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颈髓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和5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椎常规MRI及弥散张量成像,分别测量各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并显示其弥散张量纤维束(diffusion tensor tracking,DTT)。结果正常组的平均ADC值为(830.34±215.86)×106mm2/s和平均FA值为(536.03±40.00)×10-3。颈髓慢性损伤患者平均A D C值为(1107.60±47.55)×106mm2/s,较正常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FA值为(425.91x±59.48)×10-3,较正常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较常规MRI成像能早期显示脊髓的损伤,ADC值、FA值、DTT图是检测早期脊髓损伤微观结构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常颈髓的扩散特点及各参数值,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颈髓急、慢性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健康志愿者、37例颈椎病者、10例颈部外伤者行颈髓常规MRI和DTI检查,利用DTI后处理软件,得到ADC、FA图,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间的DTI各参数值有无差异。结果:(1)正常颈髓的ADC值、DTI各参数值(年龄组、性别、椎间盘)无差异。(2)髓内T2WI无高信号和有高信号的慢性受压的颈髓,其ADC值均高于正常,FA值均低于正常,同时T2WI有高信号较T2WI无高信号,其ADC值更高,FA值更低。(3)颈髓急性损伤者伤后48h内,其FA值较正常降低,ADC值无明显降低,伤后1个月其ADC值升高,FA值降低。结论:ADC图和FA图可直观地显示出颈髓ADC、FA的变化情况,白质纤维束示踪三维重建能较直观地显示颈髓白质纤维束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正常肾脏和肾脏病变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12例志愿者、7例肾癌、7例肾囊肿及10例肾积水患者行肾脏DTI检查.分析肾脏皮质、髓质以及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数各向异性(FA值)的变化,并行髓质纤维束成像.结果 对照组中肾皮质ADC、FA分别为(2.39±0.19)×10-3mm2/s和0.26±0.06,而髓质为(2.14±0.20)×10-3mm2/s和0.37±0.06,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肾细胞癌中ADC=(1.48±0.17)×10-3mm2/s,FA=0.24±0.05,与对照组肾皮质相比FA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ADC与正常皮质、髓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肾囊肿中ADC、FA分别为(2.81±0.20)×10-3mm2/s和0.13±0.02,与对照组肾皮质、髓质相比ADC、FA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DTI可定量测定肾脏以及肾脏常见病变中水分子运动的差异,并提供有关组织细微结构变化的信息,可望用于肾脏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扩散敏感系数颈髓白质纤维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应用价值和各向异性程度?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28例,分为2组,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颈髓扩散张量成像检查,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400 s/mm2和700 s/mm2,测量颈髓各节段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采用SPSS11.5软件对获取的F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b = 400 s/mm2时,颈髓矢状位成像测量的平均FA值为0.659 0 ± 0.072 7,横轴位成像测量的平均FA值为0.771 1 ± 0.058 4;采用b = 700 s/mm2时,颈髓矢状位成像测量的平均FA值为0.658 3 ± 0.073 7,横轴位成像测量的平均FA值为0.778 2 ± 0.065 1?不同b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同组横轴位颈髓平均FA值大于矢状位颈髓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b值 = 400 s/mm2颈髓DTI图像和FA图优于b值 = 700 s/mm2? FA值可定量分析颈髓各节段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程度?白质纤维束成像三维显示颈髓白质纤维束的分布及走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和80例T2WI无高信号的颈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髓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DTI扫描,根据患者有无椎管狭窄将其分为椎管无狭窄组(A组,43例)和椎管狭窄组(B组,37例)。分析各组颈髓分数各向异性(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结果对照组颈髓平均FA值为0.643±0.051,ADC值为(1.161±0.172)×10-3 mm2/s;A组和B组患者颈髓平均FA值分别为0.621±0.036、0.592±0.060;平均ADC值分别为(1.236±0.135)×10-3 mm2/s、(1.429±0.150)×10-3 mm2/s。