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超微结构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传代培养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分正常对照组、葡萄糖25 mmol/L组和50 mmol/L组,电镜观察不同组Müller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Western印迹检测不同组Müller细胞中HIF-1α的表达.结果 葡萄糖25 mmol/L组Müller细胞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细胞核缩小、不规则,核內染色质呈凝集边聚;胞质浓染,线粒体肿胀,可见空泡结构.葡萄糖50 mmol/L组,胞质内可见残余体,细胞表面绒毛减少变钝.Western印迹结果示正常对照组无HIF-1α蛋白的表达,葡萄糖25 mmol/L组和50 mmol/L组均有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的表达,50 mmol/L组蛋白表达量低于25 mmol/L组.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可以引起Müller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并引起HIF-1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氯化钴(CoCl_2)诱导人肝窦内皮细胞(HHSEC)缺氧模型特点。方法不同浓度CoCl2(0~800μmol/L)与HHSEC细胞孵育24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50~200μmol/L CoCl2与HHSEC细胞孵育,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Matrigel管腔生成实验检测细胞管腔形成情况;蛋白质免疫检测细胞HIF-1α、vWF、VEGF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HIF-1α核转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0~200μmol/L CoCl2组HHSEC细胞活力明显增加,细胞迁移到膜下的数量显著增多,并且形成丰富而密闭的管状结构。50μmol/L、200μmol/L CoCl2促进HHSEC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第八因子相关抗原(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其中200μmol/L CoCl2组HIF-1α、vWF表达较50μmol/L CoCl2组高。结论 50μmol/L、200μmol/L低浓度CoCl2可诱导人肝窦内皮细胞缺氧、血管新生,其作用机制与促进HIF-1α表达及核转位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2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s-2α,HIF-2α)表达水平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用氯化钴(CoCl_2)诱导细胞模拟缺氧微环境,并根据CoCl_2浓度不同分为5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400μmol/L组,选择CoCl_2浓度为200μmol/L模拟肿瘤内缺氧微环境。采用siRNA干扰沉默HepG2细胞中HIF-2α的表达,分别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HIF-2α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方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建立细胞缺氧模型,作为低氧组;采用浓度为50 nmol/L的HIF-2αsiRNA转染缺氧环境下的HepG2细胞,作为低氧+HIF-2αsiRNA组,结果显示:低氧组、低氧+Control siRNA组的HIF-2α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常氧组和低氧+HIF-2αsiRNA组(P0.05);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显示:低氧组、低氧+Control siRNA组的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常氧组和低氧+HIF-2αsiRNA组(P0.05);细胞周期结果显示:低氧组、低氧+Control siRNA组HepG2细胞在DNA合成前期(G0/G1期)细胞比率显著低于常氧组和低氧+HIF-2αsiRNA组,合成期(S)及合成后期(G2/M)细胞比率显著高于常氧组和低氧+HIF-2αsiRNA组(P0.05)。结论缺氧微环境通过促进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中HIF-2α的表达进一步促进HepG2细胞增殖,而针对HIF-2α的靶向siRNA能有效抑制肝癌HepG2细胞中HIF-2α的表达,从而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变化入手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新生血管的成因。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在不同葡萄糖浓度的培养液中培养,培养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利用Protein Pathway Array(PPA)技术检测细胞内146磷酸化和非磷酸化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 Müller细胞的增长呈葡萄糖浓度依赖性(50 mmol/L葡萄糖浓度是增殖最强)。50 mmol/L高糖条件下,在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检测出47种磷酸化和非磷酸化差异表达蛋白质(如XIAP,VEGF,HIF1α,NF-κB等),这些蛋白质涉及细胞生存、增殖、凋亡等几个重要信号传导通路。