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胃湿热是临床常见的脾胃病证型,其发病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脾胃病在治疗上存在见效快但易反复的特点。脾胃湿热理论可较好地指导脾胃病的治疗。闻新丽主任从湿热论治脾胃病,临床收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脾胃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具有广泛的临床基础,脾胃病的中医证型临床上常见的有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阻证、脾虚气滞证等。随着辨证规范化研究的进展,脾胃病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的研究已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及肝胃不和证更是研究的热点。目前,许多专家学者结合临床上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拟就近年来关于脾胃湿热证这方面的研究进行概括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脾胃湿热证是中医临床常见病证,清代温病学家薛生白的《湿热病篇》为论述湿热证的名著。当前随着疾病谱的改变,人们体质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脾胃湿热证愈来愈多见。李乾构“’主编的《中医实用消化病学》记载36种疾病有湿热证分型,包括慢性胃病、肾病(泌尿)、肝病以及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等与湿热证相关。  相似文献   

4.
张心海  程玲 《四川中医》2008,26(6):20-23
本文从临床实际出发,运用中医宏现辨证和微观结合的观点,探讨了脾胃病如脾胃气虚、脾不统血、胃阴虚证、脾阳虚证、脾胃湿热等常见证型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辨证的思路与方法.这对临床医务工作者,尤其是现代的临床医学生有一定的启发、帮助.  相似文献   

5.
张学斌  刘丰  余绍源 《新中医》2008,40(4):61-62
目的:通过对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相关性胃病临床证候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其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方法:对120例NSAIDS相关性胃病,采用多元统计的聚类分析探讨其证型分布.结果:脾虚湿热48例,脾胃湿热26例,脾虚夹瘀12例,脾胃虚弱12例,脾胃气阴虚12例,脾虚气滞10例.结论:NSAIDS相关性胃病以脾虚湿热为主要证型,呈脾虚湿热>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脾虚夹瘀≥脾胃气阴虚>脾虚气滞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清化悦脾汤治疗脾胃湿热型小儿厌食6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登暖  叶祖兴 《光明中医》2009,24(12):2278-2278
小儿厌食以脾胃不和、脾胃虚弱、胃阴不足为常见证型,但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有部分厌食辨证当属脾胃湿热证,并据此自拟清化悦脾汤治疗此类厌食6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明清脾胃湿热方用药关联规则挖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脾胃湿热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生活质量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挖掘。从118部古医籍记载的治疗脾胃湿热证方剂591条中,挖掘出四味药组8条,三味药组14条,药对19对,从而总结出明清脾胃湿热方的药物配伍以祛邪为主,亦不忘扶正,与脾胃湿热证的湿热内蕴、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司之病机相呼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小陷胸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脾胃湿热证Hp相关性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釆用随机与对照的方法,选取脾胃湿热证Hp相关性胃病病例100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各种指标改变。结果:使用加味小陷胸汤联合三联疗法进行治疗患者的疾病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变化,通过13C呼气试验发现观察组的病情比对照组好,且两组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加味小陷胸汤联合三联疗法对脾胃湿热证Hp相关性胃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戴聪奇  周畅  陈佳  陈孝银 《新中医》2012,(5):158-160
脾胃湿热证指湿热蕴结脾胃,脾失健运,胃失纳降而形成的证候,临床常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脾胃湿热证涉及的病种广泛,临床表现多样。现代医学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习惯性便秘、脂肪肝、胆结石、胆囊炎、慢性胰腺炎、慢性咽炎、口腔溃疡、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
脾胃湿热证是临床常见的实证,属湿热病证的范畴。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原因,脾胃湿热证逐渐增多,脾胃湿热证亦成为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因此加强对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的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脾胃湿热证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晓韵  李贺元 《河南中医》2011,31(10):1090-1091
湿热邪气与幽门螺杆菌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湿热环境有利于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和繁殖。脾胃湿热证是胃病发生过程中邪气最盛、邪正交争最剧烈的阶段,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临床治疗脾胃湿热证时当以清热化湿为主,兼理气健脾,可获佳效。  相似文献   

