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血清IL-2、IL-6、TNF-α含最和外周血B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方法:分别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单克隆抗体技术对31例癫痫患者进行了血清IL-2、IL-6、TNF-α含量及外周血B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测定,并与35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癫痫患者IL-2、IL-6、 、B细胞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IL-2、CD3、CD4、CD4/CD8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结论:癫痫病是一种自身免疫调节异常的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血清TNF-α和外周血B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免法和单克隆抗体法对34例妊高征患者进行了血清,TNF-α和外周血B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妊高征患者血清TNF-α、B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CD3、CD4、CD4/CD8比值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妊高征是一种和自身免疫调节异常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TNF—α和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单克隆技术测定了3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TNF—α,和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并以30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TNF—α和外周血B淋巴细胞数显著地高于正常人水平(P〈0.01),而CD3、CD4、CD4/CD8则显著地低于正常人水平(P〈0.01)。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调节免疫异常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了慢性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VEGF和外周血B细胞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单克隆抗体法分别测定32例慢性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VEGF和外周血B细胞及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慢性肾病患者在治疗前血浆VEGF和B细胞数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CD3、CD4、CD4/CD8比值则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后6个月,与正常人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肾病是一种自身调节免疫异常的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了血清瘦素水:平和外周胞B细胞、T细胞亚群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造成肝功能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单克隆抗体法对65例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瘦素和外周血B细胞、T细胞亚群与肝功能相关的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丙型肝炎患者瘦索、B细胞数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CD3、CIM、CIM/CD8则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且与ALT、TBil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以及外周血B细胞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和肝脏的受损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SIL-2R、TNF-α和外周血B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免法、ELISA法和单克隆抗体法检测40例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SIL-2R、TNF-α和外周血B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白癜风在治疗前血清SIL-2R、TNF-α和外周血B细胞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IL-2、CD3、CD4、CD4/CD8比值则显著的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后6个月,与正常人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存在自身免疫调节异常.  相似文献   

7.
牙周病患者血清TNF含量和外周血B细胞及T细胞亚群水平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牙周病患者血清TNF和外周血B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方法 :分别利用磁酶免法和单克隆技术测定 5 5例牙周病患者血清TNF含量和外周血B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并以 35名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牙周病患者血清TNF、B细胞数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 (P <0 .0 1 ) ;CD3、CD4、CD4 /CD8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 (P <0 .0 1 )。结论 :牙周病是一种自身免疫调节异常的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B细胞和NK细胞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发作期哮喘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的T细胞亚群、B细胞和NK细胞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发作期哮喘患者CD4^+T细胞、CD19^+B细胞和CD4^+/CD8^+比值显著增高(P〈0.01),CD8^+T细胞显著下降(P〈0.01)和CD56^+CD16^+NK细胞下降(P〈0.05)。CD3^+T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发作期哮喘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在哮喘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了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6、TNF-α和外周血B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免法、酶联法和单克隆抗体法对42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了血清IL-2、IL-6、TNF-α和外周血B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测定,并与30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尖锐湿疣患者在治疗前血清TNF-α水平和B细胞数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IL-2、IL-6、CD3、CD4、CD4/CD8比值则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后6个月,与正常人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尖锐湿疣是一种自身免疫调节失常的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了肝硬化患行血清TGF-β1和T淋巴细胞眶群的水平。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64例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单克隆抗体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以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和CD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GF-β1与CIMT细胞、CIM/CD8呈负相关,与CD8T细胞呈正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TGF-β1水平明显升高,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TGF-β1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是肝硬化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血清TNF-α、IFN-γ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和单克隆抗体检测法对3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进行血清TNF-α、IFN-γ和T细胞亚群检测,并以35名正常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血清TNF-α、IFN-γ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儿组(P〈0.01),而CD3、CD4、CD4/CD8比值又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儿组(P〈0.01)。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血清TNF-α、IFN-γ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作为病情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了鼻咽癌患者血清TGF-β1、IL-8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免法、酶联免疫法和单克隆抗体测定对31例鼻咽癌患者进行了血清TGF-β1、IL-8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并与35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TGF-β1、IL-8和CD8水平非常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CD3、CD4、CD4/CD8比值又非常显著低于正常人组(P〈0.01)。鼻咽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和CD4细胞数量及与CD4/CD8比值呈负相关,与CD8细胞呈正相关。结论:观察鼻咽癌患者血清TGF-β1、IL-8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改变有助于鼻咽癌的诊断及对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CAl99和外用血T细胞亚群和B细胞数.方法:分别应用RIA和单克隆技术测定6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C199含量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B细胞数,并与35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CA199含量和外周血B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CD3、CD4、CD4/CD8水平则显著地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CA199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B细胞水平的变化可作为病情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了妊高征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外周血B细胞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单克隆抗体法对32例妊高征患者进行了血清瘦素水平和外周血B细胞及T细胞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妊娠妇女作比较.结果:妊高征患者血清瘦素、B细胞数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血CD3、CD4/CD8则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结论:检测妊高征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以及外周血B细胞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SLE患者外周血中T、B细胞表面Fas和bcl—2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中T、B细胞表面Fas和bcl-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T、B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T、B细胞表面Fas和bcl-2的表达,并同时测定患者血中T、B细胞的凋亡。结果 ①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中B细胞及CD8T细胞表面bcl-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分别为P<0.05)和P<0.01);CD4^ 及CD8^ T细胞表面Fas的表达高于正常人(分别为P<0.05和P<0.01);B细胞表面Fas的表达降低(P<0.01);CD4^ T细胞bcl-2的表达下降(P<0.01)。②活动期SLE患者血中B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下降,CD8^ T细胞数校正常对照组增加,CD4^ T细胞低于正常人(分别为:P<0.01、P<0.05和P<0.01)。结论 SLE患者体内淋巴细胞凋亡的异常与T、B细胞表面Fas和bcl-2基因的表达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6.