三组之间两两比较,FA值对照组最高,A组次之,B组最低(P值均<0.05);ADC值对照组最低,A组次之,B组最高(P值均<0.05)。结论颈髓DTI成像较常规T2WI更早显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髓损伤,椎管狭窄患者颈髓损伤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正常颈髓磁共振张量成像(DTI)的研究,探讨磁共振张量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正常志愿者行颈椎磁共振常规序列(MRI)及磁共振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并比较所有椎间盘层面颈髓的各向异性(FA)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同时重建并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结果所有受检者的颈髓DTI均得到FA图及ADC图;不同节段颈髓FA值及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C2/3椎间盘水平颈髓的FA值最高、ADC值最低,C6/7椎间盘水平颈髓FA值最低、ADC值最高;FA值与ADC值之间呈负相关。结论 DTI能客观、定量地分析颈髓情况,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脊髓型颈椎病(CSM)慢性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7例临床诊断为CSM的患者进行颈髓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DWI,分析图像特点并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 所有受检者均成功行DWI及ADC值测量.CSM颈髓损伤处主要表现为MRI的T2WI图像为高信号,T1WI图像为低信号或等信号,相应损伤节段的颈髓受压.其中T1WI图像低信号的患者3例,T1WI图像等信号的患者14例.损伤处的DWI图像为不同程度的高信号.损伤段颈髓平均ADC 值(978.2±89.4)±10-6mm2/s,正常颈髓的平均ADC值(900.4±56.4)×106mm2/s,损伤段颈髓与正常颈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14,P<0.01).结论 DWI对CSM慢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其治疗及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MRI及DTI,评价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损伤,探讨DTI对检测脊髓型颈椎病(CSM)脊髓损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GE Signa Hde 1.5T超导型磁共振仪,对40例健康志愿者和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TI检查。根据T2WI图像颈髓病变区信号不同,将CSM患者分为颈髓病变区高信号组(C组,13例)和等信号组(B组,47例),正常对照组(A组,40例)。观察常规T2WI图,测量DTI不同参数值,比较不同组别ADC值和FA值的变化。结果常规T2WI等信号患者(B组),虽然常规T2WI没有显示出病变脊髓异常信号改变,但是DTI参数值出现变化,FA值降低,提示病变脊髓各向异性减低;ADC值升高,反映各向同性增高。常规T2WI高信号患者(C组),FA值进一步减低,脊髓出现不均淡黄色信号。ADC值、FA值在A,B,C组中均有统计学意义(表1),ADC值在A组、B组、C组中呈逐渐升高变化,反映脊髓各向同性逐渐升高;RA值在A组、B组、C组中呈逐渐降低变化,反映脊髓各向异性逐渐降低。结论通过脊髓型颈椎病两组的研究,显示DTI能在常规T2WI尚未出现异常信号之前既能检测颈髓的较为早期的损伤,DTI较常规MRI检测脊髓慢性损伤更敏感,DTI能更早、更精确地发现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病变,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同时可以为手术治疗赢得时间。DTI量化参数可以定量评估脊髓损伤程度,使脊髓损伤的诊断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9.
探讨3T磁共振DTI成像技术及其参数在颈髓中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特斯拉(3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在正常颈髓中的应用,分析正常颈髓的DTI参数和纤维束成像。方法:将21例健康成年志愿者平均分为3个年龄组行轴位DTI成像,对颈椎2、4、6水平段脊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分数各向异性(FA)、λ1、λ2、λ3值及不同年龄组的ADC、F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所有志愿者行颈髓及其神经根神经纤维束成像。结果:ADC、FA图、颈髓及其神经根纤维束成像均显示良好。颈髓3个水平段的ADC值(F=0.04, P>0.957)、FA值(F=0.56, P>0.576)、λ1值(F=1.02, P>0.368)、λ2值(F=0.77, P>0.468)及λ3值(F=0.15, P>0.859) 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间的ADC值(F=2.23, P=0.117)、FA值(F=0.11, P=0.899)无统计学意义。颈髓平均ADC值为(0.784±0.083)×10-3mm2/s、平均FA值为0.721±0.027、平均λ1、λ2、λ3值分别为(1.509±0.145)×10-3、(0.416±0.094)×10-3、(0.411±0.102)×10-3mm2/s。