12.
邢海伦  胡玲  罗琦  周正  劳绍贤 《新中医》2014,46(7):61-62
目的:通过对慢性胃病脾胃湿热证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检测,并与脾气虚证对照,探讨脾胃湿热证胃黏膜与Hp相关的病理机制。方法:收集脾胃湿热证和脾气虚证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75例,招募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各受试对象完成临床观察表,常规HE染色进行胃黏膜炎症程度观察;快速尿素酶、美蓝染色法进行Hp感染检测。结果:脾胃湿热证Hp阳性率为60.38%,脾气虚证为54.5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本研究病例胃黏膜炎症程度和活动性均呈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的趋势;脾胃湿热证Hp阳性者与阴性者比较,炎症程度和活动性均明显加重(P0.05)。本研究病例Hp感染与胃黏膜炎症程度及活动性均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672和0.683。结论:Hp感染越明显,胃黏膜炎症也越重;Hp相关胃病患者胃黏膜Hp感染率、炎症程度和活动性与脾胃虚实证候尤其脾胃湿热证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胃病不同中医证候胃黏膜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表达,并探讨及其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临床选取慢性胃病患者117例,并招募健康志愿者11名。根据中医证候将慢性胃病患者分为脾胃湿热证组(57例)、肝胃不和证组(30例)及脾气虚证组(3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美蓝染色和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感染情况;常规HE染色法观察炎症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性、定位检测MMP-7及TIMP-1蛋白水平表达。结果脾胃湿热证与肝胃不和证患者Hp感染率和感染程度相当,虽均呈略高于脾气虚证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胃湿热组及脾气虚证组比较,肝胃不和证胃黏膜炎症程度更重(P0.05),脾胃湿热证呈高于脾气虚证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炎症活动度呈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脾气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p阴性患者比较,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及脾气虚证Hp阳性患者胃黏膜炎症活动度更重,脾胃湿热证及脾气虚证Hp阳性患者胃黏膜炎症程度更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及脾气虚组患者胃黏膜TIMP-1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脾胃湿热证组Hp阴性患者MMP-7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脾胃湿热证组Hp阴性患者比较,脾胃湿热证组Hp阳性患者MMP-7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脾气虚证组比较,脾胃湿热证组TIMP-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胃黏膜炎症程度与MMP-7表达呈负相关,与TIMP-1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Hp感染程度与胃黏膜MMP-7表达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胃黏膜TIMP-1表达呈正相关(P0.05);其中胃黏膜MMP-7表达与TIMP-1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胃黏膜炎症中MMP-7相对低水平表达及与TIMP-1平衡紊乱,可能是慢性胃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其在不同证候表达差异对"同病异证"微观研究有一定的阐发,且情绪波动可能也是慢性胃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摘要“脾胃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胃湿热证的发生是脾胃学说研究的重点内容,而舌苔为临床脾胃湿热证所体现的最主要体征之一。本文拟从微生态与发病学角度,初步提出胃黏膜和舌苔中幽门螺杆菌(Hp)与乳酸杆菌(LA)数量改变及其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微生态失衡,可能与慢性胃病脾胃湿热证“邪正交争、阴阳失衡”之发病学特点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胃强脾弱"、"肺失传送,脾亦失调"、"脾胃湿热相搏"等学说,探讨脾约证与麻子仁丸证的涵义及异同,提出麻子仁丸证不等同于脾约证的观点以及脾约证有胃热脾约及脾胃湿热两种理解。  相似文献   

16.
扼要介绍崔应珉教授有关脾胃病的诊疗经验。崔教授临床多从中虚失运、肝胃不和、脾胃湿热三证入手,辨证使用六君子汤、四逆散、三仁汤加减治疗脾胃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IBS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应用德尔菲法制定规范化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调查表》,依照调查表内容采集患者性别、年龄等相关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医证型占前五位的依次为脾胃湿热、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肝郁气滞、寒湿困脾,且延吉市、龙井市、图们市、敦化市、和龙市和汪清县的中医证候分布均不同。结论脾胃湿热是延边地区IBS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不同地区的中医证候分布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多发病.祖国医学对此类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论述甚详.梅国强教授善治脾胃病.文章从湿热阻滞中焦、湿热阻滞肠道、瘀血阻滞胃络三个病机及小陷胸汤证等八个证候方面,总结梅师治疗脾胃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鼻窦炎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VIP),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关于鼻窦炎的文献报道,建立EXCEL 2010数据库,导入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频数分析统计。结果:共检索到符合标准的文献131篇。共提取证型38个。鼻窦炎常见证型是胆腑郁热、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脾肺两虚型。其中病位证素7个,其肺、脾、胆为常见病位证素,病性证素统计得9类,以热、湿、气虚、风为常见病性证素;证素组合包括:单一证素和两证素组合两种方式。单一证素类型中,证素组合以热+胆、气虚+脾肺为主;在两证素组合中,证素组合以风热+肺、湿热+脾胃、虚寒+肺为主。结论:鼻窦炎的证型最常见的是胆腑郁热、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脾肺两虚,病位证素最常见的是肺、脾、胆,病性证素最常见的是热、湿。  相似文献   

20.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文章在临证中提出平衡疗法、时间疗法、调情疗法,提高了脾胃病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