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电子交叉配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及推广价值.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健康献血者进行抗体筛查,采用微孔板(96孔)进行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Rh血型全套),并分类建立献血者数据库.根据受血者ABO和Rh血型鉴定以及特异性抗体鉴定结果,按照电子交叉配血的原理选用ABO和Rh血型完全相同的库存悬浮红细胞备用,并以血型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验证.结果 抗筛阴性的、抗筛特异性阳性(仅限Rh血型系统抗体)的临床配血标本可根据患者血型信息(包括ABO血型、Rh血型全套)查找与猷血者血型信息相符的血拟发放;电子交叉配血与血清学交叉配血相比,两者结果相合率为100%,且电子交叉配血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电子交叉配血的建立和实施是可行的,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与血型血清学相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型鉴定标本采集错误的原因,识别危险因素并改进,减少血液标本采集错误致血型交叉配血结果错误的发生,以保障患者输血安全。方法回顾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发生的血型交叉配血标本采集错误事件,并对急危重症医学部11个护理单元85名临床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问卷调查,分析原因后采取干预措施。结果实施干预后护士对血型交叉配血标本采集的风险意识和敏感性得到提高,血型交叉配血标本采集错误的发生率较实施前显著下降。结论通过改进工作流程及设定血型交叉配血检验专用试管等干预措施可降低血型交叉配血标本采集错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Erytra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的应用进行评价。方法分别采用Erytra全自动血型分析仪(仪器法)和手工试管法对9860例EDTA‐K2抗凝血标本进行血型鉴定试验,对5099例EDTA‐K2抗凝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2种方法的血型鉴定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交叉配血试验中,仪器法的阳性率、假阳性率均高于手工试管法。结论应用Erytra全自动血型分析仪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可满足临床用血安全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标本纤维蛋白析出对ABO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及抗体筛查的影响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微柱凝胶法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及抗体筛查中出现混合凝集(mf)或弱凝集(+w)的假阳性血标本,采用试管法进行血型复检,对复检结果无误仍出现弱阳性的血标本采用盐水置换、37℃孵育及2次离心去除纤维蛋白再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及抗体筛查。结果 69份血浆标本在ABO反定型中出现意外凝集,在交叉配血中出现主侧凝集及抗体筛查阳性。纤维蛋白原测定值为4.3~9.9g/L,凝集强度为(mf)31例,(+w)38例。采用盐水置换、37℃孵育及2次离心去除纤维蛋白,以试管法进行血型复检、抗人球蛋白法交叉配血及抗体筛查,排除了纤维蛋白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论若采用抗凝不充分、纤维蛋白析出的血标本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及抗体筛查,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假凝集。采用去除纤维蛋白后的标本进行检测,可防止或减少假凝集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IgG、IgM抗-C引起血型鉴定困难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0岁,在某医院因剖宫产术中失血较多,符合手术紧急输血标准,要求紧急备血,医院采集患者血标本交输血科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符,不能确定ABO血型,无法交叉配血,遂送本中心要求鉴定血型及紧急配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交叉配血困难原因。方法对2006~2009年临汾市各级医院交叉配血困难的339例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7.08%)为ABO血型鉴定错误;67例(19.76%)标本不符合要求;106例(31.27%)盐水介质配血不合;103例(30.38%)自身凝集;39例(11.51%)冷凝集。结论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不同介质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可以解决临床大部分的疑难配血。  相似文献   

7.
在输血实践中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有很多,笔者对近两年无锡市各家医院送检的170例交叉配血困难标本,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血型鉴定及抗体筛选和鉴定,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应用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检测不规则抗体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WADiana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在日常工作中对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检测的效果。方法应用WADiana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对2009年1~12月住院患者EDTA-K2抗凝标本22 413例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2 413例患者中共检出抗体184例(阳性率0.82%),对阳性标本用谱细胞进一步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非特异性抗体占5.43%,特异性抗体占94.57%(IgM+IgG抗体占2.72%);女性阳性率为0.91%,男性阳性率为0.71%。结论应用WADiana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直观可靠。  相似文献   

9.
