍鼻,胸骨无压痛,左上腹可见15cm手术瘢痕,肝肋下7cm,中等硬度。化验检查:血红蛋白133g/L,白细胞362×10~9/L,血小板142×10~9/L,血片和骨髓片检查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ph(?)染色阳性细胞占16.62%,有三体型。有7个分裂相为47条染色体.经马利兰治疗,症状好转,肝脏缩小,白细胞降至36×10~9/L出院。患者系家族性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切脾后基本治愈,而后患慢粒,二者是偶然巧合,还是有何联系难以肯定。  相似文献   

5.
男,52岁.因畏寒、高热、咳嗽并咳腥臭脓痰7天,于1986年2月22日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查体:体温38.6℃,胸廓无畸形,右上肺呼吸音低,未闻及管状呼吸音.心律整.肝脾未及。X 线示:右上肺野见片状阴影,内有一直径5cm 空洞,可见液平.化验:白细胞14.6×10~9/L(中性0.81);血小板1640~1850×10~9/L,血沉40mm/h.痰涂片及培养未找到结核杆菌.骨髓像:增生活跃。各系统细胞形态、比例大致正常,全片可见巨核细胞17个,可见成堆血小板,形态正常.临床诊断:肺脓肿并发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治疗经过:常规青、链霉素治疗,排痰,加用(?)生丁(25mg,每日3次)治疗10天后体温正常,白细胞9.0×10g/L(中性0.69),血小板800×10~9  相似文献   

6.
小儿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4年4月至2000年3月,我科收治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儿80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9例14~72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用α-2b 干扰素治疗。全部患者以往无任何特殊治疗。2例因脾静脉血栓形成做过脾切除,其中1例又因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而做过小肠部分切除;另1例则并发门静脉梗阻和食管静脉曲张;1例发生过中风;1例有严重雷诺氏现象;4例均无与基础病相关症状。最初血小板计数900~2430(中数1650)×10(?)/L。全部患者诱导治疗每天用皮下注射α-2b 干扰素4×10(?)U/M~2。3~12(中数4)个月血小板全部降至正常。此后予以2~6×10(?)(中数3.5)U/d 足以维持血小板计数正常。1~26(中数15)个月随访,恶性血小板增多症除1例外均得到持续有效控制。此例患者在α-干扰素治疗15个月后,再合用α-2b 干扰素(5×10(?)U/d)和γ-干扰素(50U/d),血小板  相似文献   

8.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均为骨髓增生性疾病。Ph缺如可否诊断为ET,意见不一。作者首次报道了1例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增多症,但细胞核型为Ph+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变异体,用沿用的探针杂交信号弱,分子遗传学检查结果为一种不常见的BCRABL重排。病例 女,35岁,白细胞中度增高(25×109/L),血小板重度增高(1000×109/L),白细胞碱性磷酸酶(LAP)正常,而脾不肿大,染色体Ph+。羟基脲治疗8个月后,行去除T细胞异基因BMT,但1年后复发,继而接受供者淋巴细胞过继性免疫,获临床完全缓解,持续45个月。方法 用异硫氰酸…  相似文献   

9.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简称真红 )转化为骨髓纤维化后 ,患者预后差 ,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治疗。最近 ,我们采用地塞米松、泼尼松治疗 1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患者 ,女 ,52岁。 1 995年 3月因面色、口唇紫绀1年收入外院治疗。无心肺疾病史。体检 :肝肋下 2cm,脾肋下 9cm。血常规检查红细胞 6.66× 1 0 12 /L,血红蛋白 1 90 g/L,白细胞 1 2 .6× 1 0 9/L ,血小板2 96× 1 0 9/L。骨髓象和骨髓病理检查均支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给予羟基脲加干扰素治疗 50 d,脾缩小至肋下 5cm,血常规恢复正常。同年 5月出院后改为口服马利兰治疗。1 997年 …  相似文献   

10.
网织血小板检测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网织血小板 (RPs)检测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36例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 [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2 2例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 9例 ,脾功能亢进 5例 ]全血中 RPs的比例和绝对值 ,观察 RPs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变化 ,并与 2 3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对照组 RP s百分率和 RPs绝对值为 (2 .5 2± 1.12 ) %和 (3.32± 1.6 0 )× 10 9/ L;ITP患者的 RPs百分率为 (10 .77± 8.42 ) %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但 RPs绝对值 [(1.74± 3.19)× 10 9/ L]却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P <0 .0 5 ) ;CAA及脾功能亢进者的 RPs百分率接近健康对照组水平 ,分别为 (2 .92± 2 .19) %和 (1.82±0 .97) % ,但 RPs绝对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0 .5 8± 0 .86 )× 10 9/ L ;(0 .5 9± 0 .11)× 10 9/ L ]。结论 :采用本方法测定RPs可靠易行 ,在血小板破坏增多或血小板生成不足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 ,RPs的比例和绝对值均有相应的显著变化。在临床上可作为 ITP诊断的辅助条件 ,并可与其他血小板生成不良性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1.
骨髓增生性疾患病人,因循环中的血小板增多伴有出血和血栓形成,可并发头痛,指端刺痛和微循环障碍等症状。这些症状可因血小板减少而被消除。作者用干扰素治疗31例骨髓增生性疾患伴有血小板增多的病人.病人和方法 31例中男9、女2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2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9例,特发性骨髓纤维化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5例。治疗前血小板数是945(751~1930)×10(?)/L。治疗方法:诱导治疗直至缓解,再继续用药一直用至完成12个月疗程为止(维持Ⅰ期)。在完成12个月的治疗后,将病人随机  相似文献   

