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新疆维吾尔族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维吾尔族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42例,未曾行任何抗骨质疏松症治疗,同时排除其他骨代谢性疾病或药物影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1例,平均年龄60.4岁,给予唑来膦酸5mg,静脉滴注30min,同时口服钙尔奇600mg/d及阿尔法D3O.25μg/d;对照组21例,平均年龄61.2岁,给予口服钙尔奇600mg/d及阿尔法D3O.25μg/d,治疗时间12个月,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的腰椎1~4、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密度值。结果治疗组2例患者失访。治疗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腰椎1~4、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密度值均高于治疗前,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治疗组4例患者在注射唑来膦酸后出现发热、头痛及流感样症状,给予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对症治疗后均在3d内缓解,未见肾损害、消化道不适、下颌骨坏死等不良反应。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5mg)可明显提高维吾尔族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就诊的6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唑来膦酸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辅以普通护理;B组辅以个性化护理。比较(1)满意度;(2)不良反应发生率;(3)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腰椎骨密度、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 (1)B组对比A组满意度更高,P0.05;(2)B组对比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3)干预前两组腰椎骨密度、疼痛评分相似,P0.05;干预后两组腰椎骨密度均提高,疼痛评分均降低,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效果确切,辅以个性化护理可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观察密固达(唑来膦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6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给予唑来膦酸5mg静脉滴注1次,同时每日口服钙尔奇D,而对照组24例仅每日给予口服钙尔奇D,1年后观察两组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经治疗1年后,治疗组腰椎和股骨颈BMD均明显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BGP水平无明显改变,但治疗组TRACP-5b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静脉注射唑来膦酸可用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治疗,能有效地降低骨吸收,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乳癌术后化裁方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s)引起骨丢失的干预作用,以及对患者10年内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髋骨骨折率的控制作用。方法将73例患者,分为中药组(乳癌术后化裁方组)、唑来膦酸组、空白对照组。所有患者每年进行骨密度(BMD)检测,并运用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FRAX)进行骨折风险因子评估。结果空白对照组患者骨密度较初始下降(P0.05),中药组未见明显变化,唑来膦酸组较初始骨密度上升(P0.05);中药组较空白对照组能提高患者骨密度(P0.05);唑来膦酸组可降低10年内主要部位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髋骨骨折概率(P0.05),中药组骨折风险较初始无明显变化,空白对照组骨折风险有所增加(P0.05);中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能降低患者10年内髋骨骨折发生率(P0.05)。结论乳癌术后化裁方可减缓绝经后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乳腺癌患者骨密度下降趋势,降低骨折风险,对骨质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2例绝经后5-10年经骨密度(BMD)测定确诊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随机分成研究组20例,年龄(53.55±3.44)岁和对照组22例,(53.05±4.45)岁,两组均给予骨化三醇(盖三醇) O,25 bid+钙尔奇D l片/天,其中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开始时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mg,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比较BMD改变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BMD平均增长5.13%,对照组患者BMD平均增长O.96%,研究组较对照组能显著增加患者的BMD,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唑来膦酸治疗并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结论唑来膦酸能够显著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骨密度,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肾补血活血法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观察绝经后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随机分成独活寄生汤+唑来膦酸30例(A组)、唑来膦酸组30例(B组)和独活寄生汤组30例(C组)三组,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骨密度(BMD)、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雌二醇(E2)值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三组的疗效差异显著,A组在临床疗效及检测指标方面均优于B组和C组。结论:益肾补血活血法是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观察并比较绝经后骨质疏松几种常用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28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分为3组:A组,给予骨化三醇胶丸0.25 ?滋g和钙尔奇D3 600 mg,均每日1次;B组,在骨化三醇和钙尔奇D3的基础上给予鲑鱼降钙素50 U隔日1次至疼痛缓解,改为每周1次;C组,在骨化三醇和钙尔奇D3的基础上给予伊班膦酸钠3 mg静脉滴注,每3个月1次。随访时间1年。分别在基线和12个月后记录骨密度,SF-36量表评价的生活质量和VAS疼痛评分。【结果】 A组患者在骨密度、生活质量和疼痛评分均略有好转,但与基线比较未达显著性差异;B组患者在骨密度、生活质量和疼痛评分均有较大改善,与基线比有显著性差异;C组患者在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基线比有显著性差异,且临床用药方法简单,依从性强。