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兰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主要死因及顺位,为加强老年人卫生保健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选取2014年兰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兰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死亡率2 057.14/10万,标化死亡率2 376.69/10万;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χ~2=216.136,P0.05),死亡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χ~2=6 876.424,P0.05);前5位死因疾病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占总死亡的90.73%;不同性别、年龄及季节主要死因疾病均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但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比例男性低于女性,与年龄呈正相关(r=0.032,P0.05),冬春季较高;肿瘤死亡比例男性高于女性,与年龄呈负相关(r=-0.157,P0.05);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与年龄呈正相关((r=0.109,P0.05)。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威胁兰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主要死因疾病,但死亡比例存在性别、年龄和季节差异,应针对性别、年龄和季节变化加强老年人卫生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甘肃省兰州市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及顺位,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为加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选取2014─2015年兰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5年兰州市共报告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491人,死亡率为1.58‰(标化死亡率1.53‰);以新生儿最多230人、占46.85%;男性(占64.36%)死亡比例高于女性(占35.64%);位居死亡前五位的原因分别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呼吸系统疾病及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异常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占死亡总数的79.43%;不同性别、不同季节5岁以下儿童前二位死因同总顺位一致;新生儿、婴儿和1~4岁儿童首位死因分别是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女性死亡比例高于男性(χ~2=8.361,P0.05);婴儿、1~4岁儿童的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高于新生儿。结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及呼吸系统疾病是威胁兰州市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但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应针对具体情况加强5岁以下儿童卫生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和速度居全国之首,人口老龄化将对人群的疾病模式及死亡模式产生影响,而疾病谱及死因谱的改变又将影响医疗保健服务的数量及内容。本文采用了卫生部计财司统计处提供的资料,通过对上海市1985年老年人死亡的分析,了解目前老年人的死亡水平、死亡模式,以及危害老年人健康和寿命主要死因。 上海市人口年龄组死亡率除婴儿组较高(市区为12.9‰,郊县为15.9‰),从5~14岁组以后随增龄而上升,≥65岁老年人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龙游县2010至2015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龙游县全人群死因监测和人口资料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减寿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PYLLR)和标化减寿率(standar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SPYLLR)等。结果 2010至2015年龙游县脑血管病占心脑血管疾病总死亡的61.45%,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173.2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2.23/10万,男性总体粗死亡率高于女性;从长期趋势上看,男性与女性以及合计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病的年龄性别死亡率均随年龄逐段上升,从55~岁年龄段开始明显升高。心脑血管病减寿率为6.71‰,男性(8.61‰)高于女性(4.75‰);标化减寿率为5.95‰,男性(7.42‰)高于女性(4.32‰)。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龙游县处于较高水平,是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重点关注男性、中老年人群的防控工作,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北京市西城区(北区)居民死因登记报告,分析2003~2012年北京市西城区(北区)老年人口死亡情况,为今后卫生防病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填报和10个街道派出所收集的户籍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提供的2003~2012年百岁表及出生人数作为基础资料,按照国际统一分类方法 ICD-10进行疾病分类编码,计算各种疾病死亡指标。结果 2003~2012年西城区(北区)老年人口比例为18.88%,老年死亡人口占总死亡人群的85.54%。循环系统疾病居死因首位,其次为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2003~2012年,老年人群胃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肺癌、心脏病、肺炎死亡率呈上升趋势(P〈0.05),因食管癌、肝癌、脑血管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率无变化趋势(P〉0.05)。结论加强老年人口疾病防治工作,控制北京市西城区(北区)老年人口死亡率,提高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近十年老年住院患者循环系统疾病谱构成、治疗结果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5~2014年我院以循环系统疾病作为出院第一诊断的老年患者病案资料7193例,将老年患者分为4个年龄段,即60~69岁730例,70~79岁1057例,80~89岁3583例,≥90岁1823例;根据出院时间分为2个时间段,即2005~2009年3199例,2010~2014年3994例。按心血管病常用分类法统计疾病谱构成比和治疗结果,分析年龄及不同时期疾病谱构成、顺位及死亡情况。结果 7193例老年患者中,总死亡人数182例(2.5%),以80岁以上患者居多,占死亡人数的95.6%。2010~2014年总住院患者平均年龄较2005~2009年明显升高[(84.46±8.91)岁vs(82.38±8.43)岁,P<0.01]。冠心病是老年患者各年龄段、不同时期住院和死亡的首位单病种疾病。随着住院患者高龄化趋势的加剧,近5年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住院和死亡构成比呈增长趋势,而因高血压住院和死亡构成顺位下降。