12.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肾脏及腹膜后血肿1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患者女性 ,5 4岁 ,因头痛、头晕 1年于 1993年 5月 14日第 1次入院。查体 :血压 2 5 / 14kPa,周身皮肤呈暗红色 ,口唇紫绀 ,心肺未见异常 ,脾脏左肋下4cm。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 2 4 7×10 9/L ,红细胞 8 94× 10 12 /L ,血红蛋白2 40 g/L ,血小板 5 6 0× 10 9/L。骨髓像符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诊断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给予马利兰、藻酸双酯钠、别嘌呤醇治疗 2 0天 ,病情好转出院。患者出院后间断服马利兰治疗 ,近 1年停药 ,未再诊治。患者因发现左侧腹部包块 4天于1995年 11月 15日第 2次入院。查体 :体温 37 6℃ ,血压 2 4/…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转化为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40岁 ,无明显原因出现鼻衄、牙龈出血并感腹胀 ,于 1994年 6月在当地医院发现脾肿大 ,诊断为门静脉高压症。入院行静脉高压脾大切除术。术中未发现门静脉高压情况 ,术后无症状改善 ,且出现头晕。1995年 6月再次去当地医院就诊。查 Hb 12 1g/ L,WBC14.3× 10 9/ L,血小板最高达15 0 0× 10 9/ L以上 ,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给予联合化疗及口服马利兰治疗无效 ,后行血小板单采术 ,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间断服用马利兰治疗。 1个多月前 ,患者出现发热畏寒伴咽痛及张口困难 ,大便呈稀水样 ,无腹痛。口腔分泌物涂片找到霉菌 ,给予…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巨核细胞肿瘤性增殖性疾患。国内病例报告不多,现将我院1986年至1990年收治3例报告如下:例1:男性,61岁,住院号80559。患者因间断颊粘膜出血8年,左下肢浮肿半月于1990年4月13日入院。4年前在外院因拔牙后出血不止,查血小板1180×10~9/L。服用马利兰及中药治疗半年,血小板数400~800×10~9/L。体格检查:T36.2℃、P80次/分、R20次/分、BP12/8Kpa,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左  相似文献   

15.
作者研究40例新的未治疗的成年病人,其血小板计数增高(>600×10~9/L)且脾触诊无肿大。门诊病人18例,住院病人22例。这些病人至少有3次血小板计数升高。将病人分为3组:增殖性17例,反应性17例,未能分类6例。为了确定诊断标准以鉴别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对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核苷酸比率(ATP:ADP)及由周围血所得到的未激活的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分析7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临床特点。首发表现多为血栓形成的症状,而出血倾向相对较轻。提出ET的诊断以血小板计数连续2次以上大于800×10~9/L为宜,且需排除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溶血、感染等所致继发性血小板增多。本病的治疗以羟基脲为主,若有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则辅以小剂量阿斯匹林治疗。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栓形成出血倾向羟基脲‘进修医师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thromb.Cythemia,ET)是骨髓增生性疾病中的一种少见类型,其临床特征为血小板显著增多,伴有出血…  相似文献   

17.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及类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概念正常成人外周血的嗜酸性粒细胞(E C)占白细胞分类计数的0~7%,EC绝对值为50~450×10~6/1,如果分类计数超过7%,绝对值超过450×10~6/1,称为EC增多,临床分为轻、中、重三级。轻度:E C计数大于正常,但在15%以下,直接计数在1500×10~6/L以下。中度:E C增多到15~50%,直接计数在1500~300×10~6/L。重度:E C增多到50~90%,直接计数在10000×10~6/L以上.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 1.变态反应性疾病 2.寄生虫病 3.运用某些药物,如青、链霉素,麦迪、先锋霉素,苯妥英钠等。  相似文献   

18.
嗜酸性粒细胞(EC)增多症为一较少见的临床综合征.虽然EC的绝对值>350×10~6/L为EC增多症,但当EC数>280×10~6/L时就应视为病理情况。在引起EC增多症的众多因素中,肿瘤性疾病也为常见原因之一。对于许多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在病程中常伴有EC增多的现象,已引起广大学者的注意。其病理生理机制虽不完全清楚,但绝非象在何杰金氏病(HD)等疾患中那样,EC的增多为反应性。对于某些病伴有EC增多,已确认为一种独立的疾病亚  相似文献   

19.
【】 目的:提高对碳青霉烯抗生素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外伤并感染患者使用比阿培南而导致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并且复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相关文献。结果:停用比阿培南一周后,该患者血小板逐渐降至正常。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可能引起血小板增多症,临床需关注由此可能导致的血管栓塞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 ,32岁。因胚胎停育伴血小板增多 1个月于 2 0 0 1年 1 2月 1 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 1个月因胚胎停育 ,查血常规示血小板 80 0× 1 0 9/L ,1个月后复查血小板 85 0× 1 0 9/L ,并间断出现左侧偏头痛 ,无头晕、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牙龈出血、腹痛等症状。追问病史 ,1 997~ 2 0 0 1年患者先后 4次妊娠 40~ 5 0d发生胚胎停育 ,查血小板波动于 5 80×1 0 9/L~ 92 0× 1 0 9/L之间。体检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皮肤粘膜无苍白、出血点及淤斑 ,肝脾未触及。血常规 :WBC 8.0 7× 1 0 9/L ,N 0 .75 ,S 0 .0 9,晚幼粒细胞 0 .0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