【结论】 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需联合用药,单纯补充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3不能有效提高骨密度;鲑鱼降钙素止痛迅速,能在一定程度改善骨密度和生活质量;伊班膦酸钠能提高骨密度、改善生活质量,且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左归丸加味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和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25羟维生素D3[25(OH)D3]、雌二醇(E2)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6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口服钙尔奇D片,对照组使用阿仑磷酸钠维D3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左归丸加味水煎剂,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骨密度和血清β-CTX、PINP、25(OH)D3和E2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优于对照组的56.3%(P0.01)。治疗组在治疗前后骨密度和血清β-CTX、25(OH)D3和E2含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和血清β-CTX、25(OH)D3和E2含量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各组治疗前后血清PINP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左归丸加味可以通过升高雌激素和25(OH)D3水平并抑制骨转换标志物β-CTX含量,改善肾阴虚绝经期妇女的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行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静脉滴注,每年1次;对照组静脉滴注250 ml生理盐水,治疗后两组患者口服钙尔奇D600 mg,2次/d,加骨化三醇0.25μg,1次/d。结果:治疗前后,患者腰背痛症状及体征评分明显下降,腰背疼痛明显缓解,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骨密度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骨密度明显增加(TL1-4=72.31,P=0.0;TWard=62.39,P=0.0)。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依从性好,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0.
曹英华 《中外医疗》2013,32(11):54-55
目的探讨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病人治疗的常用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搜集从2008年7月—2011年6月来该院治疗的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的绝经期后妇女病人共141例,并将其分成ABC三组,对A组的46例病人给予600mg钙尔奇D3片与0.25μg的骨化三醇胶丸,对于B组的42例在钙尔奇D3与骨化三醇治疗基础之上再给予50IU的鲑鱼降钙素,对于C组病人53例在钙尔奇D3与骨化三醇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3mg的伊班膦酸钠进行静脉滴注,并分别在基线与12个月以后记录下骨密度和SF-36量表评价的生活质量并进行VAS的疼痛评分。结果 A组病人在骨密度和疼痛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都略有好转,但是和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病人在骨密度和疼痛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都存在较大改善,其和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C组病人,在以上指标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治疗,应当联合用药,仅仅依靠钙剂与活性维生素D3的补充,无法有效地提高骨密度;而伊班膦酸钠静脉注射由于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其增加骨密度的效果也非常好,所以属于当前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最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系统治疗对骨质疏松时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3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行假手术)、骨质疏松组(B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和唑来膦酸治疗组(C组,同B组手术),(n=12).术后12周测量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证实骨质疏松状态;并在大鼠右侧胫骨近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5 mg唑来膦酸对绝经后女性血脂和骨量的影响.方法 :10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 mg,每年1次,口服钙尔奇D 600 mg,每日1次,阿法D30.25μg,每日1次;对照组50例,口服钙尔奇D 600 mg,每日1次,阿法D30.25μg,每日1次.连续治疗12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及血脂变化.结果 :经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腰椎L2~4、Ward三角、股骨近端总骨矿物质密度较对照组高,治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对照组低(P<0.05);2组血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人经过5 mg唑来膦酸治疗,腰椎L2~4及股骨近端骨密度显著提高,血脂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唑来膦酸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合并膝骨关节炎(OA)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2009年5月—2014年4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治疗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的105例PMOP合并膝OA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鲑鱼降钙素、钙剂、阿仑膦酸钠及骨化三醇等传统抗骨质疏松治疗,唑来膦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配合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每年1次。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WOMA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疼痛VAS评分、BMD以及血清β-CTX、BGP、B-ALP水平。 结果 唑来膦酸组患者治疗后WOMA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疼痛VAS评分及BMD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WOMA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疼痛VAS评分及BMD均较治疗前有很大改善(P<0.05),治疗后12个月唑来膦酸组血清β-CTX、B-ALP、BG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血清β-CTX、BGP、B-ALP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组与对照组血清β-CTX、B-ALP、BG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PMOP合并膝OA能明显改善患者骨代谢状态,抑制骨吸收,提高患者骨密度及膝关节功能,减轻膝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9,(3):358-361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接受PKP治疗的OVCF患者60例,依据患者术后接受唑来膦酸与否,分为联合治疗组(A组,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及对照组(B组,未接受唑来膦酸治疗)。