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会阴超声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肛提肌收缩功能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利用经会阴三维断层超声成像技术评价肛提肌的收缩功能及经会阴二维超声平面观察在三种不同状态下(在静息、肛提肌最大收缩及Valsalva动作)的盆腔脏器运动变化。方法 选择盆腔器官脱(POP)垂患者64例作为POP组及30例妇科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在三种状态(静息、肛提肌最大收缩及Valsalva动作)下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静息状态下两组盆膈裂孔面积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Valsalva动作下两组盆膈裂孔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P组患者肛提肌收缩前后的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肛提肌收缩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经会阴三维断层超声技术可用于评价肛提肌收缩功能;经会阴二维超声技术可指导患者进行盆底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断层超声成像技术(TUI)研究正常未育女性肛提肌的解剖结构,从方法学上阐述TUI技术在盆底结构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对50例健康未育女性志愿者进行检查,采集三维容积数据保存,离线启用断层成像技术(TUI)分析.在生殖裂孔(LH)最小平面测量LH的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并在阴道后外侧与肛提肌左右肢长轴径线相垂直处测量肛提肌厚度.隔7~30 d后,由同一医师对所有志愿者进行第二次检查与测量.结果 TUI技术可同时在互相平行的多个平面显示肛提肌的形态.生殖裂孔前后径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值)是0.71,左右径的ICC值是0.76,面积的ICC值是0.60.肛提肌厚度的ICC值是0.62.结论 TUI技术可作为检查盆底肌形态学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肛提肌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60名初产妇及30名未育女性(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受检者行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采集静息、收缩状态和最大瓦氏动作下盆腔图像,测量盆膈裂孔的面积(A)、周长(C)和肛提肌肌性部分长度(L),计算肛提肌收缩与静息状态时A、C、L差值(ΔA、ΔC、ΔL)及收缩状态时的应变率(ε);计算肛提肌最大瓦氏动作与静息状态时A、C、L差值(ΔA''、ΔC''、ΔL'')及最大瓦氏动作时的应变率(ε'')。结果 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ΔA、ΔC、ΔL、ε均小于对照组(P均< 0.05),ΔA''、ΔC''、ΔL''、ε''均大于对照组(P均< 0.05)。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ΔA、ΔC、ΔL、ε、ΔA''、ΔC''、ΔL''、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初产妇产后早期肛提肌弹性下降;选择性剖宫产对肛提肌弹性的保护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盆底三维超声研究阴道分娩后女性盆底肛提肌尿道间隙(levator-urethra gap,LUG)的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80例阴道分娩后女性及30例未育女性进行盆底三维超声检查,采集盆底肌收缩期图像,在断层超声图像上观察耻骨直肠肌的形态,并测量左右侧LUG.结果 未育组双侧耻骨直肠肌均完整,产后组中69例双侧耻骨直肠肌完整,11例耻骨直肠肌撕脱.产后组的LUG值明显大于未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组撕脱侧LUG值明显大于未撕脱侧LU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育组、产后未撕脱组左右两侧LU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UG是一种较好的评估产后女性肛提肌损伤的影像学参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动态观察和评估产后女性盆底三腔室器官的位置及肛提肌裂孔面积。方法 选取年龄、体质量指数匹配的60名产妇(产后组)和35名未育女性(对照组),采用经会阴超声分别在静息状态及瓦氏动作下测量膀胱、子宫颈、直肠壶腹部的最低点与参考线(耻骨联合后下缘的水平线)之间的距离,采用实时三维超声测量瓦氏动作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产后组在静息状态和瓦氏动作下膀胱及子宫颈的最低点位置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直肠壶腹部位置在静息状态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5,P=0.398),在瓦氏动作下产后组低于对照组(t=17.378,P<0.001)。产后组在静息状态和瓦氏动作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t=11.253、9.625,P均<0.001)。结论 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可动态观察女性盆底三腔室器官的位置、运动情况及肛提肌裂孔面积,从而评价妊娠和分娩对盆底支持组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肛提肌是盆底支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结构,肛提肌损伤(LAMI)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的主要病因,早期诊断产后女性肛提肌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对预防FPFD的发生至关重要。本文对盆底超声评估产后女性LAMI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经会阴三维断层超声成像(TUI)观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肛提肌缺陷情况,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基本评估和肛提肌触诊评估,然后根据经会阴三维TUI评估结果分析肛提肌缺陷情况。