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Sync三腔起博器治疗心力衰竭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例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 (NYHAⅣ级 )患者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QRS波时限 0 .2 0s)。经心衰的标准治疗疗效不佳 ,置入InSync三腔起搏器治疗 ,1周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QRS波时限0 .12s、射血分数值提高。提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三腔起搏治疗顽固心衰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应用三腔起搏器治疗老年顽固性心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老年难治性心衰患者应用双心室三腔起搏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1 2例 (其中男 1 1例 ,年龄 71 .2± 9岁 )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心衰患者进行三腔起搏器治疗 (其中 4例安装三腔 ICD)。观察术前、术后 3个月、6个月的 QRS波时限、EF值、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二尖瓣返流量、VO2 max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 随访 3~ 1 2个月 ,全部病例术后 3个月心功能的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 (P<0 .0 5) ,且随着随访期的延长有持续改善的趋势。随访期间 1例猝死。结论 双心室同步起搏是治疗难治性心衰的有效的新方法 ,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心衰的临床症状。三腔 ICD不仅可进行心衰的双心室同步治疗 ,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室性心律失常预防猝死的作用。对具有安装三腔起搏器或三腔 ICD指征的老年心衰患者进行双心室同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QRS波时限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0.35、QRS波时限〉120ms患者,CRT治疗前后1周行心电图检查。随访6~12个月,以心功能分级改善I级以上或6rain步行试验距离增加25%以上作为临床有效的标准,死亡患者定义为无效,分析CRT治疗前后QRS波时限及QRS波时限缩短值对CRT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1)共79例患者人选,57例(72.2%)临床有效;(2)CRT治疗后1周QRS波时限,治疗前后QRS波时限差值,治疗前舒张压、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和左心房内径,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CRT治疗后1周QRS波时限、治疗前后QRS波时限差值能预测CRT的疗效(P〈0.01)。结论CRT治疗后1周QRS波时限、治疗前后QRS波时限差值可以预测宽QRS波患者的CRT疗效。  相似文献   

4.
1例冠心病、全心扩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力衰竭(简称心衰)(NYHAⅢ级)患者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QRS波时限130ms)、左右室运动不同步。经慢性心衰标准化治疗疗效不佳,并在服用胺碘酮时出现严重心动过缓,经置入三腔心脏复律除颤起搏器后,随访观察9个月症状明显改善,心腔缩小、射血分数值明显提高,未发作持续性室速及心室颤动。  相似文献   

5.
QRS波时限延长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中较常见。自然状态下,QRS波时限延长与心功能不全密切相关,往往QRS波时限越长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越高,左室射血分数越低,起搏状态下亦是如此;QRS波时限延长在终末期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QRS波时限进行性延长与心功能不全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于伴QRS波时限延长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有良好的效果,但对于伴窄QRS波心衰患者能否获益尚无定论.虽然多数临床试验表明,窄QRS心衰伴心室收缩不同步患者在CRT后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死亡率下降,但尚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组织多普勒技术可用于评价窄QRS波心衰患者的心室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7.
急性左心衰患者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晖 《山东医药》2011,51(1):84-85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患者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急性左心衰患者158例按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和死亡组。在入院当时、入院后24、72h安静状态下观察QRS波时限及QTc间期的变化,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并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入院后预后良好组QRS波时限、QTc间期呈进行性缩短,预后不良组QTc间期呈进行性缩短,死亡组QTc间期呈进行性延长(P〈O.05)。在入院后72h死亡组和预后不良组QRS波时限、QTc间期明显长于预后良好组(P〈0.05)三组患者入院后BNP浓度呈进行性下降(P〈0.05)。死亡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在三个时间点BNP浓度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QRS波时限和QTc间期分别与BNP和NYHA分级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在急性左心衰患者病程中的动态变化能反映患者的预后,QRS波时限及QTc间期与心功能相关,可以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双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心衰患者13例均伴心室内传导阻滞,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为146±9 m s,心功能(NYHA)ⅢⅣ级,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0.28±0.06,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为68±5 mm。患者植入三腔起搏器行心房感知,双心室起搏。结果术后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缩短至122±7 m s(P<0.01),心功能平均提高1级。