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麻黄碱联合6%羟乙基淀粉(130/0.4) 共同负荷预防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手术产妇低血压的效果,探讨麻黄碱适宜剂量.方法:选择择期足月妊娠单胎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在硬膜外注入局麻药后,A、B、C 3组分别以麻黄碱5,8,10 mg加入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溶液500 mL持续静脉输注(约25 min).记录3组产妇硬膜外麻醉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20 min(T4)、25 min(T5) 和30 min(T6)SBP及HR变化;记录产妇最低和最高SBP及HR;记录脐带血pH、PCO2 、PO2及碱剩余(BE)值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B、C 3组产妇硬膜外麻醉后各时点SBP无明显改变(P>0.05),但A组产妇T3、T4时点SBP低于B组和C组(P<0.05或0.01);A组最低SBP低于B组、C组(P<0.05或0.01).3组产妇均无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恶心呕吐发生.3组胎儿脐动脉血pH、PCO2 、PO2、BE值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麻黄碱5~10 mg持续输注联合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溶液500 mL共同负荷均能有效预防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产妇低血压,而8~10 mg麻黄碱是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2.
何伟 《吉林医学》2008,29(9):737-738
目的:观察比较预充胶体液与晶体液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产妇血液循环的影响,以增加剖宫产手术安全性。方法: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麻醉前分别输入分子量130000羟乙基淀粉注射液(Ⅰ组)和乳酸林格氏液(Ⅱ组)。产妇侧卧位,选择第2、3腰椎间隙穿刺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隙缓慢注入0.5%布比卡因1.2ml,硬膜外头向置管,控制麻醉平面于T6以下。于麻醉前、麻醉3min、5min、10min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SpO2。结果:I组麻醉后3min、5min、10min各时点SP、DP也较术前下降(P〈0.01),但术毕时SP、DP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产妇麻醉后3min、5min、10min、术毕各时点SP、DP较术前下降(P〈0.01)。组问比较,Ⅰ组麻醉后3min、5min、10min、术毕时SP、DP均较II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心率麻醉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胶体液羟乙基淀粉对剖宫产术患者预扩容,可有助于维持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后产妇的循环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剖宫产患者麻醉前预输注羟乙基淀粉后产妇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择40例择期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预输注羟乙基淀粉组(Ⅰ组)和预输复方氯化钠组(Ⅱ组),观察产妇SBP、DBP及HR变化.结果 两组产妇T1时SBP和DBP都有所提高,T2~T4时SBP和DBP都有所下降,但Ⅱ组下降较Ⅰ组更显著(P<0.05);T2~T4时Ⅱ组HR明显增快(P<0.05).Ⅰ组产妇低血压、恶心呕吐明显少于Ⅱ组(P<0.05),Ⅰ组麻黄碱的使用明显少于Ⅱ组(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预输注负荷量羟乙基淀粉可有效维持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羟乙基淀粉(130/0.4)共同负荷与羟乙基淀粉(130/0.4)共同负荷联合小剂量麻黄素预防剖宫产术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级脊麻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0例,A组为万汶共同负荷联合小剂量麻黄素组,B组为万汶共同负荷组,C组为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技术穿刺,经腰穿针进入蛛网膜下腔向头部注入0.5%等比重布比卡因10mg.A组:用10mg麻黄素注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万汶)500ml溶液中配成混合溶液,在脊麻注药后以10ml/kg在30min内快速输注.B组:在脊麻注药后以万汶10ml/kg在30min内快速输注.C组:脊麻后以乳酸林格液6~8ml/kg.h持续输注.记录不同时点的SBP、DBP、HR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SBP、DBP、HR在T1升高(P<0.05); B组、C组的SBP、DBP在脊麻后各时点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B组T2、T3及C组T1、T2、T3时点下降较为明显(P<0.01);三组组间T1、T2、T3各时点SBP、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血压发生率C组>B组>A组 (P<0.01).结论 羟乙基淀粉(130/0.4)共同负荷联合小剂量麻黄素能有效减少剖宫产术脊麻后低血压发生率和提供相对平稳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比较国产羟乙基淀粉(天晴宁)和乳酸钠林格氏液预充扩容对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血压和心率的影响,降低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的发生率。