结论高糖能够刺激视网膜Müller细胞增殖,这种增殖作用是Müller细胞中多条重要信号传导通路共同参与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糖环境下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影响.方法将体外25 mmoL/L葡萄糖培养的大鼠Müller细胞以100 ng/ml PEDF或10 ng/ml白细胞介素-1β(IL-1β)孵育24 h,采用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检测相关蛋白和mRNA表达,采用MTT检测Müller细胞活性.结果细胞免疫荧光组化、Western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在高糖环境下PEDF可以下调Müller细胞IL-1β蛋白和mRNA的表达,同样IL-1β也可以下调Müller细胞PEDF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5);PEDF明显提高视网膜Müller细胞活性(0.48±0.09对0.64±0.17,P<0.05).结论模拟糖尿病状态下,PEDF可以下调Müller细胞中IL-1β的表达,提高Müller细胞活性,可能对糖尿病炎症引起的病理改变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氯化钴体外模拟低氧,研究低氧与脂肪细胞炎症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加入氯化钴处理,体外模拟低氧状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脂肪因子、炎症因子等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变化。结果 200 μmol/L氯化钴显著上调3T3-L1脂肪细胞HIF-1α及Glut1表达,同时促进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C/EBP同源蛋白(CHOP)、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的mRNA表达增加,脂联素的表达水平下降,抵抗素和瘦素的mRNA表达水平增加。另外,环氧合酶2、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基因的mRNA水平表达也明显上调,NF-κB的抑制蛋白IκBα的磷酸化水平增加。结论低氧状态可能通过激活NF-κB炎症信号通路诱导脂肪细胞产生炎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活性氧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能否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化学性低氧引起的内质网应激。方法应用化学性低氧模拟物氯化钴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化学性低氧损伤心肌细胞的实验模型。在氯化钴处理H9c2心肌细胞前60 min把N-乙酰半胱氨酸加入培养基中,作为预处理。应用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术检测凋亡心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双氯荧光素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的表达。结果在100~2 000μmol/L浓度范围内,氯化钴处理H9c2心肌细胞24 h,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细胞存活率。在12~48 h时间范围内,800μmol/L氯化钴处理H9c2心肌细胞呈时间依赖性地抑制细胞存活率。在氯化钴处理H9c2心肌细胞前60 min,应用2 000μmol/L的N-乙酰半胱氨酸不仅能抑制氯化钴对活性氧生成的促进作用,也能明显的抑制氯化钴诱导的细胞凋亡。不同浓度的氯化钴处理H9c2心肌细胞24 h,可使葡萄糖调节蛋白78表达增多,其中800μmol/L的氯化钴处理H9c2心肌细胞24 h时,葡萄糖调节蛋白78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高糖和铁皮石斛多糖培养对高糖状态下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活力和凋亡的调控,探讨铁皮石斛多糖保护糖尿病引起视网膜损伤的机制。方法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用高糖(25 mmol/L)孵育48 h诱导损伤,同时用铁皮石斛多糖(100、200和400μg/ml)处理细胞48 h。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铁皮石斛多糖(低、中、高剂量)组、高糖模型组、低、中、高剂量铁皮石斛多糖处理高糖组。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并计算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Müller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铁皮石斛多糖(100、200和400μg/ml)没有显著影响Müller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均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铁皮石斛(100、200和400μg/ml)组Müller细胞活力显著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铁皮石斛多糖可能通过提高Müller细胞活性,减少Müller的凋亡,达到保护高糖状态下视网膜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糖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活力和谷氨酸代谢功能有否改变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随机分为正常葡萄糖组(5 mmol/L)和高糖组(25 mmol/L),培养24 h后MTT自动比色法测定两组细胞的活力,采用间接荧光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两组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磷酸化的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的表达情况;采用间接荧光免疫组化法实时PCR检测两组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c-Jun的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高糖状态下细胞活力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GFAP、pSTAT3、c-Jun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升高,而GS蛋白和mRNA的表达降低.