AAN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的临床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马兜铃酸肾病(AAN)发病过程中的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TNF-α、IL-6血清含量的检测,分析AAN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改变,探讨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测定患者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16+CD56的比值,应用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测定IL-6、TNF-α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AAN组CD4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CD8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P〈0.01),CD4/CD8细胞比值显著降低(P〈0.01)。AAN组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D4与Pr/24h负相关(P〈0.01),CD8与BUN正相关(P〈0.01),CD16+CD56与Scr负相关(P〈0.05);IL-6与Scr正相关(P〈0.05)。结论:AAN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功能紊乱和细胞因子IL-6和TNF-α水平的升高,显示机体免疫状态发生变化,为马兜铃酸肾病发病过程的进一步了解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芪复方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细胞免疫调节机制及疗效。方法30例患者服用黄芪复方,疗程12周,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G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清细胞因子IFN-γ、TNF—α、IL4及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12周后,临床显效率60%(18/30),总有效率为80%(24/30)。CD4^+T细胞、CD4^+/CD8^+比值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D8^+T细胞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清IFN-γ、IL-4、TNF-α和AChRAb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治疗后IFN-γ、IL-4、TNF-α和AChRAb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调节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分布以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能是黄芪复方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型乙型肝炎前期(以下简称重肝前期)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状况。方法选取重肝前期患者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健康志愿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CD3-/CDl9+(B细胞)等亚群表达百分比,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G、补体c3,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慢性乙肝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重肝前期组CD8+T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或P〈0.05),但其CD4+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P〈0.01或P〈0.05);慢性乙肝组与重肝前期组外周血B细胞的平均百分率及血清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肝前期组血清补体c3水平显著下降(P〈0.01或P〈0.05)。结论重型乙肝前期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相对慢性乙肝而言,细胞免疫相对亢进,体液免疫相对受抑。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B细胞和T细胞及其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 :探讨了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B细胞和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方法 :应用单克隆技术测定了 3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B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并以 30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B细胞数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 (P <0 .0 1 )CD3 、CD4、CD4/CD8显著地低于正常人 (P <0 .0 1 )。结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自身免疫调节异常的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PS)患者T细胞亚群变化。方法:检索2003年2月-2004年1月有关SAPS患者T细胞亚群计数研究的论文,汇合成大样本资料,借助先进的RevMan4.2分析软件对这些资料进行二次分析以探讨该病患者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SAPS病程〈14天期间,患者与正常对照比较,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均显著降低(均P〈0.01)。其中,重症病人(包括重型和极重型)比非重症病人(包括轻型和普通型)降低更显著(均P〈0.01)。病程〉14天恢复期病人与病程〈14天病人比较,CD3^+细胞虽然有了上升,但无显著差异(Z=1.56,P=0.12)。CD4^+细胞、CD8^+细胞均恢复性上升,差异显著(均P〈0.01)。病程〉14天恢复期病人与正常对照比较,CD3^+细胞、CD4^+细胞仍然显著降低(均P〈0.01)。两者的CD8^+细胞有差异(Z=2.28,P=0.02)。结论:①SAPS患者整个病程中都存在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数量暂时性、严重性、可逆性降低;②患者T细胞亚群数量的下降以重症病人为甚;③这种降低是可逆性的,随着病程进入恢复期,患者T细胞亚群开始恢复性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