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对199例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9例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以秋冬季节、本土聚集性病例为主.6~18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77.89%,性别比男:女1.52:1,学生占病例总数的79.40%.结论 本次甲型H1N1流感流行由散发的输入性病例为主转为以本土聚集性病例为主.甲型H1N1流感防控存在两个重点,一是加强学校重点场所的防控力度,减少暴发疫情的发生;二是加强院内感染和高危人群的防控工作,防止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建水县首起学校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发现和处置情况,总结防控经验,为学校控制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面对面个案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建水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发生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采集初始病例咽拭子标本送红河州标本送红河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室,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结果 2009年11月22日至12月3日,该校共报告流感样病例86人,疫情持续13d;采集其中5例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显示5份标本甲型H1N1流感核酸呈阳性.结论 该起疫情为建水县首起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传播特征与季节性流感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调查分析,了解甲型H1N1流感特点,探讨学校传染病防控方法.方法 对某高校内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该校共确诊148人,罹患率1.26%,为一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局部暴发.结论 学校人群密集是流感易患场所,"四化防控法"是有效的传染病防控法,可在学校推广.  相似文献   

4.
潘桂秋 《广西医学》2010,32(6):734-735
目的分析苍梧县某技工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处理情况,总结防控经验,为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在学校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面对面个案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苍梧县某技工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结果 2009年9月15日至9月22日,该校共报告有流感样症状患者45例,其中16例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4例阳性。结论该起疫情是苍梧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传播与季节性流感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内蒙古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寻找合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内蒙古科技大学一起甲型H1N1流感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蒙古科技大学甲型H1N1流感疫情为非输入性病例引起,在2009年9月18日-10月5日期间,共报告具有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903人,均为学生,其中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31人、疑似病例230人,疫情防控效果显著。结论坚持科学防控策略;学校应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晨午检筛查制度;包头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香格里拉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发现和处置情况,总结防控经验,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香格里拉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发生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发病3d内的部分现症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结果 2009年10月6~24日,该校共报告流感样病例73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12例,疫情持续19d,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结论该起疫情为香格里拉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国庆放假期间学生社区感染后引入学校所致。  相似文献   

7.
李庆芳  赵丽娟  马云良 《医学动物防制》2013,(11):1243-1244,1247
目的探索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暴发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规律,为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保山市昌宁县某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调查;采集病人鼻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RT—PCR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给予医学观察、加强疫情监测。结果共发生流感样病例50例,罹患率2.41%,随机抽取的5例流感样病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实验室检测呈阳性。结论本起疫情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尽早发现与报告传染源、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保护易感人群可有效控制疫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2009~2010年海南省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对策与措施及其效果,以完善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对策和措施。方法对海南省不同阶段采取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对策与措施及其监测、血清学调查及暴发疫情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6月11日报告首例以来,至2010年10月31日海南省累计报告甲型H1N1确诊病例1 006例,其中危重症病例13例,是全国唯一未报告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省市。