结论 经高糖处理的Müller细胞活力提高,其机制可能与GFAP和pSTAT3的表达升高有关;GS表达下降的可能机制为高糖激活了c-Jun基因.Müller细胞由于谷氨酸循环中的关键酶GS的表达减少而代谢谷氨酸的能力下降,这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导致神经节细胞死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芒柄花素(FMN)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IF-1α/VEGF)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肿瘤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胃癌细胞株BGC-823、MGC-803、MKN28、SGC-790和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中HIF-1α、VEGF的m RNA表达水平。将生长良好的MGC-803细胞分别设为对照组、30μmol/L FMN组、50μmol/L FMN组、80μmol/L FMN组、80μmol/L FMN+HIF-1α过表达质粒(pc-HIF-1α)组、80μmol/L FMN+阴性对照(pc-vector)组并进行相应处理。MGC-803细胞经上述药物处理及质粒转染后,采用MTT法计算MGC-803细胞增殖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MGC-803细胞中HIF-1α、VEGF的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MGC-803细胞凋亡率,成管实验检测VM形成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GC-803细胞中VEGF、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各种人胃癌细胞株中HIF-1α、VEGF的mRNA表达水平均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活性氧是否参与二氯化钴诱导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过度增殖.方法 用化学性缺氧模拟剂二氯化钴处理HPASMC,建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重塑的细胞模型 用外源性活性氧供体过氧化氢处理HPASMC,观察活性氧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活性氧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HPASMC,观察其对二氯化钴或过氧化氢诱导的细胞增殖的改善作用;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双氯荧光素染色和荧光照相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结果 在25 ~ 50μmol/L浓度范围内,二氯化钴处理24 h可诱导HPASMC增殖,50 μmol/L二氯化钴处理24 h可使细胞内HIF-1α的水平明显增加;与二氯化钴的作用类似,过氧化氢在12 ~ 25μmol/L浓度范围内处理24 h也可引起细胞增殖,但不改变HIF-1α的水平;在二氯化钴或过氧化氢处理前,用不同浓度的NAC预处理,在1 500 μmol/L浓度时,NAC预处理可明显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HPASMC过度增殖(P<0.05),而对二氯化钴诱导的细胞增殖则无明显影响(P>0.05);另外,50 μmol/L二氯化钴处理6~24 h对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化学性缺氧可诱导HPASMC过度增殖,其机制可能不依赖于活性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氯化钴模拟缺氧对RNA干扰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表达及功能的影响,观察在人食管鳞癌细胞系Eca-109中RNA干扰抑制HIF-1α的效果。方法选择4组细胞分别为食管癌Eca-109细胞和3株稳定转染HIF-1αSiRNA的Eca-109细胞(本实验室编号分别为H2/14号、H3/15号、H2/20号细胞),分别用200、400、600、800μmol/L氯化钴模拟缺氧,缺氧培养时间分别为12、24.48、72h,采用Western印迹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IF—1α蛋白及mRNA表达,同时Western印迹检测血红素加氧酶(HO-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葡萄糖转运体-1(Glut-1)、P53等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4组细胞HIF-1α蛋白表达均随氯化钴浓度加大而增加,常氧与400μmol/L氯化钴处理24h后筛选出H3/15号细胞HIF-1α蛋白表达最少,与其它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NA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扰细胞常氧下HO-1、MMP-2、Glut-1、P53表达不同程度减少,缺氧后HO-1、P53表达增加,MMP-2、Glut-1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RNA干扰能抑制Eca-109细胞的HIF-1α基因表达,从而不同程度减少HO-1、MMP-2、Glut-1、P53等相关基因表达;经氯化钴模拟缺氧筛选出干扰效果较好的一株细胞,为进一步研究HIF-1α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2(PGE2)诱导人胃癌细胞株(BGC-823)、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应用100μmol/L的PGE。