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大黄素灌胃预处理组(c组)三组。A组仅开腹不夹闭血管,在术前2h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按1ml/100g(大鼠体重)灌胃。B组术前处理同A组,术中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模型。C组在术前2h按20mg/kg的大黄素溶于等量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其余同B组。分别于灌胃前、缺血1h时经股静脉取血,再灌注1h后经下腔静脉采取血样。检测各组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的含量。结果血清中IFABP的含量在小肠缺血1h及再灌注1h后,B组和c组的含量明显高于A组,但C组与A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血清中TNF-α的水平在小肠缺血1h时,B组和C组高于A组,而在再灌注1h后,C组与B组相比明显下降。血清中内毒素水平在小肠缺血1h及再灌注1h后B组与A和C组相比升高,而C组与B组相比,C组明显低于B组。结论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致血IFABP、TNF-α、内毒素升高,大黄素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肠缺血再灌注对肠粘膜屏障损害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犬绞窄性肠梗阻为模型,应用扫描电镜研究肠缺血再灌注对肠粘膜屏障的损害及意义。结果肠血再灌注后,小肠粘膜损害呈进行性加重,肠粘膜屏障功能进一步受损。表明肠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是导致细菌移位,肠源性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 1 0只昆明种小鼠和 1 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 ,小鼠每组 5只 ,大鼠每组 8只。取小鼠空肠和结肠肠壁组织 ,制备组织切片 ,观察光镜及电镜下肠黏膜形态学变化 ;取大鼠肠系膜前淋巴结 ,细菌培养 4 8h后观察细菌易位变化。 [结果 ]光镜下观察到缺血再灌组空肠肠壁变薄 ,绒毛短细 ,绒毛间距变宽 ,局部黏膜上皮坏死脱落 ,固有层充血淤血 ,结肠变化不明显 ;电镜下缺血再灌组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改变 ;缺血再灌组细菌易位率为 5 / 8,对照组为 1 / 8(P <0 .0 5 )。 [结论 ]缺血再灌注对小鼠和大鼠肠黏膜机械和免疫屏障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吲哚并[3,2-B]咔唑-6-甲醛[6-formylindolo(3,2-b) carbazole,FICZ]活化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对C57BL/6小鼠肠急性缺血再灌注(I/R)后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C57BL/6小鼠18只,分成假手术组、I/R组和FICZ干预(I/R+FICZ)组,每组6只.小鼠肠I/R模型:肠系膜上动脉夹闭30 min,再灌注6h.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形态学的变化.蛋白质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观察肠黏膜AhR与ZO-1的表达与分布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肠黏膜明显肿胀,部分绒毛脱落、变粗,甚至倒伏、断裂,而I/R+FICZ组肠黏膜无明显肿胀,绒毛结构相对完整,形态接近正常;免疫荧光显示I/R后肠上皮表面ZO-1连续性明显破坏,而I/R+FICZ组肠上皮ZO-1连续性明显恢复.肠上皮蛋白定量分析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和I/R+FICZ组小鼠小肠上皮ZO-1表达分别下降50.7%和32.3%(P<0.05);I/R+FICZ组较I/R组小肠上皮ZO-1表达上调37.2%(P<0.05).结论 FICZ预处理可有效缓解小鼠急性I/R对肠黏膜结构与功能的损伤,可能机制是上调ZO-1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内皮素(endothelin,ET)有3种亚型,其中ET-1生物活性最强,具有持久收缩小血管、调节多种炎症介质产生、增加肺血管阻力,并参与肺组织损伤过程[1,2].BQ123是一种ET-1受体拮抗剂,有报道BQ123可减轻白细胞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3],临床上也有用BQ123来降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肺血管阻力[4],但BQ123能否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肺损伤,少见相关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使用BQ123对兔肺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肺组织CGRP、ET含量变化及其抗肺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肠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3组。A组:假手术组;B组:肠缺血再灌注组;C组:雷帕霉素3 mg/kg腹腔注射后肠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2 h后处死小鼠,测定血清中IL-6、TNF-α、MDA、GSH-Px;取出肠组织做石蜡切片后HE染色及凋亡检测。结果:术后B、C组血清中IL-6、TNF-α、MDA均增加,GSH-Px减少,肠组织凋亡细胞增多,病理学损伤加重且Chiu’s评分增高。其中C组的损伤程度低于B组(P<0. 05)。术后C组IL-6、TNF-α、MDA、GSH-Px、细胞凋亡及病理学指标均优于B组(P<0. 05)。结论:雷帕霉素可能通过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减轻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对肠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彭科  许超  于敏  孙力华  肖卫东  杨桦 《重庆医学》2015,(6):724-726,729
目的:探讨 S-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预处理对小鼠肠急性缺血再灌注(I/R)所致的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6~8周龄雄性 C57BL/6小鼠24只,分为 Sham 组、I/R 组、I/R+GSNO 组,每组8只。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30 min,再灌注6 h作为小鼠肠 I/R 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 clau-din-1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 claudin-1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HE 染色显示,与 Sham 组比较,I/R 组肠黏膜明显肿胀,绒毛部分脱落、变粗,绒毛倒伏、断裂,而 I/R+GSNO 组肠黏膜无明显肿胀,绒毛完整,形态接近正常;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显示 I/R刺激可造成肠上皮表面 claudin-1连续性明显破坏,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I/R+GSNO 组肠上皮 claudin-1连续性明显恢复,阳性染色显著增加;肠上皮 claudin-1蛋白定量分析显示:与 Sham 组比较,I/R 组及 I/R+GSNO 小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 claudin-1表达分别下降32.5%,13.8%(P <0.05);与 I/R 组比较,I/R+GSNO 组小鼠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 claudin-1表达上调27.8%(P <0.05)。