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和照顾者对患者的行为管理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科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对84例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关于疾病护理和管理方面的问卷调查,观察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得分和其照顾者对患者的行为管理情况。结果经过调查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总分为(32.65±1.76)分,照顾者对患者疾病进行的管理行为的各维度的总分为(60.57±6.85)分。结论增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重视,提高其自我的护理水平和照顾者管理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照顾者的抑郁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以124例CHF患者照顾者为研究组,100例非CHF患者的照顾者为对照组,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被试者的抑郁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CHF患者照顾者的抑郁得分为(38.73±5.75),焦虑得分为(34.61±4.23),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单因素分析显示,照顾者抑郁评分与教育程度、工作情况、经济状况、自我感觉压力值有关,焦虑评分与工作情况、经济状况、自我感觉压力值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多因素分析显示,抑郁评分与自我感觉压力值呈正相关,与教育程度呈负相关;焦虑评分与自我感觉压力值呈正相关。结论 CHF患者照顾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应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王宁  王丹倩  杨富国 《心脏杂志》2015,27(3):325-32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D型人格对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依据D型人格量表(DS-14)把CHF患者分为D型人格组和非D型人格组,两组均在接受治疗前进行一般状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的测试。结果:①CHF患者中D型人格、焦虑、抑郁分别占34.0%、36.7%、46.7%。②D型人格组焦虑、抑郁的检出率(分别为70.6%和80.4%)均明显高于非D型人格组(分别为19.2%和29.3%,均P<0.01);D型人格组的社会支持得分(34.00±7.18)明显低于非D型人格组(41.57±7.61,P<0.01);D型人格组的生活质量得分(58.61±17.12)明显高于非D型人格组(36.67±17.63,P<0.01)。结论:D型人格的CHF患者体验更多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更少的社会支持,拥有较低水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护行为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89例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且均采用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CHFI)评估慢性心衰患者的自护行为,分析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行为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93例慢性心衰...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第1、3个月时自我护理的行为状况,以期能为临床干预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100例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出院时进行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调查,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行慢性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调查,分析结果。结果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问卷均完整者共84例,占调查患者的84.00%,资料完整患者出院后1个月时评分为79.21±13.66分高于出院后3个月时评分为67.94±15.70分(P〈0.05),出院后3个月时3个最低得分条目平均得分1.13±1.21分低于出院后1个月时1.69±1.20分(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随着出院时间呈现下降趋势,对出院后患者应针对性的加强自我护理行为指导及管理。  相似文献   

6.
背景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可独立预测心力衰竭结局,对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足够的健康素养水平对于CHF患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目的分析郑州市CHF患者、照护者的健康素养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3—11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及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CHF患者及其照护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心力衰竭特异性健康素养量表及2009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由调查员在患者入院48 h内对其进行调查。患者健康素养总分与一般资料和患者健康素养各维度评分及其总分与照护者健康素养各维度评分及其总分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16份,回收有效问卷500份,有效回收率为96.9%。CHF患者健康素养总分(29.3±7.1)分,功能性得分(12.4±2.9)分,互动性得分(10.5±3.0)分,批判性得分(6.6±2.7)分。照护者健康素养总分(25.1±3.6)分,基本健康知识得分(12.8±2.0)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得分(9.3±1.4)分,健康技能得分(3.1±0.7)分。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健康素养总分与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环境呈正相关(r_s=0.488、0.630、0.644,P值均0.001),与饮食习惯呈负相关(r_s=-0.482,P0.001)。照护者的基本健康知识得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得分、健康技能得分、健康素养总分分别与患者功能性得分(r值分别为0.622、0.456、0.428、0.605)、互动性得分(r值分别为0.626、0.353、0.481、0.598)、批判性得分(r值分别为0.432、0.266、0.412、0.450)及健康素养总分(r值分别为0.689、0.424、0.515、0.662)呈正相关(P0.001)。结论郑州市CHF患者健康素养水平总体偏低,具备健康素养的照护者占69.4%,且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与其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环境、饮食习惯及其照护者健康素养水平均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化疗期老年癌症患者照顾者负担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现状,探讨两者相关性。方法对化疗期老年癌症患者的照顾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照顾负担量表(ZBI)和癌症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CQOL)进行调查。结果照顾者负担得分为(24.12±11.41)分,57%的照顾者负担处于中重度水平;照顾者生活质量得分(176.58±40.65)分;负担总分及各维度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其中负担总分与生活质量的社会适应维度相关显著(P<0.01)。