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水肿中医药的治疗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水肿是一种水盐代谢紊乱的综合征 ,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为一种原因未明的水肿性疾病。目前习惯用于专指好发于育龄妇女的、具有周期性发作特征的水钠排泄障碍性疾病。该病多发于 2 0~ 5 0岁生育年龄的妇女 ,患者多肥胖 ,对同时存在肥胖者又称为水钠潴留性肥胖症。更年期妇女常出现面部及下肢浮肿 ,亦属于特发性水肿范畴。特发性水肿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体位因素引起的血容量不足起着重要的作用 ,各种原因引起的中心血容量减少都可能加重患者的水钠潴留。特发性水肿临床较为多见。西医目前对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明了 ,…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由多种慢性肾实质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出现的肾功能减退直至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持久性减低,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机体内环境稳定功能障碍及内分泌功能失调.一般是不可逆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以少尿或无尿,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水肿等为主症,属于中医学"水肿"、"癃闭"、"关格","溺毒"、"肾劳"等范畴.现对采用中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特发性水肿亦称水潴留性肥胖,可能是由精神创伤等诱因导致的一种水盐代谢紊乱综合征。女性多见,与月经周期有一定的关系,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月经紊乱等,有时直立活动后体重增加明显。有人认为本病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直立性醛固酮分泌增加有关。目前西医主要采用低盐、低脂、低碳水化合物等饮食调治及必要时采用利尿剂以对症治疗,难以根治。近年来中医对本病辨证论治报道日趋增多,且疗效可靠,治愈率高。笔者就近八年来有关的32篇561例中医临床资料作一  相似文献   

4.
文献中关于特发性水肿病人在立位时是否出现血浆肾素活性(PRA)和醛固酮(PA)过度反应,从而导致钠、水潴留,尚有不同意见。以前作者曾发现,正常人(即使在卧位)醛固酮分泌是阵发性的,高峰在早晨睡醒前后。本文研究目的是确定特发性水肿病人在卧位时,醛固酮分泌的昼夜节律是否改变,并研究醛固酮阵发分泌与及时血浆皮质醇和肾素活性之间的关系。4名患特发性水肿已3~20年的女病人选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期间都有轻至中度水  相似文献   

5.
中医没有肾病综合征这一病名,依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水肿","肾水","腰痛"等范畴。早在内经就有所记载,如《内经》云"三阴结谓之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聚水也。"《黄帝内经》曰"水"、"皮水"、"黄汗"、"风水"、"水胀"、"石水"等病名,《景岳全书·水肿论治》:"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而病本皆归于肾。"对于水肿的治疗,早在《内经》中已有论述,如"开鬼门,洁净府,去苑陈莝"。《诸病源候论·水肿候》曰:"肾者主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指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由此可见,中医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诊疗体系。本文主要讲述张宗礼教授运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简称CRF)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肾功能逐渐恶化引起的以蛋白质代谢产物潴留为主,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慢性、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疾病的最终归宿.由于肾替代疗法价格昂贵,难以普及,也不适合早、中期患者.因此,研究如何延缓CRF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推迟进入终末期肾衰是摆在广大医疗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中医根据其临床表现,描述其预后转归,将其归属于"虚劳","癃闭","关格"等病症范畴.中医药治疗对延缓CRF进展发挥了独特疗效,尤其是外治法的开展,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有效、价廉、操作方便的治疗方法,且由于其副反应少而填补了内治法的不足之处.现对近年中医外治法治疗CRF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综合征简介     
特发性水肿综合征(Idiopathic Edema Syndrome) 本征系指水盐代谢紊乱的综合征而言的;多见于20~50岁的育龄妇女,常呈现周期性水肿,多在月经前期加重,半数患者伴有肥胖。本征亦称为水潴性肥胖症、周期性水肿、单纯性水钠潴留症等等。本征目前病因尚未明了,大多数学者认为与内分泌、神经功能紊乱有一定关系;本征可能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有关,与水、钠潴留作用有关的原发性或继发性激素代谢异常有关。其发病因素主要有三点: 1.精神因素:常见于神经官能症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病人,每于劳动、情绪忧郁时发病。 2.内分泌因素:水肿的发生与月经周期有关。雌激素增多,可使抗利尿素灭活减慢,尿量减  相似文献   

