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促进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及早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62例的病例资料,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后观察、疼痛的护理、功能锻炼等.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没有严重并发症,对手术治疗和临床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对采用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应用正确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在接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对观察组50例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对对照组50例采用钉棒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在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之后后凸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能达到和钉棒治疗相同的效果,但是采用手术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椎体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5年7月解放军第425中心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646例,根据骨折类型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n=542)和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n=104),比较两组患者的再发骨折发生率.根据再发骨折发生情况将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分为骨折组和无骨折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再发骨折102例(18.82%),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再发骨折53例(50.96%).骨折组和无骨折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骨水泥渗漏、术前椎体裂隙样变、未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骨水泥渗漏、术前椎体裂隙样变、未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是影响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行PVP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再发骨折风险较高,骨密度、骨水泥渗漏、术前椎体裂隙样变、是否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是再发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5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采用经前、后路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最短7个月,最长4年,平均2年7个月.术后内固定稳固,骨折复位佳,椎管有效径恢复,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有较大恢复.结论前、后路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效果显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改良Load-sharing评分对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手术方法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55例,采用改良Load-sharing评分帮助其选择不同手术治疗方式,而后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后凸角、椎管占位、椎体压缩均获得明显恢复,与术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对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以改良Load-sharing评分为依据,对手术方式进行选择,对于改善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改良Load-sharing评分对胸腰椎脊柱骨折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遇恒新 《黑龙江医学》2006,30(8):630-630
高能量损伤常发生在胸腰段椎体,特别是高处坠落、矿井塌方及车祸导致胸腰段椎体骨折并截瘫者最多,以往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由于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越来越多的患者逐渐接受了手术治疗.2000~2005年,我院采用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该研究报告选取了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征求患者治疗意愿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分别采用不同术后观察患者手术疗效。结果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为(22.28±4.02),后凸角为(17.61±2.88),观察组前缘高度为(32.01±4.32),后凸角为(5.23±3.08),观察组病变椎体的平均高度有显著改善(P<0.05)。根据患者的实际骨折情况实施不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椎骨折时,应根据患者不同的骨折情况给予患者不同的手术治疗,[A1]前路手术对改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以及后凸角有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患者减轻椎体压力,并对脊柱起良好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后路内固定术对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法是对采用后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胸腰段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42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实施后路内固定治疗,并对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Cobb's角等进行观察,防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患者术后Cobb's角、椎管占位率较之术前有显著的改变,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正常高度较之术前明显要高,其数据比较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后路内固定术对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疗效,且临床应用中具有安全可靠性,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及早恢复,避免了畸形等后遗症的发生,具有临床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在利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后脊柱稳定性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6例,并对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3、6、9月进行拍片随访.结果:本研究病例对比术前、术后以及术后随访数据可见,患者在椎体后缘高度的比值、脊柱后凸成角等指标上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1<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爆裂胸腰段前后缘高度得到矫正,Cobbs角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获得改善.结论: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胸腰椎压缩骨折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可调式塔形气垫胸腰段骨折复位器对1999年6月至2007年4月共99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测量2周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并对治疗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应用可调式塔形气垫胸腰段骨折复位器治疗2周后,患者椎体高度均有明显恢复,症状明显改善,疼痛明显缓解。结论:可调式塔形气垫胸腰段骨折复位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胸腰椎压缩骨折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手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多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先采取后路切开术,进行复位,再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行内固定,最后选择性实施椎管减压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平均随访3.5年,38例患者术后的Frankel分级评分较术前均有所增加,平均增加了1~2级.结论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基础上选择性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聂振杰 《当代医学》2008,(15):85-85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多见的创伤疾病,以前通常用平卧硬床板、牵引、对症治疗,合并截瘫的患者采用椎管减压.患者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而且骨折复位不满意,远期后遗症多,近年来我科利用脊椎骨定器(AF系统)治疗胸腰椎椎体暴裂骨折56例,骨折复位满意,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选择性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选择7例无神经损伤且无严重椎管占位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局麻下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伤椎高度,观察术后患者症状改善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 7例无神经损伤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4h内疼痛均明显缓解.骨折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基本恢复,患者均能于术后早期下地行走,未发现神经损伤、骨水泥渗漏,椎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对无神经损伤且无严重椎管占位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进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有可行性.宜局麻下手术.如果操作准确,观察严密可避免椎管狭窄和骨水泥渗漏,能恢复伤椎的高度,并能早期活动和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4.
张毅锋 《中外医疗》2008,27(9):22-23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脊柱骨折多节段损伤的受伤机理、延误诊断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66例多节段(相邻与非相邻)脊柱骨折诊断治疗的体会及疗效观察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结果 66例患者延迟诊断16例,手术治疗46例,其中胸腰段骨折、腰椎骨折36例采用多组AF或加长RF后路椎弓根固定获得满意效果,Frank分级改善1~3级.结论 早期诊断多节段脊柱骨折,积极分节段处理骨折失稳,恢复脊拄的稳定性,可使患者避免医源性损害,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多见的创伤疾病,以前通常用平卧硬床板、牵引、对症治疗,合并截瘫的患者采用椎管减压.患者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而且骨折复位不满意,远期后遗症多,近年来我科利用脊椎骨定器(AF系统)治疗胸腰椎椎体暴裂骨折56例,骨折复位满意,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聂振杰 《当代医学》2008,(16):85-85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多见的创伤疾病,以前通常用平卧硬床板、牵引、对症治疗,合并截瘫的患者采用椎管减压.患者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而且骨折复位不满意,远期后遗症多,近年来我科利用脊椎骨定器(AF系统)治疗胸腰椎椎体暴裂骨折56例,骨折复位满意,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F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疗法,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AF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26例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表现、X线和CT扫描测量结果.结果胸腰椎骨折脱位经AF系统治疗后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脊柱稳定性及椎管重建好,不全瘫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AF椎弓根钉系统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韦忠明   《中国医学工程》2013,(7):104-104,106
目的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给予临床分析,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临床疗效,为提高胸腰椎爆裂骨折疾病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3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术前均进行全麻措施,指导患者行俯卧位,于患者后路正中进行手术切口,对患者进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如Frankel分级改善情况、Cobb角以及椎体前缘高度改善情况等,得出结论。结果 3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访结果可知,大部分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情况均有所改善,仅有1例(2.86%)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情况未得到改善,其原因是此患者术后螺钉出现松动、断裂现象,需再次进行手术治疗。3例患者术后出现腰背痛轻微并发症。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能够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且术后患者恢复较好,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诊后入路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并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入路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并截瘫的患者30例,平均随访25月.结果 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临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5月,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 后入路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腰背肌功能锻炼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伤椎高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疼痛初发骨折患者,运用腰背肌功能锻炼配合中西药治疗,并观察骨折椎体高度的变化等指标.结果 治疗过程无不良事件发生,治疗1个月后骨折椎体的前缘、中央和后缘高度平均恢复分别是(2.92±2.01)mm、(2.36±1.89)mm及(1.09±1.03)mm,前缘、中央和后缘高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3个月后骨折椎体高度丢失不明显(P〉0.05).结论 腰背肌功能锻炼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伤椎高度恢复的近期效果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