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从小有刺参中制备纯化硫酸软骨素和岩藻聚糖硫酸酯及其低分子量组分,并比较不同结构硫酸多糖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揭示海参硫酸多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 利用离子交换色谱和自由基降解技术,从小有刺参中制备硫酸软骨素和岩藻聚糖硫酸酯及各自的低分子量组分。采用体外凝血酶诱导血小板聚集模型,比较不同结构的硫酸软骨素和岩藻聚糖硫酸酯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 4~60 μg/mL硫酸软骨素和低分子量硫酸软骨素具有显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在浓度为20 μg/mL时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高达94.6%和95.3%,且分子量的降低对其活性无影响。比较不同来源的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活性发现,在4~60 μg/mL浓度范围内,海参与海带来源的岩藻聚糖硫酸酯都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且活性没有显著差异,但经过自由基降解后,海参和海带来源的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都显著降低。结论 海参硫酸软骨素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显著高于岩藻聚糖硫酸酯,海参硫酸多糖可以应用于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褐藻中岩藻聚糖硫酸酯对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的影响。方法将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岩藻聚糖硫酸酯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进行血小板黏附试验(PAdT)、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和血栓素B2(TXB2)测定。结果岩藻聚糖硫酸酯组和空白对照组血小板黏附试验的黏附率测定分别为16.7±6.3%、32.6±9.5%,P〈0.05,差别有显著意义;血小板聚集试验的最大聚集率测定分别为56.2±7.8(S)、78.4±10.7(S),P〈0.05,差别有显著意义;血栓素B2测定分别为16.2±3.8ng/L、123.6±41.3ng/L,P〈0.05,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岩藻聚糖硫酸酯抑制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相对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对慢性乙酸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慢性乙酸胃溃疡大鼠模型,用灌胃的方式给予相对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LMW fucoidan)40、100和200mg.kg-1 3个剂量,研究了相对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对胃溃疡大鼠的溃疡指标、氧化程度、NO产生以及MPO的影响。结果灌胃给予LMW fucoidan对大鼠的乙酸胃黏膜损伤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与模型组相比胃壁溃疡面积有明显减少。同时对胃组织中的抗氧化酶SOD和GSH-Px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显著抑制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产生。与模型组比较,LMW fucoidan组大鼠的胃组织中NO的含量显著上升,MPO的活性显著下降。结论相对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对胃溃疡大鼠的辅助治疗作用与其体内抗氧化活性有关,并通过调节NO产生和炎症细胞的地浸润辅助慢性乙酸胃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褐藻中岩藻聚糖硫酸酯对血小板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岩藻聚糖硫酸酯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进行血小板黏附试验(PAdT)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率的测定。结果岩藻聚糖硫酸酯组和空白对照组血小板黏附试验的黏附率分别为16.7±6.3%、32.6±9.5%,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率分别为8.99±0.71%、14.85±0.82%,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岩藻聚糖硫酸酯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不同分子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大鼠栓塞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比较。方法 以海带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刺激造栓法建立大鼠动脉栓塞性脑缺血损伤模型,观察岩藻聚糖硫酸酯对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大脑皮层形态学、血液中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TXB2和6-kelo-PGF1α)、磷脂代谢产物(PA和LPA)和纤溶系统(t-PA和u-PA)的影响。结果 静脉注射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大鼠栓塞性脑缺血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显著降低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和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损伤,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的保护活性是高分子量组分的1/10。岩藻聚糖硫酸酯预防栓塞性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理为:抑制TXB2生成,提高6-kelo-PGF1α的水平,抑制LPA的释放,从而抑制血栓的进一步发展;促进t-PA和u-PA的生成从而激活纤溶系统。结论:岩藻聚糖硫酸酯在预防栓塞性脑缺血损伤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潜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褐藻中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抗凝血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将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岩藻聚糖硫酸酯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测定其APTT、PT和TT。结果岩藻聚糖硫酸酯组和空白对照组APTT测定分别为62.7±11.3(s)、35.6±9.7(s),P〈0.0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T测定分别为19.5±4.8(s)、13.4±4.7(s),P〈0.05,差别有显著意义;TT测定分别为39.3±9.8(s)、21.5±7.3(s),P〈0.0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褐藻中岩藻聚糖硫酸酯具有显著的抗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7.
