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白介素20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取位于1q32区域的白介素(IL)-20基因,通过检测基因序列研究基因多态性与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提取银屑病患者(203例)和正常人(91名)基因组DNA并进行扩增,通过自动测序的方法测定IL-20基因及启动子区域的序列,检测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IL-20启动子SNP位点-1723 C>G多态性的G等位基因频率,在以上呼吸道感染为发病诱因或加重因素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的频率分别为45.8%和32.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9,P=0.019).结论:位于IL-20基因启动子区的SNP位点-1723C>G可能与以上呼吸道感染为发病诱因或加重因素的寻常性银屑病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定中国新疆汉族非家系寻常性银屑病SPRR2E基因的外显子编码区序列,研究SPRR2E基因与新疆汉族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从新疆汉族正常人和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用自动测序的方法测定SPRR2E基因的外显子编码区序列,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SPRR2E基因编码区第156核苷酸(+156bp)处存在A或G二态性,可表现为AA纯合、GG纯合和AG杂合三种基因型,病例组A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RR2E基因外显子编码区序列的第156核苷酸多态性与新疆汉族非家系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ZMIZ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蒙汉族寻常型银屑病(PsV)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汉族PsV1030例,蒙古族PsV379例,正常对照汉族965例,蒙古族518例.选择位于基因区域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1250559_C和rs1250546_T利用二代测序法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HLA-C*...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IFN-γ受体2(IFN-γR2)基因氨基酸位点Gln64Arg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寻常性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及DNA测序方法,检测苏皖地区182例汉族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14例正常人对照IFN-γR2基因Gln64Arg位点多态性.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对照组IFN-γR2基因Gln64Arg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甲损害银屑病组与无甲损害银屑病组之间Gln64/Gln64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57.5%和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3=5.33,P=0.02);Arg4等位基因(Gin64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19.3%(80.7%)和30%(7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5.03,P=0.02).伴甲损害的银屑病患者组Gln64/Arg64基因型分布频率为29.8%,正常人对照组为49.1%,两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8,P=0.01);Gln64/Gln64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两组间分别为57.5%和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3,P=0.01);无甲损害组与正常人对照组之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在以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或加重因素的银屑病组与非上呼吸道感染银屑病组之间Arg64/Arg64基凶型分布频率分别为33.3%和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4,P=0.03);Arg64等位基因(Gin64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51.9%(48.1%)和35.2%(64.8%),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5.46,P=0.02).结论 IFN-γR2基因Gln64Arg多态性位点可能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是否伴有甲损害有关,也可能与以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或加重因素的寻常性银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SYNE2基因多态性rs2781377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基于本研究团队前期全外显子组芯片实验对16 786例银屑病患者及22 920例正常对照进行基因分型的结果,采用病例-对照、病例-病例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并比较该等位基因及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SYNE2(rs2781377)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层分析结果表明rs2781377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早发型寻常性银屑病相关(P<0.05),家族史(阳性/阴性)、皮损临床类型(点滴型/斑块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分级(轻/中/重度)几个临床表型与rs2781377无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 SYNE2(rs2781377)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发病易感性相关,与早发型寻常型银屑病显著相关,但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的家族史、皮损临床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HLA-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寻常型银屑病病因和发病机理迄今尚不清楚。遗传因素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关寻常型银屑病与HLA相关性研究 ,1981年宋芳吉等曾有报道 ,以后又逐步发现中国人寻常型银屑病与A1、B13、B17、Cw6和DR7相关。我们通过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HLA DQ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分布情况 ,分析寻常型银屑病与DQB1等位基因的关联 ,其结果可为探讨遗传因素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为寻常型银屑病疾病易感基因的定位提供进一步线索。一、病例和方法(一)病例 :病例组 :中国汉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PRRs基因的外显子编码区序列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从正常人和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 ,用自动测序的方法测定SPRRs基因的外显子编码区序列。结果 正常人和银屑病患者的SPRR2A ,SPRR2B及SPRR2D基因外显子编码区序列均相同 ;SPRR2EcDNA在 +15 6bp处存在A或G二态性 ,可表现为AA纯合、GG纯合和AG杂合三种基因型 ,但不改变蛋白质编码 ,其分布在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SPRRs基因的外显子编码区序列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SPRR2E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银屑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定32个中国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家系共157人SPRR2E基因的外显子编码区序列,研究SPRR2E基因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提取基因组DNA,对32个银屑病家系DNA进行扩增,产物经377DNA测序电泳仪电泳,用自动测序的方法测定SPRR2E基因的外显子编码区序列,并以ETDT及GENEHUNTER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SPRR2E基因编码区第156核苷酸( 156bp)处存在A或G二态性,可表现为AA纯合、GG纯合和AG杂合三种基因型,虽然该SNP不改变蛋白质编码,但它与银屑病存在传递不平衡,等位基因A优先传递给患病子代(P<0.05)。结论SPRR2E基因的外显子编码区中的一个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相关联。  相似文献   

9.
