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肠癌p53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郁宝铭  王灏  郑民华 《肿瘤》1999,19(6):353-355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抑癌基因p53在人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突变和致癌作用。方法:采用PCR-SSCP和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24例人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标本和21例移植到重度完全性免疫缺陷(severe:comlbined immunocleficient,SCID)小鼠并用或不用N-戊基-N-甲基亚硝基胺(N-amyrl-N-methylnitrosamine,AMN)处理的人食管正常组织标本,进行了p53基因外显子4~8的突变研究分析。结果:在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均检测出p53基因突变,其中食管癌组织标本中有18个突变,癌旁组织标本中有10个(10/17,58.8%)突变,主要的突变为G-A转换。在14例用AMN处理的人食管正常组织标本中出现6个(42.9%)突变;其中密码子283的突变为G-A转换。在人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53基因的突变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环境因素或内源性AMN可能是河南林县食管癌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喉癌p53基因第 6、7外显子的点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断长度分析 (PCR RFLP)法。结果 :喉癌p53基因第 6外显子第 2 0 5密码子突变率为 13.5% ,突变情况与喉癌组织分化类型和程度无关 ;第 7外显子 2 4 8位点突变率为 0。结论 :p53基因 2 0 5位点是喉癌的突变热点 ,而其 2 4 8位点则不是喉癌的突变热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喉癌p53基因第6、7外显子的点突变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分析(PCR-RFLP)法。结果:喉癌p53基因第6外显子第205密码子突变率为13.5%,突变情况与喉癌组织分化类型和程度无关;第7外显子248位点突变率为0。结论:p53基因205位点是喉癌的突变热点,而其248位点则不是喉癌的突变热点。  相似文献   

5.
p53基因与大肠癌辅助化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80年代末至今,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大肠癌患者的治疗方案中,辅助化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以5-FU为主的化疗药物是治疗大肠癌的首选用药.然而,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在不同个体中差别甚大,同一种药物对不同大肠癌患者的疗效各不相同;尤其对于进展期或复发性大肠癌患者,制订化疗方案更需考虑个体差异以提高疗效,但选用什么指标作为化疗药物筛选的标准目前尚无定论.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在大肠癌方面的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许多文献报道p53抑癌基因与患者预后及肿瘤化疗药敏有关.若能运用基因手段作为制订肿瘤化疗方案的一个指标,将对临床用药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为此.本文就p53基因对大肠癌患者的预后及辅助化疗中的影响这两方面的国内外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一、p53基因与大肠癌p53基因为一抑癌基因,在维持细胞生长、抑制恶性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正常细胞中,p53控制着生长停滞状态的静止期细胞从G_0期到G_1期的转变,并且在G_1期的生长限制点(restriction point)控制着细胞进入细胞周期的增殖.当细胞发生DNA损伤时,p53能使细胞分裂终止在G_1~S期,使其有足够时间修复损伤,恢复正常状态;若损伤不能修复,则启动细胞程序死亡导致细胞凋亡,保证有癌变倾  相似文献   

