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2例老年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治疗方法,并分析疗效.结果:非手术治疗5例,其中1例治愈,4例转手术,无死亡病例.手术治疗21例,包括转手术4例;保脾4例、死亡1例,切脾17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老年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倾向于手术切脾治疗,术后应积极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保脾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保脾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10年5月32例外伤性脾破裂行保脾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中,非手术治疗20例,12例行保脾手术,其中单纯脾动脉结扎2例、脾部分切除5例、脾修补5例,无相应并发症.结论 外伤性脾破裂行保脾治疗,很好地维持患者的脾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腹腔镜技术行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10~270 min,平均(172±42)min;术后住院时间5~21d,平均(11±3.9)d.术后患者顺利康复,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对95例外伤性脾破裂、677例晚血巨脾患者在脾切除术后进行平均5年以上的随访,其中部份患者与正常人作免疫功能对照.结果发现患者术后近期内无易患感染倾向,远期约有20%易患上呼吸道和皮肤感染等,但无1例发生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体液免疫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但细胞免疫功能影响不大.笔者认为成人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是安全的,除轻症外,不必强求保脾手术.  相似文献   

5.
脾切除对肝移植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Wang WL  Gao L  Liang TB  Yao MY  Lu AW  Zheng SS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8):1240-1243
目的探讨术前或术中脾切除对肝移植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9年2月至2005年5月间收治的403例施行肝移植患者中有脾切除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成术前脾切除组(23例)和术中脾切除组(6例),分别与同期随机抽取的未合并有脾切的肝移植患者58例作对照,就其手术时间、出血、输血、感染、急性排斥、生存率及术后血小板恢复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脾切组和术中脾切组分别与无脾切组相比手术耗时明显延长,术中、术后输血明显增加,细菌感染率也显著增高.脾切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未见显著降低.术中脾切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无脾切组(P=0.0001).术后第14天各组平均血小板水平恢复正常,但是术后第30天脾切组的平均血小板水平均高于正常.结论肝移植术前或术中脾切除,对肝移植患者均无益处,脾切除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的保脾治疗指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自2003年2月至2009年6月40例脾破裂行保脾治疗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40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36例患者治疗成功,4例中转开腹治疗,治愈率90%.结论 早期诊断,针对有保脾治疗指针的脾破裂患者积极采取保脾治疗,从而避免或减少因无脾而使机体容易招致一系列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脾部分切除、远端脾肾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行脾部分切除、远端脾肾分流术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随访6~12个月,彩超显示脾肾吻合通畅,残脾无增大,钡餐检查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改善,血常规、血小板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本术式的成功是保脾手术在门静脉外科治疗术式中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良性病脾的诊断及其主要的外科治疗手段.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0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良性病脾患者,经诊断行脾切除外科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80例患者全部术后良好,无并发症.结论通过影像检查及早的诊治出脾良性病变,行脾切除术,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无脾综合征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复杂性、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患者脾先天性缺如或发育不全,可以合并心血管畸形及其他脏器畸形,患者易合并各种感染,至今为止,无很好的治疗办法,病死率高.目前国内尚未见无脾综合征合并复杂心血管畸形的报道,本文就无脾综合征合并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右心室共同入口、右心室双出口、肺静脉畸形引流(肺静脉回流入右心房)、肺动脉瓣重度狭窄并进行双向Gleen术的患者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伴有和不伴有附脐静脉开放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hild-Pugh C级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和脾脏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失代偿期伴有附脐静脉开放和无附脐静脉开放的患者各30例;选择20例无肝脏疾病的健康检查者作为对照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脾静脉大小及其血流速度、脾脏大小,计算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结果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hild-Pugh C级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明显增宽,其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脾脏显著增大;伴有和不伴有附挤静脉开放者之间的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流速、血流量和脾脏大小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hild-Pugh C级患者的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流速、血流量、脾脏大小在有和无附脐静脉开放者间无显著性不同.