单核苷酸多态性是第三代遗传标记物,为可遗传变异,是单个核苷酸变异引起的DNA多态性,是人类基因组中最常见、分布最广泛的DNA多态性类型。其特点为密度高、片段短、遗传稳定性强、便于快速筛查。在对银屑病这种复杂性状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中,单核苷酸多态性提供了发现易感基因的新手段和新视角。现在认为有多种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银屑病的发病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可能为银屑病的靶点药物的设计和个性化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PV)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红斑鳞屑为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可分为4种临床类型:寻常性、关节病性、红皮病性和脓疱性,其中寻常性银屑病占99%以上.目前普遍认为,银屑病是在环境因素刺激下由遗传背景控制的免疫失衡性疾病,遗传流行病学和遗传学研究均证实,银屑病是一种多因子遗传模式的复杂疾病,它涉及到多个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1-2].迄今为止,国内外的研究小组应用连锁分析的方法,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发现10个银屑病易感基因位点,即PSORS 1~10,已载人人类孟德尔遗传在线(OMIM)数据库,其中PSORS 1(6p)被认为是银屑病最重要的易感位点,有研究发现该区域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基因和银屑病相关,极可能是银屑病的一个重要候选基因[3-4].本文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方法,对TNFα-238和-308基因座和TNFβ+252基因座多态性与河南豫北地区汉族群体银屑病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3受体(IL-23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银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NCBI数据库上检索 IL-23R 的7个 SNP 位点( rs11209026、rs1004819、rs10489629、rs1343151、rs10889677、rs11209032、rs1495965)。从门诊病人中收集银屑病患者93例,选择健康献血员108例作为正常对照,检测共201例样品中7个SNP位点突变情况。多态性及其单倍型与银屑病相对危险度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软件系统进行。结果:7个TagSNP位点中有4个等位基因( rs1004819、rs1343151、rs10889677、rs1495965)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IL-23R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银屑病易感性有关联。其中 4个 SNP 位点( rs1004819、rs1343151、rs10889677、rs1495965)与银屑病发病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2.
银屑病的治疗及与5-羟色胺关系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5 羟色胺 (5 HT)相关药物治疗银屑病的疗效 ,揭示 5 HT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A组 3 5例患者采用赛庚啶、复方丹参注射液、胸腺肽注射液、普鲁卡因静脉封闭和中药治疗 ;B组 3 3例患者采用胸腺肽注射液和中药治疗 ;C组 3 2例患者采用维生素C、维生素E治疗。治疗前 3 6例、治疗痊愈后 2 5例患者抽静脉血检测全血 5 HT含量。结果 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77.14 %、5 4.5 4%、9.2 8% ,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治疗前全血 5 HT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治疗痊愈后全血 5 HT含量接近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5 HT相关药物是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有效药物 ,5 HT通过与CD+ 4 淋巴细胞表面上 5 HT受体结合而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3.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性粒细胞分泌炎性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是否存在分泌炎性因子的异常,探讨中性粒细胞参与银屑病的机制。方法作中性粒细胞培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脂多糖(LPS)刺激前后中性粒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应用细胞色素C还原法检测LPS刺激前后中性粒细胞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的水平。结果在脂多糖刺激前、后,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泌的IL-8、TNF-α以及Superoxide anion水平均较正常人显著增高(P<0.05),且进行期患者上述炎性因子的分泌水平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P<0.01)。银屑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PASI评分)与中性粒细胞于脂多糖刺激前、后IL-8、TNF-α及Superoxideanion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存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泌炎性因子的异常,该种异常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与病情进展,其中可能有感染因素的介导。  相似文献   

14.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个性特征,为本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调查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心里状态和个性特征,并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28周后做以对照比较。结果随机调查寻常型银屑病患者44例,结果干预前有29例(65.91%)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SCL-90各因子分值比较显示,干预前存在躯体、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等心理问题,干预后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情绪不稳、抑郁、急躁、易怒、被动。针对不同的个性特征,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和护理对策,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Th1/Th2的影响,探讨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机制。方法 5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采用NB-UVB光疗。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于光疗前、光疗20次后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D4~+CCR5~+和CD4~+CD30~+细胞的表达;同时检测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银屑病组CCR5~+细胞的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CD30~+细胞的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患者光疗后得到明显改善(P0.01)。结论 NB-UVB可有效调节银屑病患者Th1/Th2表达失衡,这可能是NB-UVB治疗银屑病免疫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卟17、Treg细胞的水平,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20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hl7细胞和CD4+CD25*Treg细胞亚群。结果银屑病患者Thl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Tre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Thl7/Treg表达水平与患者PAS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Thl7/Treg细胞表达失衡可能拳与了其发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寻常型银屑病与单纯疱疹病毒1型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与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可能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法检测患者皮损、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和咽拭子中HSV-1DNA,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抗HSV-1的IgM、IgG抗体,并与正常人对照做比较。结果 患者皮损、PBMCs和咽拭子中HSV-1DNA检出率分别为37.5%、18.6%和18.8%,血清中抗HSV-1的IgM、IgG抗体检出率分别为37.2%和53.5%.经χ2检验,患者皮损、PBMCs中HSV-1DNA和血清中IgM抗体检出率显着高于正常人对照,点滴状患者的皮损、PBMCs和咽拭子中HSV-1DNA以及血清中抗HSV-1IgM抗体检出率显着高于斑块状患者。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尤其是皮损呈点滴状者与HSV-1显着相关,患者可能存在HSV-1的近期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