结论化疗期老年癌症患者照顾者负担与生活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医护工作者应给予照顾者一定的支持尤其鼓励其适当开展正常的人际交往或其他形式的社会活动,以减轻其照顾负担,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首发脑卒中患者出院过渡期家庭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家庭照顾能力(FCTI)量表、脑卒中知识问卷调查表,对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2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庭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首发脑卒中患者出院过渡期家庭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总分为(16.43±4.27)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应变并为患者提供协助[(4.24±2.55)分]、调整自我生活以满足照顾需求[(3.97±2.68)分]、评估家人及社区资源[(3.59±2.68)分]、适应照顾角色[(3.49±2.45)分]、处理个人情绪[(2.54±1.05)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与患者关系、是否患有慢性病、平均每天照顾时间和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疾病造成的经济负担、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所在社区是否有医疗上门服务对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得分均有影响(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医疗支付方式、疾病造成的经济负担、所在社区是否有医疗上门服务和照顾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每天照顾时间、家庭人均收入、职业、是否患有慢性病、脑卒中知识和晓度是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首发脑卒中患者出院过渡期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亟待提高,医护人员出院前应评估患者及照顾者具体情况,根据结果提供个性化措施,以提高患者及照顾者健康水平,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属强化培训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6年在我院治疗的老年CHF病人9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病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49例。常规组实施常规CHF护理,进行CHF疾病控制和并发症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告知病人饮食行为控制的相关注意事项;试验组病人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家属强化培训。3个月后,评价2组病人的饮食行为依从性、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统计饮食行为控制良好率。结果干预前,2组病人的饮食依从性、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EHFSc BS)、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常规组病人的饮食依从性评分、饮食行为控制良好率显著低于试验组,EHFSc BS评分、MLHFQ评分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强化培训对老年CHF病人的饮食行为具有积极作用,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主要照护者照顾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升照顾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285名CHF患者及主要照护者,采用一般资料信息收集表及家属照顾者照顾能力测量表(FCTI)进行问卷调查。结果CHF患者主要照护者FCTI总分为(18.80±4.44)分,各维度得分以处理个人情绪能力得分[(4.37±1.38)分]最高,以应变及提供协助得分[(3.24±1.24)分]最低。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CHF患者的年龄(P<0.05)、家庭人均月收入(P<0.01)、LVEF(P<0.01)、NYHA分级(P<0.01)、自理能力(P<0.01)的FCTI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照护者的年龄(P<0.01)、与患者关系(P<0.01)、是否工作(P<0.05)、文化程度(P<0.01)、照护时间(P<0.05)的FCTI分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CHF患者主要照护者照顾能力的独立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以及家庭人均月收入,照护者的年龄、与患者的关系、文化程度以及照护时间。结论CHF患者主要照护者照顾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应该对影响照顾能力的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老年脑卒中患者子女照顾者的照顾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134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及其子女家庭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子女照顾者相关照顾行为得分总分为(40.75±7.518)分,处于中等水平。子女的年龄、照顾年限是影响其照顾行为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医院医护人员及社会保健相关部门需给予子女照顾者关于老年脑卒中患者照顾知识及行为相关的教育和指导,改善其照顾行为,提高其照顾水平,进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结核病患儿家庭照顾者所承受的照顾负担和生活质量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制定系统性家庭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研究采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和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量表,对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结核科住院的结核病患儿的家庭照顾者76名进行调查。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总分0~88分,分值越高表明该照顾者负担越重,0~19分为无或很少负担,20~39分轻度负担,40~59分中度负担,60分以上重度负担。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量表总分16~80分,分值越高,表明照顾者生活质量越高。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对组间资料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或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 结果 结核病患儿家庭照顾者照顾负担总分为(41.39±14.86)分,其中个人负担(22.58±9.10)分,责任负担(10.79±4.88)分。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总分为(50.46±14.25)分,4个维度得分由低到高依次为精神维度(11.61±4.53)分、心理维度(12.70±4.40)分、社会维度(13.01±3.62)分、生理维度(13.14±3.72)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照顾者照顾负担总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呈负相关(r=-0.726,P<0.001),存在显著线性相关。 