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Pilon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年1月~2006年5月,笔者共收治25例Pilon骨折,根据骨折分类及软组织损伤情况分别采用3种不同治疗方法,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约占整个骨科急诊骨折的1/6~1/4。人类对此种骨折的认识已有200多年的历史。Pouteau在1783年首先描述了这种骨折,1814年Abraham Colles详细描述了这种骨折的特点,并以Colles骨折命名。1838年Barton、1854年Smith、1887年Dupuytren等又分别详细描述了桡骨远端不同骨折类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3月~2004年3月,我院手术治疗三踝骨折36例,复位满意,疗效良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5年以来收治陈旧性前臂双骨折28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闭合复位治疗Colles骨折190例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杨云 《中国骨伤》2006,19(10):630-630
2000年1月-2005年10月,我们共收治Colles骨折193例,2例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行Compbell手术,1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伴桡尺关节开放性脱位行外固定支架固定,190例无选择性地行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开槽植骨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6年1月~2009年6月,我院对15例四肢长骨干骨不连患者采用锁定接骨板和开槽植骨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2007年9月-2010年10月,笔者对2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胫骨远端解剖接骨板治疗Pilon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2月-2005年12月,我科对16例Pilon骨折患者均采用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现将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Pilon骨折34例治疗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思胜  聂存平  王世勇 《中国骨伤》2002,15(11):676-677
笔者自1990年6月~1999年7月收治Pilon骨折3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0月~2010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后踝骨折患者48例,经随访均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21~69(32±5.2)岁.左侧20例,右侧28例.患者均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CT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11.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节内骨折传统的内固定材料为金属内固定物,其骨折愈合后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给病人带来了一定的痛苦和经济负担.6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都在探讨使用可吸收内固定物,1984年,Rokkanen等[1]首先将此项技术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结果.1999年1月~2000年6月,我院使用自身增强可吸收螺钉(Biofix产品)为30例关节内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骨外固定技术治疗复杂骨不连与骨缺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Xu J  Li Q  Yang L  Wang X  Li J  Zhou Z  Ma S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4):280-282
目的:改进合并广泛软组织瘢痕,感染,骨缺损及肢体短缩骨不连的治疗。方法:总结1982-1999年采用骨外固定技术治疗112例骨不连的体会。所有骨不连均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行骨断端加压固定,对合并骨缺损及肢体短缩的部分病例,根据局部是否感染,感染静止与否,及肢体短缩的幅度,同期或二期行干骺端截骨延长术,在骨不连加压固定的同时或骨不连愈合后,重建肢体长度。结果:112例骨不连最终均达到骨性愈合。34例感染性骨不连伤口感染得到控制。非感染性骨不连骨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5.2个月;感染性骨不连骨愈合时间5-11个月,平均5.5个月。伴有肢体短缩的骨缺损,骨不连11例同期,8例二期重建了肢体长度,达到了肢体长度均衡。结论:采用骨外固定技术和治疗此类骨不连,由于在远离病灶的部位穿针固定,加上避开瘢痕组织显露骨不连断端,对骨不连断端的血循环及成骨潜力干扰小;不切除硬化骨质,亦不凿通髓腔及骨断端适当的修整,可在增加骨折固定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避免肢体短缩;加压外尤其采用细钢针交叉穿放的弹性固定有利于骨折愈事;同期或二期行干骺端截骨延长有效的重建了肢体长度,达到了肢体长度均衡。  相似文献   

13.
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锁骨骨折65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5例 ,男 41例 ,女 2 4例 ;年龄 1 2~ 54岁 ,平均 3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 1~ 6天 ,平均 4天。骨折类型包括 :短斜形 1 2例 ,长斜形 34例 ,粉碎性 1 9例。骨折部位 :中段 31例 ,外段 2 2例 ,内段 1 2例。选用钢板 :4孔钢板 34例 ,6孔钢板 2 1例 ,重建钢板 1 0例。2 治疗方法  仰卧位 ,患侧肩胛部垫一薄垫 ,采用高位臂丛麻醉。以骨折为中心沿锁骨上缘做一约 3~ 5cm长之横切口 ,显露断端。沿纵轴切开骨膜 ,少许剥离后 ,撬拨并牵引使骨…  相似文献   

14.
