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温度对川贝母生理指标、鳞茎产量及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开强  吴卫  郑有良  代勇  牟兰  廖凯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6):1948-1951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处理对川贝母生理指标及鳞茎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等的影响,为川贝母的合理栽培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用人工气候箱控制川贝母的生长温度,观察不同温度15,20,25,30 ℃下川贝母的生长发育变化,检测其叶片叶绿素a和b、可溶性糖、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并测定鳞茎产量以及总生物碱含量。结果:15,20 ℃处理的川贝母生育期较长;4种温度处理下川贝母叶绿素b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且15,20,30 ℃下川贝母总叶绿素以及叶绿素a含量差异也不显著。此外,川贝母叶片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和鳞茎总生物碱含量,以及鳞茎增长率和干重均随温度降低而增加。结论:川贝母不宜生长在过高温度环境,相对较低温度下其生育期较长,鳞茎可适当生长,生物碱含量也有所增加。此外,低温下川贝母通过增加脯氨酸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等来提高抗寒性,并能维持正常的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2.
徐步青  崔永一  郭岑  夏国华 《中草药》2012,43(2):355-359
目的探讨不同光照强度下铁皮石斛类原球茎(PLBs)生物量、主要药用成分多糖和生物碱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光照强度单因素试验设计,烘干法测定生物量,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量,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生物碱量,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包分析。结果铁皮石斛PLBs生物量在光照强度≥2 000 lx下培养40~50 d均较高,生产上需要PLBs维持旺盛的分裂,获得最高生物量的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2 000 lx条件下培养40 d,生物量达到0.74 g;多糖量以光照强度2 000 lx下培养30 d最高,达到16.88%;生物碱量以光照强度500 lx下培养30 d最佳,达到0.028 0%。结论不同的光照强度和培养时间对铁皮石斛PLBs的生长、多糖和生物碱的变化有显著影响,适宜的光照强度和培养时间对铁皮石斛主要药用成分的生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规格川贝母鳞茎作为种茎对植株生长发育和药材品质的影响,为高品质川贝母精细化栽培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直径和外观形状对川贝母鳞茎进行分类,通过比较3种不同直径和2种不同外观形状鳞茎出苗后的生理指标、叶片光合光响应曲线以及总生物碱含量,分析不同规格鳞茎的差异对田间川贝母产量和鳞茎品质的影响。结果:川贝母大粒鳞茎生殖生长具有显著的优势,开花数量多且均可挂果,单颗果实质量和其他规格鳞茎所得果实质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小粒鳞茎总生物碱含量高于大鳞茎。扁鳞茎叶片数量和叶片宽度均显著高于尖鳞茎,光合效率较高,但出苗时间较尖鳞茎晚,二者生物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川贝母鳞茎表型具有多样性,相同生长年限下,直径大的鳞茎可优选用于种源繁育,较小鳞茎适宜作为商品。通过鳞茎直径及形状筛选川贝母种茎,可以同时保证其种源繁育和药材供应,为川贝母的高产优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Wang YH  He ZS  Sun YX  Ma LL  Liu YL  Lin KX 《中药材》2011,34(2):183-186
