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60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实验组实际为74例(其中2例因操作不当未能保留该神经和4例肿大的淋巴结与其粘连而放弃),在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行常规乳腺癌根治术,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对患者观察并随访。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74例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异常5例(7%),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80例患者术后感觉异常69例(86%)。随访6~24个月,2组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两组均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组在术中解剖并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对两组患者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功能、疼痛发生情况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术后3个月腋窝及上臂内侧感觉降低发生率为4.17%,对照组为39.6%,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腋窝及前臂内侧疼痛发生率4.17%,对照组8.33%,对照组高于治疗组。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能够减少相关部位皮肤感觉异常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切除肋间臂神经。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1月、3月和6月上臂感觉障碍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20%,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患者90例进行分析,其中保留肋间臂神经56例(治疗组),切除肋间臂神经34例(对照组),比较2组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为2~3 h,出血量为60~130 mL,清扫淋巴结9~43个,平均18.6个,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3.5 h,出血量为50~120 mL,清扫淋巴结6~35个,平均17.9个。治疗组发生局部感觉障碍者3例(5%)、皮瓣下积液6例(11%)、患肢淋巴水肿1例(2%)、皮瓣坏死1例(2%)、切口感染1例(2%)、术后复发2例(4%)。对照组发生局部感觉障碍者16例(47%)、皮瓣下积液4例(12%)、患肢淋巴水肿1例(3%)、皮瓣坏死1例(3%)、切口感染0例、术后复发1例(2%)。2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术后发生局部感觉障碍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在不影响手术质量和术后局部复发率的前提下,减轻患者术后上臂局部感觉障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在66例乳癌根治术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40例,切除肋间臂神经26例,术后对66例上臂内侧皮肤感觉随访观察。结果:66例患者在随访第1~3年局部均未发现癌肿复发。保留肋间臂神经40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和腋窝皮肤感觉均正常,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2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结论:乳癌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可避免患者的肢体感觉异常,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93例乳腺癌患者按是否行胸前和肋间臂神的手术切除分为ICBN保留组(51例,术中保留胸前和肋间臂神经)和ICBN切除组(42例,术中切除胸前和肋间臂神经),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术后均随访6-24个月,ICBN保留组出现上臂感觉异常、上臂疼痛、轻度胸大肌萎缩、重度胸大肌萎缩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ICBN切除组(P〈O.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能有效地减少患上术后上臂感觉功能障碍及胸大肌萎缩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浩永  章宏欣 《新中医》2017,49(6):104-106
目的: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实施腋筋膜肿胀法清扫淋巴结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拟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腋筋膜肿胀法清扫淋巴结,对照组实施标准清扫法清扫淋巴结,比较2种方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近期效果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8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胸壁及上肢感觉异常、淋巴漏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组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筋膜肿胀法清扫淋巴结能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自体植皮术联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直径≥10 cm初诊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肿瘤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77例直径≥10 cm初诊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2例行自体植皮术联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为观察组,另35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皮瓣坏死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与对照组的1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皮瓣坏死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0.00%与对照组的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植皮术联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直径≥10 cm初诊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皮瓣坏死率,且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根治术采取不同方式解剖肋间臂神经(ICBN)对其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甲乳血管外科住院治疗,并经术前粗针穿刺或术中冰冻确诊乳腺浸润性癌,且术中对ICBN解剖后,完整保留各主干及各分支的患者211例。选取所有患者均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根据解剖ICBN的方式分为观察组(组织剪)98例,对照组(电刀)113例,电切功率30 W,解剖过程中不使用电凝。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中12例(12.24%)发生上臂内侧感觉麻木,对照组中28例(24.77%)发生上臂内侧感觉麻木。术后6个月观察组中9例(9.18%)发生上臂内侧感觉麻木,对照组中27例(23.89%)发生上臂内侧感觉麻木。两组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ICBN术后功能障碍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其中术中所使用解剖工具对其有较大影响,使用组织剪术中损伤较小,对神经滋养血管影响较小,且无高温对神经的损伤,术后发生神经功能障碍的情况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干预乳腺癌术后患者早期患肢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通过测量患者双上肢6点臂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星期患肢肿胀的发生率及程度,同时观察患肢有无皮肤紧绷感、上肢疼痛感、上肢麻木感及上肢沉重感等伴随症状。结果治疗组患肢异常自觉感受及伴随症状发生率为22.0%,对照组为8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肢肿胀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2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有效预防和缓解乳腺癌术后患者早期患肢肿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拔罐联合氢氯噻嗪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氢氯噻嗪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拔罐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患侧臂围差值、主观症状评分和治疗安全性,统计随访4个月复发率。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患侧臂围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主观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随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拔罐联合氢氯噻嗪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AC方案对于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和价值。方法将我院行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后行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AC方案辅助治疗,对照组则单纯行AC方案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肝损害程度、肿瘤标志以及生存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胆红素以及转氨酶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瘤标志CEA、CA153降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AC方案在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辅助治疗上,不但能够降低患者的肝损害以及肿瘤标志水平,还能够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不失为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最佳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水肿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8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加服利尿剂,对照组40例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加服中药煎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0%,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医辨证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疗效确切,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在近些年来是威胁人类的一种重大疾病,本文就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乳腺癌根治术的改良进行探讨,抽取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在此类手术中施行保留ICBN患者36例,均对手术实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推拿疗法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防治作用及对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周期化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和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加用推拿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功能锻炼。在3个疗程的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及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水肿发生率为8.3%,对照组水肿发生率为2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达优率为83.3%,对照组上肢功能恢复的达优率为6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疗法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能够减少水肿的发生率,并促进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腋窝乳腔镜辅助小切口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在早期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9年1月行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根治术的患者165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手术方式为传统改良根治术,观察组85例手术方式为经腋窝乳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经腋窝乳腔镜辅助小切口在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根治术中安全有效、可行,与传统改良根治手术相比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快,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循经艾灸预防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上肢水肿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乳腺外科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手术侧上肢循经艾灸。于术前1 d、术后第14天和术后1个月,测量两组患者患侧上肢水肿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循经艾灸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水肿,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的术中护理方法。方法:乳腺癌患者60例,均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由于个人原因术中未采取特殊的术中护理。观察组患者除了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护理模式外,还加入特殊的术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各项临床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占75%,远高于对照组的50%。结论:在乳腺癌患者接受改良根治术时,对已采取特殊的人文护理能够帮助疗效,减少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尽快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即时乳房重建术中胸背神经的处理方式。[方法]43例乳腺癌患者行保留皮肤或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即时切取包括背阔肌及其表面的脂肪构成的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转移至胸壁重建乳房。21例保留胸背神经,22例切断胸背神经,对比两种处理方式的术后并发症、肩背功能和美容效果等。[结果]43例即时乳房重建全部获得成功。随访1~37个月,保留与切断胸背神经的皮瓣存活率、对供区功能影响、美容效果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切断神经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更高。[结论]乳腺癌术后即时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术中胸背神经不保留可能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腋窝注射复合膨胀液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在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出现患侧上肢肿胀。观察组予腋窝注射复合膨胀液每周1次。对照组使用剂量分别为20 mg、40 mg的服呋塞米与螺内酯药物治疗,每日1次。同时均配以肢体按摩与患肢抬高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00%,高于对照组(6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腋窝注射复合膨胀液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