岩藻聚糖硫酸酯是一类来源于褐藻且结构复杂的海洋硫酸多糖,主要由硫酸化岩藻糖、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及少量葡萄糖和木糖组成。研究表明,岩藻聚糖硫酸酯具有抗凝血与促凝血、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抗菌、免疫调节、降血脂、降血糖、抗补体及促进肠道益生菌生长等多种药理学活性。本文对岩藻聚糖硫酸酯的上述活性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其深度开发利用提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自由基氧化降解得到的相对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化学性质以及对新西兰大白兔体內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H2O2-Cu2+自由基氧化结合分步超滤法,制备了重均分子量为7.68 kD和3.89 kD的两个相对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组分.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研究两个相对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组分对新西兰大白兔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分子量大小对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SC-FUC)消化吸收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解法制备不同分子量的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灌胃不同分子量的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1 000 mg·kg-1)后,于0、0.5、2、6、15、24、36和48 h尾静脉取血,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一种普遍疾病。岩藻多糖基于其特定的化学结构,如单糖组成和糖苷键,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和理想的糖尿病治疗潜力。岩藻聚糖硫酸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但其结构复杂、高分子量和高粘性的特性限制了其应用,而低分子量岩藻多糖粘度低、溶解度好,且研究表明低分子量岩藻多糖具有更好的降血糖作用,因此其低分子量产物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讨论了岩藻多糖的结构特征,包括主干结构、糖苷键位置、单糖类型、硫酸盐含量,着重介绍了多糖分子量和降血糖活性的关联,继而引申出低分子量降血糖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以期为明晰岩藻多糖的构效关系及进一步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乙酰化海带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优选乙酰化海带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制备方法,并测定不同条件下制备得到的乙酰化衍生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甲酰胺为溶剂;乙酸酐为酰化试荆,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为催化剂,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酰化剂用量对海带褐藻多糖硫酸酯酰化反应的影响,测定不同条件下乙酰化衍生物的清除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和有机自由基DPPH的能力,及还原能力.结果 酰化荆用量和反应温度对海带褐藻多糖硫酸酯乙酰化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条件下制备的乙酰化衍生物的清除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和有机自由基DPPH的能力,及还原能力不同.结论 NBS作为催化荆对海带褐藻多糖硫酸酯进行乙酰化是可行的,可以代替传统毒性较强的吡啶对海带褐藻多糖硫酸酯的羟基进行乙酰化.乙酰化后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明显增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低分子量羟丙甲纤维素的分子量及其分布。方法利用高效体积排阻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多角激光光散射检测器(HPSEC-RID-MALLS)技术,以0.1mol·L-1硝酸钠-甲醇(95∶5)为流动相,采用Shodex OHpak SB-804 HQ(8.0 mm×300mm)凝胶柱进行检测。结果低分子量羟丙甲纤维素的重均分子量测定误差≤2%,数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误差均≤5%,结果准确可靠。结论利用HPSEC-RID-MALLS技术可测定低分子量羟丙甲纤维素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肝素分子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低分子肝素的标准对照品为标准,测定了低分子肝素的平均分子量。其重均分子量范围在3500~5000,分子县在8000以下者占85%以上。对该法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海带多糖对实验性高脂血症鹌鹑血流变及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带多糖对实验性高脂血症鹌鹑血流变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诱导鹌鹑建立高脂血症模型,注射海带多糖(2,4,8 mg·kg-1,qd)2周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计算HDL/TC值;测定全血低切(LS)、全血中切(MS)、全血高切(HS)、纤维蛋白原(Fg)以及红细胞压积(HT);观察肠系膜毛细血管交点数、微动脉管径、血流速度。结果:海带多糖显著降低血清TC,TG和LDL浓度,显著升高HDL/TC比值;明显改善血流变及微循环各项指标,并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海带多糖具有降血脂,改善血流变,改善微循环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5.