6.
p53基因在鼻咽癌中的热点突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DNA测序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23例鼻咽癌标本p53基因第7、8外显子的突变和该基因突变后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发现65.2%(15/23例)的标本存在p53基因突变,且突变点均位于第273密码子第2个碱基,均为G:C→A:T颠换,所编码的精氨酸为组氨酸所取代。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除上述15例突变标本外,另有1例存在p53过量表达。研究提示:鼻咽癌中p53基因突变率较高,该基因的突变和表达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53基因突变以第273密码子为突变热点,可能是由于患者接触了环境中目前尚未确知的某种特殊致癌物所致,或该点突变为鼻咽癌发病过程中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p53基因点突变与胃粘膜细胞癌变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Li Z  Lü Y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90-93
目的研究p53基因在胃粘膜细胞癌变过程中的变异方式和类型。方法选取56例胃镜活检胃粘膜病变组织标本(胃癌23例,异型增生16例,肠上皮化生17例),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DNA序列分析等技术,对p53基因点突变的方式和类型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p53基因在胃癌、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组织中点突变频率较高,分别为60.1%、31.3%和11.8%,点突变分布在第5~8外显子,无突变热点。错义突变(73.9%)和移码突变占全部突变的86.9%。结论p53基因点突变是胃粘膜细胞癌变过程中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错义和移码突变可能是其失活的主要原因,p53基因点突变频率在肠型胃癌发展进程中呈渐进趋势,进一步明确了p53基因变异是胃粘膜细胞癌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性被认定为DNA错配修复缺陷的标志,但既往研究发现一个显著矛盾,即在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中,p53突变率较一般结直肠癌低.研究旨在确认该矛盾的存在并试图阐明其机制.方法 对180例散发结直肠癌采用高分辨率荧光标记微卫星分析法检测微卫星位点稳定性,PCR扩增直接测序检测p53突变.结果 微卫星不稳定性呈现修饰型和跳跃型两种变化.低频度微卫星不稳定性均呈现修饰型而无跳跃型变化;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性均检出了跳跃型变化,一部分也并存修饰型变化.微卫星不稳定与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53突变与肿瘤分化明显相关.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肿瘤未检出p53突变,而低频度微卫星不稳定肿瘤p53突变率较高.结论 低频度微卫星不稳定性呈现的修饰型微卫星位点长度变化可能是DNA错配修复缺陷的表型;此表型与提高的碱基置换突变率有关.单纯DNA错配修复缺陷可能不足以导致微卫星不稳定性的跳跃型变化,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的真正原因仍有待阐明.  相似文献   

10.
p53基因点突变与肝细胞癌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L02人肝细胞株、Be17402、SMMC7721人肝癌细胞株和19例肝细胞癌标本及其癌周肝组织中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点突变的发生率及其与肝细胞癌侵袭性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从细胞株、癌及非癌肝组织中提取的DNA中的p53基因第7外显子,结合HaeⅢ酶切研究p53基因点突变发现3种细胞株(HBV-DNA阴性)中p53均无突变,19例癌组织(84.2%HBV-DNA阳性)中,10例有p53点突变(52.6%),其中包膜不完整、有肝内播散或多发结节者p53突变率明显高于包膜完整(70%vs33.3%,P<0.05)、无肝内播散(71.4%vs41.6%,P<0.05)或单发结节者(83.3%vs38.5%,P<0.05);而其癌周肝组织则均无突变。提示:第249密码子是中国大陆人肝癌p53基因的突变热点,可能与HBV感染有关。p53突变可能与肝癌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可望成为防治肝癌复发的较理想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11.
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对p53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 研究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对p53基因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利用基因打靶技术在小鼠胚胎干细胞(ES)p53基因249编码子中引入点突变,使编码子249由精氨酸(Arg)变成丝氨酸(Ser),然后将含突变的ES细胞显微注射到Hprt-/-小鼠囊胚中,将注射过的囊胚植入假孕的雌性小鼠子宫,到第14 d取小鼠胚胎纤维母细胞(EF),用含HAT的培养液筛选出从ES细胞分化而成的鼠EF细胞,经测序证实细胞含有由249 Arg到Ser的突变。用不同剂量的电离辐射(IR)或紫外光(UV)分别照射ES或EF细胞,然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该突变对小鼠ES细胞周期及对ES和EF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 用IR处理ES细胞后,含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的ES细胞对IR诱导的G1/G0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减弱 (P<0.05)。用IR或UV处理ES和EF细胞后,含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的ES及EF细胞凋亡百分数较含野生型p53者明显减少(P<0.05)。含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的ES及EF细胞p53的表达与含野生型p53 者差别不明显(P>0.05);但其bax和p21的表达,较含野生型p53 的细胞表达减少(P<0.05)。 结论: 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可减弱p53在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中的作用,但对p53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彭晓谋  彭文伟  姚春斓  陈雪娟 《癌症》1999,18(5):526-527,534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研究HCC 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中p53 基因密码子249 特征性突变来进一步阐明该基因在HCC 发生机制中的意义。方法:收集9 份癌组织中经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研究证实存在密码子249 突变的HCC 标本和11 例无此突变的HCC 标本,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 PCR) 方法比较研究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中密码子249 突变情况。结果:20 例HCC 中,癌周组织中密码子249 特征性突变检出率为70 % 。9 例SSCP 阳性者的癌周组织中的特征性突变检出率达100 % 。11 例阴性患者的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也能检出一定水平的突变。结论:p53基因密码子249 突变在非癌肝组织中广泛存在。癌组织中密码了249 特征性突变可能发生在肿瘤形成之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抑癌基因p5 3在人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突变和致癌作用。方法 :采用PCR SSCP和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 2 4例人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标本和 2 1例移植到重度完全性免疫缺陷 (severecombinedimmunodefi cient,SCID)小鼠并用或不用N -戊基 -N -甲基亚硝基胺 (N amyl N methylnitrosamine ,AMN)处理的人食管正常组织标本 ,进行了p5 3基因外显子 4~ 8的突变研究分析。结果 :在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均检测出p5 3基因突变 ,其中食管癌组织标本中有 18个突变 ,癌旁组织标本中有 10个 ( 10 /17,5 8 8% )突变 ,主要的突变为G A转换。在 14例用AMN处理的人食管正常组织标本中出现 6个 ( 4 2 9% )突变 ;其中密码子 2 83的突变为G A转换。在人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5 3基因的突变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环境因素或内源性AMN可能是河南林县食管癌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刘虎  汪渊  周青  李旭 《癌症》2000,19(11):978-980
目的:研究p53基因249密码子在肝癌非高发区安徽省的点突变的发生率。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肝细胞癌p53基因249密码子突变的频率。结果:所检测的38例肝细胞癌均无出现p53基因第七外显子纯合性缺失,4例有p53基因249密码子的点突变,且均为杂合型突变,突变率为10.5%(4/38)。结论:本资料说明,在肝细胞癌非高发区中,肝细胞癌中p53基因第七外显子发生的点突变并非为高发事件。提示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高发区肝细胞癌p53基因热点突变的规律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同发区肝细胞癌(HCC)P53基因249密码子高频度突变的规律性,为探寻癌及基于P53的基因和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巢工PCR结合测序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分析的方法,研究1994-1997年收集的97例启东和22便北京的肝细胞癌标本中,P53基因249密码子的突变率及突变的基因型。用免疫组化法研究癌及癌周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程度。 1994-1997年,启东肝细胞癌中,  相似文献   

