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原因,探索改进对策.方法 总结和分析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结果 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患儿、操作者、药物、物理、血管、穿刺部位等因素.结论 合理选择血管,掌握穿刺技巧,妥善固定、正确封管,做好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做好家长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是防范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6例小儿静脉留置针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其留置针使用情况的影响因素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影响因素主要有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不当、操作因素、药物刺激、患儿自身因素、固定及封管方法不当等.本组66例患儿经精心护理后,留置时间达4.56 d,除1例堵管和1例意外拔管外,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影响因素较多,系统护理干预有利于确保留置针时间,提高留置针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6例小儿静脉留置针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其留置针使用情况的影响因素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影响因素主要有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不当、操作因素、药物刺激、患儿自身因素、固定及封管方法不当等。本组66例患儿经精心护理后,留置时间达4.56 d,除1例堵管和1例意外拔管外,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影响因素较多,系统护理干预有利于确保留置针时间,提高留置针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的正确使用,减少医患纠纷.方法:对3280例病例改良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技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3280例病例,其中3188例均一次性成功穿刺;有35例经2~3次穿刺并改变穿刺部位而穿刺成功;有57例发生诸如导管堵塞、液体渗漏、静脉炎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与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和留置部位呈正相关,以留置5天以后和下肢部位为最多.结论:在使用静脉留置针前,对拟穿刺部位、操作护士自身心理状态的评估,留置针型号选择、穿刺与固定、封管方法是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关键要素;留置时间以3~5天为宜,留置部位宜选择上肢部位的静脉,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围绕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对科室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留置时间临床分析;结果留置针留置时间受患者血管、留置针的选型、穿刺技术、固定方法和封管、药物因素、护理及无菌技术、自然环境、患者健康意识的影响;结论通过正确选择穿刺部位血管和留置针的型号,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正确的固定方法和封管;正确输入药液、遵守无菌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以及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可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间接收的100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来给药,记录在不同穿刺位置的留置时间。结果通过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影响患者留置时间的因素较多,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必要的护理对策能够有效提高留置率、增加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尽可能降低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所承受的痛苦,充分发挥静脉留置针的优势作用。结论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同静脉注射位置密切相关,其中前臂位置留置时间相对长于其他部位,而护理过程药物因素、医护人员自身素质、患者配合程度、封管方法、固定技巧、穿刺方法、血管选择以及穿刺位置相关因素对于静脉留置质量的影响显著,值得引发护理人员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霍青  周科  刘利  陈雪  何慧琳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4):695-697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围绕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对我院骨科2010年1月—7月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40例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临床分析。结果留置针留置时间受患者血管、留置针的选型、穿刺技术、固定方法和封管、药物因素、机械因素、护理及无菌技术、患者健康意识的影响。结论正确选择穿刺部位血管和留置针的型号;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正确的固定方法和冲封管技术;正确输入药液,遵守无菌技术,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可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护理对策.方法 对98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穿刺、封管等方法及穿刺后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为危重患儿急救、临床药物治疗、重复用药和供给营养,提供了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应用消除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不良问题,提高使用成功率,已成为儿科护理实践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我科静脉留置针患者168例,观察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留置时间、输注药液、封管方法等不同因素对静脉炎发生的关系.结果 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静脉炎的发生与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留置时间、输注药液、封管方法、病人免疫力等多种因素均相关.讨论通过合理选择静脉、正确选择留置时间、正确输入药液、选择恰当的封管液及方法等可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确保静脉留置针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0.