结果 130例患者中,经触诊检查发现51例患者有肛提肌缺陷,经会阴三维TUI评估发现61例患者有肛提肌缺陷,两种方法评估肛提肌缺陷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例肛提肌完整患者与61例肛提肌缺陷患者在静息和最大限度盆底肌收缩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长度、肛提肌裂孔面积及肛提肌耻骨联合间距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肛提肌触诊与经会阴三维TUI在评估肛提肌缺陷方面效果均较好,经会阴三维TUI可以更好地显示盆底解剖结构和判断肛提肌缺陷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断层成像(TUI)测量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肛提肌裂孔各超声参数,评估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肛提肌损伤的康复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阴道分娩后POP患者86例。根据患者是否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意愿,将患者分成康复治疗组和功能锻炼组,各43例。康复治疗前用TUI方法判断POP患者是否存在肛提肌损伤,再将康复治疗组和功能锻炼组各分为肛提肌未损伤组和肛提肌损伤组2个亚组(R0、R1和F0、F1)。产后第8周起,康复治疗组患者开始进行为期8周的盆底电刺激及家庭阴道哑铃锻炼的康复治疗,功能锻炼组患者在家自行做凯格尔盆底功能锻炼8周。分别于产后6~8周(康复治疗前)和产后18周(康复治疗后)在静息、瓦氏、缩肛状态下,对86例患者进行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并对肛提肌裂孔的面积、左右径、前后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TUI成像显示,康复治疗前有35例POP患者并发肛提肌损伤,康复治疗组和功能锻炼组肛提肌损伤发生率比较(41.9% vs 3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8,P=0.826)。康复治疗前肛提肌损伤组(R1、F1亚组)与肛提肌未损伤组(R0、F0亚组)之间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康复治疗后,康复治疗组及R1、R0亚组的POP改善率,显著高于功能锻炼组及F1、F0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480、7.441、8.632,P均<0.01)。R1亚组在静息、最大瓦氏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面积,最大瓦氏状态下前后径以及最大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面积、左右径、前后径均小于F1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85、-3.423、-2.328、-3.706、-2.221、-3.810,P均<0.05);R0亚组在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面积、前后径以及最大瓦氏、最大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面积、左右径、前后径均小于F0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56、-2.464、-3.886、-2.710、-4.079、-6.769、-4.985、-5.495,P均<0.05)。 结论肛提肌损伤与女性产后早期POP-Q分度无明显相关性,康复治疗可以促进肛提肌损伤及未损伤患者肛提肌裂孔的恢复,更好地改善产后女性POP患者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TUI可为其康复疗效的评估提供客观、准确、定量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经会阴盆底超声联合肛提肌(LAM)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I)的价值。方法 对32例SI患者(SI组)和34名已育健康女性(对照组)行经会阴盆底常规超声及SWE检查,获取静息状态及最大瓦尔萨尔瓦动作下LAM弹性模量最大值(Emax)和平均值(Emean)及其最大值的差值(△Emax)和平均值的差值(△Emean);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LAM各弹性模量值诊断SI的效能。结果 SI组与对照组间月经状况、尿道漏斗形成情况、BND及LAM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I组LAM的△Emax和△Emean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静息状态下,SI组与对照组LAM的Emax和E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大瓦尔萨尔瓦动作下,SI组LAM的Emax和Emean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且SI组及对照组LAM的Emax和Emean均大于静息状态下(P均<0.05)。以21.40 kPa为截断值,△Emax诊断S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40%和71.90%;以18.80 kPa为截断值,△Emean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60%和85.00%,均大于△EmaxP均<0.05)。尿道漏斗形成情况、BND和△Emean是SI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经会阴盆底超声联合SWE 测量LAM有助于诊断女性SI;△Emean<18.80 kPa可提示SI。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别采用盆底三维超声断层超声成像技术(TUI)和盆底磁共振成像技术(MRI)研究肛提肌尿道间隙(LUG)和肛提肌耻骨间隙(LSG)在产后肛提肌撕脱女性的变化,探讨LUG、LSG在评价产后肛提肌撕脱情况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经阴道分娩的产后女性,采用经会阴三维超声随访,筛选出肛提肌撕脱女性20例,选择未育组女性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TUI获得盆底的断层超声图像,在最小盆膈裂孔及其上下各一个平面测量两侧的LUG,取均值。采用MRI获得盆底薄层图像,并重建出盆底结构三维立体模型,在三维模型上测量LSG,两侧分别测量。 结果对照组肛提肌均无撕脱,LUG值为(17.80±1.39)mm,LSG值为(19.71±1.94)mm。产后撕脱组28侧肛提肌撕脱,12侧无肛提肌撕脱。撕脱侧LUG值明显大于无撕脱侧[(27.94±2.53)mm vs (19.78±1.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52,P<0.05);撕脱侧LSG值明显大于无撕脱侧[(37.39±4.11)mm vs (21.81±2.9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52,P<0.05)。 结论TUI与MRI均可用于诊断肛提肌撕脱,LUG与LSG是有效的评估肛提肌撕脱的影像学参数。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女,45岁,2个月余前发现外阴右侧3.0cm×2.0cm包块,无疼痛;既往体健。