目的:建立川贝母细胞团块悬浮培养体系,筛选出快速获取细胞团块增殖的最佳培养条件和激素配比。方法: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比较了接种量、激素配比和生长调节物质等对川贝母细胞团块悬浮培养的影响,并比较了细胞团块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测定了增殖细胞团块中总生物碱含量。结果与结论:用川贝母细胞团块进行悬浮培养,其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固体培养;细胞团块中总生物碱含量均高于市售川贝母和野生川贝母鳞茎;川贝母细胞团块悬浮培养最适的接种量为30 g/L,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 mg/L。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肥料追施对川贝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优质川贝母生产的适宜施肥用量,为川贝母高产和高品质药材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以5年生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为实验材料,在初花期分别追施高、中、低剂量氮肥、磷肥和钾肥,分析肥料种类及不同剂量对川贝母叶片光合生理、荧光参数、主要农艺指标及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分别追施不同量的氮、磷、钾肥对川贝母的光合参数和荧光参数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影响趋势,磷肥和钾肥的追施显著影响叶宽。以单果重、单果种子总粒数、种子结实率、种子千粒重、鳞茎鲜重和总生物碱含量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小区实验结果显示川贝母花期最佳追肥量分别为:氮肥20 g/m2、磷肥250 g/m2、钾肥75 g/m2。在最优的施肥用量下,3种肥料的综合品质评分为钾肥>磷肥>氮肥。结论:在花期科学追肥有助于川贝母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本研究可为人工种植川贝母施肥技术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川贝母的外观性状进行客观量化,完善其质量评价方法。方法用游标卡尺测定高度和直径,在人眼对外观色泽观察的基础上用色差仪对粉末色泽进行客观量化,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对高度、直径、△E值与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高度与总生物碱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直径与总生物碱的含量呈负相关,综合来看随着川贝母鳞茎的增大,总生物碱含量呈降低趋势。△E值与总生物碱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由于总生物碱含量可以客观地反映川贝母的质量,本实验的结果为川贝母传统以"个小为佳"、"碎贝、破贝不可入药"的观点赋予了科学的依据,肯定了川贝母"不得水洗"的传统加工方法。不同规格的川贝母中以松贝为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浙贝母辐照加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500Gy、1000Gy、2000Gy、4000Gy ~(137)Csγ射线处理狭叶、宽叶和新梅园三种浙贝母成熟鳞茎,并测定其可溶性总糖、蛋白质、生物碱、氨基酸及矿物质的含量。结果与结论:随着辐照剂量的不断增加,浙贝母成熟鳞茎中的可溶性糖、蛋白质、氨基酸及矿物质含量均出现先增加后下降的现象,而生物碱含量出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由此表明,辐照加工对浙贝母成熟鳞茎的理化成分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因此可在浙贝母原产地加工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吴茱萸扦插苗的生理指标变化.方法 采用不同PEG浓度胁迫梯度、不同胁迫时间和不同复水时间对吴茱萸扦插苗进行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等4种细胞渗透调节物质的动态变化.结果 在3个胁迫浓度梯度下,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一直上升的变化趋势.复水后,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MDA含量呈一直下降的变化趋势.结论 在干旱胁迫-复水过程中,上述4种细胞渗透调节物质相互协同作用,以忍耐细胞受到的损伤并进行相应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连作对当归生长的障碍效应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连作当归的生理生化效应,探讨当归的连作障碍机制。方法:测定分析当归的生长指标、叶片光合参数、保护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和产量、品质的变化。结果:连作导致当归生长发育受阻,药材产量、挥发油含量和浸出物含量下降。连作胁迫使叶片光合色素(Chla,Chlb,Chla/Chlb)含量降低,光合速率降低;叶片保护酶SOD,POD,CAT活性降低;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结论:连作通过降低植株保护酶活性引起活性氧代谢失调,导致活性氧积累和膜脂过氧化损伤。这种影响的外在表现是植株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干物质积累减少,可溶性糖含量升高,生长受抑,病害严重,产量和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0.