结论冠心病是老年患者循环系统疾病首位住院和死亡原因。近年来,高龄患者脑血管病的住院和死亡构成比上升应引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正> 绵阳地区心血管病,人群监测组于1984年8至10月,对绵阳市安县城乡20余万人进行了四年余死因调查。其中60岁以上老人共死亡2530例,现将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一、80~83年60岁以上年平均死亡率,如表1所示。二、80~83年60岁以上老年人死因别死亡率,动态分析如表2所示。三、80~83年60岁以上老年人,城乡死亡专率及性别差异,如表3所示。讨论本文调查资料表明:80~83年区内总死亡人数为4614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共计2530人,占总死亡人数的54.83%;老年人的年平均死亡率为37.97‰,男性为40.45‰,女性为35.55‰,提示男高于女(P<0.01,见表1)。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湖南省城乡居民糖尿病人口学死因分布特征及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PYLL)和工作损失(WPYLL)。方法采用人口学死因回顾性抽样调查方法,收集湖南省2004~2005年城乡居民死亡监测资料,分别计算糖尿病死亡率、总死因构成和早死所致的PYLL和WPYLL。结果 2004~2005年湖南省城乡居民糖尿病年死亡率7.10/10万(标化率4.88/10万),占总死因构成比的1.17%(标化比1.18%);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糖尿病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危及中老年人群。从55岁以上年龄组死亡率陡增,死亡专率为21.16/10万,80岁以上年龄组最高,达到93.98/10万。糖尿病死亡造成的PYLL率为0.51‰,WPYLL率为0.35‰。女性PYLL率和WPYLL率高于男性,农村PYLL率和WPYLL率高于城市。结论糖尿病已成为湖南省城乡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老人和妇女是防治的重点对象,应开展以代谢综合征为先导的社区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9.
<正>高血压是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患病率随年龄增高,是老年人群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近年来,尽管我国高血压防治状况有所改善,但相对于不断增长的患病率及庞大的高血压人群仍难言乐观~([1])。新近公布的我国"十二五"50万人高血压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0.
老龄化系数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对于老年人口的年龄界限,当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标准,本文定义65岁及以上人群为老年人口.国际上通常认为,一个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简称为老龄化系数),就意味着该地区已经步入老年型社会.浙江省1988年就步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系数为7.07%),2008年老龄化系数增长到11.3%,预计未来老龄化趋势将更加严峻.因此,准确预测浙江省老龄化系数的变动趋势,对实现浙江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下简称博州)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儿童保健工作质量,以便提出对应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儿童死亡率。方法以全州近7年收集的妇幼卫生年报表及死亡极告卡为基础,分析儿童死亡原因,计算死亡率,分类死因分布及死因顺位。结果 7年来博州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20‰~3.71‰,其中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47.70%,婴儿占85.0%;死因顺位首位的分别为新生儿期出生窒息,婴儿期肺炎,而1~4岁为溺水。死亡地点以县级及以上医院最多,其次为家中和途中。结论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肺炎、意外死亡等严重威胁着儿童生命,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重视儿童死亡,加大宣传力度,抓产科质量和预防保健是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中心城区近年来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的分析,了解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全死因中的位次、分布特点及规律,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利用2008-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22 380人的死亡原因监测资料,对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患病时间和并发疾病的心脑血管病死亡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根本死亡原因为心脑血管病者8 133例,占全死因的36.34%,其中心血管病死亡5051例(占22.57%),脑血管病死亡3 082例(占13.77%);在死因顺位中分别位于第2和第4位。心脑血管病死亡男女性之比为0.99:1;但死于心血管病的男女性之比为1.07:1,而死于脑血管病的男女性比为0.87: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死因为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当中,死于冠心病的比例最高,占63.6%,其次为高血压,占19.6%。在死于脑血管病的人群中,脑梗塞及其后遗症居首,占50%,脑出血次之,占35.7%。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以老年人(60岁以上)为主,死因为冠心病者中,71~9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69.7%);而且,80岁以下的年龄组男性人数均多于女性,80岁以上则女性多于男性。高血压、糖尿病、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共存情况较常见。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广州市中心城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说明心脑血管疾病对我市居民健康已造成严重的危害,全社会必须重视这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及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末全国总人口数为136 782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 755万人,老年抚养比为13.7%,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0.06%~(〔1〕)。预计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到205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4.83亿,8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占老年人口的近1/5~(〔2〕)。我国社会抚养比将上升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院前死亡病例进行分析,为深圳市龙岗区死因监测管理及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6—2020 年龙岗区院前死亡病例的资料,比对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和深圳市殡仪馆死亡数据,对院前死亡病例的构成及死因进行分析。 