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胎盘植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引起胎盘植入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48例植入性胎盘的产科情况。结果 我院胎盘植入发病率3.86‰,胎盘植入随年龄增长、产次增多发病率相应提高。其发生原因与子宫内膜损伤、病变有紧密关系。临床以大出血和感染为主要症状。结论 对产科有反复阴道出血的患者应及时尽早排除胎盘植入的可能,严格宫腔操作规程,减少子宫内膜病损的发生,预防和减少胎盘植入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胎盘植入是由于子宫蜕膜基底层部分或完全缺如,胎盘全部或部分异常粘连或侵入,甚至穿透子宫肌层所致,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绝大多数发现在妊娠晚期及足月妊娠时,中期妊娠合并胎盘植入甚为少见,发生率仅为4/100000。1990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共收治11例中期妊娠合并胎盘植入的患者,将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胎盘植入是产科凶险的并发症,无论妊娠或产时、产后均不易确诊,一旦发病可致严重产后出血,如不及时、果断处理,会危及产妇生命.胎盘植入是产科较少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院2010年12月收治1例胎盘植入大出血患者,为了避免切除子宫的后果,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采取保守疗法治疗胎盘植入,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胎盘植入为妊娠时胎盘绒毛侵入或穿透子宫肌层并植入子宫内,使分娩时胎盘难以剥离的产科疾病,其为蜕膜基底层发育不良或受损导致胎盘异常附着的产科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2%-0.9%。近年随着剖宫产、诊断性刮宫、人工流产、子宫肌瘤剔除等宫腔手术操作的增多,胎盘植入的发生率逐年增高。浙江省临海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胎盘植入患者11例,现将11例胎盘植入患者产后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超声动态监测结果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科子宫出血的病理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10例产科出血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病理及产科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例经保守治疗无法控制的产科大出血患者中,因病理因素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和超常胎盘部位反应造成出血3例;因产科因素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脐带脱垂造成出血3例;因病理与产科两种因素造成出血4例。结论对产科子宫出血应当从病理与产科因素两方面寻找原因,病理因素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胎盘植入是产科的危重重症之一,可引起,严重出血、子宫穿孔和继发感染。200904我科治疗1例中期妊娠胎盘植入的患者,现将1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超声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绒毛直接植入子宫肌层内,常导致严重的产科异常情况,是产科的危重症之一。超声作为一种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在产前对胎盘植入有一定的预测性,但诊断率较低,国外报道也仅33%。产后经阴道超声对鉴别胎盘植入和残留则有较高的诊断率。笔者收集了34例胎盘植入的病例并对其声像图特征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如何利用超声进一步提高产前、产后对胎盘植入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林莉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204-205
目的:探讨产科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以及降低其发生率的可能性。方法:对因产科因素行子宫切除术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0.18%,手术指征主要为胎盘因素所致产科严重出血及子宫破裂。产科出血原因依次为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粘连等,子宫破裂主要原因为瘢痕子宫。结论:子宫切除是抢救产科难以控制的产后出血及子宫破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植入性胎盘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盘植入是产科少见而危重的并发症之一,既往治疗上采取切除子宫,尤其是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但切除子宫往往不能被年轻患接受。为寻找一种免行子宫切除的保守治疗方法,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6年2月应用甲氨喋呤配合米非司酮治疗植入性胎盘31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而罕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临床症状隐匿,产前诊断困难,往往在胎儿娩出后胎盘植入部分不能自行剥离,人工剥离可引发产后大出血、子宫穿孔、继发感染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而危及产妇生命,需紧急切除子宫[1-3]。近年随着人工流产、引产、剖宫产等子宫腔手术增多,胎盘植入的发生率随之上升,产前诊断胎盘植入可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更多诊断依据。本文对胎盘植入的病因、血清学、病理学、超声检查及MRI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胎盘植入是指胎盘滋养层异常粘连或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类疾病,是产科极其凶险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孕产妇多系统器官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子宫切除,甚至死亡。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胎盘植入发病率明显增高。若在妊娠早期能明确诊断,可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指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孕产妇围产期结局。现综述近年来国内外胎盘植入性疾病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产后胎盘植入大出血为产科危急重症,是孕产妇主要死因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为挽救患者生命,临床多通过急诊切除子宫.  相似文献   

13.
正胎盘植入是一种严重的产科并发症,非常凶险,它往往因出血严重导致失血性休克,需要立即切除子宫以挽救产妇生命[1]。而保守治疗能达到保留子宫、保留生育能力的目的,尤其对年轻又有生育要求的妇女意义更大。我科于2015年6月收治1例中期引产胎盘植入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经积极的抢救治疗和护理,为患者保留了子宫,使其转危为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科子宫出血的病理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我院1990-01—2015-06间52例因产科出血行子宫次全或全切术患者的产科及子宫-胎盘病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52例经保守治疗无法控制的产科大出血患者中,与子宫-胎盘病理因素(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和超常胎盘部位反应)相关的37例;与产科因素(宫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和羊水栓塞等)相关的15例;与病理及产科因素协同相关的11例。结论对产科子宫出血应当从子宫-胎盘病理与临床产科因素两个方面寻找原因,子宫-胎盘病理因素比较隐匿,通过术后病理检查才能发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科子宫出血的病理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我院1990-01—2015-06间52例因产科出血行子宫次全或全切术患者的产科及子宫-胎盘病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52例经保守治疗无法控制的产科大出血患者中,与子宫-胎盘病理因素(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和超常胎盘部位反应)相关的37例;与产科因素(宫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和羊水栓塞等)相关的15例;与病理及产科因素协同相关的11例。结论对产科子宫出血应当从子宫-胎盘病理与临床产科因素两个方面寻找原因,子宫-胎盘病理因素比较隐匿,通过术后病理检查才能发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产科子宫出血的病理及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我院11例因产科出血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病理及产科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1例经保守治疗无法控制的产科大出血患者中,因病理因素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和超常胎盘部位反应造成出血的3例;因产科因素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脐带脱垂造成出血的3例;因病理与产科两种因素造成出血的5例.结论 对产科子宫出血应当从病理与产科因素两个方面寻找原因,病理因素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胎盘前置、胎盘植入)、子宫切口撕裂、产科凝血功能障碍等,其中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本文将观察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给药预防剖宫产出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月  杨凤香 《临床医学》2006,26(9):38-39
目的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1992~2005年29例因产科急症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9例均为保守治疗不能控制的产科大出血患者。基中前置胎盘8例,胎盘植入6例,胎盘早剥5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4侧,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3例,子宫破裂3例。胎盘因素占首位(19例,66%),围生儿存活率100%,结论胎盘因素是近年来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主要手术指征,急症子宫切除术是治疗急症产科大出血,抢救产妇生命的一项重要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绒毛穿入宫壁肌层,是产科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1].胎盘植入处理不当,会发生出血性休克、子宫穿孔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胎盘植入的发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  相似文献   

20.
<正>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感染等,危及产妇生命,多数需行子宫切除。但胎盘植入的患者多数是年轻女性,有生育要求,保留子宫的意愿强烈,因此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案意义重大。我们临床上遇见的该例疑似胎盘植入患者,予保守治疗方案[甲氨蝶呤(MTX)、米非司酮、生化汤联合用药],并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患者,27岁,G3P0,因停经38+2周,阴道流液1h于20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