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淋巴细胞亚群及HLA-DR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T细胞活化抗原HLA-DK的表达,探讨其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共127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61例(轻度17例,中度25例,重度19例),肝硬化66例(脾切除28例,非脾切除38例),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2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T细胞活化抗原HLA-DR.结果 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CD8+细胞高于健康对照组,慢性轻度和中度乙型肝炎CD8+细胞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肝硬化脾切除及非脾切除患者CD3+和CD8+细胞低于健康对照组,肝硬化脾切除患者同时有CD4+细胞下降.肝硬化脾切除患者CD3+、CD4+和CD8+细胞低于非脾切除组;肝硬化脾切除及非脾切除患者CD19+高于健康对照组;肝硬化脾切除组HLA-DK抗原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其余各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肝硬化脾切除患者CD3+DR+和CD8+DK+抗原低于肝硬化非脾切除组.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存在一定的免疫功能紊乱现象.主要表现为T细胞数量失衡和活化异常,以肝硬化脾切除患者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1岁,因左上腹痛2天入院.入院前2天患者无诱因出现左上腹疼痛,呈阵发性隐痛、刺痛,无牵涉痛,能自行缓解,无呕吐及腹泻,无黄疸及发热.查体: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检查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常规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彩超:脾轻度肿大,脾下极内探及约3.7cm×3.4cm强弱不均匀区,边界欠清楚.诊断:脾内占位病变.MR:脾脏下角区良性占位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3.
唐军 《中外医疗》2008,27(29):25-25
目的 探讨保脾手术在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自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年我院共施行保脾手术52 例(治疗组),同时选择52例采用腔镜下脾全切除术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做为对照组. 结果所有患者都治疗痊愈出院,治疗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保脾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外伤性脾破裂临床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收治的24例外伤性脾破裂行保守治疗患者的资料,对治疗过程及结果 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24例行保守治疗的患者,治愈24例,治愈率100%,无并发感染患者.结论 对于外伤性脾破裂的患者,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针对性选择治疗方式,保守治疗做为外伤性脾破裂的可选治疗方法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伍海胜 《微创医学》2005,24(3):355-356
目的总结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经验,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脾切除术13例,脾修补术5例,保脾手术2例,非手术治疗6例.全部治愈出院,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及时诊断和治疗是提高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脾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3月~2010年3月行脾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患者20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术后切口Ⅰ/甲愈合,经B型超声检查患者保留脾组织大小及结构与出院前无明显变化,免疫5项(IgA、IgG、IgM、NK细胞活性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检查结果与正常人群无差异.结论:脾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保留了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避免了切脾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沈海龙  张卫国 《北京医学》2008,30(9):562-562
患者 男,43岁,因体检B超发现脾实性占位性病变于2007年9月1日入院.患者于人院2d前体检发现脾实性占位,无不适主诉.查体未发现异常,增强CT示脾内见类圆形等密度病变,直径约7.6cm.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6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脾窦岸细胞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6例患者中4例就诊前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有左季肋区不适,3例伴有明显血小板降低,2例合并肝血管瘤,2例合并肝囊肿.彩色多普勒示脾大,脾内可见多个不规则稍强回声区,CT示脾内多个低密度区.6例患者均接受脾切除手术,术后4例(其中包括2例术前伴血小板降低者)患者血小板显著增高,经给予抗凝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临床上对无症状脾大的患者,影像学上发现脾增大,脾内发现不均质低密度灶,应怀疑脾窦岸细胞血管瘤.脾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1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脾修补术10例,脾部分切除术8例及脾修补加部分切除术3例.结果21例保脾手术皆成功,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综合应用脾修补术、脾部分切除术等方法,改进手术技巧,可提高保脾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周先贵  刘中海 《当代医学》2011,17(34):105-106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2月诊治的36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非手术治疗10例患者,其中中转全脾切除2例,其余8例住院观察治疗2~3周,门诊随访2~3个月,脾挫裂伤愈合,血肿逐渐吸收消散或机化;手术治疗28例中4例行手术保脾,1例行脾脏自体移植,2例行挫裂胰尾+全脾切除术.手术治疗患者伤口甲级愈合,无膈下脓肿及积液的发生,其中的手术保脾患者均获成功.结论 及时、准确地诊断外伤性脾破裂,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灵活应用治疗方式,才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