颈髓λ1值明显大于λ2、λ3值(P<0.05),λ2与λ3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水平段正常成人颈髓呈上下方向的圆柱状弥散,ADC值和FA值是评价颈髓的敏感指标,神经纤维束成像能清晰显示颈髓及其神经根纤维束结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弥散张量成像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胶质瘤分级及瘤周浸润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病理证实胶质瘤患者28例,其中9例为低级别胶质瘤(WHO分级的Ⅰ或Ⅱ级),19例为高级别胶质瘤(WHO分级的Ⅲ或Ⅳ级),分别测量不同级别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瘤周正常白质区及对应对侧正常脑组织FA值和ADC值,比较有无差异性.结果 低级别胶质瘤实质区FA值(0.14±0.03)低于高级别胶质瘤实质区FA值(0.27±0.01)(P<0.001);低级别胶质瘤实质区ADC值[(1.628±0.347)×10-9mm2/s]高于高级别胶质瘤实质区ADC值[(1.327±0.587)×10-9mm2/s](P.<0.05);低级别胶质瘤瘤周水肿区FA值(0.23±0.04)和ADC值[(1.784±0.129)×10-9mm2/s]均高于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水肿区FA值(0.17±0.02)和ADC值[(1.329±0.038)×10-9mm2/s](P.<0.001);12例胶质母细胞瘤瘤周正常白质区FA值(0.32±0.08)低于对应对侧正常白质(P<0.001).结论 弥散张量成像FA值和ADC值两个参数对于胶质瘤的分级及瘤周浸润的评价具有一定价值. C值[(1.327±0.587)×10-9mm2/s](P.<0.05);低级别胶质瘤瘤周水肿区FA值(0.23±0.04)和ADC值[(1.784±0.129)×10-9mm2/s]均高于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水肿区FA值(0.17±0.02)和ADC值[(1.329±0.038)×10-9mm2/s](P.<0.001);12例胶质母细胞瘤瘤周正常白质区FA值(0.32±0.08)低于对应对侧正常白质(P<0.001).结论 弥散张量成像FA值和ADC值两 参数对于胶质瘤的分级及瘤周浸润的评价具有一定价值. C值[(1.327±0.587)×10-9mm2/s](P.<0.05);低级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颈椎病脊髓损伤的临床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脊髓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42例作为对照组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4例进行颈椎常规MRI及弥散张量成像,分别测量各组表观弥散系数(ADC)、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并显示其弥散张量纤维束(DTT)。结果正常组的平均ADC值为(830.34±215.86)×10^-6mm^-2/s,平均FA值为(536.03±40.00)×10^-3。颈髓慢性损伤患者平均ADC值为(1107.60±47.55)×10^-6mm^-2/s,较正常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FA值为(425.91 x±59.48)×10^-3,较正常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较常规MRI成像能早期显示颈椎病脊髓的损伤,ADC值、FA值、DTT图是检测早期脊髓损伤微观结构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脊髓震荡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脊髓震荡损伤17例作为研究组(A组),32例非脊髓震荡髓损伤的脊髓损伤病例作为对照组(B组);选取与A、B组年龄、部位相匹配的4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组)。所有病例行MR平扫和DTI扫描,测量A组和B组脊髓损伤节段平均FA值和平均ADC值,测量C组(与前2组相同节段脊髓)平均FA值和平均ADC值,并分析A组与C组、A组与B组组间差异。结果 B组平均ADC值为(1301.35±221.15)×10-6mm2/s,平均FA值为(377.12±67.31)×10-3;C组平均ADC值为(827.63±218.54)×10-6mm2/s,平均FA值为(540.03±38.14)×10-3。A组平均ADC值(1103.25±49.65)×10-6mm2/s,较C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B组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平均FA值(423.53±58.42)×10-3,较C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较B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对脊髓震荡伤有较高的敏感性,对脊髓损伤的分级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的脑内病灶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白质纤维束成像(DTr)中的主特征及其量化分析。方法应用3.0T磁共振对临床确诊的10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及10名健康志愿者行常规头颅MRI和DT[扫描,选取MS病灶区域,即丘脑、内囊、胼胝体、半卯圆中心及顶叶典型病灶45处(丘脑5、内囊8、胼胝体10、半卵圆中心12、顶叶10);病灶旁正常脑白质部位(NAWM)以及健康志愿者与MS病灶相同部位作为感兴趣区,测量扩散张量参数值一FA值、ADC值及MD值,并对以上3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发性硬化病灶FA平均值0.29±0.10,ADC平均值(1.03±0.12)×10-9mm2·s-1,MD平均值(1.01±0.12×10-9mm2·s-1;NAWMFA平均值0.35±0.19,ADC平均值(0.85±0.01)×10-9mm2·s-1,MD平均值(0.89±0.13)×10-9mm2·s-1;健康自愿者FA平均值0.50±O.05,ADC平均值(0.72±O.04)×10-9mm2·s-1,MD平均值(0.73±0.04)×10-9mm2·s-1。