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自1983年我科开展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79例,采用美国制造Suvgidev 前房型人工晶体。例1 王××男72岁住院号:32782 左眼老年性白内障,于1987年2月4日行白内障囊内摘出术,术中玻璃体脱出,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术后视力0.4,术后20个月,视力逐渐下降,角膜水肿、混浊,眼压2.31kPa。用药物治疗,角膜混浊加重。于1989年2月24日取出人工晶体,术中发现人工晶体上袢嵌入角膜缘内(原切口部  相似文献   

4.
5.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屈光变化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相似文献   

6.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改变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对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118只眼术后角膜散光的自然变化过程进行了观察。术后1周手术产生3.37D的循规性角膜散光,术后2年内自然衰减2.31D,术后1、2和3个月平均衰减速度分别为0.60、0.63和0.39D/月。结果提示:人工晶体植入产生峰值为2.00~3.00D的循规性角膜散光可自然恢复至无或生理性角膜散光状态。并讨论了散光的变化与术后视力和眼压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Nikon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18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的变化。发现术后一个月、二个月和三个月内皮细胞下降率分别为27.6%、20.3%和16.8%。作者还发现术中使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透明质酸钠,术后三个月两者内皮细胞密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本文从保护内皮细胞的角度论述了有关开展人工晶体植入术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改变,手边资料尚未见报导。本文作者对1988年7月起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24例(25眼)作随访观察过程中观察到18例(19眼)的前房角镜检查下其术后前房角的改变。觋整理报导。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日内障羹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人术后屈光度的变化情况,对我院1993年1月~1995年1月两年间所做此种手术的50例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对象及方法1.临床资料:男性31例,女性19例;共61只眼,其中右眼38只,左眼23只。术后矫正视力均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工晶体质量的不断提高,手术器械设备的配套完善以及操作技巧逐渐熟练和临床经验的日益积累,术后屈光不正已成为影响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正常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87年到91年,我院共植入人工晶体599例731只眼,现仅将在屈光方面有较完整随访记录资料的608只眼术后屈光状态及其变化,进行整理分析,报导如下: 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608只眼。植入美国Ocularvision单一体IOL450只眼,占74%,国产人工晶体158只眼,占26%。最高屈光度28D,最低10D,后房型576只眼,占  相似文献   

11.
报道608只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3~6个月内屈光状态变化。术后球镜度数有由大变小,由正向负转化的趋势,术后1周平均为2.19D,与3个月后平均为1.71D有非常显著的变化。术后散光1周为3.52D,80.9%不循规性,3个月后为2.24D,84.4%为逆规性,度数和轴位都有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80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后的角膜散光变化观察并采取控制方法表明:术后角膜的循规性散光于术后2周平均增加5D,术后3个月平均减至2D。术中调节缝线的张力,术后2周至3个月选择性拆除角膜缝线和无缝线巩膜隧道式切口等都是控制术后角膜散光的有效措施,我们提出了综合控制术后角膜散光产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治疗患有远视的白内障病人,国外有学者采用超声乳化法摘除白内障,同时向囊袋内植入两片房型人工晶体(称piggyback)以达到正视,由此获得了一定经验。本文就此新技术的概况、适应证、人工晶体的选择和植入方法,术后并发症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80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后的角膜散光变化观察并采取控制方法表明:术后角膜的循规性散光于术后2周平均增加5D,术后3个月平均减至2D。术中调节缝线的中张力,术后2周至3个月选择性拆除角膜缝线和无缝线巩膜隧道式切口等都控制术后角膜散光的有效措施。我们提出了综合控制术后角膜散光产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对16只(16例)后囊膜完整的无晶体眼进行后房型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的结果.术前的平均未矫正视力为0.06,术后半年,平均未矫正视力为0.53未矫正视力≥0.5的达62.50%,矫正视力≥0.5的占93.37%,≥1.0的占81.25%.术前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平均2646个/mm~2,术后半年为1824个/mm~2,除一例外,其余可恢复立体视.无一例发生持续性角膜水肿和葡萄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结果表明,只要掌握适应症和手术技术,在后囊膜完整的无晶体眼作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对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方式和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治疗患有远视的白内障病人 ,国外有学者采用超声乳化法摘除白内障 ,同时向囊袋内植入两片后房型人工晶体 (称 piggyback)以达到正视 ,由此获得一定经验。本文就此新技术的概况、适应证、人工晶体的选择和植入方法、术后并发症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矫正中度和高度近视或远视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矫正效率高,效果好,预测笥好,可逆性,保留功能和对角膜内皮损伤小的特点。随着人工晶体的改良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手术并发症也在逐渐减少。本文对该手术的人工设计,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术前准备,手术技术,并发症及其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矫正中度和高度近视或远视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矫正效率高、效果好、预测性好、可逆性、保留调节功能和对角膜内皮损伤小的优点。随着人工晶体的改良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手术并发症也在逐渐减少。本文对该手术的人工晶体设计、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术前准备、手术技术、并发症及其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严晓利  沈珂 《眼科新进展》1997,17(4):233-234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趋于老化,白内障患病率也相应增加。区域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80a以上老人白内障患病率为100%。由于多器官功能衰退,内环境稳定性失调,高龄老人抵抗力明显下降,对这些老人施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眼科医师需具备相关的老年病学知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男40例,女28例,年龄80~91a,平均83.01±2.23a。右眼25例,左眼27例,双眼16例。住院后均行全身详细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肝功、肾功、血糖及血、尿、便常规检查,发现异常者予以相应处理。1.2眼部情况术前视力:光感21眼,指数~手…  相似文献   

20.
随着显微手术的开展和人工晶体的应用,先后出现了前房型、虹膜面型,虹膜夹型及Pearce氏后房型等各种类型,但在手术操作,术后效果并发症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Shearing氏在克服了上述各类晶体存在的缺点的基础上,于1977年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