2009年6~8月份均为输入性病例为主,9月份以后发生本土感染,并进入暴发流行阶段,11月为疫情高峰,共报告30起甲流暴发疫情,其中28起发生在学校。结论海南省甲型H1N1流感防控早期以"外堵输入,内防扩散"为主,使全省疫情高峰明显晚于外省。学校防控措施的落实是防止疫情暴发的关键,重点人群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减少了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不同流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防控策略及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特点,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博乐市首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学校的流感样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发病3d内的现症患者采集咽拭子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了1周的医学观察,收集和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甲型H1N1流感流行和检测情况。结果疫情持续11d,共发生流感样病例244例,罹患率为7.88%。采集15份现症患者咽拭子标本,其中9份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呈阳性;收集博乐市区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各监测点咽拭子监测情况,301份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数为19例,阳性率为631%。结论该学校的疫情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且为博乐市首起学校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传染源来自本地区,暴发原因主要是因学校人口稠密且无全面的针对性强的预防措施和针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嵩明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调查,探讨病例特点及防控措施的效果,为学校甲型H1N1流感的暴发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主动病例搜索、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嵩明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进行分析;采集病例的咽拭子样品用RT-PCR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该起疫情共有6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送检的2例病例的咽拭子样品中有1例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糖核酸阳性。首例病例出现于10月16日、发病高峰为10月28日。病例分布存在班级集聚性,男女性比例为1.95∶1。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以发热、咽痛、咳嗽为主,无肺炎并发症。对密切接触者实行医学观察7 d,未出现二代病例。结论该起疫情为嵩明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研究拟探索KCNH2编码心肌细胞快速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rapidly activating delayed rectifier K+ channel, IKr)α亚基(the human ether-à-go-go-related gene,hERG)转录产物——hERG1a特有突变H70R对hERG1a单源四聚体通道(IhERG1a)及hERG1a/ hERG1b二源四聚体通道(IhERG1a/hERG1b)功能的影响,明确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以脂质体转染技术通过HEK293细胞表达可疑致病突变。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IhERG1a、IhERG1a/hERG1b电流。结果 H70R对IhERG1a/ hERG1b电流密度抑制较IhERG1a更为显著(61% vs 42%;P<0.001);且至稳态激活曲线左移,显著降低半激活电压(P<0.05);H70R对IhERG1a和IhERG1a/hERG1b通道灭活动力学无显著影响(P>0.05),IhERG1a/hERG1b较IhERG1a灭活显著加快(P>0.05)。结论 H70R对IhERG1a及IhERG1a/hERG1b通道功能影响趋势一致,但对IhERG1a/hERG1b通道电流抑制更为显著,IhERG1a/hERG1b较IhERG1a灭活显著加快,提示在hERG相关临床致病突变研究中应重视IhERG1a/hERG1b通道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一起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的原因和特点。方法对疫情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探讨本次爆发的流行因素。结果这是一起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8月22日至29日该厂共发生病例69例,总罹患率为10.5%,年龄18~30岁,平均21岁,男女比例为1:1.02,男女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宿舍分布较分散,住宿员工和外租员工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班人群罹患率为15.6%,晚班人群罹患率为4.7%,白班人群发病率明显高于夜班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例主要集中在白班冲压课,罹患率为26.2%,而白班清洗课罹患率仅为7.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晚班冲压课和清洗课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冲压1线、冲压5线白班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7.6%和26.3%,冲压线白班的病例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经实验室检测有4份甲型H1N1流感阳性。结论本次爆发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是近距离的飞沫传播以及通过流水线的接触传播,采取以隔离传染源为核心的综合措施,对彻底控制疫情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vaginalis,Tv)Rab1a重组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并对TvRab1a蛋白进行阴道毛滴虫的细胞内定位。方法将我们已构建的pQE80L/TvRab1a重组表达质粒转入大肠埃希菌E.coliM15,在IPTG诱导下表达重组蛋白,经Ni-NTA亲和柱层析后获得纯度较高的TvRab1a的重组蛋白;用经复性处理的重组蛋白免疫动物,获得TvRab1a重组蛋白抗血清,免疫印迹WesternBlot鉴定抗血清。采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对TvRab1a蛋白进行细胞内定位。结果WesternBlot分析显示,TvRab1a重组蛋白可与豚鼠的抗TvRab1a血清反应,同时该抗血清在滴虫提取蛋白中检测到与预测TvRab1a分子量一致的条带;免疫荧光化学检测发现TvRab1a分布于细胞核周围的高尔基复合体与内质网。