结论小肠急性 I/R 刺激可造成明显的肠黏膜损伤及肠上皮间紧密连接的显著破坏;GSNO 预处理可通过上调 claudin-1表达,有效缓解 I/R 对肠黏膜结构与肠上皮屏障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过表达游离脂肪酸受体2(FFAR2)能否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IR组)、FFAR2部分激动剂4-CMTB组(IIR+4-CMTB组)、FFAR2完全激动剂醋酸钠组(IIR+SA组),每组6只小鼠。IIR+4-CMTB组尾静脉注射4-CMTB(10 mg/kg),注射24 h后,建立小鼠IIR损伤模型;IIR+SA组饮水中添加5%醋酸钠溶液,喂养1周后,建立小鼠IIR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损伤;检测肠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GC-MS/MS法分析小鼠肠道内短链脂肪酸(SCFA)含量;RT-PCR检测肠组织中TNF-α、IL-1β、IL-6、FFAR2、Reg3γ和β防御素1、3和4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1及p-MAPK和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IIR小鼠肠组织病理学评分、MDA、MPO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腺苷酸A2A受体(A2AR)在小鼠小肠急性缺血再灌注(I/R)刺激所致肠黏膜屏障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12只,分为假手术组和I/R组;A2AR基因敲除雄性C57BL/6(A2AR-/-)小鼠12只,分为A2AR-/-+假手术组和A2AR-/-+I/R组(n=6).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30 min,再灌注6h建立小鼠肠I/R模型.HE染色观察小肠黏膜的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及蛋白质印迹检测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蛋白变化,尤斯灌流仪检测肠上皮通透性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和A2AR-/-+假手术组小肠黏膜完整、无水肿,两组无明显差异;而I/R组和A2AR-/-+I/R组小肠黏膜明显水肿、绒毛断裂、部分脱落,且A2AR-/-+I/R组损伤程度明显重于L/R组.小肠黏膜上皮通透性检测发现,假手术组和A2AR-/-+假手术组没有显著性差异;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和A2AR-/-+ I/R组小肠黏膜跨上皮电阻(trans-epithelium electrical resistant,TER)值均显著下降(P<0.01),且A2AR-/-+I/R组相比I/R组TER值下降更为明显(P<0.05).免疫荧光及蛋白定量分析显示假手术组与A2AR-/-+假手术组肠上皮高表达ZO-1,而在I/R组和A2AR-/-+I/R组中ZO-1表达明显减少,同时A2AR-/-+I/R组中ZO-1的表达显著低于I/R组(P<0.05).结论小肠I/R刺激可诱导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与分布异常,造成肠黏膜屏障损伤;而A2AR可通过调控肠上皮细胞ZO-1表达加强肠黏膜屏障功能,在肠I/R损伤中发挥潜在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沈淳  郑珊  肖现民 《上海医学》2003,26(5):327-329,T001
目的 通过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肠黏膜细胞凋亡及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改变的情况,旨在为临床提供检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指标。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再开放2h制成肠缺血再灌注的7只动物模型作为实验组;正常假手术大鼠5只为对照组。测定缺血前后及再灌注后的血清NO浓度、再灌注后肠黏膜细胞TUNEL染色的阳性细胞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特异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在缺血前清NO浓度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缺血后及再灌注后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缺血再灌注后实验组肠黏膜细胞的凋亡增加,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及Caspase—3平均灰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血清NO浓度下降,肠黏膜细胞凋亡增加,可作为肠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指标,适用于临床辅助诊断并为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普遍存在于严重创伤、烧伤、休克,感染、肠道梗阻以及器官移植等疾病的病理演变过程中.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不仅引起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破坏,还可使远处器官组织继发损伤,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研究表明肠粘膜低灌流、氧自由基(OFRs)损伤、细胞因子作用是肠粘膜三大主要致伤因素,氧自由基是其中最重要的损伤因素之一.因此清除并抑制氧自由基过量生成是防治肠缺血在灌注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褪黑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10只)、缺血/再灌注+褪黑素20mg/kg组(15只)。观察肠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后肠黏膜损伤程度,测定血中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并测定小肠组织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和诱生型-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结果:运用褪黑素组肠黏膜损伤程度轻,MDA、NO、iNOS和D乳酸、内毒素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和溶媒组,并呈剂量依赖效应。肠黏膜损伤程度与MDA、NO及D乳酸呈正相关。结论:运用褪黑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效应呈剂量依赖性。这种作用的部分原因可能是褪黑素抑制了NO的过度生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肠上皮细胞凋亡与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修复特征的关系,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修复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肠缺血再灌注组和参附处理组。处理组:大鼠阻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流1h,再灌注1、24、72h,观察大鼠在各个相应时间点的病理学改变,测定细胞凋亡指数与有丝分裂活性。结果肠缺血再灌注组缺血1h和再灌注1h肠黏膜损伤严重,上皮细胞凋亡增加,有丝分裂活性降低,再灌注24h这些变化最明显;参附处理组的病理学改变明显改善(P﹤0.05)。再灌注72h两组肠黏膜变化接近正常。结论细胞凋亡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参附注射液能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修复过程中肠黏膜的病理损伤,促进上皮细胞再生与修复。  相似文献   

14.