8.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头面、眼睑、腹背部,甚至全身水肿的常见病症。此病为多发病、常见病。急、慢性肾炎属中医"水肿"范畴。水肿病的中医护理是水肿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脾消肿饮治疗特发性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温阳健脾利水为治疗原则,用温脾消肿饮治疗特发性水肿患者39例,对照组服用氨苯喋啶片和谷维素片,均以30天为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体疗效和主要症状的改善显著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温脾消肿饮治疗特发性水肿具有较好临床应用前景,温阳健脾利水法可以作为中医治疗本病的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衰竭是多种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晚期的共同归宿,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导致体内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内分泌紊乱,是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病情复杂多变而且危重.慢性肾衰竭属中医"水肿""虚劳""关格""癃闭"等证的范畴,是难治性重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脾消肿饮治疗特发性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温阳健脾利水为治疗原则。用温脾消肿饮治疗特发性水肿患者39例,对照组服用氨苯喋啶片和谷维素片,均以30天为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体疗效和主要症状的改善显著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温脾消肿饮治疗特发性水肿具有较好临床应用前景.温阳健脾利水法可以作为中医治疗本病的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水肿是一种水盐代谢紊乱的综合征,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常用利尿药物治疗该病,但效果常不甚明显。我国传统医学对治疗特发性水肿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本文试通过参阅古典著作、参考名家医案,并结合西医相关理论来阐述特发性水肿,以期能够对临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孙继芬教授从事中医工作四十余年 ,对疑难杂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就其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有关经验介绍于下 :1 .病因病机探讨“肾病综合征”属中医水肿范畴。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 ,泛溢于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胸背及全身浮肿。严重者可伴胸水或腹水。人身之中 ,主水在肾 ,制水在脾 ,调水在肺 ,故水液的正常代谢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若肺气失宣 ,不能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以致风遏水阻 ,风水相搏 ,流溢于肌肤 ,发为水肿 ;脾虚或脾为湿困 ,健运失司 ,不能升清降浊 ,以致水湿不得下行 ,泛溢于肌肤形成水肿 ;肾虚则开…  相似文献   

14.
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是以肾脏病变为主的一种常见病,临床特征为全身水肿、少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晚期可出现氮质潴留、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症候群,是祖国医学"水肿"范畴.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学将功能原因造成的水肿分为三类 :特发性水肿 ;卵巢功能紊乱性水肿 ;功能性水肿 (以下简称功水 )。前两类水肿之病因目前基本明了 ,惟功水不太清楚。中医认为 ,饮食劳倦 ,伤及脾胃 ,造成脾气亏虚 ,水湿内停 ,遂成功水。笔者近几年来自拟消肿汤治疗此病 ,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6例患者 ,均系女性 ;其中年龄最大者57岁 ,最小者 2 6岁 ;发病至就诊时间最长 1个月 ,最短 1周 ;部分患者经西药利尿剂对症治疗 ,停药后浮肿即复发 ;全部病例均排除前两类功能原因水肿及器质性原因造成的水肿。2 治疗方法与结果…  相似文献   

16.
肾病综合征是西医名词,临床上属中医水肿、腰痛病的范畴。中医辨证多属脾肾气(阳)虚,水湿潴留。治疗应以温肾健脾利水为主。但是此病属疑难重证,单纯用中医治疗虽然水肿能很快消退,但是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却长期不愈。目前临床上常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此病。经激素治疗后一些病例在  相似文献   

17.
胆囊炎为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由于胆囊口受到细菌感染或理化刺激,囊壁产生炎症病变和充血水肿,从而使胆囊梗塞加之胆管细而弯曲,如治疗不当,每多反复不愈,引起体内代谢障碍,及胆汁潴留形成结石等变化.本病多属中医"胆胀""胁痛"等范畴,基本病机在于肝胆疏泄不利,气滞内阻所致.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炎尿毒症为肾功能低下或衰竭引起体内氮质血症 ,代谢物潴留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属祖国医学“关格”、“癃闭”、“肾风”等范畴。本病多系肾脏分清泌浊失调 ,致使浊阴潴留为害的结果 ,预后甚差 ,治疗困难。笔者近年来经临床摸索 ,根据中医标本同治的原则 ,应用温肾降浊的总法 ,配合饮食治疗等综合措施 ,对本病进行辨证论治 ,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探讨如下。1 水肿尿毒症的水肿与急、慢性肾炎水肿有所不同。因病至此阶段 ,多经过长期的利尿 ,因而对一般中西利尿药不够敏感 ,且多有血浆蛋白偏低及阴虚伤…  相似文献   

19.
药物性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除其治疗疾病作用外 ,不可忽视的另一面 ,就是其副作用。甚至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 ,却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如某些药物可引起机体肾脏损害和内分泌异常或代谢紊乱 ,药物性水肿就是其中之一。水肿产生的主要因素 :( 1 )钠和水的异常潴留 ;( 2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 3 )毛细血管渗透压升高 ;( 4)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 5)淋巴回流受阻 ;( 6)组织压力降低。在临床上 ,钠和水的异常潴留是形成水肿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如醛固酮、抗利尿激素与水钠潴留密切相关。某些药物可通过干扰上述一个或几个环节而引发水肿 ,此外药物性…  相似文献   

20.
特发胜水肿由于长期反复发作,久病耗气伤阳,病人水肿未消又见阴虚症,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自1999~2002年以来采用自拟滋阴利水汤治疗阴虚症状的特发性水肿3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6例门诊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2个月~20a,临床上排除心、肝、肾营养不良性水肿及粘液性水肿,而以尿常规阴性,立卧位水试验均阳性,即可诊断为特发性水肿。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