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动过速发作时限超过一天以上时,常常表现出平素所见不到的心电图改变。对此,即称做心动过速后综合病征。病因可能是由于心动过速引致心肌疲劳、缺氧和代谢障碍。心电图变化是T波异常(出现T波低平、双向、倒置或类似于冠状T波,QRS波通常无改变)。自觉症状是极度的疲劳感,也可有轻度的一过性的心脏扩大。本征,每因  相似文献   

2.
该征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属肺静脉畸形引流的一类型(心下型),其特征是右肺静脉开口于下腔静脉。它是由部分肺静脉还流异常而导致的一组病征。本征患者的异常肺静脉在X线下呈现一种特殊的血管影象,状似古代土耳其武士佩带的弯刀。该征即固此而得名。诊断弯刀综合病征,有三个不可缺少的指标:(1)有肺发育不全;(2)X线检查时  相似文献   

3.
猫叫综合病征或称猫泣综合征是一先天性疾病。系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它是以生后有如猫仔叫样的哭声为特征,并伴有许多其它先天畸形的一组较少见的病征。文献中最早记载并将本征命名为猫叫综合病征的是Lejeune氏等(1963)。  相似文献   

4.
长期大量饮酒的人,当戒酒后出现以震颤性谵妄、癫痫发作、高热、出汗、心动过速、失眠、厌食、恶心等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发病机理尚不清楚,非慢性乙醇中毒。因为,继续饮酒,并不发病,这说明患者机体对乙醇具有依赖性。治疗原则除对症处理外,在治疗癫痫的药物中必须  相似文献   

5.
是指因肺炎部的肿瘤浸润、压迫而引起上肢的顽固性疼痛和同侧的Horner氏综合病征的一组病征。本征三大特征:(1)一侧肩至手的剧烈疼痛;(2)腕手部的肌肉萎缩;(3)  相似文献   

6.
本征是Aldcrman氏等(1974)提出的一个新综合病征。心得安已成为冠心病,特别是心绞痛患者的常规治疗药,其中有的患者,特别是长期用药的患者,一旦突然停药,能引起较用药前的心绞痛更为严重的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变异型心绞痛或休息时及夜间心绞痛,有者在此持续绞痛基础上发生了心肌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窒息亦称“淤斑状面罩”。本征是胸部、上腹部突然遭到严重挤压损伤时,反射性地引不同时间和不同程度的呼吸停止,面颈部、上胸部皮肤出现红紫或蓝紫色改变的一组  相似文献   

8.
本征特征是由咳嗽引起的一过性意识丧失。男性居多,40岁左右常见,多发生于肥胖、性格开朗、好社交、健谈、食量大、好饮洒、吸烟量也大的人,多数患者常同时患有哮喘、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慢阻肺  相似文献   

9.
本征是指因肺尖部肿瘤的浸润、压迫而引起上肢的顽固性疼痛和同侧的Horner氏综合病征的一组病征。1924年,pancoast首先提出,目前仍习惯称本征为Pancoast氏  相似文献   

10.
本征系一种原因不明的症候群,其发病可能与丘脑下部中枢受刺激有关。多见于青年或中年妇女,偶见于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多处于不稳定状态。发作时血压升高较著,并伴有四肢发冷与苍白。颜面部、颈部、上胸部或腹部有一过性红斑出现,随后即有出汗现象。除此尚有心动过速,流涎、头痛、腹部  相似文献   

11.
结肠曲综合病征,系指结肠脾曲或肝曲部聚积了过多的气体而引起腹胀、腹痛的一组综合病征。发生于脾曲称脾曲综合病征;发生于肝曲称肝曲综合病征;若同时发病,则称肝脾曲综合病征。因脾曲或肝曲积聚气体而发生的胀痛,并向同侧的胸背部放射,且夜间较重,疼痛可因体位变动而暂获缓解,排气后顿感舒适。  相似文献   