术后1月超声心动图显示LVEF增至0.36±0.06(P<0.05),舒张期充盈改善,二尖瓣返流减少。结论双心室起搏可有效改善慢性心衰伴心室内传导阻滞患者近期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国内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具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适应证的比例,为进一步有的放矢的更好开展CRT工作提供相关的临床依据。方法连续入选本院门诊或病房就诊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0.35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同时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得QRS波群时限,并将心电图表现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共入选451例,以扩张型心肌病最常见,占80.3%。2QRS波时限≥120 ms147例(占32.6%),其中,QRS波时限≥120 ms心电图表现类型为左束支阻滞84例(18.6%),心室内阻滞44例(9.8%),右束支阻滞19例(4.2%)。3年龄段30岁、30~39岁、70~79岁、≥80岁QRS波时限与性别无差异,而40~49岁、50~59岁及60~69岁年龄段,女性宽QRS波的比例高于男性。4将QRS波时限分为120 ms、120~135 ms和≥135 ms三组,显示QRS波时限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存在正相关。5QRS波时限与NYHA心功能分级显著相关,QRS波时限越宽,心功能越差。6QRS波时限与LVEF值(分为0.20,0.20~0.30及≥0.30)呈负相关(r=-0.1402,P=0.0028)。结论国内心衰患者存在CRT适应证者的比例并不低,QRS波时限与左室内径、心功能及LVEF值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 ,45岁。临床诊断 :扩张型心肌病。入院时 导联连续描记 (图 1)示窦性 PP间期 0 .96~ 0 .99s,P波呈二种形态 :一种位于 QRS波之前 ,P波直立 ,PR间期 0 .18s;另一种位于 QRS波终末部 ,与 QRS波融合 ,呈负正双向 ,考虑为室性期前收缩逆传心房所引起。 QRS波群呈 2种形态 :(1)窦性心律 ,呈 Rs型 ,时限为 0 .0 7s,如 a的R2 ,3 ,4,6 ,7, b 的 R8,1 0 ,1 1 ,1 4 , c 的R1 7,1 9, d的 R2 8;(2 )室性期前收缩 ,呈R型 ,各搏动形态略有差异 ,考虑为不同程度的室内差异性传导所致 ,时限0 .14~ 0 .18s,如 a的 R1 ,5 , b的R9,1 2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QRS波时限对肺心病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两家医院住院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52例,分为QRS波时限正常组(192例,QRS波时限≤120ms)、QRS波时限延长组(60例,QRS波时限120ms),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血清生化、心脏超声等结果及临床事件资料,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及心衰加重、致命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QRS波延长组患者心衰加重、致命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死亡比例、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值均较QRS波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肺心病患者心衰加重、致命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死亡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临床可将其作为肺心病患者评估短期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右室心尖部起搏QRS波时限对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起搏QRS波时限来预测长期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及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对87例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三度房室阻滞而安装起搏器的病人进行起搏QRS波时限测量、血浆脑钠肽(BNP)的测定、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进行长期动态随访,以术后即刻起搏QRS波190ms作为一个分割值把病人分为两组,观察右室心尖部起搏QRS波时限的延长与心力衰竭之间的关系。结果平均随访43±14月,15例(17.2%)出现明显心衰(NYHAⅢ~Ⅳ级)。术后6个月,心衰组的起搏QRS波时限明显延长,血清BNP值增高(p<0.01)。术后6个月,相比与起搏QRS<190ms组,起搏QRS≥190ms组的BNP明显增高(p<0.01)。整个随访期间,起搏QRS≥190ms组心衰发生率要明显增高(p<0.01)。结论右室心尖部起搏QRS波时限的延长与心脏功能的受损和心力衰竭发生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心脏功能损害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QRS波时限对窄QRS波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0.35、QRS波时限≤120ms、QRS波起点距左心室12节段收缩速度峰值时间标准差(SD of time from QRS to peak systolic velocity in ejection phase for 12left ventricular segments,Ts-SD)≥32ms患者行CRT治疗。CRT植入术前及术后1周行心电图检查。随访6~12个月,以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1级以上或6min步行试验距离增加25%以上作为临床有效的标准,负性左室重构定义为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减少≥15%。分析CRT植入术前、后QRS波时限(QRSbefore,QRSafter)及QRS波时限缩短值(QRSab=QRSafter-QRSbefore,)对CRT临床疗效及负性左室重构的预测价值。结果:1共入选31例患者,18例(58.1%)临床有效,其中13例(41.9%)负性左室重构;2各组QRSafter均显著大于QRSbefore(P0.05),QRSafter在负性左室重构组比无负性左室重构组增宽(P0.05)。3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QRSbefore、QRSafter和QRSab不是窄QRS波患者CRT术后临床疗效或负性左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植入术前后QRS波时限不能预测窄QRS波伴心室收缩不同步患者植入CRT疗效。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88岁.因胸闷、心悸1d入院.既往有冠心病、糖尿病史15年.查体:神智清,体温36.5℃,血压135/75mmHg.肺呼吸音清,心率53次/分,心音低钝,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人院当日行12导联心电图(图略)示:①窦性心律;②频发室性早搏;③三度房室阻滞;④交接性逸搏心律;⑤ST-T异常.