方法将60例行剖宫产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硬膜外麻醉前预充胶体液(天晴宁)15ml/kg扩容;B组硬膜外麻醉前预充乳酸钠林格氏液扩容。统计产妇入室时、麻醉开始前、麻醉开始后3、5、10min及术毕病人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的变化情况。结果麻醉后3、5、10min时两组的SBP及B组的DBP较入室时下降,A组的DBP5min时下降,B组的SBP于术毕下降,而HR于麻醉后3、5min增快,麻醉后3、5min及术毕B组的SBP较A组低,DBP在麻醉后3、5、10min较低,而HR在麻醉后5min较高,最低SBP和DBPA组均高于B组。麻黄碱平均需要量及低血压发生率A组低于B组。结论天晴宁预充扩容能改善剖宫产时的血压和心率,维持母婴循环稳定,从而提高产妇及胎儿安全性。因此,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天晴宁预充扩容比乳酸钠林格氏液防治SHS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刘慧锦 《中外医疗》2011,30(21):114-115
目的观察术前预注小剂量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HSH)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例择期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均分为2组:HSH组(Ⅰ组)4mL/kg和复方氯化钠组(Ⅱ组)10mL/kg,均于腰麻注药前输入上述液体。监测并记录入室时(T0),腰麻注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的SBP、DBP及HR;于预输液完毕即刻经输液对侧上肢静脉采静脉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结果与T0时相比,T1~T3时,II组产妇SBP、DBP明显降低,HR明显增快(P〈0.05);与I组相比,T1~T3时,II组产妇SBP、DBP明显下降,HR明显增快(P〈0.05)。I组产妇预输液后的PT、APTT较输液前有所延长,FIB轻度降低,但与输液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前预输注小剂量HSH对稳定剖宫产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有积极意义,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130/0.4共同负荷联合麻黄碱预防高龄产妇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将60例足月高龄产妇(35~44岁)随机分为共同负荷联合麻黄碱组(A组)和单纯共同负荷组(B组),两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A组产妇在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前以6ml/kg快速复方林格溶液输入,在硬膜外腔注入试验量局麻药后以6%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溶液(HES130/0.4)500ml加入8mg麻黄碱快速输入(25~30min输完)。B组输液和A组相同,胶体中未加入麻黄碱。分别记录产妇麻醉前和硬膜外腔注入首次量后5min、10min、15min、20min、25min和30minSBP和HR的变化;记录产妇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恶心呕吐发生率;检测两组胎儿出生后即时脐动、静脉血气分析及新生儿出生后1min及5minApgar的评分。结果 A组产妇硬膜外麻醉后各时点SBP无显著改变(P>0.05);B组产妇T3、T4时点SBP显著降低(P<0.01),A组产妇SBP在T2、T3、T4时点显著高于B组(P<0.01)。A组产妇麻醉后T2、T3、T4时点HR显著增快(P<0.05);并显著快于B组(P<0.05)。B组HR各时点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胎儿脐动脉血pH、PCO2、PO2和B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前和麻醉给药同时以适量液体负荷联合小剂量麻黄碱预防高龄产妇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后低血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比较万汶和林格液预扩容对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T行剖宫产的双胎产妇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60例拟在CSEA下行剖宫产的双胎产妇随机分为万汶组(V组,n=30)及林格液组(R组,n=30),在麻醉前静脉分别输入万汶及林格液500ml预先扩容。监测产妇入室时,麻醉开始前,麻醉后3、5、10min及术毕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麻醉后3、5、10min时两组的SBP及R组的DBP较入室时下降,V组的DBP5min时下降:R组的SBP于术毕下降,而HR于麻醉后3、5min增快,麻醉后3、5min及术毕R组的SBP较V组低,DBP在麻醉后3、5、10min时较低,而HR在麻醉后5min时较高,最低SBP和DBPV组均高于R组;最高HR、麻黄碱平均需要量及低血压发生率V组低于R组。结论:万汶预充能改善CSEA下双胎产妇行剖宫产时的血压和心率,维持母婴循环稳定,从而提高双胎剖宫产产妇及其胎儿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羟乙基淀粉用于麻醉前预扩容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林格液组(Ⅰ组)和羟乙基淀粉组(Ⅱ组)各30例,分别在硬膜外麻醉前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液和羟乙基淀粉各500 ml预扩容.记录患者入手术室时、麻醉前、麻醉后15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SBP、DBP、HR...  相似文献   

10.