12.
脑—内脏联合综合病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钦昌  刘红梅 《临床荟萃》1990,5(3):130-131
长期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急性脑病时可产生内脏器官的一系列病态反应,有人将这些病态反应所引起的症候群称为脑——内脏联合综合病征(Cerebro—Splanchinic Linkage Syndrome)。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这些反应对机体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产生本征的主要原因是急性重度脑病,常见于脑出血,也见于严重的脑梗塞、脑外伤等。其发病机理概括起来有下列几点:1.下丘脑功能紊乱,主要超过植物神经系或神经内分泌途径直接或间接地  相似文献   

13.
本征是发生于高龄妇女的一组病征,其特征是于皮肤发生痛性的脂肪沉着。病因不详,据Dercum 氏(1888)称,本征和更年期障碍有某些关系,并且多见于过早停经的妇女。此外,可能与变态反应或风湿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于躯干或四肢,尤其是末端,出现对称性的疼痛性脂肪隆起。这种变化,很少发生于颜面.患者不一定肥胖,也可能是消瘦,唯有局部的脂肪堆积,有瘙痒乏力、肌力减退等症状.患者多伴有神经衰弱.本征需和皮脂膜炎、皮肌炎、硬皮病、胰岛索脂肪发育障碍等病症鉴别.本征尚无特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1916年Hans Reiter氏于德军军官中,发现1例同时患有尿道炎、关节炎与结膜炎的病例,以后在欧美相继发现许多此类患者,故以后的文献中称此征为Reiter氏综合病征。本征由肺炎支原体和clamy-dia两种微生物引起。临床表现除上述三大主征外,尚有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  相似文献   

15.
本征系具有开放性肺结核,通常皆有肺空洞,因长期用抗痨药物致使痰中检查不出结核杆菌的一种病征。但病灶本身却未得修复。空洞的大小、壁的厚薄、位置等和形成本征的影响不大。抗痨药物包括异菸肼、PAS、链霉素的单用和并用,疗程多在三个月到半年不一。气管滴抗痨药也能导致本征。  相似文献   

16.
心肌梗塞后综合征于1956年由Willian Dressler首次描述。PMIS(Post Myocardium infarct syn-drome—译者)是一个比较少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仅占所有心肌梗塞患者的3—4%。这一综合征的特点,是由于病人反复发热及胸痛,还可能合并胸膜炎、肺炎、或心包炎.其症状,是患者有疼痛感和害怕感,但它们予后往往是良性的。因为综合征患者易于被误诊也有可能发生心脏填塞,所以护士和医生一样,对PMIS 的特征和症状必须有所警惕。  相似文献   

17.
18.
凌发连 《临床荟萃》1990,5(3):132-133
为了提高十二对神经疾病的临床识别能力及诊断水平,现将与其有关的综合病征综述如下: 一、本奈代克特氏综合病征(Benedikt′s Syndrome)大脑脚障碍的同时赤核受害,除出现病灶对侧上下肢失调症状之外,伴有锥体外路障碍症候群,如震颤,手足徐动症,舞蹈病样运动,患侧只有动眼神经麻痹者叫本奈代克特氏综合病征。此征特点,无锥体路症状。  相似文献   

19.
马凡综合病征合并左室动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69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10年,加重1个月入院。10年来活动后胸闷、气促,症状进行性加重,1个月来头晕、心慌、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双下肢水肿,夜晚不能平卧,高血压病史13年。家族史:其父死于心脏病;两兄视力差,身型瘦长,其子心脏超声发现主动脉增宽。查体:血压22/16kPa,脉搏82次/分,体重64kg,身长172cm,身型瘦长,皮下脂肪少。视力左0.1,右0.2。口唇紫绀,双侧颈静脉怒张。双肺底可闻及细湿罗音。心界向双侧扩大,心率82次/分,节律齐,心尖部闻及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左腋下传导,主动脉瓣区闻及舒张期泼水样杂音。腹平软,肝肋下可触及2cm,脾未及。脊柱无畸形,四肢细长,以手指为甚,双下肢指凹性水肿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