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未病是中医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始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上医医未病之病。治未病理念是中医学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核心价值的首要体现,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未病”与现代预防医学均以维护健康和促进健康为终极目的,以预防胜于治疗作为首要原则,两者皆重视内外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防病促健康的基本策略上也很相似。“治未病”与三级预防策略、中医邪气理论与影响健康的环境因素、中医七情理论与影响健康的心理因素、中医养生与影响健康行为的生活方式、药食同源与影响健康的饮食因素等,都是“治未病”融入到预防医学教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脏病(CKD)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内经》中"治未病"的实质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概而言之,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即未病之时,固护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已病之时,防止疾病传变;病情缓解之时,预防复发。分别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几个方面来论述《内经》中"治未病"理论在慢性肾脏病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增生在中老年男性人群中常见、多发,因其起病缓、病程长且易复发的特点,临床疗效往往不甚满意,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故早期的防治对前列腺增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论述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前列腺增生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理论在护理实践中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方法]在领会“治未病”思想真正内涵的基础上,在妇儿中心护理单元开展孕产妇、新生儿体质辨识及个性化中医护理干预研究,以探索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领域和作用。[结果]该护理单元的中医护理参与率达85.7%,较上一年度提高了53.5%。个性化、整体性护理实施率达83.5%,服务人群对中医护理的认可度迭95.3%,服务人群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2006年度提高了9.5%。[结论]中医“治未病”恩想在护理工作中应用领域广泛,可促进护理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确保“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护理工作目标的实施和推行。  相似文献   

6.
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治未病”理论引起广泛重视。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了解中医“治未病”理论在老年病诊疗中的应用,以便其更好地推广,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高质量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丁文  吴小玉 《西部医学》2017,48(5):41-42
<正>我国自1999年跨入老龄化社会以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如何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非仅仅延长寿命?如何加强老年病的预防和控制?怎样使老年人的独立功能最大化?如何提高老年人照顾者的能力?如何减轻老年人照顾者的负担?这些问题,尤其是患慢性病和失能老年人的照料护理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健康管理是一种运用管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和”的哲学思想处于主流地位。对于“和”的解释,《说文解字》释为相应也,从口禾声,古唱和字,不读去声“。即“和”的本义是指歌唱时的相互应合,引申而指不同事物间相互和谐一致的关系。中国传统的“和”文化源远流长,“和”既是宇宙和万物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规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和”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对于中医学的理论构建及其中的“治未病”思想的影响也是较为深远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治未病理论在人群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某社区20-70岁100例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为期1年的治未病健康管理,分析结果。结果干预后平和体质者人数显著较多,其余类型体质人数下降,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受试者干预后的8项目SF-36分数显著提升,P0.05。结论在群体健康管理工作中,贯彻并落实中医治未病理论,不但可发挥中医保健,养生以及预防的作用,还能够转变人们体制,提升生活品质,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是指从出现卵巢功能衰退征兆到最终月经结束后一年的时期,围绝经期分为绝经前期、绝经和绝经后期三个阶段.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早期健康教育,预防更年期综合征出现,以安度生命中这一特殊时期,也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不寐是指因阳不入阴、阴无以纳阳,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太少和没有深度,轻者入睡困难,重者彻夜不寐,或时睡时醒,寐而不酣,或醒后难以入睡,以致疲劳不能消除,体力与精力难以恢复,直接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日久引发他病. “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金匮要略》记载:“上工治未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张仲景创立六经辩证和八纲辨证,应用“治未病”理论于临床疾病的防治中.  相似文献   

12.
从“治未病”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3个意义方面,分别论述了其在肝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表明中医“治未病”思想贯穿于肝病的预防与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3.
从肺、大肠脏象学说,肺、大肠易发疾病的病因病机,"治未病"理念及健康保障服务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治未病"理论在肺与大肠易发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王晓琛 《基层医学论坛》2016,(19):2696-2696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部分患者常反复发作。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本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给社会、家庭、医疗资源造成巨大的负担。  相似文献   

15.
述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房颤将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阵发性房颤作为心房颤动的重要分型,其在脑卒中/全身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主要危害性上低于永久性房颤,因此延缓房颤进展可取得更高的治疗价值,而现代医学仍未对延缓房颤进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医"治未病"理论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观念,通过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瘥防复等手段,在延缓房颤进程有着独特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肺部炎症性疾病。病毒传播迅速,传染途径多、致病力强,目前无特效药物。针对此次肺炎,中西医联合治疗,疗效显著。祖国医学曾在"瘟疫"类疾病的防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中医治未病思想为理论基础,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并从中医角度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水平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质量都得到了有效应用,虽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物质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是过快的生活节奏以及工作压力都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影响,因此,健康问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而现阶段社会对医疗工作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看病治病等方面,所以提出了未病先预防的理论,而这一思想也成为现阶段医疗研究中的重点内容。文章对中医学中的治未病理论在日常健康管理中的实际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提升健康管理的水平,更好的保证人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治未病"是祖国医学中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与总结。通过对《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理论的理解,结合临床试验对"治未病"的研究,可更好的将其应用于临床,进而对疾病防治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一词,在医书中虽首见于《内经》,但其学术渊源可追溯到春秋乃至周代的多种文献。《内经》中提到“活未病”均强调在疾病发作之初把握时机及早治疗,在其理论指导下,历代医家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从不同的侧面丰富和发展了“治未病”思想的内涵和外延。《内经》“治未病”思想是奉献给人类最先进、最超前的思想,深入研究中医“治未病”恩想,并进一步继承与发扬光大,对于促进医学在当代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