Colles骨折合并舟骨月骨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述昌  王秀媛  姜军 《中国骨伤》2001,14(7):401-402
目的 探讨Colles骨折合并舟月骨分离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40例Colles骨折合并舟月骨分离的患者,采用适当地延长对抗牵引时间和闭合手法复位,整复后以中立位、轻度背伸位固定治疗。结果 经6-18个月的随访。40例患者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根据腕关节运动功能综合评定,优23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达86.9%。结论 舟月骨分离是腕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治疗首先要力争使骨折复位,纠正腕关节的动力性不稳定,同时要恢复舟月骨间的正常解剖关系。传统的掌屈尺偏位固定。石油利于改善腕关节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5.
半环式梯形钢板治疗肱骨干复杂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自行设计的半环式梯形钢板对肱骨干复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半环状梯形钢板治疗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的肱骨干粉碎性骨折15例。结果 经术后2~3个月随访,15例骨折均获良好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8周。受压、损伤的神经、血管以术后松解修复后,均完全恢复;骨筋膜室综合征获得有效防治。结论 该钢板对肱骨严重粉碎性骨折,具有良好的包容及稳定的固定作用,也为损伤的血管、神经恢复提供了稳定的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5月至2006年3月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16~61岁,平均38.6岁。根据Tile分型,B1型8例,B2型16例,B3型5例,C1型7例,C2型3例。B型和部分C1型骨折,采用耻骨联合上方弧形切口或经髂腹股沟入路,应用钛合金重建钢板内固定。C1型骨折,主要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骶髂拉力螺钉内因定。C2型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骶髂拉力螺钉内固定,再前方入路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68个月,平均18.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2.4个月。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1例,创伤性湿肺1例,神经牵拉伤1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按Mears术后影像评定标准:解剖复位31例,复位满意7例,复位不满意1例。按照Majeed的疗效评定标准:优32例,良7例。结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用手术内固定,可以有效恢复骨盆的稳定性,远期疗效好,极大地降低其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经皮加压螺旋钉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经皮加压螺旋钉治疗股骨颈骨折56例,随诊34例1~7年,优良率占73%,骨折不愈合率9%,股骨头坏死率17%。该手术特点是切口小,手术简便,住院日期短。作者强调持续缓慢平行牵引复位,术中两枚克氏针临时固定股骨头的作用,并介绍了术中股骨颈侧位透视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自1998年以来,我们应用自行设计的功能性外固定器(已取得国家专利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第00241438.4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6例29架,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移位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对移位髋臼骨折的分类、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方法:对26例按不同类型不同手术入路分别以拉力螺钉、可吸收螺钉、重建钢板作内固定治疗的髋臼骨折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2例经1年至7年,平均2.7年随访。术后1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半年后恢复;2例出现关节周围异位骨化,轻微疼痛,但不影响关节功能。未发生术后感染及股骨头坏死。19例达到解剖复位,3例满意复位。参照美国矫形外科学会标准评估疗效:优16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86.3%。结论:对移位髋臼骨折应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手术治疗,正确的分型和手术入路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坚强而有效的内固定是早期功能训练和减少并发症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20.
克氏针双钩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院自1997~1999年采用克氏针双钩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2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18岁,平均32岁,均为锁骨中外1/3交界处骨折,粉碎18例,横断4例,均有不同程度成角、短缩移位. 2 治疗方法 臂丛麻醉下,以骨折端为中心,常规锁骨上切口,克氏针逆行穿针,先向远端髓腔击入,从背外侧穿出,出针点做小切口约2cm,在针头近端平骨折端时,将骨折端复位再向近端进针,从锁骨中1/3前侧穿出,将远端针体折弯咬去多余针体,使折弯针体长约1cm,将针体继续推进至针尾达皮下约3cm,将近端折弯120°,折弯处须距出针骨孔处1cm以内,咬去多余针体使折弯部分长约0.5cm.再从远端将针抽出使近端勾住皮质,此时,背侧针尾距皮下有2cm以上,注意使远近端针尾朝下,近端针尾用骨膜或胸大肌止点部分缝合掩盖,防止旋转.骨片尽量少剥离,用丝线或钢丝捆在骨折面即可,术后以锁骨固定带固定3周,1周后即开始患肩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