联合不同浓度的MAPK阻滞剂PD98059(10、50和100μmol/L)或磷酸肌醇3-激酶(P13K)阻滞剂Wortmannin(50、100和200nmol/L)作用于BGC-823细胞24h,收集细胞,行Western blot检测HIF-1α、VEGF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BGC-823细胞低度表达HIF-1α、VEGF蛋白,100μmol/LPGE。刺激细胞24h显著诱导HIF-1α、VEGF蛋白表达。PD98059或Wortmannin均对PGE2诱导的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产生剂量依赖性抑制,100μmol/LPD98059几乎全部阻断了PGE2对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的诱导(P〈0.01),而200nmol/LWortmannin可部分阻断PGE2的这种作用。结论PGE2可能通过激活MAPK和/(或)P13K信号转导途径调控HIF—1α蛋白表达,进而促进VEGF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 ⅡA)对低氧培养下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凋亡及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氯化钴(CoCl2)创建低氧模型,设常氧对照组、低氧对照组和低氧加不同浓度Tan ⅡA组.分别取0.5、1.0、2.0、5.0、10.0 mg/L的Tan ⅡA干预低氧胃癌SGC7901细胞24、48、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上述同样浓度的Tan ⅡA干预低氧胃癌细胞48 h和72h后.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Tan ⅡA(0.5、2.0、10.0 mg/L)干预低氧胃癌细胞48h后,免疫细胞化学二步法检测HIF-1α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MTT法证实,低氧条件下,Tan ⅡA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P<0.01),10.0 mg/L Tan ⅡA作用细胞72 h后,其抑制率达71.2%.HOECHST染色法发现,低氧条件下,分别用0.5-1 0.0 mg/L浓度的Tan ⅡA作用胃癌细胞24、48 h,Tan ⅡA可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F=60354.00,187922.10,均P<0.05),10.0mg/L Tan ⅡA作用细胞72 h后,凋亡率达40.70%±1.55%.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Tan Ⅱ A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低氧诱导的HIF-1α蛋白表达(F=712.326,P<0.01).结论:低氧条件下,Tan ⅡA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抑制HIF-1α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氯化钴(CoCl_2)对人肝癌细胞生长及及其诱导化学性缺氧的最佳浓度和时间。方法通过不同浓度(0~800μmol/L)CoCl_2处理不同肝癌细胞系(HepG2、Hep3B、SMMC-7721和Bel-7402)24 h,利用CCK-8法检测四种人肝癌细胞株细胞存活率;选取100、200、300、400μmol/L CoCl_2作用不同肝癌细胞系0、12、24、48、72 h,利用CCK-8法检测四种人肝癌细胞株细胞存活率;确定最佳诱导浓度200μmol/L后,分别于0、6、8、12、24 h应用Real-time PCR检测VEGF mRNA的转录;确定好最佳诱导时间,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评估100、200、300、400μmol/L CoCl_2作用不同肝癌细胞系24 h后表达HIF-1α蛋白情况。结果 CoCl_2浓度在200μmol/L以内对人肝癌细胞株的生长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浓度大于200μmol/L、诱导时间大于24 h后明显抑制细胞生长,且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0.05)。200μmol/L CoCl_2刺激四种肝癌细胞0、6、8、12、24 h时VEGF mRNA转录递增。200μmol/L CoCl_2刺激细胞24 h时,能诱导并稳定维持四种肝癌细胞HIF-1α蛋白表达。结论 CoCl_2诱导肝癌细胞化学性缺氧的最佳浓度为200μmol/L,此时最佳时间为24 h。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存在的信号传导通路。方法观察从大鼠视网膜分离出的Müller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生长特性等,利用Protein Pathway Array(PPA)技术检测细胞内146种磷酸化和非磷酸化蛋白质的表达情况,通过信号传导通路分析软件分析Müller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结果发现有108种磷酸化和非磷酸化蛋白质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üller中表达,这些蛋白质参与了几条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包括XIAP/Apoptosis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ILK信号通路,PTEN信号通路,细胞周期:G1/S节点调控信号通路,HIF-1α信号通路,细胞周期:G2/M节点调控信号通路,HGF信号通路,糖尿病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ERK/MAPK信号通路和胰岛素受体信号通路。