低抗凝肝素来源低分子肝素口服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生产肝素的副产品——低抗凝肝素为原料,采用亚硝酸控制解聚法制得了低分子肝素,分子量为5300,抗凝活性为39.2u/mg,测定了理化指标。以对家兔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为药效学指标,确定低分子肝素口服制剂的处方组成为低分子肝素、油酸、牛胆盐。研究了所制备的低分子肝素胶囊对家兔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形成的影响,并试用于部分动脉粥样硬化症志愿者,表明该胶囊可有效地改善家免和动脉粥样硬化症志愿者血液流变性质,抑制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的抗血栓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低分子肝素 (lowmoleculerweightheparin ,LMWH)的抗血栓作用 .研究表明 ,静脉注射LMWH (40 0、2 0 0IU/kg)能明显降低家兔高、中、低切比粘度 (P <0 .0 1) ,并显著降低家兔体内实验性血栓湿重及干重 (P <0 .0 0 1) ;静脉注射LMWH 40 0、2 0 0IU/kg及 30 0、15 0IU/kg能分别抑制家兔及小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P <0 .0 0 1) .实验证明 ,相对分子质量为 6 40 0的低分子肝素有抗血栓作用 .  相似文献   

17.
海带膳食纤维的功能活化及其通便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海带膳食纤维的功能活化及其通便作用。方法采用离子交换法对膳食纤维活化条件进行筛选 ,结合人体试验 ,检查活化后膳食纤维的通便作用。结果在最佳活化条件下提取的海带膳食纤维的干基含量为 84 .3% ,钙含量为 6 .2 1 % ,膨胀力为 1 38mL·g- 1,持水力为 6 72 0 %。人体试验表明 ,海带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结论经活化的海带膳食纤维无论在产品质量或对人体的通便作用上都远高于未活化海带膳食纤维  相似文献   

18.
实验证明低抗凝活性肝素来源的低分子肝素对琼脂致大鼠足跖肿胀、棉球致小鼠炎症性内芽肿组织增生都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醋酸所致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抑制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虽无统计学意义,但也表现了抑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Purpose  This study tests the hypothesis that pegylated dendrimeric micelles prolong the half-life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 and increase the drug’s pulmonary absorption, thereby efficacious in preventing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in a rodent model. Materials and Methods  Pegylated PAMAM dendrimer was synthesized by conjugating G3 PAMAM dendrimer with methyl ester of polyethylene glycol 2000 (PEG-2000).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spectra and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identity and purity of pegylated dendrimer.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of the formulations were measured by using a Nicomp Zeta meter, and drug entrapment efficiency was studied by azure A assay. The efficacy of pegylated dendrimers in enhancing pulmonary absorption, prolonging drug half-life, and preventing DVT was studied in a rodent model. Results  FTIR, NMR and TLC data confirmed that PAMAM dendrimer was conjugated to PEG-2000. The entrapment efficiency of LMWH in PEG–dendrimer micelles was about 40%. Upon encapsulation of LMWH, the particle size of PEG–dendrimer micelles increased from 11.7 to 17.1 nm. LMWH entrapped in PEG–dendrimer produc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ulmonary absorption and the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the formulation was 60.6% compared to subcutaneous LMWH. The half-life of the PEG–dendrimer-based formulation was 11.9 h, which is 2.4-fold greater than the half-life of LMWH in a saline control formulation. When the formulation was administered at 48-h intervals, the efficacy of LMWH encapsulated in pegylated dendrimers in reducing thrombus weight in a rodent model was very similar to that of subcutaneous LMWH administered at 24-h intervals. Conclusions  Pegylated PAMAM dendrimer could potentially be used as a carrier for pulmonary delivery of LMWH for the long-term management of DV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