结论 结核病患儿家庭照顾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照顾负担,将影响家庭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省开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73例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研究内容包括:主要照顾者基本资料、Zarit护理负担量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结果主要照顾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关系和Zarit护理负担量表得分对生活质量的四个领域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性别、年龄、生活方式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生活质量的四个领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年龄和Zarit护理负担量表得分及患者性别、NIHSS评分与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评分相关联。结论护理人员应了解影响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提出有效护理措施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其主要照顾者的知信行现状,探索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知信行问卷,世界卫生组织(WHO)生活质量量表简表对福州市3所医院和4个社区的230名对脑卒中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采用统计描述和Spearman相关分析等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照顾者的知信行总分为(109.14±15.16)分,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50.59±6.90)分,知信行得分与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密切相关(r=0.199,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主要照顾者的知信行水平均不高,二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PD)患者生活质量(QOL)及其主要照顾者知信行(KAP)现状,并探讨二者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KAP问卷,世界卫生组织(WHO)生活质量量表对南昌市某三甲医院68例PD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照顾者KAP总分为(62.77±10.85)分,PD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46.29±5.21)分,KAP得分与PD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密切相关(r=0.196,P0.01)。结论 PD患者生活质量及其主要照顾者的KAP水平均不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间的关系。方法:以2021年5—6月在河北省胸科医院住院的肺结核患者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按本次调查最大条目数25计算,样本量为最大条目数的5~10倍,考虑20%的无效问卷,样本量估算为150~300名。最终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肺结核患者照顾者20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照顾者负担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研究最终获得200份问卷,剔除22份无效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178份,有效回收率为89.0%。178名肺结核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得分为(36.50±12.77)分,生活质量得分为(52.74±9.46)分,心理弹性得分为(57.51±15.91)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负担与生活质量、心理弹性呈现负相关关系(r=-0.463,P<0.001;r=-0.400,P<0.001);生活质量与心理弹性呈现正相关关系(r=0.522,P<0.001)。心理弹性在照顾负担与生活质量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β(95%CI)=-0.119(-0.176~-0.069)...  相似文献   

17.
《内科》2019,(6)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延续性护理的需求状况,为开展延续性护理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018年1~6月在本科室治疗出院的10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延续性护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疾病自我护理得分、疾病健康促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患者的疾病自我护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照顾者患者的疾病自我护理得分、疾病进展控制得分、疾病健康促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疾病自我护理方面,对疾病相关知识指导"非常需要"的患者占44.7%,对疼痛控制"非常需要"的患者占43.7%,对营养饮食指导"非常需要"的患者占39.8%。疾病进展控制:对预防并发症指导"非常需要"的患者占46.6%,对预防诱发因素指导"非常需要"的患者占45.6%。疾病健康促进:对疾病健康促进"非常需要"的患者占42.7%,对提供行为与生活方式指导健康咨询服务"非常需要"的患者占40.8%。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延续性护理的需求具有普遍性,开展个性化延续性护理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照顾者的照顾感受与疲劳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照顾者负担量表(CBI)、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AC)和疲劳量表(FS-14)对重庆市190名老年期痴呆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期痴呆照顾者的照顾负担、积极感受和疲劳得分分别为(51.18±8.90)分、(29.20±5.48)分、(7.95±2.72)分;照顾者疲劳与照顾负担呈显著的正相关(r=0.56,P<0.01)、与积极感受呈显著的负相关(r=-0.33,P<0.01)。结论老年期痴呆照顾者沉重的照顾负担会加重疲劳,而增加积极感受可减轻疲劳。积极采取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减轻照顾者负担、增加积极感受可能会缓解照顾者的疲劳状况,进而提高对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照顾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照顾者照顾负担与虐待倾向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照顾者虐待老年人评估量表中文版(CASE)、照顾者负担问卷(CBI)对重庆市主城区242名居家老年痴呆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 83.5%的照顾者对老年痴呆患者存在虐待倾向;老年痴呆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总得分为(56.82±6.45)分,前3位分别是生理性负担(13.06±1.54)、时间依赖性负担(15.35±1.43)、情感性负担(11.74±1.07);照顾者虐待倾向得分与照顾负担得分呈正相关。结论老年痴呆照顾者照顾负担越重,发生虐待危险行为的可能就越大。应通过健康教育、护理支持等减轻照顾者照顾负担,从而减少虐待危险行为的发生,防止不法侵害的产生,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20.
自我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执行情况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心力衰竭自理能力评估最表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调查住院患者78名。结果:(1)80%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或较低水平;(2)接受自我护理策略健康教育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接受一般健康宣教者(P<0.05-<0.01)。结论:进行自我护理教育,可提高慢性心衰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