结果 2016—2020 年深圳市龙岗区院前死亡病例共报告 3 887 例,月报告数相对平稳,部分病例在龙岗区的死亡监测系统中无记录,但殡仪馆有记录,漏报率 2017 年最高(2. 94%),2020 年最低(0. 58%)。 死因顺位前五位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死因不明、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 死亡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 2. 50 ∶ 1,45 岁以下人群死因顺位第一位为损伤及中毒,45 岁以上人群死因顺位第一位为循环系统 疾病。 结论 龙岗区院前死亡病例漏报情况得到改善。 45 岁以下人群须重点防止意外伤害,45 岁以上人群须重点防范循环系统疾病。 应加强急救能力建设、普及急救常识,进一步降低院前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10~2016年上海市某社区居民脑血管病相关死亡流行病学特点及其趋势。方法根据2010~2016年浦东新区某社区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库,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脑血管病相关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6年浦东新区某社区因脑血管病死亡321例,占同期总死亡的19. 03%,占同期循环系统疾病死因的52. 37%,粗死亡率为131. 2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3. 77/10万。脑血管病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波动态势(APC=1. 95%,-1. 65; Z=0. 74,0. 66; P> 0. 05),女性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APC=4. 97,Z=2. 76,P <0. 05)。男性脑血管病相关死亡率低于女性(U=5. 59,P <0. 01)。该社区2010~2016年期间脑血管病PYLL为363. 48人年,PYLL率为1. 49‰,AYLL为1. 13年/人。PYLL率及AYLL无明显趋势(APC=-13. 81,-15. 43; Z=-1. 03,-1. 16; P> 0. 05)。结论当地脑血管病死亡率呈波动态势,女性粗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控是脑血管病防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心血管病人群监测区于1984--1987年按WHO--MONICA方案要求对本监测区的老年人口死因和心脑血管发病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心脏病、脑卒中和恶性肿瘤是老年人口的主要死因,分别占死因构成的38.69%、25.44%和16.29%。老年人口死亡率(3681/10万)明显高于自然人口死亡率(418/10万).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也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所以针对老年人口主要死因进行防治是降低自然人口总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变化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5-2014年住院死亡老年糖尿病患者病历信息,回顾性分析比较老年住院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变化趋势及死因分布特征。结果共纳入死亡糖尿病患者1297例,其中老年患者1162例,老年组病死率为4.44%,远高于非老年组0.94%(P0.001);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5.22%对3.47%,P0.001)。10年间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呈下降趋势(P0.001),前5年病死率从4.75%下降至3.01%(P0.001),后5年内病死率无明显差异。老年糖尿病前5位死因依次是感染(27.71%)、心血管疾病(25.22%)、肿瘤(21.34%)、脑血管疾病(10.41%)、糖尿病并发症(5.51%);其中,60~79岁组首位死因是心血管疾病,80岁以上组感染占第1位。与2005-2009年相比,2010-2014年住院老年糖尿病感染死因比重增加43.81%(22.60%对32.50%,P0.001),在2010年后成为首位死因。结论 2005-2014的10年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呈下降趋势,2010年后趋于平稳。感染和心血管疾病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提示除心血管疾病外,需要重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感染预防和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甘肃省华亭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系统,以ICD-10进行死因分类,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华亭县居民死因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华亭县居民报告死亡率4.37‰,其中男性死亡率5.11‰,女性死亡率3.55‰,男性高于女性;人群前三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疾病和死亡的外因,三大疾病的死亡构成比分别为60.90%、17.55%和12.23%,随年龄的增长,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60岁以后死亡率成倍增长。结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疾病和死亡的外因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应有针对性、按不同年龄段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居民的期望寿命和生命质量,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老年与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老年人口占人口构成比例的增加,癌症成为老年人常见的死因之一。统计资料表明除了少数癌症多见于儿童期外,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根据美国1986年统计,55~74岁组病人死亡原因中,癌症死因占所有死因的第2位,占所有癌症死亡病人的55%,而74岁以上组癌症死因病人占所有癌症死亡病人的31.8%。1973—1975年,我国人口的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表明,恶性肿瘤占男性病人死因的第2位,女性病人死因的第3位,且对各个年龄组段人群的危害不同。如0~14岁组癌症死因占死亡原因的11位,15—34岁组升为第4位,35—54岁组升为首位。老年人中  相似文献   

20.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老年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病人的死亡率随年龄而增加,有报道认为40岁以后明显上升,60岁以上人群每增加10岁,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一倍左右[1].在我国,冠心病(CHD)致死占老年人死亡原因的1/2以上[2].急性心肌梗死(AMI)是CHD的一种严重类型.可因为心功能受损及出现梗死后心绞痛而严重地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QOL),AMI患者中大约65%是>65岁的老年人[2].研究表明[2],心肌梗死(MI)患者QOL和年龄密切相关.医学的发展使AMI患者的死亡率已明显降低,努力恢复和提高存活者的QOL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