以半夏为材料,采用蒽酮-浓硫酸法、考马斯亮蓝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反电位滴定法、酸性染料比色法等测量半夏在不同光质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还原糖、可溶性蛋白、鸟苷、琥珀酸、生物碱等含量变化。得到结果为黄光可以促进半夏生长发育,促进块茎可溶性还原糖、总糖、生物碱及琥珀酸的合成,而蓝光促进块茎可溶性蛋白及鸟苷的合成;红、黄光提高叶绿素a,b含量,蓝光降低叶绿素a,b含量;白膜透过的光谱最均匀也最有利于叶绿素a 的合成;单光膜中,蓝膜与黄膜较有利于叶绿素a 的合成,而绿膜和红膜相对有利于叶绿素b的合成。红光下半夏的珠芽形成数最多,繁殖系数最大,说明在半夏的人工栽培中可以利用红光提高半夏的生产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三种贝母的鳞茎与地上部分总生物碱产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春  范卓文  金昌东 《中草药》1995,26(12):636-636
贝母有效成分为生物碱。通过对3种贝母鳞茎与地上部分总生物碱产量的研究,旨在为贝母地上部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1仪器、试药721型分光光度计,贝母素乙(peininine)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所用试剂均AR级。2实验材料新疆贝母FritillariawalujewiiRegel、托里贝母F.torifoliaX.Z.DuanexX.J.Cheng.、平贝母F.ussuriensisMaxim.采自黑龙江中医学院药用植物园,栽培。分别采收鳞茎和地上部分,60℃烘干,称重,计算株均鳞茎重和株均地上部分重,粉碎,过60目筛,干燥器中保存备用。3实验部分3.1总生物碱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该实验对经人为处理后的川贝母之间的质量差异进行研究。方法严格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对川贝母进行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培育方式以及不同生长年限的川贝母对其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生物碱含量有影响,而不同处理方式下的川贝母对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生物碱含量无显著性影响。结论本实验可为通过其它途径获得的川贝母药材提供质量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培养铁皮石斛原球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影响反应器内铁皮石斛原球茎生长及物质合成的因素,为铁皮石斛原材料的大量生产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利用3L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以组培原球茎为材料,研究了接种量、光照强度和通气量对原球茎增殖生长和多糖及石斛碱积累的影响.结果:当接种量为10g· L-1时,培养30 d后原球茎颜色深绿,生长健壮.多糖含量在接种量处理间无差异,但石斛碱含量有差异(接种量10g· L-1处理最高),多糖和石斛碱生产量在10g·L-1接种密度中最高.光照强度1600lx条件下原球茎生长最旺盛,光照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多糖的积累起到促进作用,但对石斛碱的积累则有抑制作用,多糖含量和生产量在1 600,2 400 lx光照处理下好于暗条件处理;石斛碱的含量虽然在暗处理中最高,但因原球茎生长不佳,石斛碱的生产量在1 600 lx的光照强度处理中出现最大值.通气量为0.2(空气体积/培养体积/min)时原球茎生长健壮,颜色鲜绿,生长优于0.1,0.3处理,且多糖和石斛碱含量和产量均达最大值.结论:在工作体积为2L的气升式球型生物反应器内,接入10g·L-1原球茎外植体,光照强度调节为1 600 lx,通气量为0.2有利于原球茎生长和多糖及石斛碱的生产,铁皮石斛原球茎生物反应器培养是大量快速生产多糖和石斛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川贝母商品松贝和青贝的生物碱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贝母商品松贝和青贝的生物碱含量马鸿年,马晓匡(大理医学院671000)张必达(云南省大理州医药管理局671000)川贝母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我们对大理点苍山野生川贝Fri-tillariacirrhosaD.Don(马晓匡鉴定)作了调查。在植株自然枯苗后,即随机取这两类鳞茎各50粒,干燥后称重,松贝多为小鳞茎(平均粒重0.32g),青贝为大鳞茎(平均粒重0.69g)。将干燥川贝研粉过40目筛,取2g左右,精密称量,置于50ml具塞三角瓶中,以18....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立体栽培对老鸦瓣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索老鸦瓣立体栽培的可行性,于老鸦瓣生长旺期采用LI-3100型叶面积仪测量立体栽培上、中、下3层与对照植株总叶面积并用LI-6400XT型光合仪测定叶片光合参数,测定各器官生物量及其生物量分配;并于采收期收获地下子鳞茎后进行子鳞茎更新方式及产量分析。结果表明,立体栽培中层光照强度最低,老鸦瓣叶生物量所占比例最高,而子鳞茎总鲜重与子鳞茎总干重及产量增幅(鲜重)均为各处理中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其中子鳞茎鲜重比对照降低22.84%。立体栽培下层光强适中,老鸦瓣净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率高,鳞茎所占生物量比例最高,且下层子鳞茎总鲜重、子鳞茎总干重及产量增幅(鲜重)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综合老鸦瓣生物量、光合特性及产量指标,总体上立体栽培条件下老鸦瓣生长状况与非立体栽培条件下无显著差异。相同土地面积的立体栽培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61.66%(鲜重)、141.35%(干重)。通过大棚立体栽培可提高空间利用率,有效提高老鸦瓣产量,同时实现老鸦瓣高密度种植。  相似文献   

16.