预充万汶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产妇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预充新一代中分子羟乙基淀粉(万汶)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剖宫产产妇术中血压的影响.方法:80例拟在CSEA下行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万汶组(Ⅴ组,n=40)和乳酸林格氏液组(L组,n=40),在麻醉前30 min内分别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及万汶500 ml,监测记录麻醉前、麻醉后3 min、5 min、10 min、手术结束时的心率(HR)、收缩压(SP)、舒张压(DP)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产妇麻醉前血压心率差异无显著性;产妇心率麻醉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心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术中发生低血压Ⅴ组4例(占10%),L组11例(占27.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预充万汶可以使在CSEA下行择期剖宫产产妇术中血压相对稳定,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静脉滴注麻黄素预防剖腹产腰麻后低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在麻醉前静脉滴注小剂量麻黄素预防剖腹产腰麻后低血压。方法:选择在腰麻-硬膜外麻醉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60例,ASAⅠ级~Ⅱ级,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Ⅰ组)、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麻醉前开放静脉通路,麻黄素10mg加入500ml平衡液中静脉滴注,Ⅱ组仅用平衡液静脉滴注,按10ml/kg于25min~30min内进行扩容。记录两组产妇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1)、麻醉后10min(T2)、麻醉后20min(T3)和麻醉后30min(T4)各时点的SBP和HR的变化,以及低血压、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胎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结果:与T0时比较,Ⅰ组T1~T2时SBP下降(P<0.05),Ⅱ组T1~T3时SBP均下降,其中T1~T2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T3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Ⅰ组比较,T1~T3时Ⅱ组SBP下降明显(P<0.05);两组麻醉后HR均有所增快,与T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之间比较亦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麻醉前预先静脉滴注麻黄素10mg能够预防剖腹产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减少恶心、呕吐和心动过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预输注负荷量羟乙基淀粉在剖宫产腰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预输注负荷量羟乙基淀粉在剖宫产腰麻中预防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5 0例择期或急诊ASAⅠ -Ⅱ级剖宫产病人 ,随机分为预输注羟乙基淀粉组 (HES组 )和预输注复方氯化钠组 (LR组 )。麻醉前分别预输注负荷量 5 0 0ml,观察胎儿取出前各时点产妇的SBP、DBP、HR的变化、恶心呕吐等麻醉后的不良反应变化及应用麻黄碱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基础SBP、DBP及HR相似 ,麻醉后SBP及DBP下降值LR组明显高于HES组 ,低血压发生率LR组高于HES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应用麻黄碱例数LR组亦高于HES组。HES组未出现类过敏反应、肾功损害及凝血障碍者。结论 预输注负荷量羟乙基淀粉在剖宫产腰麻中应用的有效预防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许文军  梁玉甲  陈玉峰 《吉林医学》2011,(17):3441-3443
目的:探讨预输注小剂量多巴胺对脊-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产妇随机分为三组,Ⅰ、Ⅱ组在脊-硬联合麻醉用药前5 min开始使用微泵预输注多巴胺,娩出婴儿输注缩宫素结束后5 min停注;Ⅲ组不输注任何血管活性药物。记录脊-硬联合麻醉前5 min(T0)、脊-硬联合麻醉后5 min(T1)、10 min(T2)、输注缩宫素1 min(T3)、3 min(T4)、5 min(T5)、10 min(T6)、手术结束(T7)时的SBP、DBP和HR。记录术中失血量、输液量、尿量、恶心呕吐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与T0时点比较,Ⅲ组SBP、DBP在T1和T3时点显著降低,HR在T1时点显著降低,在T3时点则显著增高。Ⅰ、Ⅱ组SBP、DBP在T1和T3时点明显高于Ⅲ组,HR在T1时点明显高于Ⅲ组,在T3时点则明显低于Ⅲ组。Ⅰ、Ⅱ组使用麻黄碱与阿托品明显低于Ⅲ组,恶心呕吐发生病也低于Ⅲ组。尿量Ⅰ、Ⅱ组明显多于Ⅲ组。结论:预输注小剂量多巴胺可有效维持脊-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麻醉前输注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中预防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择期行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分为2组,各30例.麻醉前30min分别输注500mL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A组)和乳酸钠林格液(B组).观察麻醉前、起效后1、5、10及15min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低血压发生率和恶心呕吐及应用麻黄碱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后DBP、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血压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应用麻黄碱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输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较乳酸钠林格液更能预防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低血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异氟烷、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对老年人麻醉诱导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10月~2009年11月期间择期行腹部手术的全麻老年患者69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3组:异氟烷吸入诱导组(A组),异丙酚静脉诱导组(B组),依托眯酯静脉诱导组(C组),每组23例,观察比较3组老年患者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及插管后10 min(T5)各时点血流动力学、血糖及皮质醇的变化.结果 与T0相比,A组T1、T4、T5时点的SBP、DBP明显降低(P<0.05),T1、T3、T4、T5时点的HR明显降低;B组T1、T3、T4、T5时点的SBP、DBP明显降低(P<0.05),T1时点的HR明显降低(P<0.05);C组T1、T4、T5时点SBP、DBP明显降低(P<0.05),T1时点HR明显降低(P<0.05),T2时点SBP、DBP、HR明显升高(P<0.05).与A组相比,B组T3、T4、T5时点HR明显增高(P<0.05);C组T2时点SBP、DBP明显增高(P<0.05),T2、T3、T4、T5时点HR明显增高(P<0.05).与B组相比,C组T1、T2、T3时点SBP、DBP明显增高(P<0.05),T2时点HR明显增高(P<0.05).3组患者各时点的SpO2和血糖浓度与诱导前(T0)及组间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A组、B组T3、T4、T5时点血浆皮质醇浓度逐渐降低,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组T3、T4、T5时点血浆皮质醇浓度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B组T3、T4、T5时点血浆皮质醇浓度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在老年人麻醉诱导中,静脉注射异丙酚或吸入异氟烷比静脉注射依托咪酯能更好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变,抑制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更适合于老年人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16.