MS组、NAWM组、健康志愿者组3组在丘脑和内囊2个部位上的MD、FA、ADC值存在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胼胝体、半卵圆中心、顶叶上的MD、FA、ADC值,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及DTF可以反映MS不同时期病灶的病理变化,为观测疾病演变和评价临床疗效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和54例脊髓型颈椎病作为病例组进行颈椎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DTI,分别测量各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部分各项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并显示其弥散张量纤维束(diffusiontensortracking,DTF)。结果:对照组的平均ADC值为(830.34±215.86)×10^6mm^2/s,平均FA值为(536.03±40.00)×10^-3。脊髓慢性损伤患者平均ADC值为(1107.60±47.55)×10^6mm^2/s,较对照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FA值为(425.91±59.48)×10^-3,较对照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TI较常规MRI成像能更早显示脊髓的损伤,ADC值、FA值及DTF图是检测早期脊髓损伤微观结构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戍像[diffusion tellsor imaging,DTI)对脑内囊性胶质瘤进行术前病理分级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脑内袭性胶质瘤患者21例,按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低级别组(I、II级)8例及高级别组(III、IV级)13例。所有研究对象术前均行磁共振常规序列及DTI序列检查,对两组患者病灶囊性部分及囊壁部分的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ractionalanisotropy,FA)及表面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11COefficient,A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灶囊性部分,低级别胶质瘤ADC值和FA值分别为2.89±0.10×100mm0/S、0.O78±0.04;高级别胶质瘤分别为2.53±0.25×10-3mm0/S、0.098±0.04。病灶囊壁部分,低级别胶质瘤ADc值和FA值分别为1.23±0.06×10-3mill0/S、0.17±0.O3;高级别胶质瘤分别为1.27±0.10×10-3mm0/S、O.22±0.05。病灶囊性部分ADc值及囊壁部分的FA值有统计学差异。囊壁部分ADC值以2.65x100mm0/S为阈值,诊断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80%:囊壁部分FA值以O.19为闽值,诊断敏感度为88%,特异度为81%。结论DTI定量分析囊性JJ吏质瘤,其囊性部分ADC值及囊壁部分FA值对术前病理分级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数量不同梯度场方向对正常人颈髓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影响,探讨正常人颈髓最佳DTI数量梯度场方向。方法:对46名健康志愿者采用GE Signa Excite Ⅱ 1.5T超导型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在回波平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EPI)基础上,分别施加6个和25个方向的扩散敏感梯度磁场,选择b值(0、600s/mm^2),行颈髓DTI成像扫描,分析比较各自影像特点并分别在颈髓相对宽的C2~C3水平、颈髓相对窄的C4~C7水平选择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测量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verag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av)、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 anisotropy,FA)值。结果: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6个方向与25个方向相应部位的ADCav值、FA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扫描选择扩散张量成像扫描参数时,在不影响各定量值测量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扫描时间,6个方向是颈髓扩散张量成像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正常成人颈段脊髓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中脊髓节段、轴索及年龄因素对其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影响。方法 36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成3组接受常规颈椎3.0T磁共振成像(MRI)及颈髓DTI检查;根据颈椎体解剖定位,颈髓分为上段(C1/2-C2/3)、中段(C3/4-C4/5)及下段(C5/6-C6/7),各节段应用感兴趣区法测量脊髓中央灰质和白质(前索、侧索、后索)的ADC和FA值。结果正常成人颈髓灰、白质不同节段之间ADC和FA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颈髓白质不同轴索之间ADC和FA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的ADC和FA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颈髓白质前索上段ADC与年龄不具有相关性,前索下段的ADC值与年龄正相关,其余颈髓白质及中央灰质的ADC和FA值均与年龄负性相关。结论正常颈髓的扩散能力和扩散各向异性受到年龄、节段和轴索因素的影响,对颈髓疾病的DTI研究应综合考虑上述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