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中药鉴定学教学中突出存在的主体不合理、理论实践脱节、考评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引入教学助理,旨在发挥新生代在网络课程、微信公众号推送等方面的优势,在教学中吸引学生将新媒体予以灵活应用;将实践教学导入课程,增加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程度;对考评机制进行标准化、具体化的改进,并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依据;更新教学模式,形成自主性学习、互动式教学的策略,从而提高中药鉴定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为更好地推行教学助理参与教学和选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基于中药鉴定学的特点,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提出启发式导课、有效利用网络、加强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以促进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通过讲习药材鉴定实例,探讨中药鉴定学与药用植物学两个学科之间,在教学上的联系性和互补性。拓宽学生知识面,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全面提高中药鉴定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骨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科社会需求,结合中药鉴定学学科的教学特点,探讨了实践教学中实践基地的构建模式。通过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与资源优势,建立多层次的中药鉴定学实践基地,完善中药鉴定学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在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实验课是中药鉴定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的基本要素作细致分析,从而拟定教学过程的规划。本文以“中药的鉴定方法”实验课为课例,从成人学生认知过程的心理能力出发,依据系统科学的理论,对中药鉴定实验课教学的设计进行探讨。 1学生情况的分析 成人中药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基层的医药单位 (医院、卫生院、药店等 ),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学生年龄参差不齐 (含 20岁、 30岁、 40岁等不同年龄段 ),动手操作能力存在差异;学生已完成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学等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记忆理论…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结合现代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分析,《中药鉴定学》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该门课程现代化的教学水平。现以"翻转课堂"和"微课"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解决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分析,为提高《中药鉴定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寻找较好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非中药专业中药鉴定学课程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分析非中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中药鉴定学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进行非中药专业中药鉴定学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研究。以中药鉴定学知识为重点,将中医药学多学科的基础知识穿插到中药鉴定课的教学中,建立"理论教学-多媒体演示-多学科交叉-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法。以达到提高中医药院校学生专业素质、促进中药传承人才培养、不断完善中药高等教育体系、推动中药事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人才培养需要,中药鉴定学应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药、识药、辨药专业能力为目标,从实践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考核与评价等方面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为提高中药鉴定学教学质量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9.
药用植物学是联系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等学科的纽带,在中药、药学类专业基础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结合实践教学,将网络教学平台用于药用植物学教学,能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校专业增多和学生不断扩招,中药鉴定学课程以及相近的两门课程生药学和中药商品学的实验教学内容、课时、对象等变得比较复杂,所以将中药鉴定学(包括生药学和中药商品学)比较系统的划分为3个层次进行实验教学,充分发挥现有教学资源的效能,使学生充分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主动性,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中药鉴定学是中医院校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药鉴定学》教材的使用是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21世纪,中药鉴定学教学教材的使用,要结合中药鉴定学教学的特点及社会的专业需求,以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全面的,既具有丰富的性状鉴别经验,又具有熟练利用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知识并且熟练应用现代分析仪器鉴定中药,分析解决中药鉴定工作中各种问题的人才为目的,对《中药鉴定学》教学教材对中药鉴定学教学教材使用及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药鉴定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鉴定学是各层次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中药鉴定也是药学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中药鉴定学易学、难记,内容枯燥、乏味.要在有限学时内掌握教材中近300味生药的形态、性状及其代用品、伪品的四大鉴别方法、功效、使用等,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接受.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尝试改革中药鉴定学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由被动接受转向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3.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根据教学大纲和专业培养目标,本课程在继承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现代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中药的真伪鉴别、品种整理、质量评价方法。《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因此,在目击者前仍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的前提下,要强调重视实践教学与设计性实验在本学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西北医学教育》2017,(4):531-533
素质教育和形成性评价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均得到了高度重视。形成性评价能够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也更容易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导向性,因此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本文结合中药鉴定学教学团队的教学成果和教学经验,阐述了高等教育中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并以中药鉴定学教学为例说明如何在高等教育中建立上述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药学院开设的大部分是中药学专业课,课程之间联系紧密,从学习中药种植、栽培、养护、采集、加工、炮制、提取、分离、分析、鉴定到制剂成型,是一个系统连贯的专业学习过程,就此我们提出建构中药学院专业课程体系现代化教学平台。以院部为主导,以学生为本位,组织全院师生共同建构教学互动平台,使学生学习中药学知识系统化、现代化,以此作为我院教改的一种尝试。一、建构内容组织、整合教研室力量,优化教学资源,将现在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中药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分析、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生药学、药用植物学等课程的教学大…  相似文献   

16.
面向21世纪,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的目标要结合中药鉴定学的特点及社会的专业需求,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全面的中药鉴定人才.中药市场情况十分复杂,中药材品种存在着多基源、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伪劣品等问题,很多问题是在课堂上和实验室见不到的.因此,中药鉴定学教学要注重加强课外实践教学,使教学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缩短中药专业毕业生适应市场需要的时间和差距.  相似文献   

17.
中药标本和多媒体是中药鉴定学的重要教学工具,但二者又各有不足,将二者结合应用于中药鉴定学的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论述了中药标本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中药鉴定学中的应用,为中药鉴定学课程的深化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中药资源的一门应用学科。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对于中药专业学生来说是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四大基本鉴别方法,为从事中药的真伪鉴别、品种研究和制定质量标准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校应市场的需求,学校增开了不同专业,如营销专业、制剂专业、中  相似文献   

19.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中药基本理论 ,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它所包括的范围很广 ,涉及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结构测定 ;有效成分的来源途径等许多内容。它是中医院校中药系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说它重要是因为它既是一门专业课 ,又是《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等学科的基础课。笔者曾担任中专、成人大专、本科英语班中药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 ,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体会 ,下面就本科英语班中药化学理论课的教学浅谈一下个人的一些想法。1 英语班中药化学理论课的…  相似文献   

20.
对中医药院校中制药、中药、中医以及营销等专业的学生而言,具有较高的中药鉴定水平十分重要,而鉴定水平的提高又必须以药用植物学的知识为基础,所以,学好药用植物学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仅坐在课堂中,将视野局限于书本是不够的.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中药水浸标本就成为很好的补充,由于中药水浸标本高度保持了原生植物的形态与色泽,栩栩如生,特征明显,学生兴趣浓厚,易于产生联想,明显提高药用植物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