结论 Müller细胞中存在多种信号传导通路,这些信号通路相互关联,共同影响Müller细胞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糖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embelin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质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在不同糖浓度的培养液中培养,加入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特异性抑制剂emblin培养72 h后,利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细胞内VEGF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高糖条件下,在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VEGF蛋白质表达上调。并且,XIAP的抑制剂emblin加入高糖培养环境后VEGF蛋白质表达下降。结论 XIAP的特异性抑制剂emblin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VEGF引起的新生血管具有潜在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缺氧条件下人肝癌细胞HepG2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0、1、2、5、10 μmol/L的姜黄素处理缺氧条件下的HepG2细胞6 h后,用Westernblot免疫印迹法和RT-PCR检测HIF-1α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0 μmol/L,10 μmol/L姜黄素,10 μmol/L姜黄素 10 μmol/L MG-132处理缺氧条件下的HepG2细胞6 h后,用Western blot检测HIF-1α和VEGF的蛋白水平.结果:HepG2细胞经1、2、5、10 μmol/L的姜黄素处理后,HIF-1α蛋白水平与对照组(0μmol/L姜黄素处理)比较明显降低(F=79.81,P<0.01),且降低程度随着姜黄素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变大.但各剂量组HIF-1α的mRN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可以逆转姜黄素所致的HepG2细胞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抑制(F=68.47,83.79,均P<0.01).结论:姜黄素通过蛋白酶体途径,在转录后水平抑制缺氧HepG2细胞HIF-1α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葡萄糖对内皮祖细胞(EPC)表达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在EPC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葡萄糖,分别在常氧(21%氧浓度)和低氧(1%氧浓度)条件下培养.检测各组HIF-1α及VEGF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葡萄糖浓度相同,低氧组表达HIF-1α mRNA高于常氧组,VEGF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氧浓度相同,10mmol/L葡萄糖组EPC表达HIF-1α mRNA高于其余两组,且随着葡萄糖浓度增加,VEGF表达逐渐下降.常氧浓度下测不到HIF-1α蛋白表达;低氧浓度下,10mmol/L葡萄糖组EPC表达HIF-1α最高.结论 高糖对低氧条件下的EPC具有毒性作用,能减弱其表达HIF-1α和VEGF.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低氧环境下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Tan Ⅱ A)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与HIF-1α和突变型P53的表达.方法:用氯化钴(CoCl<,2>)创建低氧模型,采用0、0.5、1.0、2.0、5.0、10.0 mg/L的TanⅡA联合10.0 mg/L的5-FU分别作用于低氧SGC7901细胞24、48和72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上述同样方式作用于低氧SGC7901细胞24、48和72 h后,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TanⅡA(0、0.5、2.0、10.0 mg/L)联合10.0 mg/L的5-FU作用于低氧SGC7901细胞48h后,免疫细胞化学二步法检测IHIF-1α及突变型P53的表达.结果:低氧环境下,不同浓度的Tan Ⅱ A联合10.0 mg/L 5-FU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均P<0.01),10.0 mg/LTan Ⅱ A联合5-FU作用细胞72 h后,其抑制率为67.46%.0.5-10.0 mg/L TanⅡA联合5-FU作用细胞24、48、72 h.TanⅡA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促进SGC7901细胞凋亡(均P<0.01).HIF-1α及突变型P53表达明显高于常氧组(t=22.786,13.914,均P<0.01),不同浓度的Tan Ⅱ A联合10.0 mg/L 5-FU作用细胞48 h后,HIF-1α、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F=182.234,130.062,均P<0.01),且二者呈高度正相关(n=5,r=0.995,P<0.01).结论:在低氧环境下,TanⅡA可能通过抑制HIF-1α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从而增强5-FU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