李胜华  吴娟  罗威  王长社  陆勤 《上海医学》2012,35(10):848-851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前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预防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术中低血压的有效剂量.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或Ⅱ级、孕38~40周、第1胎、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6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平衡液组在麻醉前静脉滴注5 mL/kg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羟乙基淀粉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静脉滴注5、10、15 mL/kg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静脉输液结束后,在L3与L4间隙穿刺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观察产妇入手术室(T1),静脉滴注液体完即刻(T2),鞘内注射药物5 min(T3)、10 min(T4)、20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新生儿出生后1和5 min的Apgar评分.采集T1和T2时间点,产妇的动脉血及胎儿取出时的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平衡液组和羟乙基淀粉低剂量组T3、T4、T5时间点的MAP均显著低于同组T1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羟乙基淀粉中、高剂量组组内各时间点间MA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羟乙基淀粉中剂量组T4、T5时间点及羟乙基淀粉高剂量组T3、T4、T5时间点的MAP均显著高于平衡液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4组组内和组间Sp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组间产妇动脉血和胎儿取出时脐动血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平衡液组产妇的麻黄素使用率为30%,显著高于羟乙基淀粉低剂量组的10% (P <0.05),羟乙基淀粉中、高剂量组产妇均无未使用麻黄素.4组间新生儿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前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预防术中低血压的有效剂量为10 mL/kg.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术前预充6%羟乙基淀粉130/0.4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剖宫产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胎儿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剖宫产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羟乙基淀粉组(V组)和乳酸钠林格液组(L组).麻醉前两组分别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与乳酸钠林格液500 ml预扩容,监测并记录入室时(T0)、预充液输注完即刻(T1)、麻醉注药后5 min(T2)、胎儿娩出时(T3)和术毕(T4)的BP、HR和SPO2变化;胎儿娩出时采脐动、静脉血测定SOD活力和MDA水平,同时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与T0比较,V组患者T1时SBP和DBP都略有升高,在T2~T4时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L组在T2~T4时下降显著,HR同时也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组新生儿娩出时脐动脉和脐静脉血SOD值高于L组,MDA值又低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娩出后,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羟乙基淀粉130/0.4预充能稳定CSEA下剖宫产术母体的血流动力学,改善胎盘灌注与氧合,提高产妇和胎儿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老年患者前列腺电切术期间循环系统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丽霞 《微创医学》2009,4(4):359-360
目的 观察低位硬膜外麻醉下行前列腺电切术之老年患者循环系统的变化.方法 观察35例接受前列腺电切术的老年患者,监测时点为麻醉前(T0)、硬膜外腔注药后15 min(T1)、30 min(T2)、电切前(T3)、电切后30 min(T4)、术毕时(T5),监测项目为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 该组患者麻醉后及手术期间各时点的SBP、DBP均较麻醉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硬膜外麻醉下前列腺电切术期间老年患者的血压有明显下降,但心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微量泵预注与麻黄碱间断静注对剖宫产腰麻低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ASAI或II级产妇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微量泵预注多巴胺1~3μg(/kg·min),B组输注乳酸林格氏液,在SBP低于90mmHg或低于基础血压30%时,A组将多巴胺剂量增加至4~6μg(/kg·min);B组静注麻黄碱10~15mg,观察记录记腰麻注射后即刻到切开子宫时间,麻醉手术时间以及麻醉前(T1),麻醉后3min(T2)、5min(T3)、10min(T4)、胎儿取出后1min(T5)、胎儿取出后3min(T6)及术毕(T7)各时间点MAP及HR的数值,统计记录麻醉手术过程中产妇发生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心慌、头晕头疼情况。结果:A组产妇的MAP在T2、T3、T6时点上比B组高(P<0.05),HR在T3、T4、T6时点上A组变化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心慌胸闷等不良反应率B组均高于A组(P<0.01)。结论:小剂量多巴胺微量泵预注比麻黄碱间断静注更能使腰麻下剖宫产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维持稳定,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行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产妇,试验组采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手术开始时、胎儿娩出时、术毕四个时段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 min、5min、10 min的Apgar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在手术开始时、胎儿娩出时、术毕SBP、DBP、HR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高血压发生率6.67%,低血压及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均为3.33%,心动过缓发生率1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 min、5 min、10 min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合并心血管疾病产妇行剖宫产时采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新生儿Apgar评分正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