查体:于右侧大阴唇下份近肛门处扪及直径约2.0cm包块,质韧,活动度好,无明显触痛及压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盆腔CT:阴道右侧坐骨海绵体肌内2.6cm×2.3cm×2.0cm较均匀稍低密度包块,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静脉期明显强化(图1A);提示肿瘤性病变,考虑前庭大腺来源可能。超声:会阴部右侧2.7cm×2.4cm×2.1cm稍低回声包块,形态规则,边界清,其内回声不均匀,与右侧肛提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盆腔器官活动度和肛提肌裂孔面积诊断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价值。方法 收集疑诊盆底肌功能障碍的343例女性患者,根据POP定量系统(POP-Q)将其分为POP组(n=247)及对照组(n=96);记录其静息态至最大瓦尔萨尔瓦动作时的膀胱颈移动度(BNM)、宫颈移动度(CM)、直肠壶腹移动度(RAM)及最大瓦尔萨尔瓦动作下肛提肌裂孔面积(vHA);比较组间上述指标差异,评价其诊断POP的价值。结果 POP组前腔BNM、中腔BNM和CM、后腔RAM与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POP组中腔CM与对照组的差异较组间BNM差异更为显著(P=0.001 vs. P=0.01)。以BNM诊断前腔POP、以CM诊断中腔POP、以RAM诊断后腔POP的敏感度分别为85.60%、78.10%、88.60%,以vHA诊断前、中及后腔POP的敏感度分别为79.10%、85.60%及75.60%;以BNM+vHA诊断前腔POP的敏感度为94.96%,以CM+vHA诊断中腔POP的敏感度为97.10%,以RAM+vHA诊断后腔POP的敏感度为95.60%。结论 盆腔器官活动度联合肛提肌裂孔面积有助于诊断POP。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三维超声自由解剖切面(Omniview)联合容积对比成像(VCI)技术(O+V技术)测量肛提肌裂孔面积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3名接受经会阴实时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女性,对比观察不同医师(医师1、医师2)采用O+V技术及立体渲染模式(R模式)测量最大瓦尔萨尔瓦状态下最小肛提肌裂孔面积所用时长,并采用组内相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四维盆底超声定量分析中老年经产妇肛提肌裂孔形变,探讨其诊断膀胱膨出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患有膀胱膨出的57例中老年女性作为病例组,另选同期59例无膀胱膨出的中老年女性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四维盆底超声检查,观察静息、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形变并记录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分析其与膀胱膨出的关系。 结果  病例组结构松散,内部排列紊乱,肛提肌裂孔明显增大;静息时两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Valsalva状态下病例组各参数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各参数曲线下面积均 > 0.8,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45 cm、5.25 cm和19.05 cm2,其中面积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98),敏感度为0.754,特异性为0.881,优于前后径及横径。 结论  四维超声重建肛提肌裂孔,观察其形变及参数变化,用于评估中老年膀胱膨出,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MRI评估宫颈癌子宫根治术(RH)后1、5年患者肛提肌变化。方法 前瞻性纳入30例接受RH的宫颈癌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年及5年采集静息态及最大瓦尔萨尔瓦动作下盆底MRI,重建骨盆及肛提肌三维模型;测量并比较不同时间点肛提肌裂孔横径(LH-W)、前后径(LH-L)、肛提肌板角度(LPA)、肛提肌体积(LVOL),双侧肛提肌与耻骨联合下缘间距(LSG)、髂尾肌角度(ICA)及厚度(ICT)、耻骨直肠肌厚度、M线及H线长度的差异。结果 静息态及最大瓦尔萨尔瓦动作下,双侧ICT及耻骨直肠肌厚度逐渐变薄、M线逐渐延长,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静息态下LVOL较术前减小(P<0.05);最大瓦尔萨尔瓦动作下,双侧ICA及LPA均较术前增大而LVOL减小(P均<0.05)。结论 宫颈癌RH术后患者髂尾肌、耻骨直肠肌逐渐萎缩变薄,盆底支持能力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6.
目的S探讨经会阴部四维超声成像结合图像降噪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评估价值。方法S通过软件模拟医学超声图像,分别利用基于NSCT变换算法、噪声图像法、小波软阈值法、GenLik算法、SRAD算法对噪声图像进行降噪。比较各种算法的降噪性能,并选择降噪方法最佳的方法进行四维超声图像的降噪。筛选行经会阴四维超声检查的140例女性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产后组、未育组。将产后组分为盆底功能障碍组和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经会阴四维超声检查,分别在静息状态、最大Valsalva动作、缩肛状态时采集二维和四维图像,使用最佳方法进行降噪。测量并比较各受试者四维超声重建后的肛提肌裂孔面积(LHA)、肛提肌厚度(LAT)、从收缩状态到Valsalva状态肛提肌裂孔面积的变化(△LHA)。结果S基于NSCT变换算法的超声图像降噪方法的降噪性能均高于其他算法。四维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产后组在静息状态、缩肛状态、Valsalva状态下的LHA、LAT、△LHA均明显高于未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盆底功能障碍组在静息状态、缩肛状态、Valsalva状态下的LHA、LAT、△LH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NSCT变换的超声图像降噪方法能够更有效的对斑点噪声进行抑制,更好的保留了图像的细节信息,降噪品质较高。经会阴四维超声结合有效的超声图像降噪技术,对女性盆底结构及功能的检测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三维超声监测肛提肌裂孔形态改变动态评估女性产后盆底器官脱垂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40例肛提肌裂孔形态改变研究对象作为此次研究组研究对象,收集40例同一时期的未孕女性为参照组.同时给予两组研究对象三维超声监测,分析三维超声监测在,女性提肌裂孔形态改变动态评估女性产后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