17.
高分辨熔解曲线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p53基因的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Z  An S  Xie Z  Yan H  Chen J  Su J  Zhang X  Niu F  Guo W  Wu Y 《中国肺癌杂志》2011,14(10):767-773
背景与目的 p53基因与人类多种肿瘤相关,突变型具有致癌作用,主要分布在外显子5-8.本研究旨在建立高分辨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p53基因突变的方法,探讨p53基因突变的特点及其在NSCL...  相似文献   

18.
以野生型p53cDNA片段作探针,采用DNA分子印迹杂交(Southernblot)技术检测20例原发性肺癌和10例肺良性病变p53基因缺失与重排。肺癌组阳性率为30%;肺良性病变组均为阴性。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20例原发性肺癌,2例肺转移癌以及它们相应的非癌肺组织p53基因248位密码子点突变。结果发现,4例原发性肺癌和2例肺转移癌有p53基因248位密码子点突变,非癌肺组织均为阴性。P53基因缺失和突变与肿瘤大小、分期、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型无关(P>0.05),与肿瘤转移有关(P<0.05)。提示:p53基因缺失和突变与肺癌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p53基因的个体性反义RNA联合野生型p53(wt-p53)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探讨体外双重基因治疗的意义。方法将wt-p53重组质粒pC53-SN3转染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G418筛选稳定表达wt—p53的细胞克隆(WTp53—231细胞);体外构建针对MDA—MB-231细胞p53基因突变外显子8(exon8)的反义表达载体[pGEM3zf(+/-)p53exon8],并制备其反义RNA(ASp53exon8'RNA);以MDA—MB-231细胞为对照,阳离子脂质体介导下ASp53exon8’RNA转染wTp53—231细胞;转染48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细胞化学LSAB染色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ASp53exon8’RNA转染wTp53—231细胞与ASp53exon8’RNA转染MDA—MB-231细胞比较,前者可进一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结论p53基因的个体性反义RNA联合wt—p53共转染可协同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达到“反义拯救”基因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