杜斌  郭建辉 《中外医疗》2015,34(1):197-198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是外科常见的病理变化,是发生于肠道组织的再灌注损伤,经专家证实其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的致死性疾病发生与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创伤休克、严重感染等致死性疾病主要直接致死原因。该研究者从事肠胃工作多年,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具体机有一定的研究,该文针对性提出了疾病防治策略,有助于逆转疾病进程,降低死亡风险,希望能够与同行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一同分享。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R-Spondinl(RSpol)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健康雄性昆明小鼠50只,分为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40只).对照组小鼠仪作剖腹手术,实验组小鼠麻醉后夹闭肠系膜动脉20min后松夹,分为再灌流6 h(A组)、12 h(B组)、24 h(C组)和48 h(D组).采用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小肠组织RSpol的表达.结果 RT-PCR和ELISA结果均显示RSpol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6h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12 h表达逐渐增加,在24 h达到最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后其表达迅速下降,在48 h显著低于对照组(RT-PCR:P<0.05:ELISA:P<0.01).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能抑制肠道内分泌细胞早期RSpol表达,诱导中期RSpol表达,RSpol能促进肠道上皮干细胞增殖分化,参与肠黏膜受损后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7.
TLR4蛋白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TLR4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参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简称C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 ia-reperfusion组,简称Ir组)两个实验组,每组各4个时相(6小时、12小时、24小时、72小时)。采用切除右肾,夹闭左肾动脉45m in后恢复灌流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TLR4蛋白的表达情况,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血清肌酐(Scr)水平以反映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肾功能损害的程度。结果C组大鼠肾组织形态结构正常,TLR4蛋白几乎无表达;Ir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不同程度的损伤及炎细胞浸润,TLR4蛋白高表达(p<0.01)。与C组比较,Ir组血清肌酐(Scr)水平明显升高,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显著增加(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后肾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增强,提示TLR4蛋白可能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密度的影响。方法通过前房灌注法使眼内压升高,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后未注射药物组(IR组)、注射对照液干预组(IR+DMSO组)和注射大黄素干预组(IR+Emodin组),其中IR组根据损伤后时间不同分为损伤1、2、3周组(IR1w组、IR2w组、IR3w组),每组6只。IR+DMSO组与IR+Emodin组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第3、9、15天玻璃体腔分别注射DMSO和蛋白激酶2(CK2)抑制剂大黄素。3周后采用逆行荧光金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标记RGC,计数各组RGC密度,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R2w、IR3w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GC密度明显减少(分别为P<0.01和P<0.001)。IR+DMSO组与IR3w组比较,RGC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Emodin组与IR3w组比较,RGC存活密度明显增多(P<0.001)。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RGC密度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CK2抑制剂大黄素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RGC有保护作用,提示CK2参与了RGC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川芎嗪对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机理。方法:取健康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A组(假性手术对照组),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药物治疗组)3组。采用活体阻断肠系膜上动脉,制成肠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不同组,不同时期再灌注后应用川芎嗪(8mg/kg),动物血压,肠含水量,肠EvansBlue含量,血液中总抗氧化能力指标的变化。结果:川芎嗪可显著降低家兔肠含水量,改善肠血管壁的通透性,升高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结论:川芎嗪可增强细胞抗自由基能力和钙拮抗作用,该作用可能是其对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自由基在肠缺血/再灌注中的损伤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向莲  杨拯  徐艳  张晓  荣成 《医学综述》2008,14(13):1926-1928
本文对胃肠道自由基的概念、分类及产生进行简要概述,着重描述了其在肠缺血/再灌注中的损伤机制。肠缺血/再灌注时会引发大量自由基的产生,而活性氧自由基在胃肠道中可引起细胞的脂质过氧化、蛋白质变性、酶失活、DNA的断裂、线粒体损伤。活性氮自由基尤其是NO可与活性氧自由基相互作用,促进自由基的进一步损坏,破坏胃肠黏膜屏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