邵丽萍 《大家健康》2016,(3):249-250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致并发症的原因,并给予护理对策观察护理干预结局,为临床护理提供方法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资料,分析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并发症主要为穿刺部位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等,经过对应护理后所有病例均为出现进一步伤害.结论:穿刺部位感染等容易导致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应及时给予相应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总结留置针的使用体会.方法: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评估,规范操作方法、封管技术,观察、处理留置后的护理并发症.结果:通过对静脉留置针应用的评估、正确的操作方法及封管技术,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延长了留置时间,减少了静脉穿刺的次数,降低了留置后的护理并发症.结论: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小血管损伤,保护血管.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儿科婴幼儿应用静脉留置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通过回顾性探讨100例儿科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分析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因素,找出护理对策,从而延长静脉穿刺间隔时间。结果是否严格无菌操作、血管及穿刺部位的选择、留置针的选择、护士的心理素质及穿刺技术、送管及固定方法,封管液的选择及封管方法、患儿及家长的合作程度、药物刺激对血管壁的损伤及留置针对血管壁的机械刺激作用是影响留置针穿刺成功及留置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静脉留置影响因素的管理可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及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患儿痛苦,方便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使用留置针常见并发症,提出相关护理对策,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对90例静脉输液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为穿刺失败、局部渗漏肿胀、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等。结论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和留置时间,做好预防护理,提高护士处理问题的能力,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申娟妮 《吉林医学》2011,(6):1234-1234
总结18例侵蚀性葡萄胎的患者采取静脉留置针进行化疗的应用。主要包括选择穿刺部位和血管,穿刺技巧及固定方法,封管的方法,以及化疗期间加强观察及护理。认为在化疗期间使用静脉留置针能有效的降低静脉炎及化疗药物外渗,降低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Y型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留置针虽然在临床应用已久 ,但要作为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主要工具而代替头皮针在临床普及 ,正确的操作程序、规范的技术动作和有效的穿刺技巧 ,尚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提高。 Y型小儿留置针的出现 ,给儿科护理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我科近 3a来对 30 0 0例患儿进行了 Y型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通过对操作方法、封管技术、留置时间等方面的探讨 ,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现总结如下。1 血管与留置针型号的选择1.1 血管的选择 宜选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液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 ,小儿头皮可选额正中静脉、耳后静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及常见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呼吸内科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住院患者2 245例发生留置针并发症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并发症发生215例,发生导管堵塞126例,液体渗漏54例,静脉炎21例,皮下血肿7例,导管脱出3例,局部渗血2例,穿刺部位感染1例,静脉血栓1例。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掌握套管针穿刺方法;妥善固定,准确配制封管液,正确封管;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才能确保留置针正常使用,并能减少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留置针留置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致并发症的原因,并给予护理对策观察护理干预结局,为临床护理提供方法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资料,分析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并发症主要为穿刺部位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等,经过对应护理后所有病例均为出现进一步伤害。结论:穿刺部位感染等容易导致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应及时给予相应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留置套管针预防感染的管理.方法对570例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操作方法、护理方法进行观察.结果570例静脉留置针部位保护患者有15例因穿刺部位保护不当,药物刺激发生静脉炎.其他均未发生静脉感染.结论发生静脉留置套管针感染的原因有无菌技术操作、穿刺部位的护理、封管技术、留置时间、药物渗透压及患者的自身因素等.规范的操作和管理可以预防留置套管针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浅静脉留置针导致老年患者静脉炎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选取180例需用静脉留置针的病人,按穿刺部位、药物性质、留置时间、封管方法分组观察.结果 静脉炎的发生与穿刺部位的选择、输入药物的性质、血粘稠度、留置时间及封管方法有关.结论 对应用留置针的病人,合理选择静脉、有计划地输入液体种类和数量、选择适宜的封管方法、掌握适宜的留置时间,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改进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固定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及恐惧,减轻家长因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提高治疗和抢救的效率.方法:将12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改进小儿静脉留置针血管选择、穿刺和方法,对采用不同穿刺和固定方法留置静脉套管针的患儿进行观察,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天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留置失败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经过比较,改良组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均优于传统组.结论:小儿不易合作、血管过细、固定不佳、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刺激性药物的使用是导致并发症出现留置失败的主要因素.改良组的操作及固定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有效地保护了患儿的血管,减少了反复穿刺造成的感染机会,也减轻了患儿及家长的痛苦和烦恼.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改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率.利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