2008年10月-2009年1月初,本站血型参比室收到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吉市医院、延边肿瘤医院、延大福祉医院等送检的疑难配血和疑似输血反应标本5例.经抗体特异性鉴定,均为Rh系统不规则抗体,其中有抗-E 2例、抗-cE 2例、抗-Ce 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鉴定与分析1例配血困难患者的ABO血型,为临床疑难血型的鉴定提供案例参考。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ABO、Rh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抗体鉴定、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效价测定、唾液血型物质检测、交叉配血等试验,对1例血型鉴定疑难患者进行确诊。结果该例患者正定型为A型Rh阳性,反定型为AB型Rh阳性,进一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鉴定,最终确定为ABx亚型,经筛选后交叉配血相合。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后,无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多种血清学方法对ABO血型正反不一致的标本进行血型鉴定,从而提高亚型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ABO血型以外的不规则抗体是临床上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和交叉配血困难的常见原因之一,我站对2006-2009年以来本地区各医院送检的340例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经鉴定确认的64例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不规则抗体所致配血困难11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临床配血工作中.除了血型正确无误,交叉配血主次侧无溶血、凝集时方可输注。ABO血型正确,同型交叉配血主侧出现凝集的病例也时有发生,给患者及时输血带来困难。笔者从2001~2002年12月共收到辖区有关医院、输血厍送来配血困难标本11份.进行鉴定和配血,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南昌地区疑难配血患者中血型不规则抗体特异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昌地区医院送检疑难交叉配血标本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阳性120例,采用盐水法、聚凝胺法、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120例筛选阳性标本中,检出自身抗体12例,特异性不规则抗体94例,分布于Rh、MNS、Kidd及Lewis血型系统,其中Rh血型系统最多见,达63.34%。结论南昌地区疑难配血中不规则阳性以Rh血型系统为主,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及配合输注,对于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输血治疗过程中,由ABO血型系统以外的不规则抗体引起的血型鉴定困难、交叉配血试验不合,甚至溶血性输血反应等屡见报道.本文选择2011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2例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标本为研究对象,进行同种及类同种特异性抗体检测分析,旨在探讨将检测结果与临床沟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由于红细胞血型抗原的复杂性和多态性,目前红细胞输血主要考虑ABO同型及RhD抗原相合,并通过一些配血试验来预防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对于多次输血或有妊娠史的患者有可能产生同种免疫性抗体,ABO血型系统以外的不规则抗体是引起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输血不良反应、疑难血型鉴定及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血型同种免疫性抗体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抗原的免疫原性和个体差异可能是最主要的.我们对2007年以来石家庄地区各医院送检的疑难配血标本的抗体特异性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联合应用盐水凝集试验和聚凝胺试验,以分析疑难血型鉴定和疑难配血的原因。方法将患标本与4种不同血型样本分别在盐水介质和聚凝胺介质中做实验性交叉配血试验;并用自身凝集试验检测患红细胞在盐水介质和聚凝胺介质中的凝集情况。结果实验性交叉配血试验提示患红细胞异常;自身凝集试验印证了患红细胞膜结合有不完全抗体:结论盐水凝集试验和聚凝胺试验各有不同的抗干扰特性,将两联合应用于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可以准确反映出疑难血型鉴定和疑难配血的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输血或妊娠对交叉配血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标本1000例,以初次输血且无妊娠史的标本为对照,均用微柱凝胶法做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标本正反定型不一致率、交叉配血不合率和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分析影响交叉配血结果的原因。结果输血或妊娠组的交叉配血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血型鉴定正反不一致的比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输血或妊娠组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提示输血或妊娠影响交叉配血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存在不规则血型抗体。结论输血或妊娠可能刺激机体产生不规则抗体,输血前应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并根据抗体鉴定的结果选择无相应抗原的血液输注,以保证输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正确判断冷凝集素引起假阳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冷凝集对鉴定血型、配血实验的影响.方法 ABO血型鉴定、配血实验按常规操作进行,冷凝集素效价测定按常规操作.结果 769例各血型患儿血清中含有冷凝集素共有28例,其比例27:1,仅占4%.但是,温度控制在30~37℃中进行血型鉴定、配血试验28例冷凝集自行消失,排除假阳性反应,说明这28例血清存在自身冷凝集素.结论冷凝集素严重影响血型鉴定、配血试验,在工作中应该引起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输血前正确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是保证临床安全输血的重要手段.引起配血不合的因素诸多.不规则抗体所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也屡有报道,笔者对本院近年来因盐水法或抗人球法配血不合的98例标本进一步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戴安娜全自动血型仪在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全自动血型仪和传统试管法检测2300份标本的血型;用微柱凝胶法和聚凝胺法对900例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全自动血型仪和试管法检测血型一次性判读准确率分别为99.87%、100.00%;在900例交叉配血试验中,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30例,主侧不合3例,次侧不合27例,将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的标本用聚凝胺法检测,主侧不合3例,次侧不合3例。结论全自动血型仪用于 ABO 血型和 RhD 血型检测安全、快速、可靠、灵敏度高;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较敏感,但假凝集及不规则抗体的存在会导致配血困难,耗时较长;聚凝胺法简便、快速、假阳性较少,但有可能导致抗体漏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