结论获得的抗TvRab1a蛋白的多抗血清可用于TvRab1a基因功能的研究;TvRab1a功能场所位于高尔基复合体与内质网。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偶发前列腺癌(即T1a~T1b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疗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3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977例因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trophy,BPH)而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择其中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tPSA)≤10 μg/L,且既往无前列腺或膀胱手术史者共771例,对TURP组织病理标本进行全部取材,由专业病理科医师进行分析,描绘HE染色切片显微镜下的肿瘤轮廓,采用Image J 1.47h软件采集图像,测量肿瘤面积,将每例患者所有切片中的肿瘤面积相加,估算的肿瘤体积等于肿瘤测量面积总和乘以模块厚度。收集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随访其治疗方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进展情况、干预治疗的原因及方式、肿瘤特异性病死率等。结果:本组患者发现偶发癌86例,检出率为11.2%,此86例患者肿瘤体积0.4~180.2 mm3,其中T1a期77例(89.5%),平均肿瘤体积为(12.3±12.6) mm3,T1b期9例(10.5%),平均肿瘤体积为(105.1±41.8) mm3。所有患者肿瘤体积均<500 mm3,属于小体积前列腺癌。肿瘤Gleason评分,<7分者79例,≥7分者7例。86例患者初步治疗方案均为等待观察,其中2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88.9个月(27.9~150.1个月)。共5例患者发生PSA进展,其中T1a期4例,T1b期1例,此5例患者均选择干预治疗。T1b期有1例患者虽然未发生PSA进展,但因患者意愿强烈也选择了干预治疗。T1a期患者中,1例选择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未见生化复发;3例选择内分泌治疗,未见治疗后PSA进展。T1b期1例患者选择放疗,未见放疗后生化复发,1例选择内分泌治疗,未见治疗后PSA进展。获得随访的84例患者中非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者6例,未见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者。结论:本研究偶发癌检出率为11.2%,86例偶发癌均属于小体积前列腺癌,等待观察治疗对T1a~T1b期前列腺癌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费舟  章翔  黄卫东  王西玲 《医学争鸣》2003,24(22):2060-2062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元机械性损伤后mGluRla及Homer1a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实验分为损伤与对照组,将SD胎鼠脑皮层神经元体外培养7d.损伤组以微量移液器塑料滴头在培养孔内“十”字形划割,造成机械性损伤,伤后不同时间点(10,30min,1,3,6,12,24h)行神经元免疫组化染色;对照组除不进行“十”字形划伤培养神经元外,其他处理同损伤组.结果:损伤组神经元mGluRla与Homerla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阳性,自伤后10min持续至伤后24h,阳性染色颗粒分布于胞质、胞膜及突起;对照组mGluRla与Homerla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均呈弱阳性.结论:体外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元机械性损伤后mGluRla及Homerla蛋白表达时间与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提示Homerla与mGluRla可能共同参与了神经元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7.
激肽释放酶转基因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KLK1转基因大鼠模型。方法腹腔注射PMSG-HCG(150-150IU/kg)超排不同周龄(4-8周)SD大鼠比较超排效果的差异,以可用于注射胚胎数作为评判标准确定最佳超排周龄。构建pBC-klk1转基因构件,经酶切、纯化后通过显微注射方法导入SD大鼠受精卵原核并移植到同期受孕的SD受体母鼠输卵管内。出生后仔鼠用PCR和Southern方法检测鼠尾DNA鉴定基因型,通过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lk1基因表达。结果4-8周SD大鼠超排后分别获得受精卵14±14.8、30±15.2、13.3±13.7、13±14.7、8±5.7,5周龄大鼠超排效果最好,与其他周龄大鼠相比有显差异,P〈0.05;显微注射1538枚卵,移植685(44.53%)枚卵于31只受体输卵管中,12(12/31,38.7%)只怀孕,共产仔62只,经PCR检测获得6只阳性鼠,Southern检测3只阳性。对Southern检测阳性转基因大鼠子代进行RT-PCR检测和免疫组化分析证明klk1基因在肾脏、胰腺和乳腺内表达。结论成功建立klk1基因表达的转基因大鼠模型,该模型是高血压病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与细胞周期素Al互作的一个EST的组成结构和蛋白质细胞定位。方法:通过酵母双杂交试验获得了一个与细胞周期素Al互作的新EST,进一步获得了全长基因focal,其读码框长度为666bp,编码221个氨基酸。将该基因克隆进杆状病毒AcNPV及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中,分别进行了表达和定位。结果:获得了表达该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和融合了EGFP的真核表达质粒。蛋白印迹试验证明该基因在昆虫Tn5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并发现该基因的产物在COS-7细胞中定向于细胞核内。结论:该蛋白与cyclin A1(核蛋白)存在互作的可能性。此结果为深入研究focal基因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人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的小鼠感染模型,为研究流感病毒致病性、研发抗病毒药物提供模型动物。方法将人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在鸡胚尿囊腔扩增后,滴鼻接种小鼠,4 d后将小鼠处死,挑选感染体征严重者进行实时荧光PCR(FQ-PCR)检测肺中的流感病毒,将检测阳性的肺上清在鸡胚尿囊腔扩增,接种于下一代小鼠。比较各代小鼠对流感病毒的适应情况,直至小鼠出现明显的感染体征,取肺研磨制成匀浆,获得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并检测其半数致死量(LD50)。将10 LD50的病毒液接种于小鼠,建立人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的小鼠感染模型,观察模型小鼠的一般活动状态、体质量变化、肺部病变,HE染色观察肺部病理切片,计算肺指数,FQ-PCR检测病毒RNA。结果人季节性流感病毒在小鼠体内传代4次后,鼠肺适应株制备完成,其经鼻的LD50为10-2.41/0.05 mL。人季节性流感病毒的小鼠感染模型,一般状态差,体质量明显减轻,肺指数增大,70%出现死亡。病理切片观察病变明显,FQ-PCR显示流感病毒阳性。结论成功建立了人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的小鼠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