氮、磷、钾配合施用对福田白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氮、磷、钾3种养分对福田白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湖北省麻城市福田河镇白菊种植基地土壤进行盆栽土培试验。结果在盆栽条件下施肥对白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应为氮>磷≥钾;氮、磷、钾3要素配合施用能促进白菊的正常生长发育,显著提高白菊的经济学产量、生物学产量、外观品质、茶用和药用品质。其中,白菊中可溶性总糖和总黄酮量呈显著正相关(r=0.813 1**),说明平衡施肥可能通过促进白菊中的可溶性总糖的合成来增加总黄酮的合成与积累。结论在白菊生产上要在合理施用氮肥的基础上增施磷、钾肥。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6,(3):583-586
目的:研究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川贝母总生物碱的工艺条件。方法:以川贝母中西贝母碱、总生物碱的比吸附量、洗脱率、转移率为指标,优选川贝母中总生物碱的最佳纯化工艺。结果:最佳纯化工艺为川贝母酸水提取液以6 BV/h的流速逆向通过001×7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柱径与柱高比为1:2.5)进行动态吸附,树脂饱和后,水洗至中性,再用5 BV含5%氯化钠的60%乙醇液洗脱,洗脱速度为10 BV/h,收集洗脱液。川贝母中西贝母碱的洗脱率为75.44%,转移率为56.69%。得膏率为2.12%,总生物碱含量为74.31%。结论:采用001×7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纯化西贝母碱效率高,成本低,在保证转移率的前提下能显著降低得膏率,实现对传统方剂中药物精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总生物碱含量为指标,考察西藏林芝地区不同产地野生川贝母(瓦布贝母)的品质情况,为今后林芝地区川贝母人工种植种质选育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西贝母碱为对照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川贝母(瓦布贝母)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所测林芝地区川贝母(瓦布贝母)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要求,是其规定含量的1.26~3.44倍。结论林芝地区的野生川贝母(瓦布贝母)可作为人工种植育种的种质来源。  相似文献   

19.
川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的干燥鳞茎。其有效成分为贝母生物碱和甾体皂甙类。鉴于市场上川贝母处于供不应求状况,笔者对栽培川贝母及其成熟期果皮、茎杆,与市售青贝、炉贝进行了总生物碱含量的比较,为综合利用川贝母植株地上部分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一、材料与方法(一)主要药品和仪器1.混合酸碱指示剂:三份0.1%溴甲酚绿乙醇液,一份0.2%甲基红乙醇液混匀后备用。2.一套回流冷凝装置;分液漏斗和碱性滴定管各一支;电热恒温水浴锅和高速万能粉碎机各一台。  相似文献   

20.
探索不同采收期老鸦瓣生物量积累及药材品质动态变化规律,为确定老鸦瓣合理采收期提供依据。从蕾期至休眠期9次取样,测定各时期生长指标、各器官生物量、鳞茎折干率、水溶性浸出物和多糖含量。结果表明,老鸦瓣植株干物质分配比例随着植株生长中心转移发生变化,鳞茎是干物质分配的主要器官。全生育期植株总干物质积累及鳞茎干物质积累呈递增趋势,且果实成熟期最高。果实成熟期与枯萎期和休眠期的鳞茎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鳞茎生物量积累与其他形态指标间的关系系数随采收期不同差异较大,蕾期、花期及果实成熟期地上部分某些形态指标与鳞茎生物量呈负相关;在坐果期,除根外,其他形态指标与鳞茎生物量间全为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鳞茎折干率随采收期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于休眠期达最高。水溶性浸出物在生长前期含量最高,后期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且果实成熟期含量最低。多糖含量则呈W型变化,于果实成熟期含量最低,休眠期含量最高。综合考虑,兼顾光慈姑药材产量和品质,老鸦瓣应在枯萎期或休眠期初期采收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