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及总结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予以温针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的参照组及温针灸治疗的研究组,各4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四肢简化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标(MBI)以及痉挛程度(MAS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而MA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在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其肌张力的恢复,改善患者上下肢运功功能、肌肉痉挛状况与Barthel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针灸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患者144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针灸推拿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治疗,针灸推拿组实施针灸推拿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针灸推拿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66/72),与对照组的80.56%(58/72)比较,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患者实施针灸推拿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具有广泛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型肉毒素注射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80例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针灸配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A型肉毒素注射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2、6、12周后分别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易Fugl-Meyer量表(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对上肢肢体痉挛程度、肌力、肢体活动能力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AS、MBI评分均较治疗前低(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MAS、MB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0.05);两组MBI和FMI评分均较治疗前高(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MBI和FM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0.05)。结论 A型肉毒素注射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不仅能缓解患者肌痉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功功能,且药效可持续至治疗12周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腹针疗法.2组均为每周连续治疗5次,休息2 d,连续治疗4周,共计治疗20次.治疗前后应用改良Ashworth分级量表、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比较2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6周的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70.0%(P<0.01),观察组上肢Fugl-Meyer评分治疗后增加分数(20.62±6.35)分,亦高于对照组的(13.63±4.25)分(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具有较好的康复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肢体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90例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每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5次,休息2 d,连续治疗6周,共计治疗30次。治疗前后对受试者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级(MAS)、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及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临床结局评价量表(PRO)进行评定。结果 MAS、CSI、FMA、PRO量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组在降低肢体肌张力、肢体功能改善、运动功能改善方面均有疗效。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降低肢体肌张力、肢体功能改善、运动功能改善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腹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肌张力增高疗效确切,且优于传统针刺。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运动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运动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各41例。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中医症状评分、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 <0.05)。治疗后,两组主症评分、次症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 <0.05)。治疗后,两组化FuglMeyer测评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 <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 <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 运动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患者,有助于减轻中医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及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蒙药合日呼-5汤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的72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研究组使用蒙药合日呼-5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肌张力改善情况明显更好,研究组相比对照组其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通过合日呼-5汤能够显著减低脑卒患者后肌张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韩玉慧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4):588-589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就是偏瘫侧肌张力增高或痉挛,导致上肢肘关节屈曲内旋及下肢膝关节过伸性僵硬或强直,更甚者可致畸形,严重影响肢体的功能。近来我们应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行肱二头肌、股四头肌肌腹中央注射,并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增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就是偏瘫侧肌张力增高或痉挛,导致上肢肘关节屈曲内旋及下肢膝关节过伸性僵硬或强直,更甚者可致畸形,严重影响肢体的功能。近来我们应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行肱二头肌、股四头肌肌腹中央注射,并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眼针结合熥疗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运动疗法治疗,试验组在给予运动疗法的基础上予以眼针结合熥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改良Ashworth分级量表评分、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分级量表的级别下降,且试验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 0.01)。中医证候评分、简化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量表分数均下降,且试验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眼针结合熥疗能够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明显降低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肌张力及运动能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肌张力增高是中风后的常见症状,多种中医疗法对此都有疗效。具体有针灸、火针、蜡疗、刺络拔罐、灸法、针刀、推拿等治疗方法,大多采用多种疗法综合使用配合康复治疗的模式;各种方法疗效不确切,无法比较,理论分歧较大,期待未来在病因及治疗理论、疗效评价标准等方面能统一规范,使中医疗法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2.
李淑敏 《中外医疗》2022,(17):188-191
目的 分析脑卒中痉挛性偏瘫采用温针灸治疗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52例进行观察,时间控制在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之间。将所有纳入研究者按照随机抽签分组法分为两个不同小组,对照组26例患者应用常规方式治疗,研究组26例患者在常规方式治疗基础上使用温针灸治疗。分析不同组别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治疗后的痉挛情况、肢体运动能力、生活质量情况、自理能力、临床疗效。结果 在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进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上肢痉挛情况为(1.72±0.81)分、下肢痉挛情况为(8.06±1.49)分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3、6.899,P<0.05);研究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为(69.46±3.52)分、生活质量情况为(70.06±3.74)分、自理能力为(69.57±3.58)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3、4.542、4.301,P<0.001);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7,P=0.027)。结论 在对脑卒...  相似文献   

13.
陈丽梅 《大家健康》2014,(8):253-254
目的:针对针刺拮抗肌配以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后下肢肌张力的恢复及增高做以探讨,探寻出一套有效地治疗方法对患者的肢体功能予以恢复,保证生命健康质量。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被确诊为缺血性中风后下肢张力增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采用针刺拮抗肌培训配以康复训练来进行治疗,而参照组则采用一般的针刺配以康复训练来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采用针刺拮抗肌配以康复训练治疗方法来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患者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参照组所采用的一般针刺配以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效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两种治疗方法针对缺血性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患者的病症均有效,但实验组治疗效果要优于参照组,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针刺拮抗肌配以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后下肢肌张力的恢复及增高做以探讨,探寻出一套有效地治疗方法对患者的肢体功能予以恢复,保证生命健康质量。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被确诊为缺血性中风后下肢张力增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采用针刺拮抗肌培训配以康复训练来进行治疗,而参照组则采用一般的针刺配以康复训练来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采用针刺拮抗肌配以康复训练治疗方法来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患者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参照组所采用的一般针刺配以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效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两种治疗方法针对缺血性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患者的病症均有效,但实验组治疗效果要优于参照组,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舒筋颗粒对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急性卒中后出现肌张力增高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舒筋颗粒、巴氯酚治疗,并用统一的肌张力评定指标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上肢痉挛级别差值经秩和检验、下肢痉挛评定积分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14d、21d、28d的上、下肢肌力不同级别变化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筋颗粒对缓解卒中后肢体痉挛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系统评价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及PubMed数据库,筛选采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各研究的总有效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情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RCT文献,涉及2279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194例,对照组108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总有效率、VAS评分及肩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电针疗法。但因纳入研究样本量偏少、文献质量低,这一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配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脑卒中后存在肩痛的100例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外敷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训练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VAS评分以及BMI评分以评定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降低,BMI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VAS评分明显降低,BMI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配合温针灸对脑卒中后肩痛临床疗效确切,较现代康复训练经济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探讨针刺结合Bobath疗法降低脑卒中后肌张力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住的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Bobath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Bobath疗法。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均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定患侧肌张力。结果:治疗后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Bobath疗法降低脑卒中肌张力明显优于单纯Bobath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临床确诊为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针刺内关、中脘、下脘、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膻中,并于中脘、下脘行温针灸;对照组患者口服巴氯芬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扎兰屯市中蒙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比较2个组别患者治疗前后的Ashwonh痉挛量表、Fugl-Meyer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等指标数值及临床总有效率情况。结果通过观察2个组别患者的各项判定指标,得出实验组患者的Ashwo~h痉挛量表、Fugl-Meyer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机体情况等方面效果要好得多,表明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可以加快患者恢复肢体活动的能力,大幅度缓解肌张力加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