临床诊断:冠心病.次日11点开始行24h动态心电图记录,总心率59040次,平均41次/分,单独室性早搏4个,成对室性早搏10对,短阵室性心动过速6阵.QRS波群呈现三种形态的改变:第一种(图1A)QRS波群呈右束支阻滞+左后分支阻滞图形,QRS波时限0.148,心室率41次/分;第二种(图1B)QRS波群呈左束支阻滞图形,QRS波时限0.14s,心室率30次/分;第三种(图1 C )QRS波群呈左前分支阻滞图形,QRS波时限0.lls,心室率28次/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伴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0.35、体表心电图QRS时限≥120 ms、窦性心律的心衰患者26例,成功植入三腔起搏器后,以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模式治疗7天,以起搏器植入术前及术后第7天的6分钟步行距离、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QRS波时限、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室间隔部与侧壁基底段收缩期达峰时间差值、N末端脑钠肽为疗效评价指标,观察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衰的短期疗效.结果: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治疗术后第7天较术前比较,6分钟步行距离由术前的( 279±46)m提高至(312±37)m;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由术前的(28±7)下降至(22±5);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由术前的(167±22)ms缩短至(132±8)ms;左心室射血分数由术前的(0.29±0.07)提高至(0.33±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由术前的(75±8)mm减小至(69±7)mm;左心室室间隔部与侧壁基底段收缩期达峰时间差值由术前的(105±29)ms下降至(62±8)ms;N末端脑钠肽由术前的(3 086±1 265)pg/ml下降至(1 976±760)pg/ml;患者的各疗效评价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慢性心衰患者右心房、左心室起搏的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 ,45岁。因发作胸闷 1年余入院。查体 :心肺(- ) ,常规心电图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均正常。动态心电图模拟 V5导联记录。本图具有以下特征 :1P波规则出现 ,频率 88次 /m in,其形态相同 :2 P- R间期逐渐延长 ,继以 QRS波脱漏 ,呈 3∶ 2房室传导 ,周而复始 :3每个周期的第一个P- R间期短至 0 .12 s,QBS波起始部出现预激波 (δ波 ) ,QRS时限为 0 .16 s,有继发 ST- T改变 ,为沿房室旁路 (Kent氏束 )传导的心室预激波 ;第二个 P- R间期长至 0 .2 4s,QRS波起始部无 δ波 ,时限为 0 .12 s,无继发 ST- T改变 ,为沿正常房室径路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慢性心衰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振幅的改变特点进行分析并作出总结,探讨此种变化特点对康复指导的意义.方法 选取70例2017年2月-2019年8月在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将其列为观察组,根据本组患者的QRS波时限将其分成QRS波≥120 ms组(32例)和QRS波<120 ms组(38例),再选取40名同一时期在该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者,将其列为对照组,对其均行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观察并比较各组SV5+RVI振幅、SIII+RI振幅、12∑QRS总振幅(12导联QRS振幅之和),并对不同QRS波时限患者QRS总振幅、LVEDd、LVEF、LAD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SV5+RVI振幅、SIII+RI振幅、12∑QRS总振幅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 有明显的统计学意差异(P<0.05);观察组中,QRS波≥120 ms组患者QRS总振幅、LVEF均低于QRS波<120 ms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大于QRS波<120 ms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左房内径(LAD)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其QRS波振幅随着时限的延长逐渐降低,且慢性心衰患者QRS波群振幅改变情况与其心功能的变化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临床上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时,首先要详细掌握慢性心衰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振幅改变情况的特点,并根据次特点为康复治疗的实施提供指导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21例起源于左主动脉窦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生理特征和射频消融疗效。方法分析术前体表心电图(ECG)和Holter心电图室性早搏(VPB)或室性心动过速(VT)的形态特点,测量V1导联r波振幅和时限,计算r与QRS波的振幅和时限比值。术中在自发VPB或VT时标测主动脉窦,以局部室波最早部位放电消融,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测量消融靶点距左冠状动脉口的距离。结果21例均有频发VPB,8例有反复短阵VT。VPB或VT在Ⅱ、Ⅲ、aVF导联为高大R波,V1导联r波振幅为QRS波的1/3或以上,r波时限87.5±9.5 m s,为QRS波时限的1/2以上。V3导联多为R s形,V5、V6导联无S波。有效消融靶点局部电图室波明显超前ECG的QRS波(36.2±12.2 m s),距左冠状动脉口部1 cm左右。有效靶点放电2~8 s VPB消失或VT终止。结论起源于左主动脉窦的VPB或VT其Ⅱ、Ⅲ、aVF导联为高大R波,V1导联r波振幅高(≥1/3QRS波),时限宽(≥1/2QRS波);主动脉窦激动顺序标测可安全有效地指导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9.
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临床上多采用体表心电图中QRS波时限来判定是否存在心脏收缩不同步.QRS波时限越宽,说明心室电激动顺序和机械收缩的同步性越差,左心室收缩功能也就越差,对于CRT的反应率就越高,QRS波时限与心室不同步程度呈正相关[1-2].理论上,CRT术后QRS波形越窄,所达到的心脏同步效果越好(电同步).  相似文献   

20.
例1 患者男,46岁,因胸闷、心悸1W就诊。心电图示:P-P及RR间期规则,P-R间期为0.07s。QRS波明显宽大畸形,除起始部可见明显δ波外,Ⅰ、Ⅱ、aVL、V4~V6导联,其顶端可见明显的钝挫,时限达0.12s,V1~V3S波时限0.12s。V1~V3QRS主波向下,V4~V6QRS主波向上,δ波Ⅰ、aVL直立,Ⅱ、Ⅲ、aVR倒置。心电图符合B型预激综合征(WPW)并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