通过观察术前、术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高度、骨密度的改变以及PKP术后再骨折的发生率,从而评估唑来膦酸联合PKP治疗OVCF的疗效。结果:A组与B组在术后1月、术后1年及术后2年,其VAS、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2年A组VAS及椎体高度改善明显优于B组。术后1年及术后2年A组骨密度改善明显优于B组,且PKP术后再骨折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唑来膦酸联合PKP治疗OVCF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患者骨密度,降低PKP术后再骨折风险,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王卫东  王裕祥  王永虎 《重庆医学》2017,(35):5007-5009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GCs)诱导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82例GCs诱导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唑来膦酸组与对照组(各41例),唑来膦酸组予以PV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予以PVP联合利塞磷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椎体后凸角测定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间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体后凸角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唑来膦酸组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氨端肽原(PI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唑来膦酸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GCs诱导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PV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骨质疏松情况,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制外用中药穴位敷贴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予外用中药穴位敷贴,内服钙尔奇 D 片治疗,对照组予内服钙尔奇 D 片治疗,疗程为6个月。比较2组用药前、用药后6个月腰椎骨密度、PINP 及 S-CTX、VAS 疼痛评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中176例获得完整随访,治疗组85例,对照组91例,治疗组治疗后骨密度值无明显变化,但在 PINP 及 S-CTX、VAS 疼痛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能缓解绝经后妇女疼痛,降低骨转化指标,提高绝经后妇女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POMP患者共计94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对比组患者服用钙尔奇D片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增加使用密固达静脉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和骨密度情况。结果进行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与对比组相近,腰椎L2-4以及髋部等部位的骨密度数据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随着治疗的进行,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开始明显小于对比组,研究组患者的骨密度数据要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中使用唑来膦酸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减少患者骨痛症状,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采用阿仑膦酸钠维D3片治疗。连续给药1年后观察骨密度、骨代谢指标改变、临床症状改善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提高骨密度、缓解骨痛并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注射型唑来膦酸盐与鲑鱼降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疗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名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给予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的常规治疗,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34例)及鲑鱼降钙素组(37例)。分别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密固达)5 mg/100 mL共一次,或鲑鱼降钙素隔日肌内注射50 U,连续使用1月后改为,50 U 1次/周,连续使用6个月,对比其疗效。结果:唑来膦酸在缓解骨痛,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折发生率方面都有一定效果,在半年的观测骨痛缓解及骨密度增加和降钙素组相似,12个月后的观测,缓解骨痛更加明显(P<0.05)。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具有缓解骨痛增加骨密度提高生活质量减少骨折发生的作用,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补肾法对乳腺癌患者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s)进行内分泌治疗后导致骨丢失的疗效。【方法】将70例应用AIs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来曲唑片+钙尔奇D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补肾中药(以山药、茯苓、白术、五指毛桃、骨碎补、补骨脂、淮牛膝、桑寄生、狗脊、鸡血藤等为基本方)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骨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BMD)值,血清骨钙素(OST)、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和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疗效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腰椎BMD值升高,VAS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股骨颈BMD值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代谢指标OST、β-CTX、PINP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对照组治疗后腰椎和股骨颈BMD值均下降,VAS评分和骨代谢指标OST、β-CTX、PINP水平均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安全性方面: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补肾法可缓解AIs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骨丢失,提高患者的BMD值,改善患者的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